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书讯书评
   书讯书评
评贺昌盛《象征:符号与隐喻》

“把无限放在你的掌心”,贺昌盛在书中引用了布莱克的这一诗句,并努力企图为我们呈现出最广泛的象征。从对“象征(symbol)”的词源追溯到修辞论层面、认识论层面和本体论层面的分析,黑格尔、克罗齐、普列汉诺夫、卢卡契、高尔基、卡西尔、弗洛伊德、荣格、厨川白村等关于象征的论述,几乎统统被作者网罗殆尽。

评贺昌盛《象征:符号与隐喻》

作者:乔琦  来源:《符号与传媒》第二辑  浏览量:4438    2011-06-14 15:59:15

 

评贺昌盛《象征:符号与隐喻:汉语象征诗学的基本型构》
“把无限放在你的掌心”,贺昌盛在书中引用了布莱克的这一诗句,并努力企图为我们呈现出最广泛的象征。从对“象征(symbol)”的词源追溯到修辞论层面、认识论层面和本体论层面的分析,黑格尔、克罗齐、普列汉诺夫、卢卡契、高尔基、卡西尔、弗洛伊德、荣格、厨川白村等关于象征的论述,几乎统统被作者网罗殆尽。
贺昌盛反复强调,对象征的研究,要突破修辞格和文学思潮的限制。推开窄门,他进入广阔而无边的象征世界,但似乎显得太过匆忙,没能来得及建立合理的秩序,象征、符号和隐喻,三个关键概念依然胶着在一起。
贺昌盛对symbol一词的翻译有个说明:“用于逻辑、语言及符号学、心理学范畴时,多译作‘符号’;而用于艺术、宗教等范畴时,则译为‘象征’”。赵毅衡指出:“这话实际上是说,汉语中‘象征’与‘符号’同义,都是symbol的译文,只是‘象征’只出现于艺术学和宗教学之中。这种‘按学科’处理译名,恐怕只能增加混乱。”确实,在本书中相关术语的使用比较随意,比如作者这样写道:“艺术不是生活的实写而是幻象,这幻象就是表现,就是符号,也即象征”。由于术语的随意使用,导致书中某些表述混乱,如他在结语提到,象征艺术表现为“符号”经由“隐喻”中介再到意义“显现”的过程;但很快,又说,回到作为符号和隐喻中介的“象征”本身,也许可以为汉语写作走出困境提供某种可靠的参照。书中主要观点甚至逻辑不清,从而作者想要给“象征”范畴一个明确定位的意图也就落空了。
Symbol在西语中既指符号也指象征,但汉语中二者区分明显,不宜混用。象征和隐喻有共同之处,但单从修辞上难以区分。如果从文化符号学来反观象征,至少可以见出三个特点,能够帮助厘清概念:第一,象征的起源为某种比喻;第二,象征意义往往有历史积累;第三,象征的意义所指比较抽象。
此书在驳杂的象征理论基础上,主要选取现代三十年诗歌作为分析对象,试图建构汉语象征诗学。其内容基本分为两个层面,即汉语象征诗学的实践和理论探索。该书史料翔实,文本解读细致。具体包括,沈尹默、宗白华、周作人、郭沫若、李金发、戴望舒、废名、艾青、冯至、郑敏、陈敬容、穆旦等诗人的象征诗歌创作,穆木天、王独清、周作人、鲁迅、朱光潜、梁宗岱、刘西渭、唐??、袁可嘉等人的象征诗学理论探索。
这本著作的意义在于,一方面,在建构汉语象征诗学的过程中,审视外来影响和传统诗学中的相关资源,并对之合理吸收;另一方面,突破从文学到文学的封闭式象征研究,找寻诗学中象征发生的哲学基础和心理学依据,意识到象征始终指涉着人的生命存在和生存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