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数字城市:传播研究的本土化创新——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2021)

作者:网络  来源:  浏览量:819    2021-09-13 01:01:50

 

数字城市:传播研究的本土化创新——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2021

当前数字化技术不断演进,媒介形态与传播实践急剧变化,释放巨大动能,激发大范围、深层次的社会变革。“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成为“十四五”期间国家发展的重要目标。中国城市化进程与数字技术的交织互嵌,数字城市——这一人类文明的最新形态,正在不断推进和形成。数字城市,既是一种立足于新传播技术的传播实践,同时又为研究城市传播的历史、现状及其方方面面提供了新的视野和范式。基于此,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2021)将主题确定为:数字城市:传播研究的本土化创新。

为了既集中焦点,又能有丰富的展开,同时也为了与本中心的“十四五”科研规划形成一个呼应,本次论坛不再列具体的研究议题,而是以研究的基本层面为构想,围绕传播媒介历史研究、传播学理论研究、传播学方法研究、新闻传播实践研究四个方面展开,以推动中国特色的本土化传播学学科体系、话语体系、理论体系创新。

确定这样四个面向,我们的考虑是:

就历史而言,媒介与现代城市是互生共存,从媒介历史的角度,既可以揭示中国现代城市兴起和变化的特殊性,有利于加深和丰富对于今天数字城市的体悟和理解,同时也可以为全球城市史研究提供新的经验。

传播理论的面向,则是主要关注当今的技术变迁与都市革命之现状。媒介从再现现实,走向创造虚实交融的赛博城市空间,导致人与世界关系不断重塑。城市作为当前人类文明的主导形态,经历物理城市(实体空间)、想象城市(印刷媒介)、影像城市(模拟技术)等阶段,正在迈入数字媒介支撑的智能城市,形成人类文明的中枢——连接、转换人与世界、人与人的全球性媒介。

数字智能与城市交互生成的经验,其时空参数、具体场景迅速“溢出”由大众媒介理论,研究方法与经验形态扭结而成的学科“图景”。新的经验形态召唤理解数字城市空间生成的新方法,探究数字城市即时复杂的非线性(时)空间体验,并与社会学,城市研究,技术哲学等领域彼此激发,从媒介视角提出独有的方法论洞见,从而使传播研究本土化进程有一个扎实的基础。

无论是流动的空间,还是线上的生活,无不说明数字城市传播实践的根本转变。数字化的新场景、新关系,促发了新闻与传播实践的巨大变化,诸如短视频、公共艺术的展示、新闻的呈现方式、情感的表达、公共事务的参与、城市的信息治理等等,涌现出大量的新现象和新的问题,从而为理解数字城市提供了一个上好的进路和视野。

这四个面向,是为与会者的思考提供一种尺度和参照,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各显所能,确定自己的论题。

一、会议时间

20211119-21

二、投稿方式

组委会热诚欢迎来自世界各地的新闻传播学者和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者,聚焦本次论坛主题,围绕相关议题积极投稿,也欢迎组织panelworkshop。提交的论文必须是没有以任何形式发表过的论文全文。

三、截稿日期

20211015日。研究者须在此之前提交论文全文和panelworkshop计划。组委会将聘请有关专家组成学术委员会对论文、panelworkshop计划进行匿名评审。

四、审稿完成日期

20211030日。评审通过者将在一周内陆续收到组委会的正式邀请函参加论坛。同时,组委会将通过电子邮件通知所有提交论文的作者是否入选。

五、论文全文和panelworkshop计划提交

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秘书组。地址:上海市国定路400号复旦大学新闻学院(邮政编码:200433

欢迎垂询。为提高工作效率和方便匿名评审,投稿论文请务必以E-mail形式提供Word版电子文本。

联络人:廖鹏然

E-mailcics@fudan.edu.cn

电话:86-21-65643743

传真:86-21-65643743

六、论文格式要求

1. 来稿应包括封面、摘要、正文、参考文献等。为了便于匿名审阅,正文请勿出现可能透露作者身份的文字。

2. 封面:注明论文题目和所有作者的姓名、任职机构、职称、联络地址、电话、电邮等。并注明该论文提交给2021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匿名评审。

3. 摘要和关键词(第2页):中英文论文摘要均以250字为限;应包括研究问题、目的、方法、发现等。关键词不超过5个。中文使用宋体五号,英文使用Times New Roman 12

4. 正文:标题位置:置中,用黑体字;其余中文使用宋体五号,英文使用Times New Roman 12;子题位置:靠左对齐;次级子题位置:靠左对齐,以罗马数字(IIIIIIIV......)标示。中英文论文正文字数上限均为一万字。

5. 注释和参考文献:使用APA格式,参考文献应包括作者姓名、出版时间、标题、卷/期数、页数、出版地、出版社等。中英文书目并存时,先排中文,后排英文;中文作者(或编者)用全名,以姓氏笔划排序;英文作者(或编者)姓在前,名缩写于后,以字母次序排列。同一作者的著作,按出版年份排列,新作在前,旧作在后。若出自同一年份,在年份后标示abc。参考文献以外必要的注释统一使用脚注。

七、panelworkshop计划格式要求

递交参加本次论坛的panelworkshop计划应包括以下部分:

1. panelworkshop主题及主题阐释;

2. panelworkshop主持人和所有成员的个人简介(200字以内);

3. 参与panelworkshop的会议论文题目及800字摘要。摘要文本格式,与前文论文格式要求相同。

到学术论坛讨论  
好文章总是百读不厌,赶紧收藏分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