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书讯书评
   书讯书评
评安贝托•艾柯《悠游小说林》

作为一个最优秀的向导,艾柯带领读者们再次漫游了那些他所迷恋的丛林。这些丛林是如此丰富而美妙,它们来自爱伦·坡、曼佐尼、乔伊斯、卡夫卡、普鲁斯特、大仲马、奈瓦尔……它们可以是童话、小说、史书、通俗电影等等不同的叙事形式,艾柯以他广博深入的阅读和寻根究底的勇气,带领我们一次次享受迷失在丛林之中的美好与惬意,而这种享受来自理性的指引。

评安贝托•艾柯《悠游小说林》

作者:马文美  来源:符号学论坛  浏览量:3047    2013-05-28 09:57:19

 理性的迷失之美

——评安贝托·艾柯《悠游小说林》[1]

“我要以唤醒对伊塔诺·卡尔维诺的记忆来开始我的演说……”艾柯以对大师卡尔维诺的怀念开始他的演讲,因为他们的友情,还有他们共同地对读者的强调。《悠游小说林》就是一本献给“在上游的读者”的致敬之书,在这奇妙的书里,“丛林”成了叙事性文本的隐喻,而能够自由地漫步在叙事之林里的人们就是“模范读者”。

作为一个最优秀的向导,艾柯带领读者们再次漫游了那些他所迷恋的丛林。这些丛林是如此丰富而美妙,它们来自爱伦·坡、曼佐尼、乔伊斯、卡夫卡、普鲁斯特、大仲马、奈瓦尔……它们可以是童话、小说、史书、通俗电影等等不同的叙事形式,艾柯以他广博深入的阅读和寻根究底的勇气,带领我们一次次享受迷失在丛林之中的美好与惬意,而这种享受来自理性的指引。

这本薄薄的书一共分为六章,从“踏入丛林”的启程之旅到“洛瓦西之林”——艾柯最迷恋的文本《西尔薇》所建构的“梦中之梦”;从“林中徘徊”的悠闲到“可能之林”——小说世界和真实世界的边界与互动;从“萨尔瓦多尼路奇案”——《三个火枪手》中一条当时并不存在的路,到“小说议定书”——由一系列诡异的虚构和杜撰演变而成的一场人类历史的浩劫。艾柯以他的理性和智慧,带领我们在小说丛林中,寻找到一条又一条以前从未踏入过的路径,路边的风景是那样引人入胜,以至常常让我们忘记了归途。对于热爱和迷恋小说的上游读者而言,读《悠游小说林》绝对是一次阅读的豪华盛宴。

虽然,此书是如此的美妙和有趣,但熟悉小说理论的读者一定会发现,艾柯并没有因为文本的趣味而减少理论的深度。“文本缝隙”可以成为打开文本的钥匙,而“模范读者”与“模范作者”之间的关系复杂又微妙,“闪回”与“闪进”构成了时间的迷雾,“显现”与“顿悟”对读者尝试某些理解的提醒,“故事时间”、“叙事时间”和“阅读时间”这三重时间的区分和互动所形成的独特的叙事效果,“迂回”的叙事策略所形成的“战栗时间”延缓了到达“高潮”过程,“真实世界”与“可能世界”共同建构出的“小说世界”,“自然叙事”与“人工叙事”之间的区分在于“虚构信号”存在与否。艾柯通过他细致而饶有兴味的解读,与我们分享了他丰富多彩的阅读世界。有时候,艾柯也会陷入疑问之中,如果小说世界是现实世界的“寄生虫”,现实世界本身是一个无穷无尽的“大迷宫”,那么究竟是谁以何种“游戏规则”叙述出了现实世界的“大迷宫”?真的会是上帝吗?

艾柯还以他考证学家的精细和探险家的执着与勇气,为我们开创了一个个奇妙的阅读世界,这也是这本书最引人入胜之处。他从“未完成过去时”的时态入手,进入《西尔薇》奇妙的世界,感受奈瓦尔所精心营造出的污浊混沌的时间。他发现《西尔薇》通过“离题”与“迂回”,将读者们囚禁在时间的丛林里,而人们只有在最紧张的时间过去以后才能够逃离,但经常,他们在逃离之后,还会渴望能够再次回来!而他从《三个火枪手》的一条路名“萨瓦尔多尼”入手,寻根究底地探究了“虚构”与“现实”之间微妙复杂的联系与互动,并阐释了“诠释”一个文本与“使用”一个文本之间的区别,但他也认为不应该禁止读者通过“使用”一个文本去展开他的“白日梦”。同时,艾柯认为很多伟大的小说,都预设了无限知识能力的读者,能够考虑到无尽的普遍文化和“互文性”丛林的读者。

艾柯以他自身的阅读体验,不断地向我们展示出阅读的热情与美好。他认为通过叙事,个人记忆与集体记忆被混淆在一起,而正是这种混淆把我们的生命向后延伸,在我们的面前塑造出不朽的形象。而通过阅读小说,人们锻炼了自己整理过去与现在的能力。但是当叙事与现实过于接近时,有时候会变成一场灾难。艾柯以九页[2]的篇幅,详细地叙述了一个小说素材,在六个多世纪的时间里,一步步变成真实历史的过程,圣殿骑士的故事最终演化成了希特勒的种族灭绝暴行。面对这种荒诞的事件,艾柯认为:“厘清读者与故事、小说与生活之间的复杂关系能让我们配出一剂药方来治疗昏睡中的理性,正是它催生出怪兽。”[3]我们知道,在古今中外的历史上,因为缺乏理性而催生出的怪兽并不少见。

在此书的结尾,艾柯以一个浪漫的意象结束他的演讲。艾柯以超现实主义的方式,看到了他出生之夜的美丽夜空,经历了他人生的第一个夜晚。因为有缘与自己的开端团圆,他感到那么幸福,以至于他认为自己应该在那一刻死去。在那一刻他成了万书之书(Book of Books)的模范读者,那是他永远都不想再离开的小说之林,他想永远漫步其中,感受那理性的迷失之美。

 

[1] (意)安贝托·艾柯著,俞冰夏译,北京:三联书店,200510月版。

[2] 此处是指中文译文的页数。

[3] (意)安贝托·艾柯著,俞冰夏译,北京:三联书店,200510月版,第14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