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书讯书评
   书讯书评
左晓丹评张新军译《跨媒介叙事》

《跨媒介叙事》(Narrative across Media: The Languages of Storytelling, 2004,“叙事前沿”丛书)探讨的主题是媒介的内在属性如何塑造叙事的形式并影响叙事体验,旨在打通叙事研究与媒介研究之间的学科壁垒。该书的独特之处在于,除涉及自然语言叙事之外,将关注焦点更多地拓展到手势、图画、电影电视、音乐、数字媒介中的叙事运作。

左晓丹评张新军译《跨媒介叙事》

作者:左晓丹  来源:符号学论坛  浏览量:2308    2021-10-08 20:23:39

 

 

左晓丹评张新军译《跨媒介叙事》

左晓丹

《跨媒介叙事》(Narrative across Media: The Languages of Storytelling, 2004,“叙事前沿”丛书)探讨的主题是媒介的内在属性如何塑造叙事的形式并影响叙事体验,旨在打通叙事研究与媒介研究之间的学科壁垒。该书的独特之处在于,除涉及自然语言叙事之外,将关注焦点更多地拓展到手势、图画、电影电视、音乐、数字媒介中的叙事运作。该书由导论、正文五编和尾声构成,不仅对叙事学的核心概念(叙事性)进行了修正,而且对各种媒介类型的具体文本进行了分析。弗鲁德尼克(Monika Fludernik)评价说,“该书展示了叙事学和媒介研究领军专家的论文,对志趣在不同媒介中的叙事文类和叙事理论尖端的所有人而言,是一必备。”麦克黑尔(Brian McHale)更是称赞“《跨媒介叙事》开拓、新颖、几乎全然史无前例,将叙事学的范围拓展到印刷文学之外。吸引文学批评家和理论家、叙事学家、比较文学学者、以及文化研究和数字文化的学者,《跨媒介叙事》正是媒介研究长大时想要成为的样子。”

叙事“与”媒介“的理论追溯

瑞安在《跨媒介叙事》导论中提出,叙事学诞生时的跨媒介设想实际上休眠了40余年,现在再也不能对此问题熟视无睹了。《跨媒介叙事》旨在将叙事学重新拉回到跨学科与跨媒介的道路上,已经成为跨媒介叙事研究的奠基性文献。尤其是瑞安在导论中对叙事概念的重构、对媒介概念的剖析,已经得到了学界的广泛认可。

“导论”描述了跨媒介叙事学的两个核心概念“叙事”和“媒介”,为跨媒介叙事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首先,纠正了传统的关于叙事概念的言语行为观念,实现无涉媒介的界定。瑞安推崇认知方法,认为叙事是一种阐释者对文本反应所创造的建构或心理意象(玛丽-劳尔·瑞安,2017,p.8),并用“模式”概念描述唤起叙事脚本的种种方式,对“是叙事”(being a narrative)和“具有叙事性”(possessing narrativity)进行了区分。瑞安承认语言讲述之外存在其他的叙事模式,并进行了列举。然后,反思了媒介的定义,建立影响叙事性的媒介类型学,并对媒介研究的学术史进行追溯,最后提出跨媒介叙事研究的方案。“导论”因对叙事媒介的全面描述而成为她被引频率最高的单篇论文之一。

关于“跨媒介叙事学”,瑞安本人秉持比较开放的观点,将其泛泛等同于为媒介与叙事的关系研究、叙事的媒介研究。相比之下,索恩(Jan-Noël Thon)则表现出更为审慎的态度。索恩(2015)认为区分了三种叙事学:一是媒介叙事学(基于单一媒介),二是媒介间性叙事学(涉及两种及以上的媒介),三是狭义的跨媒介叙事学,探讨叙事表征的跨媒介策略或现象,并不局限于任何特定媒介。索恩认为只有第三种才是“真正的跨媒介叙事学”。

丽芙•豪斯肯在“尾声”中实际上已经预见了这种立场分歧:“我认为应该追求独立于媒介的叙事理论,但同时要意识到,建立这种理论需要一定层次的抽象。进而,我认为我们需要针对具体媒介的叙事理论,其概念工具足够专门化,能界定各种媒介中的实际差异。除此之外,我们还需要意识到两种叙事理论之间的差异。不同媒介的比较叙事研究,不论是同时进行还是次第开展,是揭示研究对象的共同叙事特征和媒介具体性侧面的最有效的方式。”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跨媒介叙事学既是一种广义叙事学,也是一种方法进路。

语言、图片、音乐及数字媒介

该书集中考察四大类媒介:语言(自然叙事)、图片(静态图片、电影、电视)、音乐(纯音乐与歌剧)和数字媒介(电子游戏)。每一编聚焦一类媒介,均在开头提供了一个简短的综述,让读者能够快捷地了解该领域的研究现状。每篇论文都提供了详尽的文本实例分析,通过一系列具体研究,来激发对文本的直接观察,而不是仅仅依赖于特定的理论,从而达到避免占主导地位的理论偏见。

第一编“面对面叙事”。戴维·赫尔曼的“走向跨媒介叙事学”,从故事逻辑视角对口头叙事和文学虚构进行了比较,以期在这些媒介中找到一个共同的确定原则。他认为,故事逻辑是另一种区分“是叙事”和“具有叙事性”的方法,每种媒介都不可避免地根据最合适的方式使用不同的叙事功能,但他呼吁未来的研究是确定哪些制约因素塑造了叙事媒介的交流与表征属性(戴维·赫尔曼,2017,p.58)。凯瑟琳·杨的“叙事现象学中的框架和边界”,主要关注会话叙事的互动性,并将其视为加框和划界的饰边工作。卡塞尔和麦克尼尔的“手势与散文诗学”,提出手势类型学,并将其分为四大类--拟像、隐喻、节拍和指示,同时,通过实例探讨了手势在叙事层、元叙事层、副叙事层的功能。

第二编“静态图片”。温蒂·斯坦纳的“图画叙事性”,通过十五世纪绘画作品展现的叙事形式实例,追踪其对时间性的表现方法,以及最终走向现实主义无时间性的演化路径。珍妮•尤尔分析了阿特•斯皮格曼的大屠杀图画小说《鼠族》(Maus),探讨了图画元素所承担的独特叙事功能,她认为静态图片都传达了某种叙事,视觉艺术具有强大的叙事潜力。通过揭示静态图片与其他叙事形式的区别,本章为静态图片叙事分析提供了多个视角。

第三编“动态图片”。大卫·波德维尔批判了电影研究中的结构主义传统分类,提出形式/功能视角,即认知方法,以对电影的叙述过程进行更合理的分析和解释。卡米拉·艾略特研究了文学文本和电影改编之间的关系,并以《呼啸山庄》为例,提出了文学电影改编的六种范式:精神、腹语、基因、分解或重构、化身、王牌。辛西娅·弗里兰探索了叙事策略在电视真人秀中的功能,以罪案受害者为特色的节目为例,分析了观众对这类寻常恐怖的批判潜力,认为部分观众能够意识到叙事结构背后的意识形态等信息。

第四编“音乐”。爱玛·卡法雷诺斯综述了音乐与叙事的关系,音乐丰富了叙事媒介研究的听觉维度,叙事理论为音乐传递什么以及如何传递提供了研究策略。埃罗·塔拉斯蒂概述了音乐叙事研究的符号学方法,挪用故事语法模型来分析能够唤起故事的音乐结构。彼得·拉比诺维茨从修辞叙事学角度,对歌剧《演出船》进行实例分析,解读了其配乐的反讽意义。随着包括听觉元素在内的新媒介的爆炸式发展,以及音乐下载的种种争议的出现,本章明确了媒介研究和叙事理论都需要更加关注声音。

第五编“数字媒介”。瑞安的“新媒介是否会产生新叙事”,从叙事界定、数字媒介的独特属性、互动性方面,探索了超文本、虚拟环境、互动戏剧和电脑游戏的叙事特征。埃斯本·阿尔瑟斯重点关注电脑游戏,通过对探寻类游戏的分析,展示了叙述理论在分析三款不同任务电脑游戏时的局限性,重申了游戏学派的反叙事主义立场。彼得·卢侬菲尔德对互动电影的神话进行了反思,并展望了数字艺术的未来。

尾声“文本理论与媒介研究中的盲点”。丽芙·豪斯肯论述了媒介失明以及文本失明的各种类型,阐明了媒介研究领域特别是跨媒介叙事研究中的理论挑战,呼吁跨媒介叙事研究需要放慢速度、抽出时间进行反思。

叙事性“的概念更新和”媒介性“的框架健全

新技术时代,叙事的文本形态、支撑技术、交流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因此,《跨媒介叙事》的续篇《跨媒介故事世界》(Storyworlds across Media, 2014)纳入了更多的媒介类型,如戏剧、多模态小说、媒介特许(franchise)等。续篇考察了经典叙事学概念的跨媒介有效性、叙事文本的多模态问题,尤其是媒介融合新语境中的跨媒介故事讲述和跨媒介世界问题。从理论建构来看,续编将《跨媒介叙事》的叙事性思想直接概括为“故事世界”,在媒介性思想方面补充了多模态(multimodality)和媒介间性(intermediality)概念。

综合这两部姊妹篇文集来看,叙事学不断拓展其语料库和案例对象,以实现最大程度的学科包容性,后果有二。其一,不得不随时更新“叙事性”概念。“故事世界”的提出,得到一定程度的认可,开辟了新的研究问题,可以将大量的不同案例研究有效地纳入该论题下;但也不是没有争议。故事世界概念可概括为“语义-认知”进路,但有学者更偏好“语用-关联”进路(如理查德·沃尔什)。其二,必须要健全“媒介性”的概念框架。瑞安、埃勒斯特罗姆(Elleström)、施密特(Schmidt)在刻画媒介方面虽然措辞不同,但已经确立了媒介的三个基本维度:符号媒介、文化媒介、技术媒介。但是,跨媒介叙事学的两个基本范畴(即叙事性与媒介性)在理论上尚需要进一步的细化、完善,打造成文本分析的工具箱。

 

参考文献:

Marie-Laure Ryan (ed ), Narrative across Media Lincoln: University of Nebraska Press, 2004.

Marie-Laure Ryan & Jan- Noël Thon (eds.), Storyworlds across Media: Toward a Media-Conscious Narratology Lincoln: University of Nebraska Press, 2014.

Lars Elleström (ed.), Media Borders, Multimodality and Intermediality. Houndmills: Palgrave, 2010.

Jan-Noël Thon, "Narratives across Media and the Outlines of a Media-conscious Narratology". Handbook of Intermediality: Literature - Image - Sound - Music, edited by Gabriele Rippl, Berlin: De Gruyter, 2015, pp. 439-456.

玛丽-劳尔·瑞安,《跨媒介叙事》张新军等译,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