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书讯书评
   书讯书评
评Monge《传播网络理论》

作为一本以“复杂”为宗的组织传播学著作,该书开宗明义地指出,传播网络乃是由传播者之间穿越时间和空间的消息流组成的一种联系模式。换句话说,这本书所指称的网络,其实也就是传播者之间的联系通道。

评Monge《传播网络理论》

作者:肖尧中  来源:《符号与传媒》第二辑  浏览量:4906    2011-06-14 16:47:54

评Peter. R. Monge《传播网络理论》

                                                                                                                                 
                                                                                                 Peter. R. Monge and Noshir. S. Contractor 著
                                                                                                                                                      陈禹 等译
读陈禹老师翻译的书,早已不是第一次了。只是这一次,读得格外认真。至少,比读与这本书同属“网络经济译丛”的《小小世界——有序与无序之间的网络动力学》([美]邓肯•J•瓦茨著,陈禹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1月版)要认真和仔细。
作为一本以“复杂”为宗的组织传播学著作,该书开宗明义地指出,传播网络乃是由传播者之间穿越时间和空间的消息流组成的一种联系模式。换句话说,这本书所指称的网络,其实也就是传播者之间的联系通道。本着对“网络”的这一认识和界定,作者为我们提供了新的理论框架,融合了产生网络结构的多种理论机制;提出遵循一定行为规则的基于主体的模型,融合了产生复杂适应网络的多种理论机制;展示了计算模型,特别是Bianche计算仿真平台在研究网络动态演化方面的作用;论述了网络分析的新发展,并提供了对传播网络动力学多重理论解释的实证研究。
 
出于对传播意义上的“网络”的复杂性的深刻洞察,作者指出“已有一大批理论能够用来解释网络结构。一些不同的使用了相同的理论机制,提供了相似的解释,但属于不同的分析层次。”在此基础上,他们认为“没有一种理论能提供系统而完整的解释,多理论多层次框架识别出一些网络性质(如相互性和密度),并展示出这些性质如何与社会理论中的理论机制相对应。我们认为,多层理论次能够提高对网络演化的解释力,并显著增强理论机制对差异性的解释能力。”于是,这个“多理论多层次”构成的“双多”,便成为本书理论上的最大特色。
在这个特色下,作者先强调:“基于主体的模型与多理论多层次框架结合的关键是建立符合社会学理论普遍机制的规则。内在理论的不同导致了涌现结构的不同。一部分理论机制相互补充,一部分相互重叠,多理论视角能改进我们的解释和解释的差异化程度。”  然后,结合计算、建模等研究方法,介绍并演绎了自利理论、互利和集体行为理论、认知理论、传染理论、社会交换理论、同嗜和接近理论、网络演化理论及每个理论的相关机制。最后,在谈论“网络理论和研究的未来”的时候,作者不无深情地说:“我们居住在一个高度联系的世界和社会中,这里,结构性的相互连接很大程度上觉得了我们能做什么和不能做什么。”
应该说,这本书在关于传播、组织和其他社会结构的“网络”特性的深刻洞见上对我启发甚多。此前,常被互联网意义上的“网络”掩住思维,而每每忽略包括自己在内的社会之人无时不在“网络”之中。更为关键的是,这本书的“复杂”之维进一步提醒我们:面对当前日益“网络”化、复杂化的传播图景,传统的传播研究理论和方法正在遭受严重挑战,而与之相关的社会实践也都迫切需要全新的理念和思路,以便更好地认识、理解、设计乃至驾驭我们所面临的类似传播活动的各种各样的复杂系统。而以应对“复杂”为核的复杂性科学,确实应被当作研究数字化浪潮带来传播新图景的一件利器。
毕竟,现实的传播图景所导致交往的信息化和网络化已使人类交往大异与昔——信息社会中的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信息社会的哲学原则是建立在非线性理论基础上。所以,必须时时注意到,基于非线性的“网络”,正在沉淀为一种观察社会、思考社会、研究社会的思维方式。也正是在这一出发点上,我才认为,当今之世,我们研究传播,越来越缺不了“网络”的视角和思维。因为,网络如同空气、阳光和水一样,渗透在我们生活的每时每刻。
末了,我想说出我的一点疑问:我不太明白这套书为什么不以“复杂性科学”为关键词命名,而是以“网络经济”为关键词命名;而且,这本书中文名译为“传播网络理论”,似乎也有值得商榷之处。不过,这些确实也只是些很小的问题,尤其是相对于如此艰难的翻译工作而言。所以,作为复杂性科学一个极其肤浅的爱好者,我一直热心于向研究传播的学友们推荐这本书——这本让我们有机会换角度理解网络、理解组织、理解结构、理解涌现,进而换角度认识理解传播、思考传播、研究传播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