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书讯书评
   书讯书评
陈鹏宇评谭光辉《情感的符号现象学》

《情感的符号现象学》的出现,在人文学科方面向读者展示了它的答案。本书的答案,正是掏出了试图解开情感这一“斯芬克斯之谜”的金钥匙。在这本内容渊博、造诣精深的著作中,作者首先为我们勾勒出思想史上的先哲对情感讨论的轮廓,从而找到了他认为最合理剖析此问题的工具——现象学、符号学、甚至叙事学的“手术刀”。

陈鹏宇评谭光辉《情感的符号现象学》

作者:陈鹏宇  来源:符号学论坛  浏览量:1175    2022-01-13 17:48:46

 

陈鹏宇评谭光辉《情感的符号现象学》

陈鹏宇

“情感”是一个含义丰富的能指,在哲学、文学、社会学、心理学、医学等各领域,古今中外有无数睿智的大师积极寻求解答。当人类试图向“情感”伸出自己的双手时,它又如风如影,飘然而过。不仅东方,西方学者在面对“情感”一词也无法达成一致。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William James)于1884年发表题为“情感是什么?”的论文则开启了现代研究情感的浪潮。当然,现代意义的争论也使“情感”一词更加复杂化,以至有人认为,情感是“先验”,甚至是不可分的,那些绘声绘色的作品似乎也没有把重心转移到情感研究的系统化问题上来。

在此背景下,《情感的符号现象学》的出现,在人文学科方面向读者展示了它的答案。本书的答案,正是掏出了试图解开情感这一“斯芬克斯之谜”的金钥匙。在这本内容渊博、造诣精深的著作中,作者首先为我们勾勒出思想史上的先哲对情感讨论的轮廓,从而找到了他认为最合理剖析此问题的工具——现象学、符号学、甚至叙事学的“手术刀”。

当情感主体作为一个具身的体验主体的同时,情感便作为一个具有属我感的存在。这种属我感有着逻辑的自洽,本书中五大情感逻辑的基本规律与情感分层的意义,可以促进人们对情感叙述层次、情感间性的理解,而对它们的理解又可以更好的理解情感之可分解的叙述和符号性。可以看出,书中对情感的形式分析非常缜密又有逻辑性,这种严谨地正视研究对象,应是作者长期以来在学术上的深厚积淀,博物通达的结果。

尽管作者多次强调情感的意义指向是存在感和幸福感,但并没有将情感研究囿于伦理学的范畴。斯宾诺莎将情感从环境意义上分为“积极的”和“消极的”两类,自然语义学的五种与人类认知领域的对应类型等皆不能完整地找到情感分析的“原型”。为了解决这一难题,作者在情感分析中使用了情感模态这一方法。众所周知,对情感进行模态分析始于20世纪70年代,当时的法国结构主义语言学家格雷马斯发表了一系列文章,建构了符号域和符号过程的模态学理论,此后在1991年出版的《激情符号学》将情感符号学推向了新的领域。因此,作者以“存在——幸福感”为基础,借鉴了格雷马斯的分析情态动词的方式和“格雷马斯方阵”,通过情感思维中主体与客体关系之间的判断,提出情感连接模态的肯定和否定的判断结论,以尝试建立起新的情感编码的规则和情感模态。主体的存在指向“在”,而主体的行动指向“做”,前者作为判断对象的主体,后者则是作为叙述对象的主体,这样不但呼应到前文提到情感来源于叙述的结论,也将模态简化为情感赖以存在的最为核心的两个情感动作,具有简洁大方的美感。

现在的某些学术著作中,研究者往往过分强调其“形而上”或过分强调“实用性”,而《情感的符号现象学》在明确对情感的分析原则后,做到了相对的平衡。本书的最后一部分,作者从元情感出发,在对情感的交流和模拟进行了实验性的探索,证明其理论的可操作性。在对社会关注热词“八卦”和“人工智能”的情感解读既新颖又简洁明了。前者区分了“八卦”和“扯淡”“流言”的区别,指出其内在的非公共性、非虚构性以及情感功能下“八卦”的他指性,对“八卦”的评价采取肯定的态度。

《情感的符号现象学》一书从学术上对情感进行了明确的分析,也从实践意义上展示了这些分析的应用性。当然,现在学术十分发达,研究者再用心,精力始终有限,很难收集到全部的资料和研究信息,尽管本书看似已对情感做了深入的考察,但在“情感”与“情绪”的关联并没有太多涉及,国外学者以“affect”和“emotion”在情感研究上是否表述一致,也需要进一步探讨。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本书带给我们的思考远远没有停止,但显而易见的是,作者还是向广大读者表明他力图解决情感这个“斯芬克斯之谜”的决心、毅力以及“路漫漫其修远兮”之有价值的成果,这个成果便是读者能够看到的这本《情感的符号现象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