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现象学
谭光辉
情感现象学是以现象学研究思路对人类的情感现象进行分析的研究方法。在人类漫长的学术史上,情感因其极为抽象而长期被视为心灵的一种目标而不是一种现象,因而被视为不可分析的对象。比如康德的《判断力批判》,其批判目标,并非对“愉快和不愉快的情感”本身展开分析性讨论,而是把“判断力”视为“知性”和“理性”的中介环节,讨论作为中介环节的“判断力”的先天原则。在他看来,“判断力”的先天原则,就是有关产生“愉快和不愉快的情感”的原则。“愉快和不愉快的情感”是结果,而不是过程。他关心的是,符合什么原则的对象会让人产生“愉快和不愉快的情感”这个结果。
情感的符号现象学则关心情感生成的过程,即,情感何以在心灵中发生、如何发生、导致何种结果等。现象学兴起以来,很多现象学家都对情感投以关注的热情,发表了独特的看法,国内学者逐渐注意到了这些理论观点,不断加以介绍。被介绍得最多的自然是舍勒的情感现象学,一种基于价值分析的情感现象学。随着研究的深入,学者们发现除舍勒外,胡塞尔、华兹华斯、萨特、海德格尔,乃至梅洛-庞蒂、杜夫海纳等人,均有关于情感的相关论述和观点。至德勒兹的“情动”理论被介绍进中国,情感研究掀起一波热潮,直接导致中国学术研究“情感转向”的到来。
除了介绍西方学者情感现象学的研究成果和观点之外,中国学者也展开了对情感的探索。学者们分别从情感符号学、情感叙事学、情感现象学、情感心理学等各个层面展开了对情感问题的广泛探讨,重点关注情感的构成、情感与叙述的关系、符号的情感表意、情感在各学科视野中的功能和价值、文学作品的情感分析等问题。情感的细化研究和应用研究等在各个学科全面展开,使情感研究在近年来逐渐显现为一个学术热点问题。
参考文献:
邓线平:情感与认知——波兰尼求知热情理论与胡塞尔情感现象学的比较
刘伟:身体、意向性与“情感先验”——杜夫海纳对康德美学的梅洛-庞蒂化重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