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书讯书评
   书讯书评
武文晓评胡一伟《戏剧符号学教程》

作为六大艺术的戏剧,始终是古今中外学者锲而不舍的研究课题。从缘起到创新,从单一到多元,戏剧研究不断实现新的突破,而今天跨学科、跨领域成为戏剧研究的新策略。胡一伟的《戏剧符号学教程》,将戏剧与符号学相结合,深入浅出,在梳理戏剧符号学研究历史的基础上,对戏剧符号文本、戏剧符号类型进行系统研究,为读者学习戏剧符号学提供了新视野和新思路。

武文晓评胡一伟《戏剧符号学教程》

作者:武文晓  来源:符号学论坛  浏览量:863    2023-01-07 21:32:51

武文晓评胡一伟《戏剧符号学教程》

武文晓

作为六大艺术的戏剧,始终是古今中外学者锲而不舍的研究课题。从缘起到创新,从单一到多元,戏剧研究不断实现新的突破,而今天跨学科、跨领域成为戏剧研究的新策略。胡一伟的《戏剧符号学教程》,将戏剧与符号学相结合,深入浅出,在梳理戏剧符号学研究历史的基础上,对戏剧符号文本、戏剧符号类型进行系统研究,为读者学习戏剧符号学提供了新视野和新思路。

《戏剧符号学教程》全书正文187页,共十讲,主要围绕戏剧演出的叙事方式展开。笔者认为十章内容可总体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第一讲,分析了戏剧符号学的研究状况以及与此相关的术语和理论;第二部分为第二讲和第三讲,侧重于文本类型,范围和架构分析;第三部分为第四讲到第十讲,聚焦于与戏剧相关的符号类型分析。

一、戏剧符号学概述

胡一伟在书中首先厘清了戏剧符号学研究从初创期到奠定期再到重振期,经过成形期最终到现在的成熟期的发展历程,以时间为线索清晰地梳理了戏剧符号学研究以布拉格学派为出发点至20世纪80年代半个多世纪的五个阶段,读者可以发现其中对纸质剧本、表演形态、观众接受三个方面渐进式的研究路线。戏剧符号学理论源于西方,并发展兴盛于西方,而中国戏剧家在20世纪80年代也做过一系列尝试,无论是胡妙胜先生的《戏剧演出符号学引论》还是袁立本先生的《演出符号学导论》都对戏剧符号学研究做出了有益论述。

戏剧符号学发展,得到了戏剧学、社会学、民俗学以及人类学等各门学科的关照。书中对于戏剧学理论、社会表演理论、民俗表演理论以及人类学表演理论进行逐一分析。其中,在关于社会表演理论的分析中,让笔者更加明白戈夫曼的“拟剧论”与米德等人的“符号互动论”、巴特勒的“表演性理论”与福柯的“话语”理论、奥斯汀的言语行为理论之间潜在的关联,前者都在后者的基础之前,不断延伸。学术知识超越时空限制,并且都存在可证伪性。除了戏剧研究,其他各方面的研究同样可以对前人研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二、戏剧符号文本研究

戏剧文本是一种符号文本,而这种符号文本大体被分为剧本,现场演出文本和影像文本三类,这三类均为戏剧的述本,其中演出文本的即时性、不可预测性以及观众的参与性最值得注意,它使文本边界处于模糊状态,基于演出文本的种种特性,书中对戏剧文本类型做了划分,对戏剧文本范围进行了界定。

本书主要是讨论了戏剧中两类常见的符号文本——被写成的剧本与被展示的演示性文本,由于研究戏剧符号学首先需要对演出文本与剧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做充分说明,因此作者围绕伊拉姆“剧本”与“剧场”的划分;于贝斯菲尔得的“量化”文学剧本、演出文本、导演文本的定义;曼弗雷德·普菲斯特舞台文本与案头文本分析以及苏永旭关于导演文本的讨论,说明了对于讲述同一个故事的文本,剧本与演出文本表现为述本关系,对于通过文学剧本改编而搬上舞台的演出文本而言,他们即为选择关系(选上选下)。无论是述本关系还是选择关系,这些文本符号类型都在一定的文本范围内才会对戏剧产生影响,胡一伟将文本范围划分为戏剧文本边缘的伴随文本、戏剧文本内外的偶发文本,她认为这两类文本的“读入”、“读出”戏剧文本都和人们观念中的经验基模与文化模塑相关,结合舒茨的“意义脉络”概念,阐述了它们是如何影响戏剧文本的发送者和接受者,进而作用于戏剧文本的边界。条理清晰,层层递进,读者从中不仅可以对文学文本的叙述交流模式与戏剧文本的叙述交流模式做进一步区分,还可以在自身原有基模基础上对戏剧符号文本类型和范围有近一步认知。

每一种艺术形式都有自己独特的架构,戏剧文本也不例外。本书在谈论戏剧文本的架构时,主要涉及由故事诸要素组成的情节结构,以及演出文本所呈现的情节结构两方面。作者考虑到演出时戏剧的结构的不同情况,因此在论述剧本结构时,侧重于故事的要素、情节发展的进程、结构图谱;而讨论演出文本结构时,则主要侧重于呈现其所展示的空间性结构。

三、戏剧符号类型分析

戏剧符号学经过长期发展,在不断的研究中,出现了多种符号类型,本书中就“角色符号”、“媒介符号”、“时空符号”、“符号自我”、“符号场域”、“异域符号”、“数码符号”七种符号类型系统化分析。

角色符号:戏剧是以演员表演为主体的活动,因此戏剧离不开人物角色。书中对西方角色符号系统与中国角色符号系统进行进行区分。西方戏剧从古希腊开始按照体裁划分出喜剧和悲剧,同时按照角色的重要性区分出主要角色、第二角色和第三角色;而中国戏曲中角色划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具有唱念做打的行为符号以及脸谱化的装扮符号等别具一格的特点。胡一伟认为,这些差异首先是由于中西方戏剧思维方式的不同;其次是中西方戏剧符号系统不同。笔者认为正是因为中西方长期以来文化、思想、生活方式的差异对戏剧表现形式产生了影响,从而演化出不同的角色符号系统。

媒介符号:戏剧演出文本所用媒介即演出文本符号载体,它为戏剧演出的即时上演提供了条件。胡一伟将这类媒介的特征归纳为两点:一是体现了物与符号媒介的转换过程;二是大都具有身体性的,直接体现为与人直接关联额媒介,例如语言动作等,在随时表演的同时更能触动观众情感。书中将戏剧的媒介符号分为非特质媒介与多媒介编码两节,两者相互关联,演出媒介的非特制性,需要通过多媒介联合解码呈现出来,即多种媒介联合可以实现其符号的多义性表达。

时空符号:戏剧艺术中的时空符号紧密联系在一起,当故事从文本搬上舞台,其时空因素一般就通过视觉符号、听觉符号、触觉符号呈现出来。于贝斯菲尔得在《戏剧符号学》一书中设专章讨论戏剧的空间,他对戏剧空间的考察始终围绕着纸质剧本与演出文本的比较进行。后来,随着“空间形式”理论的影响扩大,学者开始从叙述学角度思考空间类型。时间符号类型也是多种多样,书中总结学界对戏剧时间的研究主要分为了四点,并逐一分析。值得注意的是,胡一伟在本讲中提到了“空”的时空,她认为时间之停滞可以通过空间之空或空间之静止体现出来,而舞台之空也可以通过时间之延绵或者时间之暂停呈现出来。

符号自我:戏剧演出中,演员的身份暂时代替了自我,观众观看戏剧,投入其中,进入一种忘我状态,此时,自我必然通过某种表意身份或解释身份出现,因此,它们呈现出一种自我的符号集合。在舞台上,演员无论是跨性别扮演还是现实中易装出演,都使得生理性别与社会性别发生断裂;而观众在观看过程中因观影距离、观众意识的集中引发的观众行为不断变化,进而引起身份的变更,演出场域中观者的不同身份,呈现或者形塑着作为复合整体的自我。

符号场域:戏剧文本离不开符号场域,但是由于戏剧艺术是以人为中心的表演活动,所以戏剧艺术的场域不同于某种具体的物理空间,它是一种流动的、绵延的,又因为戏剧艺术离不开观众的参与,所以它又是互动的、观看的。然而不同的符号场域又会赋予戏剧艺术独特的意义,其中,胡一伟借格诺特•波默提出的“气氛”概念,论述了演出气氛是连接物理空间,充盈符号场域的一个关键因素。

异域符号:戏剧是一种古老的艺术形式,它存在于中西方文化语境中。不同国家、地区、民族之间的差异使得戏剧艺术朝着不同方向发展。古今中外的戏剧艺术家所倡导的戏剧观念和戏剧实践,赋予了戏剧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和意义表达。即便如此,世界各地的戏剧艺术还是存在着异中之同,现代中西方戏剧形态在叙述者、文本架构、演出空间、所用媒介等方面呈现出趋同化态势,事实上中西方戏剧文化传播与交流均与人类共相有关。

数码符号:随着数码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这种新技术的开发与运用不断丰富戏剧文本的表现形式。近年来,出现了戏剧影视化、戏剧赛博化,使戏剧艺术与影视和电子游戏相结合,实现了戏剧史上的新变革,目前,数字化技术使演出媒介被重塑,出现再媒介化,泛媒介化的现象。

四、结语

中国的戏剧符号学研究还比较匮乏,此书在一定程度弥补了我国在这方面的不足,为戏剧符号学进一步深化提供了有力支撑。读者从中可以掌握其发展脉络,相关术语和理论,更能从中学习戏剧符号在历史长河中的演变。书中结合前人学者的观点,提出作者新思路,为戏剧符号学在戏剧发展史上的变革提供了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