首页 >  新闻动态

陆正兰等译《流行音乐与文化关键词》出版

作者:符号学论坛  来源:符号学论坛  浏览量:2792    2016-11-29 22:25:44

 

陆正兰等译《流行音乐与文化关键词》出版

Key Terms in Popular Music and Culture

 

主编简介:

布鲁斯·霍纳(Bruce Horner),美国路易斯维尔大学修辞与写作系主任,曾任美国德雷克大学的英语系教授,主要从事音乐文学、写作修辞研究。代表著作有《写作术语:一个唯物批评》(2001)、《重写作品》2016),合著《超语言,超模太,区分:探索语言与学术中的品行》(2015)等,其中《写作术语:一个唯物批评》获得罗斯·温特鲁德写作理论最杰出书籍奖。除此之外,他还在《马赛克》《先锋写作》《音乐学》等网站和杂志上发表大量关于音乐教育的文章。

托马斯·斯维斯(Thomas Swiss),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文化与教育学教授,曾任教于美国德雷克大学。他同时还是诗人,出版过两本诗集,编选了多本批评文集,其中有《新媒介诗学》2009)、《重访61号公路:鲍勃·迪伦从明尼苏达走向世界之路》)(2009)。著作有《手持因特网理论研究》(2015)等。

译者简介:

陆正兰,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艺术理论与文化产业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英国剑桥大学音乐系访问学者,教育部新世纪(艺术学)优秀人才。主要从事艺术符号学、音乐跨媒介传播研究。代表著作有《歌词学》《歌曲与性别》《世界好声音》《歌词艺术十二讲》,翻译著作有《音乐-媒介-符号》《音乐符号》等。

刘小波,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艺术学理论博士,主要从事音乐符号学研究以及流行音乐批评。已发表学术论文《反讽编码与艺术标出》及流行音乐批评文章《重复与模仿,不是“新歌声”》多篇。

 

内容简介:

在音乐和语言之间,张力不可避免。一首歌中,音乐给歌词以生命,然而歌词一变,音乐的意义也就变了。更有甚者,当我们讨论或写作音乐时,语言的力量盖过了音乐:这些我们用于描述音乐的术语,或者对我们描述音乐的术语,塑造我们一系列想法——我们如何思考音乐?我们为什么要听音乐?我们如何评价音乐?此效果对我们有何作用?我们又如何回应这种张力?本书作为集体写作,重点处理以上问题。

 

目录:

序言:为什么要研究关键词?

上编:流行音乐中的文化

1 意识形态

2 话语

3 历史

4 机构

5 政治

6 种族

7 性别

8 青少年

下编:文化中的流行音乐

9 流行

10 音乐

11 形式

12 文本

13 形象

14 表演

15 作者

16 技术

17 商业

18 场景

 

 

到学术论坛讨论  
好文章总是百读不厌,赶紧收藏分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