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书讯书评
   书讯书评
袁文杰评唐小林著《信息社会符号学》

息社会符号学,是基于信息社会的符号学研究,翻越理论高山之前,制定路线,定位自己的出发点,首先将社会符号三个意义层次进行对应的世界分层:实在世界、文本世界、符码世界,社会符号学从实在世界入手,并力争涵盖后两者,这就意味着,要将社会当成“符号”本身,“注重于对社会符号行为、符号活动和符号过程的研究,而不是停留在对符号文本做单纯的社会学分析上。”

袁文杰评唐小林著《信息社会符号学》

作者:袁文杰  来源:符号学论坛  浏览量:906    2022-12-10 23:10:12

袁文杰评唐小林著《信息社会符号学》

袁文杰

开篇,作者明确将符号规定为世界的本体,并作稍稍整理,变自在物世界为自在世界,用实在世界统称实践世界和思维世界,于是,世界只由符号与非符号构成,又将符号分为物符号符号物,同时,信息社会的特点在于诞生了完全基于符号物的新世界——虚拟世界。用编号123分列不断显现的新符号形式,比如虚拟空间中的符号被称为符号物,其特点就在于能够再现实在世界的任何符号,是关于符号的符号,即再再现符号,故也是一种元符号,从而虚拟世界主宰的后现代社会也被称为元时代

信息社会符号学,是基于信息社会的符号学研究,翻越理论高山之前,制定路线,定位自己的出发点,首先将社会符号三个意义层次进行对应的世界分层:实在世界、文本世界、符码世界,社会符号学从实在世界入手,并力争涵盖后两者,这就意味着,要将社会当成符号本身,注重于对社会符号行为、符号活动和符号过程的研究,而不是停留在对符号文本做单纯的社会学分析上。其次,意义存在于解释之中,解释让以意义的方式显现,显现的形式就是信息,要存在就要在形式中,故信息为事物赋形,也是意义的媒介化,那么信息可以被定义为意义的媒介。接着,信息社会又如何定义,以及今天的信息社会和以往有什么不同?从符号学角度思考,信息社会不是单一的社会形态,而是媒介社会、智能社会和消费社会的三位一体,如果按皮尔斯的符号三元理论,再将整个信息社会视为大局面符号文本,那么媒介就是其再现体,智能是其对象,而消费则是其解释项,并且,从意义建构的角度看,媒介、智能和消费分别充当了信息社会意义建构的表意机制、生产机制和动力机制。如此,信息社会符号学的讨论就勾勒好了展开的思维导图。

一、面相媒介社会

信息社会的第一面相是媒介社会,如今媒介社会发展到互联网时代,最显著的特点在于超连接,是当今社会的文化传播的主导形式。深挖连接的谱系,作者认为连接是人类存在的方式,为意义奠基,其性质呈现三段式演进,同时与叙述体裁的三体演进相对应,且作者点明,叙述体裁与社会形态之间的关联点正是媒介,此思维方式来自赵毅衡叙述体裁的语气-时间-媒介三联式,从此出发,持宏文本视角,单论媒介,那么媒介的演变史和社会形态的变迁之间的对应便可以被纳入同一理论黑匣子:口语-身体时代,具有演示类叙述体裁的偏向,也正是叙述的出现,即语言组织起情节演述成故事将人连接成群,胸怀对远方的向往,人才与动物相区别,在群体的合作中制定和实现一个个目标。从存在的符号类型来看,我们说,像似符号主导着这个时期,主要是因为彼时交流的方式靠声音、表情的像似。在文字-书写时代,具有记录类叙述体裁的偏向,这个时代,人类的扩张步履不停,出于维系社会秩序的需要,人与人的连接逐渐变为道德上和政治上的义务与权利,成为一种强制的规范,所谓老有所终,幼有所长,故这一时期是由规约符号主导。科技点滴进步中,跨越地理阻隔的信件与历久弥新的书籍让连接变得普遍和恒久,最终空间和时间的双双被消灭,来到超连接的时代,具有拟演示类叙述体裁偏向,以游戏为代表的新媒介嵌入日常生活,为创造元宇宙提供及物性。到此,人类组织也就历经了部落化”“非部落化”“再部落化的三个不同时期。连接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可以被解析为渠道、信息、关系三元构成,连线的能力越强,文化权力也越大,信息社会是超连接社会,文化权力的争夺就是对渠道(媒介)的抢占,谁拥有渠道,谁就有对元语言的掌控权,进一步,作者认为信息社会的文化专制其实就是渠道专制

总的来看,文明的内在冲动使连接被规训为一种人的惯常行为,为了传递意义,也为了生命的延续,连接起了实践世界和思维世界,通达寰宇,但同时作者也告诫,过度连接后的过度交往导致过度文化,走向了文化乌托邦的反面,是文化贫弱的表征,反倒使人心涣散,社会崩塌。

二、面相智能社会

关于智能社会面相的章节论述,极具跨学科视野,从书中引文看,很多来自于科技哲学甚至计算机科学,在如今的算法时代,我相信作者对人工智能的探寻动力来自于日常生活被智能设备掌控的焦虑,故无论如何都要一探究竟,给出符号学者的回答。从符号学角度出发,作者定义,智能是意义能力的符号,包括对意义的获得、发送、传达、接收和解释。进而,人工智能的终极目标就是用元符号创造元意识,具有人的思维,而不是研究思维的一种工具。要实现这个目标,作者总结了三条近路,第一是符号主义,将人类繁杂的心理活动视为物理符号系统的模拟,智能于是就表现为形式化的能力,也就是符号化的能力,但这也抹平了人类自然智能和计算机能力之间的区别性,两者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达成同一结果。故作者指出,人的智能活动必然是一种符号活动吗?第二,联结主义进路。联结主义把人的智能归结为大脑中实际存在的神经元之间的反应,故要实现人工智能,就要重建人脑的神经元网络,将其结构数字化为代码,变为一种计算模型,像符号主义一样,作者指出了同一个问题,人类的智能是否全部产生于神经网络?如果说前两条路都是在大脑里找计算机智能化的可能,第三条近路——行为主义,则是基于感知-行动的反应模式,让计算机程序在日常环境中,经过大量的学习积累,不断进化出智能,这种智能不存在某种内在的本质,而是通过对行为的记录和模仿,直到通过图灵测试。这也是应用最为普遍的人工智能技术模式,因为它从显而易见的生命行为入手,而不是像符号主义或联结主义一样预设一个统领一切的存在。不过,行为主义的致命缺点在于它只能对行为进行模拟,人类充满偶然性和情绪性的心理活动却无法模拟,最终导致形似神不似的类人计算体。

面对三条进路受阻,作者开始反思我们所要创造的智能,不应仅仅是解释的能力,而是正确解释的能力,这种正确不是绝对意义上的正确,而是在兼具因果性和反思性的思考中对环境做出的价值性反应。所以智能要真正实现,计算机不能只做一个符号反应机,而是要成为自由的符号主体,即有意向性。意向性才是人与伪人工智能的本质区别,至于意向性到底是什么,又如何获得,这些问题,包含着超出自然科学边界的概念范畴,而恰恰正是如今人文学者的时代任务。除此之外,将眼光投得更远,人工智能也有可能不循着人类智能的路径,作者指出,智能是否需要意识以及意识所指称的意义?也就是说,计算机可以有自己处理问题的方式,沿着这个路线思考,计算机也可能发展出不同于人类思考方式的自己的智能,这样的人工智能被称为懦性人工智能。这个观念显然是一条超越人类智能的颠覆性道路,也是对人类最危险的道路,可能会招致人的离场、意义的消失以及人类历史的终结。

三、面相消费社会

乍一看,信息社会三面相中最后一面——消费社会,不见踪影。所谓众里寻她千百度,作者似乎没有哪一章开宗明义大谈消费社会,而暮然回首,发现其掩于灯火阑珊处,皆为无言之言,这正是作者的狡猾之处,擦抹的情节本身就是主题所在,迫使读者进行创造式二次叙述,直接体悟式揪出消费社会及其本身的伎俩——隐于幕后,操纵万物。

如何隐藏?给信息戴上形式面具——装框,一旦戴上形式的面具,信息变成为鲜活的事物或有价值的商品。说到底,媒介的变换迭代、智能算法的无孔不入都是为了让信息变得可营销,沁透着消费主义意识形态。更进一步,时间和空间是事物存在的两面,信息革命消灭了时间,空间也不复存在。作者认为,装框所起的作用就是将重建原本被实时性讯息所消灭的空间,这个新建的空间是意义空间,也是框架所区隔出的空间,并且在解释它里面的一切时,要用不同于外在于它的东西的方式。于是我们说元宇宙时代普遍的二度区隔形成的世界中,媒介自指也同样普遍存在着,形成了当代特有的文化景观,作者称之为诗性文化景观,景观这一概念,与消费社会血脉相连,都是朝向资本主义批判。诗性文化景观的泛滥与日常生活审美化泛艺术化类似,都在讲当代社会日常生活之经纬的符号与影像之流,但其更强调诗性已然成为生活世界的刚需,而不是往常所言的趋势,在今日,每个广告文案、每个建筑物,每个食物只有诗意地、艺术般的地被表达,才能够不断创造新的(符号)价值,同时最重要的,激起消费欲望。所以景观是消费主义落实到我们生活世界的环境性统治,曾经在鲍德里亚的时代还仅仅是物的充盈,在赛博时代已经发展到了用来装饰物的美的泛滥。此时,作者认为,这样过量的诗性符号景观,带给我们的是意义生态危机。闪烁的霓虹灯、靓丽夺目的时装、流行歌曲的声浪的确是当今都市文化中具有征服性的景观,但这是否遮蔽了种种深层的文化冲突?这些以享乐主义为主的诗性是否消解了人类高尚的精神追求?最终,辨识能力欠佳的文化弱势群体被政治经济权力群体用技术理性编织出的视觉文化之网所缠住而无法自拔。

而要真正实现人的,至少是感性上的解放,进而恢复意义的生态平衡,我们所要做的是对美的研习先于对美的操持,不然就会像今天普遍存在的美学制品一样,是社会学的、是政治经济学的甚至是生物学的但就不是美学的,也只有当伦理/美学的权威介入生活,生活的幸福才不再是一种空虚的形式,而成为一种超越的内在。诗性再生产或许才能达成一种生态友好型的符号/意义关系。

四、总结

信息社会虽然是个老词,我们如今都在说数字社会,或者更新的图景,比如元宇宙。但整观全书内容,其理论视野永远处在最前沿,所述问题也都是在诊断当前的社会痛点,回应着符号学及其余人文社科甚至自然科学向前推进的理论需要,故本书对于整个理论界的创新性与重要性已毋用多言。

此书从2012年开工到2022年出版,十年磨一剑,可见功力深厚,稳扎稳打。而作者文学的出身背景使其行文流畅曼妙,徐徐道来,诗意盎然,如其所称不学诗,无以言。又因其符号学知识的斗量,所谓文科中的数学,执笔所到之处,逻辑链如星点密布,层峦叠嶂,扑朔迷离。哐!

似是,观者如入烂柯山,闭卷已过五百年。

 

参考文献:

唐小林:《信息社会符号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22.06.

赵毅衡:《广义叙述学》,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13.12.

赵毅衡:《符号学:原理与推演》,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6.1.

胡易容.宏文本:数字时代碎片化传播的意义整合[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53(05):133-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