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书讯书评
   书讯书评
白颖颖评赵毅衡《符号学原理与推演》

“符号学是研究什么的?”“什么是符号?”起初面对这个问题,作为接触符号学的初学者,本人只能用赵毅衡书里的一些概念、定义简要回答,也希冀在赵毅衡的符号学入门书籍——《符号学原理与推演》中找到答案。经过一段时间的阅读学习,这里浅谈一下个人的理解,并就一些章节谈一谈自己的思考。

白颖颖评赵毅衡《符号学原理与推演》

作者:白颖颖  来源:符号学论坛  浏览量:4287    2018-01-24 21:07:39

《符号学原理与推演》初探

白颖颖

 

“符号学是研究什么的?”“什么是符号?”起初面对这个问题,作为接触符号学的初学者,本人只能用赵毅衡书里的一些概念、定义简要回答,也希冀在赵毅衡的符号学入门书籍——《符号学原理与推演》中找到答案。经过一段时间的阅读学习,这里浅谈一下个人的理解,并就一些章节谈一谈自己的思考。

赵毅衡称《符号学原理与推演》、《广义叙述学》、《哲学符号学》是他的形式论三书,这里便简要从他做形式论研究谈起。赵毅衡谈及自己师从卞之琳先生时,先生发现他擅长发现规律与方法,便建议他专注于形式论,他就从英美新批评、俄国形式论开始,一个个流派弄通。我本人最初接触到的也是赵毅衡的诗歌批评,当自己面对一首诗歌,读不出个一二三时,常常手足无措,而看到赵毅衡的批评解读,常会感觉新颖惊奇、受到启发、有所认同,可见从形式出发做出解读,是有效的,而且会让人眼前一亮而叹服。而当我读完《符号学原理与推演》之后,也更愿意把赵毅衡的符号学理解为“形式—意义理论”,从形式出发,探源意义。《符号学原理与推演》共十八章,从符号的定义开始说起,涉及到符号、文本、修辞、叙述、身份等诸多问题,大概都可说是从形式出发来探源意义,并且常用条分缕析归纳的方法,找出普遍形式、规律背后的普遍意义。而且本书的理论视野开阔、例证详实,呈现出开放、通融的状态,为我们进一步作深入的研究提供了诸多切入点。以下就一些章节中谈谈自己的思考。

一、何谓符号?

《符号学原理与推演·导论》给符号下了这样一个定义:“符号是被认为携带着意义的感知。”这里出现了两个关键的概念,一是“意义”,这便引出:何谓意义?如何划定“意义”边界的问题;二是“感知”,即符号要有一个载体;而这“被认为”三字,是强调符号需要接受者的解释才可成为真正的符号。而第二章第二节提出:物的使用性不是意义,并且区分了物的使用性和符号的实用意义。因而,一块石头用来打人、建房屋不是符号(是物的使用性),用来做地标是符号(符号的实用意义),用来纪念友谊也是符号(符号的实用意义)。这时问题在于,使用性不可被认为是意义吗?用来做地标、用来纪念友谊,不也是石头的使用吗?《哲学符号学》的导论对“意义”做了一个这样的定义:意义是“意识与各种事物的关联方式。”这样说来,物的使用性恰恰也是意识与物的关联,属于人的实践世界,应当被认为有意义。如果再进一步说:即使是没有进入人的意识、思维的自在物世界,就可以被认为是无意义的吗?而这不是一个可以简单回答的问题。可见从“意义”的角度出发定义符号,就先要定义“意义”,这同样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如果我们换种角度来看符号,或许可以更好地解释为什么打人的石头不是符号,做地标的石头、纪念友谊的石头是符号。胡塞尔在《逻辑研究》第二卷的第二章第三章谈到图像和符号。胡塞尔认为现象是直观的,“直观的”是指“明见的”、“自身被给予的”,即“展示给我们的东西就当作它们自身所给与的那样来接受,但也仅只是在其自身给予的范围内加以接受”;现象的直观区别于图像意识,也区别于符号;图像意识是再现,而符号行为是间接意指。如果据此来看,也就比较容易说清楚为何打人的石头是一个现象(石头自身是直观的、明见的),而做地标的石头和纪念友谊的石头是符号(石头间接地意指地标、间接地意指友谊)。

二、符号修辞

《符号学原理与推演》第九章谈到了符号修辞的问题,对修辞学史上学者们的观点进行了介绍,也对各种修辞手法做出了细致的分类。然而显而易见的是,很多术语的内涵依旧是不确定的:一般意义上的“反讽”、布鲁克斯在《反讽——一种结构研究》中所言的“反讽”、弗莱在《批评的剖析》中谈及文学模式时的“反讽”(即《符号学原理与推演》中所说的四体演进中的反讽)——其意涵大相径庭。而第九章所谈的修辞中的“悖论”(如布鲁克斯谈到的“悖论”)和第十章中谈及解释漩涡时谈到的“悖论”,意涵显然也是不同的。这里,在《符号学原理与推演》的梳理、启发下,试图对几种主要修辞格的一般意义做一个自己的概括。另外加上第十章中谈到的悖论和解释漩涡。当然,这只是一个尝试性的概括区分,并不能绝对保证科学意义上的逻辑严密。我们假设有这样一个文本平面,上面是浮在文本表面我们可以看到的,是文本的外延;下部分是隐藏在文本中的,是文本的内涵。以此来进行分析:

 

 

          我们从右往左依次看起,1、明喻:喻体A和喻旨B都出现在文本平面之上;2、隐喻:喻体A出现在文本平面之上;而暗指的B则出现在文本平面下,是隐藏的;3、转喻:用文本平面上的A暗指没出现的B,而AB是相邻的;4、提喻:文本表面上的A暗指没出现的BAB的一部分;5、反讽:文本平面上出现的A和文本暗含的意义B,后者B对前者起到解构、消解的作用,而B常带有对A的嘲讽;6、象征:长期形成的精神性的意涵固定化了的修辞格,AB不一定具有相似性;7、解释漩涡,我们把解释漩涡放在这里,只是因为书中第十章出现这一论题,但它并不是一种修辞格,在解释漩涡中,AB都出现在文本平面之上,而且AB起到互相制动的作用;8、悖论:关于悖论,我也倾向于不把它视为修辞,而是逻辑推理上的矛盾,由A条件推导出结果B,结果B却和条件A相矛盾。

下面简要举例:1、明喻很简单:“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以“梨花”喻“飞雪”,喻体、喻旨同时出现,是明喻。2、隐喻:毛姆的小说《月亮与六便士》,整本书并未指出书名的意思,因而书名是一个隐喻。3、转喻:宋徽宗赵佶在给画家出题时,出了“踏花归去马蹄香”的命题,有一位画家的画面是:马儿疾驰,马蹄高举,几只蝴蝶在追逐着马蹄翩跹飞舞,这便是一个很好的转喻,蝴蝶追逐马蹄而飞,与踏花、花香,是相邻的关系。同样是赵徽宗赵佶出的作画命题“深山藏古寺”一题,有一人画的是:崇山峻岭,并无寺庙,只有一个老和尚在清泉边挑水,这也是一个极妙的转喻。4、提喻:比如人们常说:“牛奶会有的,面包会有的”,是指食物、美好的生活会有的,用部分暗指整体,是一个提喻。5、反讽:这个很常见,如鲁迅的《狂人日记》,狂人清醒的思想和文本字面上疯狂的言语之间形成一种反讽。6、象征:我们常说,在古典文学作品中,“香草”是对君子高洁品质的象征;帕特农神庙是古希腊文明的象征;这个时候我们便不能说是隐喻,隐喻常是作者偶然为之,而象征是长期形成的精神性的意涵固定的修辞。7、解释漩涡:赫胥黎的《进化论与伦理学》提出了社会发展的两个机制:进化论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机制和伦理机制;古希腊悲剧作家索福克勒斯的《安提戈涅》,同名女主人公在面对是否要埋葬自己的哥哥时,面临着遵循埋葬亲人的自然法,还是遵循国王命令、城邦律令不埋葬城邦叛徒的选择困境。在安提戈涅的选择中,自然法和城邦律令之间形成了一个解释漩涡。8、悖论:悖论主要是逻辑推理上的矛盾,我们可以不把它作为一种修辞。如著名的理发师悖论。理发师说:我只给不给自己理发的人理发。那理发师如果不给自己理发按他说的就要给自己理发,如果给自己理发,又违背了他说的只给不给自己理发的人理发的规则。

      除了符号定义、符号修辞外,其他如理据性、元语言、文本身份等等都是很重要的专题。《符号学原理与推演》的体系是开放与通融的,所以这本书的打开方式有很多种,这里只是打开这本书的方式中的一种。正如上面谈到的,书中讨论了许多专题,每一专题又融汇了诸多理论,为我们提供了诸多视角、切入点。这本书为吾师符号学理论的入门必读书籍,同时也为我们进一步做研究打开了很多扇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