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明来,男,江苏苏州人。2010年毕业于四川大学汉语言文学系,同年进入四川大学比较文学专业攻读硕士学位,师从赵毅衡教授,进入符号学-形式论研究。2012年赴美国Duquesne University哲学系攻读博士学位。研究方向在于现象学哲学和形式主义。这个研究视域的基本问题是:人类对文本的理解,究竟基于何种意识的先天形式;这一形式如何能够在现象学研究的层级上得到本质的描绘。在这个基本问题上,我们...
(主持人:董明来)美学,从来都首先是一种哲学。从历史上来说,它从现代欧洲哲学,尤其是早期德国唯心主义哲学的深厚土壤中生发出来:作为德国哲学的奠基人,康德也是美学的助产士;在黑格尔对德国哲学之经典样态的总结中,对理念论美学的完善表达,是不可忽略的一环。美学和欧陆哲学的这种纠缠甚至在后者结束了其黄金年代后,也仍然在持续:尼...
王阳明“知行合一”说中的“知”和“行”,都是对情感意向性的描述:前者指向情感行为的表象特性,后者则强调一种伦理的“好恶”性。这个命题首先指伦理性的情感意向与作为其基础的表象之间的结构同一。所谓的“知行本体”,就是指合乎儒家伦理规范的、对事物的情感性表象。同时,本文从胡塞尔关于意义与知识的理论出发,分析阳明所关注的“知行...
本文认为,从现象学的角度来说,表意的本质乃是含义意向;而即使未曾面对任何一个具体存在的他人,主体仍然可以运用表意规则进行含义意向。表意的本质将其与编码和解码过程区分了开来:信息论和符号学中的编码-解码过程,总是涉及信息或者意义在实存的不同位置或主体之间的交流。因此,本文认为,当代符号学研究中的许多案例,实际上混淆了意义...
作为西方现代文学最为经典的作品之一,弗吉尼亚·伍尔夫的《达洛维夫 人》是对西方现代性经验本身的一种描绘。基于此,本文讨论《达洛维夫人》中三个互相纠缠的要素:对客观时间意识与人格观念的解构,与叙述视角割裂的统一的叙述风格,以及被叙述的,属于晚期现代性的民族战争(亦即总体战)的经验。本文通过胡塞尔的现象学方法分析与客观时...
(主持人:董明来)根据事件的编年史顺序,现代符号学与现象学传统,几乎于同时发轫:它们生长于十九世纪与二十世纪的交界处,见证了西方资本主义从其黄金年代的乐观顶峰跌落,坠入几乎长达半个世纪的动荡、痛苦与迷惘。与外部事件之纷乱相应和的,是人们内在精神世界的秩序重塑,而现象学和符号学传统,又都恰好各自独立地汇入了被称为“语言学...
明清易代之际文人充满了一种整体的焦虑情绪,这种情绪影响到了...
本结论讨论的是感觉质、呈符与艺术产业的符号美学之间的关系,...
(主持人:胡易容)符号学家约伦·索内松教授已离世近一个月了...
中华文明的符号学研究 主持人彭佳 “中华文明源远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