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书讯书评
   书讯书评
鲁文静评薛晨著《日常生活意义世界:一个符号学路径》

薛晨的《日常生活意义:一个符号学路径》从日常生活“既重要却又容易被忽视”的双重特性谈起,在新语境下重新审视日常生活诸问题,从传播符号学的角度研究日常生活,为我们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全书共十章,前三章从意义理论到文化符号学理论对日常生活进行了综合性探讨。第一章明确了对世界构造的认知,特别是对意义世界构造的认知,得出结论:世界的构造具有复合性,除了人类意义世界,还有物世界;在人类的意义世界之中又存在着实践世界与思维世界。这一结论奠定了本研究的研究基调。

鲁文静评薛晨著《日常生活意义世界:一个符号学路径》

作者:鲁文静  来源:符号学论坛  浏览量:1405    2021-04-13 19:39:11

 

鲁文静评薛晨《日常生活意义世界:一个符号学路径》

鲁文静

书籍简介

作者:薛晨

出版社:四川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12

ISBN978-7-5690-3266-6

 

日常生活是人类意义生活中最基础的一个领域。在人类历史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意义,是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重要元素。在人类自身的生产中,无论是自在存在的个体还是自为存在的个体,日常生活都是其再生产的基地和家园,是非日常生活生成发展的基础。日常生活除了其本体性地位之外,还在现代社会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不但是基础,而且是中流砥柱。但人们总是忽略了日常生活的重要性,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日常生活具有高度重复性,主要采取一种变化极其缓慢的、倾向于保守并具有惰性的重复性思维,它以经验为基础,以维系人类个体生存为目的、以主体的下意识反应为表现形式,很少能引发人们的思考,导致人们常常忽视甚至无视它的存在。

薛晨的《日常生活意义:一个符号学路径》从日常生活“既重要却又容易被忽视”的双重特性谈起,在新语境下重新审视日常生活诸问题,从传播符号学的角度研究日常生活,为我们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全书共十章,前三章从意义理论到文化符号学理论对日常生活进行了综合性探讨。第一章明确了对世界构造的认知,特别是对意义世界构造的认知,得出结论:世界的构造具有复合性,除了人类意义世界,还有物世界;在人类的意义世界之中又存在着实践世界与思维世界。这一结论奠定了本研究的研究基调。

第二章讨论符号学视角下如何对世界及意义世界重新划分,这一章十分重要,因为作者提出了一种新的世界构造观。作者从赵毅衡提出的世界复合构造思想出发并进一步拓展这一理论,将世界先划分为物世界与意义世界,这两部分相互重叠。同时这两个世界又被进一步划分为“自在物”、“日常”、“非日常”三元次生世界,它们既独立又相互作用。在作者的世界构造中,日常生活包含一部分实践意义世界和思维世界在内并更倾向实践意义世界;非日常生活世界更倾向思维世界,神话、文学、艺术、游戏、科学等都属于此范畴。日常生活世界与非日常生活世界的边界由虚线构成,呈开放状态,共同构成了人类的意义世界。物世界与意义世界重叠的区域边界也是由曲线构成的,二者的分界互相影响、不断变动。这一新的世界构造观将物世界与日常生活世界放在一个层面来展开论述,拓展了日常生活理论视域,打开了新的研究视野。

目前的“日常生活研究”主要集中在哲学和社会学领域,其定义模棱两可,常与“生活世界”“周围世界”等概念高度粘连。罗兰·巴尔特认为日常生活中的诸事物及日常生活本身都是具有乌托邦色彩的符号,他对日常生活的研究并未形成体系,零散地分布在结构主义、符号学、后结构主义等理论之中。赫勒和列斐伏尔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角度探讨日常生活,列斐伏尔一生致力于对日常生活的批判和建构研究,将日常生活范畴具体化、现实化。赫勒明确了日常生活的定义,将人的生活时区分为日常生活和非日常生活。舒茨将日常生活视为一个文化世界,一个意义的宇宙。法国社会学家德塞托从社会学视角研究日常生活,他认为研究日常生活必须进入日常生活实践,关注大众日常生活中的细枝末节。国内学者衣俊卿在赫勒的研究基础上进一步挖掘和延伸,明确了日常生活的定义,并将日常生活划分为三个层次:一、日常消费活动;二、日常交往活动;三、日常观念活动。作者在本书中梳理了现有的具有代表性的日常生活研究及其定义,总结归纳了日常生活世界所属范围内的日常生活的相似性。总体来看,学者们普遍认为日常生活与个体生存直接相关,具有以下特点:1.日常生活的展开基于个人直接生活环境构成的日常空间,相对固定、狭窄、封闭、私密;2.日常生活的主体是大多数的一般人,而不是社会名人;3.日常生活注重血缘、亲缘,依赖经验、习惯、习俗等认知方式。本书的作者从文化视野探索日常生活,运用文化符号学的标出性理论为日常生活及其相关问题进行再定义。日常生活是一系列表意活动,具有高度重复性,作为中项文化而存在,不具任何风格特征,以维系人类个体生存为目的。而与之共同构成人类意义世界的非日常生活具有显著正项或异项风格特征,不以生存为目的,是以低重复性方式建构而成的人类意义世界。

明确了本书中日常生活世界的定义后,作者以此划定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选用传统日常生活中最具有代表性的符号活动——“衣”,探讨其日常性的生成机制、表意逻辑。接着,作者详细考证了新语境下的日常生活。新媒介时代的到来颠覆了传统日常生活中的时空结构。在时间尺度上,人们的自然时间被无线分割,新日常生活的时间不囿于自然时间的循环结构、钟表时间的线形结构,而是呈现出媒介时间的“分子云”结构。人们对时间的认识更碎片化、短效化、跳跃化。在空间尺度上,全球媒介网络无限扩大了社会的概念,缩小了世界的规模。人们在虚拟空间中的日常活动蓬勃发展,私人空间社会化程度加剧,公共生活和私人生活的边界变得日益模糊,传统日常生活中个体的日常性难以为继。在新的社会形态下,部分传统日常生活逐渐朝非日常化发展,还有部分传统日常生活向新日常生活转型。

在讨论完传统日常生活的两种转型后,作者结合新日常生活中的具体实例展开了详细论述。提取其中具代表性的意义活动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在在新日常生活中人们如何进行意义表达等社会交流机制诸问题。作者在对日常影像与娱乐活动的讨论中举的都是热门、新颖的实例,颇具趣味和启发性。比如作者结合雅各布森符号学理论,从符号文本构成角度对弹幕文本进行了分类研究,探讨以下问题:弹幕在意义场域中的具体作用是什么?不同的弹幕是如何进行表意的?引发读者思考在移动网络发展趋势下,受众的伴随文本执着现象。再如作者讨论了网络时代的身份危机,从符号学自我理论的角度解释微信如何作用于当代社会人自我意识的改变,从而使使用者产生强烈的使用偏好。赵毅衡认为确定自我是通过身份认同进行的。新的传播媒介为人们塑造了新的社会生活形态,互联网时代身份符号泛滥,自我处于无序而漂浮的状态,人们通过微信文本塑造自己,获得了对自我的控制感,缓解身份危机。

在新媒介的时代语境下,人们的日常生活呈现出新的变化和特征。本书对新语境下的生活展开详细考证,从传播符号学的角度研究日常生活的意义传播诸问题,丰富了日常生活研究范式,也进一步扩大了传播符号学的应用领域。本书从理论到实例,层层深入,启发读者思考新的传播媒介如何潜移默化地、深刻地改变了我们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