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书讯书评
   书讯书评
评孟华、李玉尚《文化元素·国家·地方——以青岛文化为例》

《中国文化符号调查报告》显示:在270项候选中国文化符号中,最具代表性的前10项分别是:汉语汉字)、孔子、书法、长城、五星红旗、中医、毛泽东、故宫、邓小平、兵马俑。提起这些文化符号,就让人想起中华五千年那悠久灿烂的历史、源远流长的文明;提起这些文化符号,就让人追溯及历史交替时那改革开放的魄力、挥斥方遒的豪情。

 

什么最能代表中国文化?《中国文化符号调查报告》显示:在270项候选中国文化符号中,最具代表性的前10项分别是:汉语汉字)、孔子、书法、长城、五星红旗、中医、毛泽东、故宫、邓小平、兵马俑。提起这些文化符号,就让人想起中华五千年那悠久灿烂的历史、源远流长的文明;提起这些文化符号,就让人追溯及历史交替时那改革开放的魄力、挥斥方遒的豪情。(
那什么最能代表地方文化?是名胜古迹、历史名人,还是风土人情、风味小吃?孟华教授与李玉尚教授联手主编的这本《文化元素·国家·地方——以青岛文化为例》,立足那曾经的“东方瑞士”,那坐拥“中国第一”的“红瓦绿树碧海蓝天”的青岛,独辟蹊径,提出了文化元素理论,从各种具体、直观的物象单位出发,发掘和呈现了“被主流的书写文化遮蔽了的视觉性实体文化、物象文化”。
本书主要有两个特点。
首先,本书高屋建瓴,提出了系统的文化元素理论。
书中提及,文化元素即实物形态的文化符号,是视觉物象符号世界的每一个单位,具有实体性、异质性、视觉性、约定性等四个主要特征。
实体性与视觉性很好理解,二者有相通之处,指文化是视觉形象单位,必然依附于自然的物质形态,特定的文化选择特定的物态,特定的物态导致特定的文化,二者密不可分。
由上述两种特征延伸出文化元素符号的异质性特征:文化意义实物化和实物价值意义化的统一。具体说来,指客观实物的价值是通过人和文化意义来实现的,而文化意义的载体又必然是实物,意义被不同事物客观化的同时也造成了自己的差异。“导论”中所举例子很值得玩味:海尔冰箱和青岛啤酒都可以看做是青岛文化的实物符号,但它们以不同的实物形态告诉我们两个不同文化意义的青岛:质量第一的青岛和激情、悠闲的青岛。
而文化元素所具有的异质性又引申出其约定性特征:意义与实物的结合带有人为约定性。不同民族、不同地域赋予同一种实物以不同的文化意义,物象的组织法则实为文化规则。描写一个文化元素系统其实是在描写一种文化。
其次,作为一篇论文集,其结构划分颇具匠心。
本书由19篇独立的论文组成,涉及历史、地理等社会或精神文化类文化符号,也包括日常饮食、交通出行等物质文化符号。笔触看似零散,却又组织有序,围绕着一个共同的主题——文化元素理论——紧密联系在一起。
全书分为四个部分:理论;城市文化;地域文化;城市空间识别系统。第一部分“理论”提纲挈领,构建了青岛文化元素的整体框架,论述了青岛文化的区划及形成。第二、三部分,以历时的青岛为线索来探讨地方文化元素,将历史的纵深性与文化的厚重感糅合于一体。而第四部分,则以共时的现代青岛城市为例,集中讲座城市的一个独特的文化空间:城市空间识别系统,视角新颖,向我们展示了别样的青岛文化。
总之,本书以文化元素理论为支撑,从地方文化研究出发,却并不囿于传统上的地方文化研究的范围,而是以点带面,以期从文化元素理论这一全新的角度,引发读者对地方文化与国家文化之间关系的再思考。
 
 
 
[i] 孟华、李玉尚主编,吉林: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字数: 320千字,页数:390页,定价:38.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