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苏智著《<周易>的符号学研究》出版

作者:符号学论坛  来源:符号学论坛  浏览量:3020    2018-11-13 16:26:01

 苏智著《<周易>的符号学研究》出版

 

作者简介:

苏智(1987-),辽宁沈阳人。2015年毕业于四川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任教于浙江音乐学院。研究方向:易学符号思想,中国古代艺术与符号学。

 

内容简介:

本书力图通过对《周易》经传符号体系解读,分析《周易》卦爻系统中的符号思维逻辑,归纳《周易》符号表意和修辞特征以及文本结构中的叙述功能,从而探析符号表意背后的文化特质和精神内涵。从符号学的视角入手,一方面结合西方哲学和认知语言学的相关理论,另一方面紧密关联中国传统易学和伦理文化,共同构成了《周易》符号学的研究。总体思路和框架如下:

第一章《周易》符号系统的意义生成:结合皮尔斯符号三分的理论体系,试图从《周易》符号表意的外围入手,解读《周易》符号的意义生成过程。根据皮尔斯理论中关于符号“三性”的讨论,《周易》中的三类符号:卦画、卦辞和《易传》分别体现了符号中再现体、对象和解释项的三分特征。在《周易》的表意活动中,三类符号共同作用于认知,并且此三类符号在文本系统内部能够形成一个完整的意义自我诠释过程。通过对表意过程的探析,分析《周易》符号意义生成的多元性及其表意机制中的元语言规则。

第二章《周易》的符号类别特征与理据性:集中讨论《周易》符号中卦画、卦辞和《易传》三类符号的表意和修辞特点,融合皮尔斯与莫里斯等人的符号学理论进一步分析《周易》符号的符形、符义与符用性质。卦画由图像构成,卦辞和《易传》则是文字,这些符号在符形上体现出质符、单符和型符的特征;在符号与对象的关系上则趋向像似、指示和规约符号的特点;在符用方面,卦画体现为符号的呈位,卦辞体现为述位,而《周易》符号衍义中却不能给予《易传》终极阐释,也因此不能体现为论位,这也正是《周易》表意的元语言特征。《周易》符号在表意中获取理据性,符号随着概念比喻、反讽、象征等修辞效果产生的理据性变化,这也是本书要探究的问题。

第三章《周易》符号系统的结构分析:考察《周易》符号的结构系统,结合索绪尔与巴尔特等人的双轴理论,并从卦与爻符号的排布特点探究《周易》符号表意的多层次系统元语言。索绪尔的双轴理论经过雅各布森的符号修辞特点生发,提出了符号双轴聚合关系和组合关系体现出修辞中的隐喻与转喻特征。《周易》符号从基本的爻画、卦画和卦象等诸方面反映出聚合关系中的隐喻性和阐释漩涡问题,爻位和卦序的排列则反映出组合关系以及文本叙述中的回旋跨层。另外,本部分也将结合符号学中的文化“标出项”,深入探讨《周易》符号崇阳抑阴、贵中等思想。

第四章《周易》表意思维的认知逻辑:研究《周易》符号系统中的思维逻辑和认知特点。结合叙述学理论,分析《周易》文本的话语范式,讨论其中的语言逻辑思维和符号语用特征。《周易》中的“联想”、“ 取象”以及“类比”等认知方式皆是其符号系统建立的关键性思维,本书将从文本和实际卜筮操作解读等方面分析其中的逻辑特点,并探究《周易》符号阐释“同喻多边”和叙述跨界等问题。

第五章《周易》阐释中的文化意义:从文化符号学的模塑观念入手,结合洛特曼符号模塑和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等相关理论,探讨《周易》符号结构的模塑体系构成与特点,对符号文化的深层建构与社会意识观念问题做深入研究,重新审视传统文化的生成与变革。在不同的文化语境下,《周易》中的符号意义会出现不同解释。在时间语境变化中,《周易》符号阐释格外强调随时性特点,正所谓“知几其神也”。同时,在空间向度上也建构了阐释主体的符号自我。而在伦理语境中,由于儒家价值观念融入,《周易》文本字里行间无不强调“道德”作为符号表意的重要维度,从而影响吉凶阐释的意图定点。本书探索《周易》符号系统的文化意义,也将对《周易》文本阐释中的社群问题和传统意识形态作出分析。

本书在着重阐释《周易》中传统符号思想同时,也将中国的符号思想融入世界符号学研究的话语中,从而为拓展符号学理论体系做出努力。符号是用来传递意义的,任何意义的交流传递必须通过符号进行。中国先哲并没有创造一门现代意义的“符号学”,但是意义的交流却伴随人类社会始终。西比奥克倡导“全球符号学”,但这个“全球”命题中缺少了中国传统符号思想。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理论方法之间的互动是当代人文学术中最富有创意但却最为困难的课题之一。李幼蒸认为,中国学术是一切非西方学术传统中最长久和最具连续性者;在所有西方的“异他者”中,中国学术在实质和形式两方面都具有明显的“异质性”;学术全球化趋向要求西学主流理论必须在扩展的文化视野中对其传统学术运作基础和方式进行合理化重组,在此任务中现代化了的中国传统文化和学术研究必为第一重要的参照对象。[1]这至少说明了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理论研究中的具有不可忽视的价值,对于完善当今学术系统起着重要作用。

现代符号学理论很大程度受益于西方哲学,哲学也是人类文化精神最本质的建构。对中国符号学的探究要从全新的角度深入传统文化内在哲学精神。惟其如此,在中西方符号学思想交流中,不同的哲学精神也在彼此的关联对照中被再度阐释,从而更为全面和深刻地观照人类文化价值判断。其意义不仅只在于打破中西之间的文化隔阂,也促使当代学术朝向全球化迈出关键性的一步,并为当今世界的伦理价值建设提供助力。而重建系统的中国符号学,探索中国古代经典中的符号表意特点,用现代视角重新审视传统文化,既有利于对当今社会中传统精神再度体认,亦是中西文化对话的新开端。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周易》符号系统的意义生成

第一节 《周易》表意体系的划分与符号特点

第二节  符号系统与皮尔斯的意义三分理论

第三节  符号系统的意义建构与阐释有效性

第四节  符号系统的无限衍义与多层次元语言

 

第二章 《周易》的符号类别特征与理据性

第一节  符号系统中的符形特征

第二节  符号系统中的符义特征

第三节  符号系统中的符用特征

第四节 《周易》表意中的概念比喻

第五节 《周易》表意中的大规模反讽

第六节 《周易》的符用理据性变化

 

第三章 《周易》符号系统的结构分析

第一节  符号系统中的双轴关系

第二节  符号双轴中的表意修辞特点

第三节 《周易》阴阳间杂的爻位变化

第四节 《周易》错综复杂的卦位排列

第五节  符号系统的中项分析

第六节  卦序排列的回旋跨层

 

第四章 《周易》表意思维的认知逻辑

第一节  文本的叙述范式与意动性特征

第二节  符码特征与取象的认知建构

第三节  占断中的思维方法和区隔跨越

第四节  符号系统中的类比逻辑和意义多值

 

第五章 《周易》阐释中的文化意义

第一节 《周易》符号系统中的文化模塑

第二节 时空语境之下的《周易》阐释

第三节 伦理语境之下的《周易》阐释

第四节 符号解读的片面性与阐释社群文化

第五节 符号系统中的传统文化意识形态

参考文献

 

 

 

 



[1]李幼蒸:《理论符号学导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778页。

到学术论坛讨论  
好文章总是百读不厌,赶紧收藏分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