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书讯书评
   书讯书评
评克雷斯的《社会符号学》

本书是《作为意识形态的语言》的互补性之作,前者局限于社会现象的口头语言,后者将社会文化现象植入到关于社会操作的系统之中,以社会维度为符号学研究的重要参考。这既是后续之作的完善动机,更是本书区别于其他符号学理论的突破,甚至颠覆之举。在理论探索的迷雾中,有力地推进了符号学的理论构建。

评克雷斯的《社会符号学》

作者:刘 丽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量:6558    2012-06-30 21:27:37

 

评罗伯特·霍奇与冈特·克雷斯的《社会符号学》[]
——于结构与解构之间,颠覆亦上升
读完全书,又回到前言,不禁感叹此项研究的辛苦。敬重作者不仅勇锐地进行符号学理论批评,还大胆尝试跨学科符号学理论突破,研究对象涵盖范围广泛,涉及多种理论。也理解了作者在前言部分自述的第一句,这是“一项进行了十余年的课题的阶段性成果”,因为本书不是某个专门学科的符号学研究,而是试图在诸多社会文化现象、甚至成形成熟的批评理论中找到不同于传统符号学的一般符号学规律和透视方法。
作者对社会符号学无疑怀有包举海内的雄心和炽烈的学术责任意识,“符号学,或者说某种符号学,必须为分析实践提供可能性,因为不同专业学科的许多人,都在对付关于社会意义的不同问题,都需要多种途径来描述和阐释意义的构成过程和结构。大部分符号学都没有抱着这种运用视角;而这,正是本书要承担的任务。”[]
本书是《作为意识形态的语言》的互补性之作,前者局限于社会现象的口头语言,后者将社会文化现象植入到关于社会操作的系统之中,以社会维度为符号学研究的重要参考。这既是后续之作的完善动机,更是本书区别于其他符号学理论的突破,甚至颠覆之举。在理论探索的迷雾中,有力地推进了符号学的理论构建。
符号学在学科建立之初,就被定义为“关于社会中符号生活的科学”,是结构主义的代表性学科。对于结构主义,比利时专家布洛克曼认为其一手标榜科学精神,提倡系统分析、共时方法和深层阐释,重视事物的的整体性及其内在组合关系,便于人们对世界的宏观认识和微观分析,另一手则对传统哲学持强烈批判态度,具有“否定主体、否定历史、否定人文主义”的显著特征。符号学的开山祖师索绪尔的目光就停留在确定而能被了解的词汇或短语这些东西之上,封闭于混乱的结构世界。逃避由物体与事件构成的社会操作世界,他分明知道这个世界处处活跃涌动着的力量,却又矛盾地在理论中否定它们。混淆,甚至是割裂了符号活动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成为理论摇摆的致命伤口。而在文本传受过程中,面对不同的社会文化语境和受众经验,文本会产生许多不同的意义,意义并非封闭静止的终点,它在不同的媒介条件、社会历史语境以及受众的个性化经验面前,随时会无限变动、生长。而三个否定斩断了文本与社会的联系,几乎从根基上瓦解了结构主义的逻辑。
沃洛西诺夫将其针对索绪尔式结构主义的批评聚焦在一个单一错误上——把话语当作某种个体性的东西加以否定,对此,他驳之为“伪核心”。这个响亮的主张还是要重复一次,“符号形式首先要受到相关参与者所构成的社会组织制约,同时,还要受到参与者之间相互作用的直接条件制约”。这种关注焦点的变化标志着与结构主义符号的根本决裂。强调符号语境的重要性,主张语境是符号意义的核心部分。
正如中国学者杨义所言,“以完全摈除社会、历史和心理因素为代价去研究一种人类精神文化现象,又使这种学说陷入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的尴尬处境,难以承受来自社会历史和文化哲学的质疑。”[③]本书的社会符号学阐释除了引入社会的维度,强调必须在社会行动层面上研究文本意义和影响,更尝试将语境理论化,以抽象和一般性达到理论的严密和普世。
解构主义者德里达提出了著名的互文性观念,认为一篇作品不属于某一个作家,也不属于某一个时代,它的文本贯穿了各个时代,带有不同作家的文本痕迹。所以针对一个文本的解释和阅读也只能是开放型的,并且千差万别。从文学研究荡开去,互文性,不仅是语言互文,更是一种文化思想的互文。索绪尔高举的任意性旗帜其实反而是对社会历史决定论的妥协,因为几乎不存在其他力量,能够化解或者抵抗社会、历史塑造符号的威力。
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相比其他结构主义形式,决定性的优点在于它一直都承认历史,对历史做出理论性阐述。本书的社会符号学就多次强调符号的历时性研究,还引入沃洛西诺夫的“复调性质的”(multiaccentual),以避免简单化的符号过程。果断提出,“它的历史就是它的意义”,文本正是在不同的历史之中,交织缠绕,意义在历史的碎片化和交融化之间悄然生长,故只有进行历史性的解读,才能真正把握符号文本。其实,即使在《普通语言学教程》中,里面也有大量索绪尔关于历时性现象的敏锐观察,它们所欠缺的,仅仅是一个把它们讲明白的总体性框架。
作者在书中社会符号学的理论阐述中几乎处处都引入了意识形态理论,揭示了种种话语策略与隐蔽手法,即“去蔽”的批判方法。以影像、绘画和广告为例,既有符号的严谨解析,也揭开弥漫大地的各种社会意识形态帷幕,从高端的政治、精英到大众文化,以致社会的微小单位——家庭,透视着符号能指和所指的构成及意义的传递,表现出对形式论有意识补充的努力。
没有哪一种理论能完备解决全部问题,也没有哪一种话语交锋不存在可以挑战的弱点,但不同的学者提供的视角和理论,累积起来,对于建构符号学的理论世界都极具价值,并且让这个世界充满了勃勃生机。
 
[]罗伯特·霍奇与冈特·克雷斯著,周劲松、张碧译:《社会符号学》,四川教育出版社,2012年第1版。
[]罗伯特·霍奇与冈特·克雷斯著,周劲松、张碧译:《社会符号学》,四川教育出版社,2012年第1版,P4
[]杨义:《中国叙事学》,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1版,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