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书讯书评
   书讯书评
马晓瑜评崔岐恩等译《教育符号学指南》

译著《教育符号学指南》(崔岐恩等译,四川大学出版社2021)由于“教育符号学”这个术语直到2010年才被广泛使用,该书收录了该领域第一批最有影响力的20篇教育符号学论文。2014年在索菲亚举行的国际符号学研究会第12届国际会议上,教育符号学被认为是符号学的分支。众所周知,符号学已经由来已久,而教育符号学是符号学与教育学的交叉新领域。教育学多讨论认知主义、行为主义、建构主义等问题,很多问题几乎被学者讨论殆尽,已经很难解决现实问题。

马晓瑜评崔岐恩等译《教育符号学指南》

作者:马晓瑜  来源:符号学论坛  浏览量:1108    2021-12-09 22:47:12

 

马晓瑜崔岐恩等译《教育符号学指南》

马晓瑜

译著《教育符号学指南》(崔岐恩等译,四川大学出版社2021)由于“教育符号学”这个术语直到2010年才被广泛使用,该书收录了该领域第一批最有影响力的20篇教育符号学论文。2014年在索菲亚举行的国际符号学研究会第12届国际会议上,教育符号学被认为是符号学的分支。众所周知,符号学已经由来已久,而教育符号学是符号学与教育学的交叉新领域。教育学多讨论认知主义、行为主义、建构主义等问题,很多问题几乎被学者讨论殆尽,已经很难解决现实问题。符号学作为一门独特的哲学,提供了一种新型的思维方式、新的视角来解决“理论”与“实践”等问题,基于教育符号学观点而言,知识不能简单的被传递,一切事物都是符号化的,一切事物都存在意义。那么传统的教师传授知识,学生接收知识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学习需求,那么如何推陈出新,解决教育学中“理论”与“实际”的新问题呢?怎样揭示教育学的新路径呢?答案就在这本书中,教与学是关于意义的讨论、发现与解释的,也就是说教学是符号化过程。教育学是一种意义的转化,而非简单的传递信息。

符号学的原理及意义

如今的符号学源于同时期的两位先驱,一位是语言学领域的索绪尔(Ferdinand de Saussure),另一位是哲学领域的皮尔斯(Charles.Peirce)。索绪尔设想“记号学”属于二元符号论,主要讨论能指与所指。对于他而言,符号学是社会心理学和语言学的一个分支,是该分支中的一个亚种。皮尔斯所命名的“符号学”,主要根据《1690年人类理解论》文中内容衍生而来。他的理论是基于对对象的分析,产生了三元符号理论——再现体、对象、解释项。皮尔斯据与对象的关系把符号分为三种,即像似符号、指示符号、规约符号。像似符号指向对象靠的是“相似性”(即依靠自身特质,与意义的某些相关性)如诗句中关于相像事物的描写,《望洞庭》中“潭面无风镜未磨”,把无风时的洞庭湖写作是没有磨好的镜子;指示性是符号与对象因某些关系而能互相提示(直接反映对象与对象之间的某种关系);规约性是依据社会约定符号与意义的关系(即社会约定俗成的,已经形成观念)如“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本来形容甘于忍受寂寞的美人形象,现在已经代表读书时有所悟的高级境界。这三类并不互相排斥,如果规约符给我们一般性,指示符号给我们特殊性,像似符的出现才能使我们发挥想象力。

培养符号意识:教与学的本质

广义符号学认为符号意识不是人的专属,例如《降临》中外星人通过符号与人类互动进而达成意义共识。所有动物都会根据某种状态来解释自己的东西,这就是意义的表达,需要寻找的东西或者可以避开的东西,例如动物刚出生就有求生本能,小鹿在出生几个小时就要学会走路,跑跳以躲避猎豹的追击。人类进一步创造概念,才有可能发现这些感知对象是什么,这一切当然依赖符号意识。符号意识被认为是在感知物体之前,已经开始涉入对象的意向性。正如赵毅衡在《哲学符号学》表达的观点:主体意向性乃意义之先决条件。教与学本质上则是符号意识的培养。

书中还对符号学与其他领域进行研究,在教育领域,符号学被认为是一门新型学科,在文学、数学、甚至色情学中都有相应的研究。在传统的科学方法指导下的大量实证研究中充当着重要作用,会当成是辅助的工具。教育中的符号学一直倾向于保持在行为科学和社会科学范畴内,因此忽视了哲学基础,但教育理论和教育哲学亦是特殊的符号哲学。

总之一切事物都是符号化的,该书20篇关于教育与符号的精彩论述对国内跨学科研究颇有启示,至少中外相互印证。例如国内学者李政涛、李云星提出教育图像符号,这在当今符号教育学时代很有意义。赖良涛、李玉凤等提出教育语言学,可映照于索绪尔语言符号学。播散教育符号学的种子,对教育学和符号学两个领域都有重要作用。国内在这个交叉领域正如旭日东升、方兴未艾,如程然、熊和平、权迎、季宏等基于中国文化,已在教育符号学领域深耕多年。该译著尽管精选了国外首批“教育学+符号学”交叉领域的优秀论文,但是毕竟由20位学者撰文,略显散乱。崔岐恩2019年已经付梓的专著《符号教育学导论》将会系统论述教育符号学与符号教育学之同异。希望国内有更多高质量的作品,一起展示教育学+符号学交叉融合之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