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中国新闻史学会2021年学术年会

作者:网络  来源:  浏览量:1327    2021-06-12 17:09:58

中国新闻史学会2021年学术年会

中国新闻史学会定于20211015-17日在深圳举办2021年学术年会,主题是:新文科与未来传播: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新闻传播学。

本届年会由中国新闻史学会发起主办,深圳大学联合主办,深圳大学传播学院、深圳大学媒体融合与国际传播研究中心承办,中国新闻史学会各二级机构协办。届时国际国内新闻学与传播学名家汇聚,才俊齐集,共襄盛典。

2021年是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一年。这一年,我们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我们制定和实施十四五规划;我们宣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变革,中国也在新时代奋发前进。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需要重新锚定新闻传播学的学科定位,展望中国特色新闻传播学的学术版图。为此,本届学术年会将以新文科为框架,探讨和研究新时代的新闻传播学发展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推动中国特色新闻传播学的深入发展。

本届年会将举行大会主题论坛和近三十场学术分论坛。

中国新闻史学会2021年学术年会正式发布论文征稿,论文截稿日期:202191日。学会各分会以及新闻传播史专题论坛、博士生论坛的组委会等将在截稿之后组织专家对论文进行评审,并于920日前将入选论文名单提交中国新闻史学会学术年会组委会。组委会将于930日前向入选论文作者发出学术年会邀请函。

会议相关事宜告知如下:

一、会议时间和地点

会议时间:20211015-18日(15日报到、18日离会)

会议地点:深圳(具体地点待定)

主办单位:中国新闻史学会、深圳大学

承办单位:深圳大学传播学院、深圳大学媒体融合与国际传播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中国新闻史学会各二级机构

二、会议主题

大会主题:

新文科与未来传播: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新闻传播学

分论坛主题如下:

1. 新闻传播史专题论坛

投稿邮箱:zgxwcbs@163.com

主题:新文科与未来传播:中国共产党新闻传播史研究

Ÿ   中国共产党新闻传播史研究的新范式

Ÿ   中国共产党新闻传播史料学建设

Ÿ   中国共产党新闻传播史研究方法论

Ÿ   中国共产党新闻传播史研究新命题

Ÿ   中国共产党新闻传播史教学创新研究

Ÿ   中国共产党新闻传播史相关的其他研究

2. 新闻传播教育史专业委员会分论坛

投稿邮箱:ahjcec@126.com

主题:新文科背景下中国新闻传播教育改革研究

Ÿ   新文科背景下新闻传播学课程体系改革与人才培养创新研究

Ÿ   新文科背景下新闻传播学跨学科知识共享研究

Ÿ   新文科背景下新闻传播学科“大思政”研究

Ÿ   新文科背景下新闻传播教材建设研究

Ÿ   四史教育如何进入新闻传播课堂

Ÿ   其他相关议题

3. 外国新闻传播史专业委员会分论坛

投稿邮箱:cagc2015@126.com    

主题:渊源与流变:新文科背景下外新史研究的重塑

Ÿ   外新史史论研究的新范式

Ÿ   全球传播生态与国际传播实践

Ÿ   国际传播理论创新

Ÿ   跨文化传播理论与实践

Ÿ   新冠疫情背景下的国家形象

Ÿ   世界传媒研究

Ÿ   其他相关议题

4. 网络传播史专业委员会分论坛

投稿邮箱:cnmca2008@163.com

主题:媒介化、数字沟通与未来传播

Ÿ   媒介化、新技术与日常生活

Ÿ   媒介化与政治传播

Ÿ   媒介化与社会治理

Ÿ   媒介化与媒体深度融合

Ÿ   其它相关议题

5. 少数民族新闻传播史专业委员会分论坛

投稿邮箱:jinqiangde@126.com

主题:新文科与少数民族新闻传播教育的未来发展 

Ÿ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视域下的少数民族新闻教育

Ÿ   智媒时代的少数民族文化传播

Ÿ   新文科背景下的少数民族新闻传播教育

Ÿ   跨文化传播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

6. 台湾与东南亚华文新闻传播史专业委员会分论坛

投稿邮箱:huawenchuanbo@163.com

主题:新文科与未来华文全球传播

Ÿ   新文科背景下的“一带一路”传播研究

Ÿ   智媒时代全球华文媒体发展研究

Ÿ   东南亚华文媒体融合发展研究

Ÿ   台湾地区高校新闻传播学科跨学科发展研究

Ÿ   海外华文媒体与讲好中国故事研究

Ÿ   其他相关议题

7. 广告与传媒发展史专业委员会分论坛

投稿邮箱:ggycmfzs@163.com

主题:新文科与未来传播: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广告学

Ÿ   新文科背景下的中国特色广告学研究

Ÿ   数字广告前沿研究

Ÿ   后疫情时代公益广告研究

Ÿ   新文科背景下的广告理论、广告史研究

Ÿ   数字广告与创意传播管理研究

Ÿ   数字广告与超大城市社会治理研究

Ÿ   其他相关议题研究

8. 全球传播与公共外交专业委员会/公共关系专业委员会联合论坛

投稿邮箱:globalcommpr2021@163.com

主题:数字沟通时代的中国话语权

Ÿ   智能传播时代的中国话语权与文化软实力

Ÿ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的中国学术话语权

Ÿ   后疫情时代的中国文化软实力

Ÿ   中国故事与中国话语

Ÿ   国际传播与公共关系

Ÿ   国际公关与中国话语权

Ÿ   国际公关与中国文化软力

Ÿ   数字文明视角下的科技外交与制度性话语权

9. 舆论学专业委员会分论坛

投稿邮箱:sjtuydsy@163.com

主题:智能时代的舆论传播变革与社会治理创新

Ÿ   舆论学研究理论与方法

Ÿ   中外舆论史研究

Ÿ   人工智能与舆论变革

Ÿ   社会舆论与大数据应用

Ÿ   5G时代的舆论生态

Ÿ   突发公共事件传播与社会治理

Ÿ   国际舆论与跨文化传播

Ÿ   舆论传播与法律伦理

10. 传媒经济与管理专业委员会分论坛

投稿邮箱:cmjj2020@126.com

主题:新文科与智能时代:传媒经济与管理学科构建

Ÿ   传媒经济与新文科

Ÿ   传媒经营管理与新文科

Ÿ   智能时代的传媒生产

Ÿ   智能时代的传媒消费

Ÿ   智能时代传媒经营新业态

Ÿ   智能时代传媒管理新趋势

Ÿ   其他相关议题

11. 视听传播专业委员会分论坛

投稿邮箱:vccs2020@163.com

主题:图像时代:问题、表征与文化

Ÿ   当代视觉文化研究

Ÿ   视觉符号学研究

Ÿ   视觉修辞学研究

Ÿ   视听新技术与文化研究

Ÿ   视觉传播与国家形象研究

Ÿ   短视频传播与乡村振兴研究

Ÿ   视觉文化与社会发展研究

12. 新闻传播思想史专业委员会分论坛

投稿邮箱:xwcbsxs@sina.cn

主题:新闻传播思想史研究的新视域

Ÿ   百年中国共产党新闻传播思想研究

Ÿ   新闻传播思想史研究的新概念、新理论、新方法

Ÿ   新文科视角下的新闻传播思想史研究

Ÿ   媒介物质性与新闻传播思想史研究

Ÿ   媒介研究的地理学转向

Ÿ   媒介研究的考古学转向

Ÿ   媒介研究的本土化问题

Ÿ   其他与新闻传播思想史新视相关的议题

13. 应用新闻传播学专业委员会分论坛

投稿邮箱:yyxwcb2016@163.com

主题:专业化、数字化、智能化:应用新闻传播变革新趋势

Ÿ   网络平台的内容生产与传播机制

Ÿ   数字媒体时代专业化规范的重构

Ÿ   人工智能时代的应用新闻传播创新

Ÿ   媒体数字化转型和深度融合实践

Ÿ   新闻实务教育的案例、变革与创新

Ÿ   其他相关议题

14. 编辑出版史专业委员会分论坛

投稿邮箱:bianjifenhui@126.com

主题:新文科与百年红色出版

Ÿ   中国共产党百年红色出版研究

Ÿ   新文科与编辑出版学科的优化研究

Ÿ   智能媒体语境下的出版业重构研究

Ÿ   文化强国战略与出版业研究

Ÿ   全媒体时代网络编辑的能力创新研究

Ÿ   编辑出版学其他相关主题的研究

15. 媒介法规与伦理专业委员会分论坛

投稿邮箱:mflyjh@163.com

主题:新理论·新方法·新趋势:技术变革下的媒介法规与伦理研究

Ÿ   《民法典》与新闻传播活动

Ÿ   智媒时代的公民隐私保护问题

Ÿ   算法传播的价值观建构和伦理风险

Ÿ   数据流动视角下网络治理问题

Ÿ   媒介伦理理论体系的嬗变、原则与实践

Ÿ   智媒技术发展中的新兴权利

Ÿ   媒介法规与伦理课程的教学实践问题

16. 传播学专业委员会分论坛

投稿邮箱:gemingsi007@163.com

主题:风险社会与智能传播创新

Ÿ   突发公共事件中的群体传播研究

Ÿ   突发公共事件中的风险传播研究

Ÿ   网络热点事件中的情感传播研究

Ÿ   后疫情时代公共传播与危机应对研究

Ÿ   风险视域下智能传播的伦理问题研究

Ÿ   智能传播与传播学研究范式创新研究

17. 中国特色新闻学专业委员会分论坛

投稿邮箱:yuxin1@tsinghua.edu.cn

主题:新文科与未来传播

Ÿ   中国共产党新闻理论的时空张力

Ÿ   中国特色新闻学的元理论、元方法研究

Ÿ   数字新闻学语境下的中国特色新闻学研究

Ÿ   媒介化社会语境下的中国特色新闻学研究

Ÿ   国家治理与中国特色新闻学研究

Ÿ   技术批判与中国特色新闻学研究

18. 党报党刊专业委员会分论坛

投稿邮箱:dbdkyj2017@163.com

主题: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发展的回望与前瞻

Ÿ   百年中共新闻传播实践史研究

Ÿ   中共党报党刊理论研究

Ÿ   我国红色新闻事业与媒介记忆

Ÿ   新文科背景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与实践

Ÿ   融媒体时代党媒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Ÿ   新时代政党媒体创新发展研究

Ÿ   其他相关议题

19. 符号传播学专业委员会分论坛

投稿邮箱:accs_china@163.com

主题:技与艺之思:中国传播学符号学的扩展

Ÿ   艺术与符号消费

Ÿ   技术与符号认知

Ÿ   跨文化符号传播

Ÿ   新闻传播符号理论的当代语境

Ÿ   其他传播符号符号学相关论题

20. 计算传播学专业委员会分论坛

投稿邮箱:bnucc2017@163.com

主题:新文科背景下的计算传播学

Ÿ   计算传播学与新文科教育

Ÿ   智能媒体与社会治理

Ÿ   后疫情时代与健康传播

Ÿ   数据新闻与计算广告

Ÿ   情绪传播与意见挖掘

Ÿ   其他相关议题

21. 地方新闻史专业委员会分论坛

投稿邮箱:difangxinwen@163.com

主题:媒介记忆视角下的地方社会与区域文化

Ÿ   近现代中国的地方治理与媒介记忆

Ÿ   近现代报刊中的乡土中国

Ÿ   近现代以来的城乡融合与文化重构

Ÿ   基层社群与新知识的传播

Ÿ   近现代报刊文本中的消费社会景观

Ÿ   其他地方新闻史研究相关议题

22. 博物馆与史志传播专业委员会分论坛

投稿邮箱:cucggbwg@163.com

主题:数字人文视野下的史志传播与传统文化复兴

Ÿ   数字人文与史志传播

Ÿ   新时代背景下的数字人文与传统文化传播

Ÿ   新文科背景下新闻传播史的学科数据支持体系建设

Ÿ   新闻传播学的数字知识史图谱研究

Ÿ   传统文化复兴与数字传播

Ÿ   传统文化复兴与史志数据平台构建

Ÿ   数字营销与传统文化复兴

Ÿ   数字文化与传统文化的融合传播创新

Ÿ   新文科背景下的新闻传播学的跨学科数据库合作研究

Ÿ   数字人视野中的新闻传播学的知识共享

Ÿ   新闻传播学的学科数据应用模式研究

23. 博士生论坛

投稿邮箱:cahjcc@163.com

主题: 面向未来的新闻传播学研究

Ÿ   新闻业的历史研究与发展规律

Ÿ   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的百年经验与创新发展

Ÿ   新文科、跨学科与新闻传播学研究

Ÿ   数字新闻学的理论与实务

Ÿ   视听新媒体与媒介文化

Ÿ   未来传播的技术伦理与反思

三、会议初步日程安排

1. 1015日(星期五)

报到,具体时间待定

2. 1016日(星期六)

上午:开幕式、会员代表大会暨理事会议、主题发言

下午:各二级分会分论坛研讨

3. 1017日(星期日)

上午:各二级分会分论坛研讨

下午:会员代表大会暨理事会议、颁奖典礼、闭幕式

4. 离会:1018日(星期一)

四、征文参会

1. 23个分论坛结合学术年会主题:新文科与未来传播: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新闻传播学,拟定分论坛主题及议题,组委会进行统一征文。投稿人根据各分会及论坛主题和邮箱进行投稿。各分会及论坛遴选不超过20篇入选论文为准。

2. 本届学术年会将评选中国新闻史学会优秀年会论文奖(各分会推荐,每分会不超过2篇)。所有参会论文须未在其他学术会议、论文集和刊物上公开发表,请勿一稿多投!

3. 论文篇幅一般控制在6000-15000字以内,论文版式格式要求:

中文标题:黑体小二号,加粗,居中。

作者姓名:楷体四号,居中。标题与作者姓名之间不空行。

中文摘要:300字左右,楷体五号。姓名与摘要之间空一行。

关键词:3-5,楷体五号,各关键词之间用分号隔开。

正文:五号,宋体,一倍行距。关键词后空一行,接正文。

文中小标题,宋体四号,加粗,居中。一级标题,宋体小四号,加粗,左起排列。二级标题,宋体五号,加粗,左起排列。各级标题与正文间,不空行。

文献引证:文献引证方式采用注释体例。注释置于当页页下(脚注),注释序号用“1,2,3……”标识,每页单独排序。宋体小五号。

4. 来稿请注明论文题目、作者姓名、工作单位、联系地址、邮政编码、电子邮件、电话等信息。论文以电子邮件的形式提交,请自留论文底稿,恕不退稿。

5. 本次学术会议免收会务费,参会者往返交通费及住宿费自理。

五、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1. 中国新闻史学会秘书处 

联系人:邓绍根、杨奇光、段文佳

电话:010-62513022

邮箱:cahjcm@ruc.edu.cn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国人民大学明德新闻楼603

2. 学术年会组委会 

联系人:巢乃鹏、常江、田浩

电话:0755-26910884

邮箱:ccgc_szu@163.com

地址:广东省深圳市南海大道3688号深圳大学致艺楼611

到学术论坛讨论  
好文章总是百读不厌,赶紧收藏分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