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理论研究

解读“美图秀秀”制造的自拍图像

作者:董雪  来源:符号学论坛  浏览量:3529    2013-09-01 18:40:36

 

摘要:步入读图时代后,人们的日常生活充斥着大量碎片化视觉图像,借助互联网络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图片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不仅如此,很多人也利用自己身边的手机等设备传递带有特定目的性的图片,以表示自我存在的价值。在这种狂欢式网络生存环境下,自拍图片成为直观彰显自我的主要方式,尤其是针对年轻人而言,网络自拍带有很强的日常性和自我呈现性。由此,诸如“美图秀秀”、“360相机”等图片美化软件顺势而生,将拍摄的照片二次美化处理。用户通过互联网络对图片进行媒介化展示,完成了自拍图片从制造到传递的符号化全过程。本文从现实物、在场物和语义物的角度,考察三种自拍图像的符号化过程;重点分析现代拟像自拍图像,并以“美图秀秀”为例说明此类图片处理软件在图片符号的意指过程中起到了怎样的干预现实的作用。
一、自拍图像的发展过程
自拍图像并非新生事物。从摄影技术发明之后就出现了早期的自拍图片,而摄影技术与网络技术接轨后,新鲜的碰撞使网络自拍开始普及到日常生活中,成为人们虚拟分享、展现自我的新方式。在历时状态下,本文把自拍图像的发展过程分为古典式自拍、镜像自拍和拟像自拍三种,三者基本呈现依次替代的过程,体现出技能性——技术性——技术技能性的过渡。
古典式自拍指摄影技术发展初期的自拍图片,在这一时期自拍者强调对自我外貌、身份的展示,将技术停留在对外形描摹的状态,着重记录与写实,类似绘画作品中的“自画像”,似乎一切都在模仿绘画的意境和趣味。他们举手投足间固定好的姿势显示出古典式的优雅与风度,这种古典式自拍的能指不仅包括仪容外貌,也包括背景名画、古典家具和高级服饰等作为装饰品的展示,明确呈现自拍者的身份地位并刻意理想化呈现在图片中。[]古典式自拍属于摄影技术的黎明期,自拍者对形象的把握是相对写实和真实的描摹。因而能指指向图片中的在场物,是作为“人”的存在,体现了自拍者对摄影技术、整体构图等的把握,是技能性的,虚拟成分少,写实度高。在图片被固定、冲印、观赏之后,发生于拍摄当时的人物和背景已经永恒的停留在摆设好的那一刻,除了漫长岁月会让色彩变黯淡外,没有人能改变图中人物的容颜。也正是因此,这种古典式自拍的能指指向现实物——画面展示的是现实中真实存在的经验物在时间截面上的某个瞬间,现实物并没有被停留在拍摄那一刻,而是在自己的生活轨道中继续前行。摄影技术真实的还原人们曾经的容貌,让我们得以拿着老照片回想曾经发生的事情,但每当想回顾时,图片所指的现实物——那段年轻的岁月,总是在相册中静静等待我们翻阅。
互联网络的发展为自拍提供了新的摄影器材,本文将利用网络摄像头进行拍摄得到的自拍图像定义为镜像自拍。这种自拍方式是从视频聊天流行开的,在网络传播初期,摄像头是聊天必备的工具之一,人们通过截取视频影像得到自拍画面,再利用QQ等聊天工具发送传播,就逐步诞生了网络自拍图片。当自拍者发现某些自拍照被虚拟网络世界接受并受到欢迎追捧后,这种自拍方式便迅速流行开来。笔者之所以将其称之为镜像自拍,是因为在截图传播的阶段,PS等技术尚未普及,此时的自拍图像能指强调客体对图像的优先地位而不是拍摄采用的技能,这种镜头拍摄几乎是真实的反映,所指指向摄像头前的在场自拍者。
需要注意的是,与古典式自拍不同,镜像自拍照片的利用周期短,随着视频聊天而瞬间变化,往往不会重复利用。由于聊天软件本身就是即时性强的交际工具,从摄像头截图出来的照片和聊天视频的作用都是为了辅助聊天场景,让双方更具有真实度。因此,这种镜像自拍的所指物是在场物,要求图像和人物同时出现以佐证聊天的可靠性。
随着网络传播的发展普及与摄影器材的优化,网络自拍的环境越来越便利,自拍者在自我拍摄的过程尽可能的希望通过图片展示自己内心理想,诸如对姣好面容的特写,对身体部位的展示,对所处环境的描绘等等。自拍者不再满足于物理信息的发布传播,野心勃勃的在自拍图中加密某些特定表达的内容,最初自娱自乐的聊天式镜像自拍变成网络集体狂欢,而各种图片处理软件的使用则顺势而上,为自拍图片画上了鲜艳的浓妆。从photoshop,光影魔术手等电脑软件,到现在手机APP里自拍常用的美颜相机、360相机、美图秀秀……自拍不再是镜子一样的反射,不被二次处理的相片就犹如裸奔的自拍者,真实的镜像成为虚拟影像,而越来越精湛的处理技术已经让人无法分辨图片的真实关联度究竟有多高,笔者把这种被二次处理过的自拍图片称为拟像自拍,它是建立在技术性上的技能性的体现,通过数码技术编码的形式,能指对象往往得到网络的众多称赞,然而与前边讨论的两种自拍相比,拟像自拍的所指却逐渐隐藏在层层包装美化中,变得难以捉摸。下面,笔者结合美图秀秀这种图片美化工具来具体分析拟像自拍的所指内容。
二、美图秀秀制造的“拟像自拍”
“拟像”一词源自鲍德里亚的符号政治经济学,鲍德里亚认为在消费社会中真正起作用的不是消费主体的日常需求,而是资本及资本家为获取利润而制造并强加于消费者身上的“需求”,这种需求是符号化的对主观真实需求的消费。[]类似的,笔者认为被图像软件二次处理后展示的自拍图像已经不再是对客观镜像的真实反映,而是自拍者为实现某种特定意图有意改造后呈现的二次图像,并且这种改造是一种非公开说明的技巧性改造,它被隐藏在看似客观的图片背后,伪装成原生态的图片改造方式。“在视觉效果上,它表现为一种无据可查的真实谎言和僭越真实的完美罪行,可以说,虚拟影像将超真实推向了极致,是当代最典型的拟像。”鉴于此,本文把美化软件处理后的自拍图像定义为拟像自拍图像,下面将对其进行符号化的具体分析:
与文字相比,图像的能指具有表征性特征,指向实物造型而不是音响形象,在技术层面上,拟像自拍图像首先通过摄像技术将客观在场物的形象复制成数码形象,其能指是包括自拍者容貌、造型、服饰、背景在内的整体构图与形象;在技能层面上,拟像自拍图像并没有直接将图像发布在互联网络中,而是经过了美化软件再处理的过程,以美图秀秀为例,美图秀秀软件提供了人像美容和美化图片两类方式,见下图:
图一                                                图二  
                                           
图一、图二提供的都是建立在图像处理技术上的可供使用者选择的诸多功能,是建立在技术性上的技能选择,自拍者依据自己的爱好选择某些特定技能美化自己的相片。通过人像美容,网络上涌现出成批大眼睛、锥子脸、高鼻梁的美女,通过美化图片,一张普通的造型变得犹如专业摄影照片,富有光线的和谐感与构图的完整性。甚至通过图片的接合、填充,不同场景、时空下的自拍者可以在图片中实现亲密接触,奇妙的“真实”世界跃然画上……
拟像自拍等在内的摄影作品展示的是现实存在的事物,它停留于图片被捕获的那一瞬间,并依旧存在于自己的世界中,图片的后期处理与传播已经与拍摄对象无关,变成永恒停留与继续发展两个世界。据此我们可以认为,拍摄图像的那一刻,图片的确能够为我们提供特定时刻现实存在的经验物,也就是在场物,是客观真实而非虚拟的存在。但是在图片被拍摄完成的那一刻,它的观众通常只有包括自拍者在内的少部分人,因为在自拍者看来,这一拍摄过程远没有完成,还需要经过美图工具的后期处理才能示众。由此,拟像自拍所反映的真实的在场物仅停留在自拍者的手机中,随之发布的“真实图片”并不是客观真实,而是被伪造成客观真实的主观真实。正如前文中提到的资本家制造的“真实需求”一样,眼见并不为实,被“美图秀秀”提示过的“客观真实”只存在于虚拟环境中,因此究竟这里的自拍图所指是在场物还是现实物,需要更深一步分析。
单就网络自拍中随处可见的“大眼美女”而言,实际生活中的自拍者本身可能只是平凡的女生,但是美图秀秀为她们提供了打开通往美丽的另一扇免费大门,能够满足她们在网络中的虚荣心,实现心中理想的自己的模样,因此她们利用图像处理软件把自己的眼睛放大并传到网上,似乎就能说明自己已经成为“大眼美女”,也希望受众看到后认为自己在现实生活中也是“大眼美女”。笔者认为这里的自拍图像所指的呈现出两级符号特点,在直指层面上,通过自己的外表衣着指向美化修饰之前的自拍者本身,是一种客观存在,也就是历时层面上的“发生时在场物”;涵指层面上,自拍者通过美化图片二次编码指向主观的理想美女,企图让受众相信客观世界中自己就是这个模样的而不仅仅停留在图像的这一刻,这种主观是存在于自拍者心目中理想化的主观真实,带有强烈的目的性,因此涵指层面上自拍图像的所指是自拍者心中的“主观”现实物。
另外,笔者注意到,在个人头像的美化过程中,出现了千篇一律的造型特点,包括瞪大眼睛、长睫毛、灯光、45度仰角拍摄……这种网络自拍话语具有复制与扩散的作用,一旦被认定某种模式,每个自拍者都会通过模仿和修饰把自己改造成存在于虚拟社会中的美女样板,正如霍克海默指出的“文化工业的每个运动,都不可避免的把人们再现为整个社会所需要塑造出来的那种样子”。[]被过分修饰美化的拟像自拍图的所指性质已经不再来自自拍者相貌本身,而取决于网络模板的设定、图片工具的处理和读图者的认可。一旦外界标准对自拍者的虚拟存在价值起决定作用,拟像自拍图像的所指便变成“语义物”,沦落为高度同质化的“网络产品”,失去了自身的特色与存在价值,犹如超市里存在的一排排牙膏,等待被挑选使用,失去了区别自身与他者的能力。因此,拟像自拍产生的是语义物形象:它的形象更多地是依赖于图像符号之间的调配,而非自拍对象的现实基础。
文化工业的发展为我们提供了越来越高超便利的图片美化技术,现实的审美与个人审美相结合促成了网络自拍图片的流行。笔者认为追求个人形象的完善、彰显自身价值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在向社会文化符码靠近的过程中如何保持自身个性,防止被同质化同样值得注意。拟像自拍带来的主观真实似乎让人们可以自由支配身体符号并拥有短暂快乐,但它弥补不了精神的空虚与现实的缺陷。自拍美化软件的流行背后是伴随着文化工业兴起的大众流行文化,在集体狂欢的环境中,越接触同质化自拍行为越需要提醒自我的控制能力,防止在“他者”社会中沦落为脸谱人,扼杀自身对摄影艺术的创造力。
 
 
 
 
 
 
 
参考文献:
[1] 关于现实物、在场物和语义物的概念,引自孟华:汉字符号学课堂讲义,2013
[2] 罗兰·巴尔特:《符号学原理》,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3](德国)马克思·霍克海默,西奥多·安道尔诺著,渠敬东,曹卫东译:《启蒙辩证法(哲学片段)》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
[4](法国)让·鲍德里亚著,刘成富,全志刚译《消费社会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
[5] 陈叶萍:《试论自拍摄影与大众文化中的“网络自拍”》北京:中央美术学院,2012;
[6] 王玮:《网络自拍解读》,中国青年研究,2006
 
 


[]陈叶萍:《试论自拍摄影与大众文化中的“网络自拍”》[D].北京:中央美术学院,2012
[] (法国)让·鲍德里亚著,刘成富,全志刚译.消费社会[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
[] (德国)马克思·霍克海默,西奥多·安道尔诺著,渠敬东,曹卫东译.启蒙辩证法(哲学片段)[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
到学术论坛讨论  
好文章总是百读不厌,赶紧收藏分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