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杨登翔评唐小林、祝东主编《符号学诸领域》

作者:杨登翔  来源:符号学论坛  浏览量:2293    2018-06-02 13:28:40

 

回望过去走向将来:评唐小林、祝东《符号学诸领域》

杨登翔

 

符号学作为一个年轻的学科,无论从皮尔斯与维尔比夫人通信讨论算起、从索绪尔在日内瓦大学讲课算起,也才刚刚踏入她的第二个百年。百年间,符号学却可谓“几经沉浮”。 兴起于索绪尔语言符号学理论的结构主义思潮,在60年代的法国取得了“空前的胜利”,席卷了各个人文学科领域。索绪尔模式大行其道的时代,符号学一度和结构主义画上等号。再到了70年代的反结构主义浪潮中,结构主义的境遇又急转直下成为被攻击的对象,符号学也难逃“误伤”,学科的学术继承中断。随着对皮尔斯符号学体系的重新挖掘,符号学自身的发展才让其得以脱离结构主义阴影,将学科基础理论转向皮尔斯模式,“由此打开系统,向无限演绎开放”,符号学也从语言学模式拓展到了一切符号类型。而在我国,虽然赵元任先生早在上世纪20年代就独立于西方学者提出了“符号学”概念,但符号学作为一个学科兴起于国内则要推迟到新时期之后,中间几十年的发展几为空白。但就短短三十余年,符号学迅速在中国发展壮大成为一门显学。80年代以来,赵毅衡、李幼蒸等学者积极将西方符号学理论引入国内,并尝试建立起一套符号学体系;孟华等学者投身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符号学研究,成功丰硕,开拓出专属于中国文化的符号学领域;更有大批的青年学者投身符号学研究,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推动着各个研究领域扩展向前。

《符号学诸领域》就是当下中国符号学发展欣欣向荣大势的一个缩影,全书收录39篇文章:既有符号学大家作品,也有青年学者的尝试;内容从理论到实践,从先贤百家到广告前沿;从体育、游戏再到续戒法师讨论的“唯识学与符号学”,所论及的“诸领域”不可谓不广,展现出符号学发展至今将一切符号形式纳入考量的宏大体量。符号学自然并非是万能的,其优势在于如同X光一般能窥视到种种纷乱表象背后之原理;对于如今纷乱而高度符号化的社会而言,符号学无疑是看清这个时代文化的一把利器,“文化”所及之处符号学就大有用武之地。人类世界是一个意义世界,那么符号学作为“意义学”就是在探寻这个世界的种种规律和变化可能。在与如此之多的领域结合中,不再难理解为何会将符号学称为“文科的数学”。

《符号学诸领域》对当下符号学的边界和范畴做出了梳理和探索,书中必然不可能包含学科所能触及的全域,但是展示出了符号学与其他领域结合的途径和方法,为后来学子做出了示范,展现了符号学未来发展的无限可能。从这个角度说,《符号学诸领域》确实是本颇有启示意义的工具书:一方面总结了前人的成果,也为后来人指出诸多可能并做出示范。作为一本工具书,《符号学诸领域》能为学子提供诸多帮助:

1.    学术背景及理论的梳理

符号学的发展过程中,本身就受到诸多学科领域的影响。学科史中被称为“符号学家”的诸位学者,其关注的领域和学科背景也各有差异。在“符号学”名下的实际是涵盖了诸多领域的一个庞大建筑,基本原理之上,符号学在各领域的发展中都形成了各自的研究传统和研究方法。这样一个庞杂的体系,对初涉符号学的学子可谓颇不友好。仅仅知晓基本原理,往往面对具体对象时无从下手;学子的无力感时常源自这样的情况:抱着一个原理似乎可以解决一切问题但又抓不住问题所在。因此也就不能深入具体领域的背景和语境深入探讨。

《符号学诸领域》中的各位作者,详尽的追溯和探讨了各个领域与符号学结合的历史,梳理了理论发展的历程。详尽的考察之下,为读者明晰地论述了符号学与各个领域相结合的合理性。这种结合是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而不是一蹴而就的套用,不是将符号学原理用来翻译各个领域的成果:在这种结合中,随着在各领域的深入探究,在推动其他领域前进的同时,符号学自身也在不断的发展和完善。

本书以赵毅衡教授所作《符号叙述学》开篇,指出叙述学就是关于叙述的符号学。文中指出,从海登·怀特所著《元史学》开始,当代文化掀起了“叙述转向”的大潮。面对越来越多的体裁被认定为叙述,而且是重要叙述,叙述学必须进行自我改造。而这种超脱出小说的叙述学,即一般叙述研究,就是符号叙述学,自然是符号学应当承担的任务。叙述作为人类组织生活经验和社会文化经验的普遍方式,从这个角度而言,人类文化就是一个宏大的叙述,那么一切文化现象都将可以由符号叙述的角度进行考量;将传统叙述学扩展为符号叙述学,则大量以往被忽略的文化现象皆可以作为叙述文本被研究,这一基础极大地扩展了叙述学的体裁范围。广义叙述学理论奠定了本书后面所涉及的诸多领域——游戏符号学、体育符号学、民族符号学等等——的讨论基础。《符号学诸领域》的一个特点就在于,将文化——媒介——符号视作三位一体的,唐小林在序中即指出:“符号本质上是媒介,文化是符号活动的总集合,就是符号化的媒介文化。”正是这种独到的理解,使得符号学在当今这个被德里亚成为“符号消费社会”的高度符号化社会中大有可为。从这个视角出发,对符号学而言,一切文化皆可做得。

若说赵毅衡教授提出的“广义叙述学”为符号学在诸领域的扩展论清了合理性,那么其他诸篇文章则纷纷深入各个具体领域进行了细致的梳理:

唐小林著《符号史学》中总结了符号诗学的发展由形式论符号诗学、结构论符号诗学、模式论符号诗学和解释论符号诗学构成,走过了由“符型学”到“符义学”,到“符用学”再到试图将“‘三者整合’,深入文化隐蔽机制,全面走向文化符号诗学的道路”。 张碧《马克思主义与符号学》对结构主义符号学传统进行回应。由阿尔都塞“结构马克思主义符号学思想”、马舍雷提出的“离心说”再到詹姆逊对索绪尔结构主义“共时性”维度批评。董明来在《现象学符号学》中梳理了符号学运动三大潮流之一的现象学与符号学发展的关系,从胡塞尔提倡的“悬置”态度,寻求无成见的知识,进行意向性研究;到海徳格尔思考了“符号的存在”,建立了此在的生存论一现象学的研究框架,最后梳理到德里达对胡塞尔的批评。

所有的这些梳理,都为欲从事相关领域研究的学子提供了一个相对完善的知识背景和理论线索。各文章中的引用标识,则在很大程度上集中展示了该领域内的重要文献,对所有的初学者而言也可视作一份可供参考的阅读书单,为高效快速的理解某一领域提供了任意门。

同时最为可贵之处更在于,对前人的梳理点亮了学术研究的灯塔,指向的是未来将大有作为的方向。

 

2.    对后续研究方向的指引

学术的创新必然不是空中楼阁、自说自话,应当是在吸纳前人成功或完善前人不足的基础上前进的。《符号学诸领域》梳理过去的研究,其价值更在于为今后的研究提出了许多富有洞见建议和线索。梳理能凸显出哪些方向是亟待学者去探索的,学子不难从书中找出种种线索去指引自己进行学术创新。

本书以“中国符号学”单独作为一部分,将以西学为主的符号学应用到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理解之上,这是本书的一个重要价值所在。意义问题存在于一切的人类社会,中国文化自有其独特之处,自然也应有自己的符号学体系,《符号学诸领域》无疑注意到了这一点。

孟华教授在《汉字符号学》中综述了符号学领域对汉字的研究成果,指出汉字不同于索绪尔传统语言学范畴下的文字概念,其独特性要求建立一种适合于它的符号学体系。汉字与拉丁文字是对语音的记录不同,汉字能够直接表示概念,语音是附加的,汉字就是汉人的第二语言,那么汉字应具有索绪尔语言学中同语音相同的地位。他指出:中国诸文化符号皆辐辏于汉字,汉字符号问题是中国符号学的根本问题。孟华教授进而预言:“中国学术将面临一场汉字转向”,指出汉字“文字间性”问题是当代中国符号学研究的核心。对于汉字研究,赵毅衡在本书跋中指出是“让全世界学者感兴趣,但是只有中国学者能说清楚的问题。”无疑这是个极具价值也亟待年轻学者去挖掘的领域。

虽然现代符号学理论是建立在西方理论基础之上,但是符号学所关注的诸多命题早在千年前已被先贤发觉。中国传统文化中并未生成一门系统的现代意义上的符号学,但传统文化中无疑蕴含着大量符号学资源在等待我们去发掘,这也是符号学要在中国真正生根发芽所必要的。祝东著《〈周易〉符号学》《名墨符号学》《孔孟符号学》和《老庄符号学》四篇文章,重新审视和考察了诸子百家的符号学资源。在《〈周易〉符号学》一文中,祝东将周易作为一个符号系统,从整体性、转换性和自我调整性三个方面说明了用符号学理论解释周易的可行性和合理性,并从符号学角度出发,指出符号编制语境的缺失是周易之象作为规约符难以解释的原因。这种系统性的分析,将《周易》十分有力地从玄学的漩涡中拉出,放在作为符号文本的理性角度进行考量,无疑更容易在研究中与他人建立起对话平台。之后三篇文章中,祝东分别从名辩之学、正名学说等角度去论证传统学说与符号学理论的共通之处。

在传统文化之外,在诸多其他领域的探索也可谓提纲挈领,犀利的抓住了符号学发展的方向。胡易容在《传播符号学》中指出,长久以来传播学主流的经验主义传统实际上是“信号传播学”。在传播发展如此繁荣乃至泛滥的当代社会,传播学需要和符号学向结合从“信号传播学”跨越到“符号传播学”。胡易容指出,这两门诞生于20世纪的新学科长期以来被分隔,实际二者关系紧密。在传媒发展如此迅猛的时代,相当大一部分的符号活动借由媒体传播活动进行,同时纷杂的媒介包裹下要考量表意活动也离不开符号学的工具。胡易容提出:符号学应当落实于具体的意义传播现象,而传播学可借符号学修正长期以来被实证经验方法主导的困局,为当下社会的文化研究指明了一个可行方向。本书出版于2012年,几年间手机为代表的智能多媒体终端逐渐在覆盖着所有社会群体,人们对智能设备的依赖日益加深到一种恐怖的境地。多媒体设备作为人“体外器官”的趋势愈加显现,这种现状证明了学者敏锐的洞察力和两个学科结合的急迫性。

饶广祥的《广告符号学》从整体上探讨了当前广告符号学研究的缺陷与不足,关注到广告研究中长期为学者所忽略的核心部分,即广告的具体表意规律,为广告研究开辟一个大有可为的研究空间。饶广祥指出,虽然半个世纪前符号学就已经把广告纳入了研究范围,但是半世纪过去了广告符号学依旧停留在索绪尔的“语言符号学模式”中,未取得突破性进展。传统“语言符号学”模式聚焦于从外延系统和内涵系统分析广告,重在揭示广告中的意识形态。这种路径是宏观的意识形态分析,而非真正的广告分析。在广告出现“叙述转向”的大背景之下,当代广告更突出受众为核心,强调创意和娱乐信,从单纯的展示转为一种诉诸观者情感的叙述文本。饶广祥认为,将广告视作符号叙述文本进行考量,探究广告的表意规律:广告是如何表意的,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商品和情节的关系如何,表意格局如何变化等问题。厘清了这些问题,才能比较详细地讨论广告和文化的关系。

这些文章,无疑为未来符号学的发展指出了方向,论证了今后的趋势。这些见解都是建立在作者深厚的学术积淀之上的,这一点尤为可贵。本书收录的诸位作者,皆对他们所讨论的领域有着深入的思考和研究积淀,篇幅不长的文章背后是若干年研究的支撑的;可以说,书中作者在他们讨论的领域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符号学诸领域》不仅仅是一部简单介绍式的论文集,诸位作者的深厚积淀更是为读者打开了各领域的大门,学子跟随作者的思路将走向更深入的学术空间。

 

3.    作为索引的工具书

本书极具价值之处,还在于它的各位作者在行文之前,对各自领域皆有一番钻究,进行了大量细致而繁琐的准备。赵毅衡、孟华等学者近毕生心力从事于研究,而年轻一辈的青年学者亦“有备而来”。如撰写《存在符号学》的魏全凤,是存在符号学名家塔拉斯蒂的访问学者,并翻译出版了塔拉斯蒂的《存在符号学》一书;《主体哲学与符号学》作者文一茗,是罗伯特·威利的著作《符号自我》的译者,并且出版了《〈红楼梦〉叙述中的符号自我》一书;《传播符号学》《图像符号学》作者胡易容著有《图像符号学:传媒景观世界的图示把握》《传媒符号学:后迈克卢汉的理论转向》;《广告符号学》作者饶广祥著有《广告符号学教程》……

《符号学诸领域》正是源自诸位学者的厚积薄发。许多论点,寥寥几字背后皆是作者若干论文、著作积累的结晶。阅读这本书时,不妨将其作为一个索引,寻找自己感兴趣的论点去挖掘,阅读作者多年研究生涯中的成果,钻研各个观点背后的诸多文章。这样链接式的阅读,所能获得的体量远远超过这本书所能包含的内容。各篇文章丰富的引用文献无疑也是宝贵的财富,正如上文所说,不妨当做一份各领域的书单去阅读。这些文献经过了诸位学者的筛选,可谓各个领域的代表著作。例如赵毅衡教授在跋《中国符号学九十年》中的参考文献,涵盖了中国符号学90年来的发展历程中各个时期的著作,最早考证到上世纪20年代赵元任先生提出的“符号学”概念,为中国符号学学科史理清了脉络搭建起学科史的框架。

作为一部青年学者为主的论文集,书中一些文章也存在论述不够深入的遗憾:有的文章考据不够细致,理论引用过于集中于赵毅衡先生著作,缺少些许独创性。可以说这部出版于2012年的论文集,恰记录下了诸位青年学者的“稚嫩”之处。再到今日看来,许多当年的“青年学者”已然成长为了能独当一面的“成熟学者”,著作颇丰。从某种角度而言,这份被记录下的“稚嫩”或许才是本书最大的价值,它让读者知晓:万丈高楼平地起,“名家”也是一步步脚踏实地走来,终跬步千里。可见学子面对“艰深”的符号学,自是不必气馁,但我们又怎能不努力前行。

 

 

书籍信息:

唐小林,祝东主编——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12.8

ISBN 978-7-5614-6116-7

 

 

 

到学术论坛讨论  
好文章总是百读不厌,赶紧收藏分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