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胡易容等翻译的《生物符号学的文化意涵》出版

作者:胡易容  来源:符号学论坛  浏览量:738    2024-09-14 11:30:14

 

胡易容等翻译的《生物符号学的文化意涵》出版

 

内容简介:

启蒙运动以来的诸多信条正在因其导致的各种后果而被重新审视,其中之一即人类中心主义。面对全球关切的生态问题,人文学科迫切需要解释人与其他生命体之间的共性与差异,阐发文化和自然的关系。自21世纪以来,符号学被认为步入了“总体符号学”(Global Semiotics)这一新阶段,其发展伴随着三种转向:生物转向、伦理转向、认知转向。在此背景下,本书以人类文化与自然之间的连续性为基础,深入探讨了文化和自然世界的“环境界”中符码、伦理的产生。

 

作者简介:

保罗·柯布利(Paul Cobley),英国密德萨斯大学艺术与创意产业学院副院长,世界著名符号学家,国际符号学协会主席,国际生物符号学协会秘书长,大连外国语大学国际语言与文化符号学研究中心高级学术顾问,南京师范大学国际符号学讲座教授,Social Semiotics SSCI)联合主编,Cybernetics and Human Knowing副主编,以及Chinese Semiotic StudiesSemiotica20多家国际著名期刊编委;研究方向主要为符号学、叙述学、语言与媒体传播;出版专著5部、编著2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

 

译者简介:

胡易容,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新闻学院、出版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符号学-传媒学研究所所长,瑞典隆德大学认知符号学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四川大学文科综合实验教学国家级示范中心副主任,中华文化传承与全球传播数字融合省重点文科实验室副主任,全国新闻与传播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级人才项目青年学者,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主要研究方向为传播符号学、数字人文与融合出版、品牌战略等。近年来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研究专项课题“‘巴蜀图语’符号谱系整理分析与数字人文传播研究”等国家级课题5项,主编“传播符号学书系·国际视野”、副主编“中国符号学书丛”等,出版专著、译著、编著10余部。

孙少文、杨登翔、荣茜、杜笑笑,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博士、硕士研究生,四川大学符号学—传媒学研究所成员。

 

 

图/《生物符号学的文化意涵》书籍封面 

 

目录

 

导言/001

第一章 生物符号学时代/008

第二章 符号学与生物符号学/030

第三章 种类区分,还是程度差异?/046

第四章 自然主体/067

第五章 伦理的非自愿性/087

第六章 自然与文化中的符码和解释/104

第七章 自由、抑制和约束/125

第八章 人文学科的自然性/145

总结/167

参考文献/172

附录 术语表/183

 

到学术论坛讨论  
好文章总是百读不厌,赶紧收藏分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