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书讯书评
   书讯书评
刘岚评王小英《网络文学符号学研究》

自1998年网络文学从中国大陆发芽至今,已走过了将近20年的文学之路。这个早先被视为"文学怪胎"的门类,如今早以滔天之势,成为了大众文学的典型代表。新媒介语境下,网络文学生态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资本的注入更是重塑了整个网络文学生态。中国网络文学已大体上走上了与欧美网络文学不一样的一条道路,即放弃了其实验性、前卫性,而走上了商业化、大众化、产业化的道路。

刘岚评王小英《网络文学符号学研究》

作者:刘岚  来源:符号学论坛  浏览量:2224    2016-11-16 18:32:42

 

网络文学与符号学的一场奇妙邂逅
——评王小英《网络文学符号学研究》
 
 
自1998年网络文学从中国大陆发芽至今,已走过了将近20年的文学之路。这个早先被视为"文学怪胎"的门类,如今早以滔天之势,成为了大众文学的典型代表。新媒介语境下,网络文学生态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资本的注入更是重塑了整个网络文学生态。中国网络文学已大体上走上了与欧美网络文学不一样的一条道路,即放弃了其实验性、前卫性,而走上了商业化、大众化、产业化的道路。
文学场内,唯一公认资本为符号资本,只有符号资本会得到普遍承认(王小英,2016,p.45)。读者用自己手中的权利赋予网络文学符号资本,促进其经典化的塑造。中国的网络文学发端自诞生了安妮宝贝、慕容雪村等人物的榕树下,到后来起点、晋江、潇湘等网站的百花齐放,这期间诞生了一个又一个点击奇迹,塑造了一个又一个一呼百应的超级IP。近几年,网络文学进入了一个改编的快车道,历经中国网络文学发展的黄金一代的《甄嬛传》、《花千骨》等电视剧的热播表明了其成功地将人气资本转化为经济资本,从而实现了自身的价值最大化。
网络文学的研究也引起了学界的普遍重视,而当网络文学遇上符号学又会产生什么奇妙的化学作用呢?王小英老师的著作为纷繁复杂的网络文学研究厘清了脉络,对其意义生成和运作机制做了更深入的分析,提出了一系列关于网络文学的元理论,这是网络文学学术研究的一次成功的尝试。
 
一、商业“规训”下的网站与写手
身处福柯所谈的“全景式监狱”的作家,其权利地位正在逐步被资本消解而沦为“写手”。借用福柯的术语来解释,文学网站通过各种规则、制度、奖罚机制与编辑推荐、筛选和诱导等来对文学创作进行商业"规训"(王小英,2016,p.177)。经济资本的注入,让网络平台拥有了前所未有的话语权,它通过制定平台规范来“规训”写手的写作,从而制造网民心中的"网络大神"。在这一过程中,传统作家创业过程的神圣性和权威性被消解,从具有神秘性的社会上层建筑建构者沦为了写作工厂中的"写手",使作品具有后现代文化的特征,反传统,反理性,解构其原有的“崇高”“神圣”叙事。
在王小英看来,网站上的原创文学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由资本控制的局面(p.166)。资本随时可以监控作家的写作情况,使大众文化在现代发达工业社会中的生产完全是类似于工业生产流程的方式方法进行生产。如爱奇艺文学,其对作者的分成方式有纯分成签约、普通分成签约、保底分成签约、买断签约。这些签约方式本身也存在着阶层划分,买断签约作者可享受千字x元的买断福利,版权归属归爱奇艺文学。而网站对于网络文学的分类也有严格的把控,如玄幻、修仙、武侠、言情。由此可见,文化工业产品在市场下呈现出标准化、齐一化、程式化。
 
二、文本凸显主体特征
探讨网络小说的前世今生必然离不开文本,王小英在强调网络文学存在的重要性时,着重提出了网络小说中存在的大量链文本现象,认为其在参与网络小说意义制造的同时,还有建构社群、交流协商的互动功能。而网络小说的后文本,如有声小说、实体书、影视、动漫、游戏,它们所能产生的影响力不容小觑,有助于塑造属于一代人的经典。
作者着重强调了小说在主体建构和自我实现方面的独特意义。网络小说一般叙事模式,也即以主角为中心的情节结构方式,呈现的是以主角“占有性”为中心的主体性扩张,其所竭力追求的是一种“我”与“他者”的等级性关系,小说中“他者”的声音被抹杀,蕴含一定的非伦理倾向(p. 146)。作为绝对主角的“我”,是网络世界里当之无愧的王者,所有的情节主线在“我”,在主角不断打怪升级的过程中,个人价值与三观得以体现,《诛仙》是张小凡的打怪升级路,以"天地不仁,万物为刍狗"探讨何为正邪,《有匪》是女主周翡的慢慢成长路,最终她在冷铁卷刃前,得以窥见天光。
本书作者主要分析了慕容雪村的《成都,今夜请将我遗忘》《赵赶驴电梯奇遇记》等以男性视觉为主体的小说,这类小说浸润着父权制文化的思想,这类网络小说的男主角往往十分年轻,唯我独尊。对于女性视角的小说的研究重点为安妮宝贝的小说,随着女性在社会经济领域地位的提高,女性主义思潮呈现在更多网络小说的精神内涵之中。“女性”视点叙事和“男性”视点叙事呈现出非常不一样的特征,女性主题的情感诉求建立在一定物质符号的基础上,女性主体对物质的理性化需求与对个体化情感的追求巧妙的合二为一,既有效缓解了物质缺失所带来的身份焦虑,同时又完成了精神情感的自主选择(p. 82)。所以无论是《致青春》的辛夷坞,《寂寞春亭空欲晚》的匪我思存,《微微一笑很倾城》的顾漫,在她们的笔下,男女主至少是不必为生活基础而担忧的,贫贱生活在两性关系中是毫无魅力的。
 
三、符号认同危机下的受众
    伴随着“读屏”时代的到来,网络文学的受众即读者早已从印刷时代的训示型受众转变为咨询型受众、对话型受众和注册型受众。读者在阅读之后所产生的反馈反过来影响到了作者的创作过程中,呈现一种"斗智斗勇"的互动,改变了原有的单一式的交流模式。读者通过点击,评论,建议等形式与作者协商,使得写作成为一种主体间性行为(p. 191)。读者用自己手中的票数与点击率来制造大IP, 读者在这一升级身份过程中,也早已通过网站所特定的互动机制得到了认同,完成了身份塑造,成为受召的“消费主体”。最舍得消费的读者一定也是权利最大的读者(p. 162),正如鲍德里亚所说,划分阶级,是一种身份的象征和体现。
不可否认,网络文学的存在也凸显了中国的符号认同危机,青年群体往往容易焦虑浮躁,行为示范。他们渴望被认同,在社会的强大压力下容易方向迷失。而网络小说则为受众提供了一个网络桃花源,为读者营造了一个交流和阅读系统,在这个世界里,人们可以任意幻想以逃脱现实的压力,网络小说群体在交流的过程会产生一种群体身份认同,比如喜欢这部小说的读者共建的社区及QQ群里,读者因为有一种共通的"情感结构"而建立强烈的归属意识,他们有自己的特殊符码。如同黄悦所言,对于身处当代消费社会中的人们来说:“一个人所消费的符号,决定了他是谁,或者属于什么圈子”。
网络文学在建构读者共通的意义空间时,它也衍生出了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网络文学良莠不齐对于青年群体的影响不容忽视,网络文学的诞生也会更一步强化青年群体的某种潜意识爱好,同时,它迎合了读者的浅阅读需求,是对精英文学的一种消解。
十余年的孕育,昔日微末之光,如今已长成参天大树。时代裹挟着资本正在重塑网络文学市场,或许,下一个十年,一切又将重新洗牌。下一个十年,网络文学的路又将如何洗牌呢?或许有更成熟的网剧出现,伴随着小说里的道具形成边看边卖的商业模式?或许VR重塑了网络文学,满天的符号文字让我们如身临其境?又或者网络有声小说用人格化的声音描绘了一个更具质地的理想世界?
未来,并不远。
 
 
参考文献:
黄悦:《符号经济与消费神话》,《江西社会科学》2005年第11期。
王小英:《网络文学符号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年10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