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书讯书评
   书讯书评
黄紫娟评贾佳《打扮:符号学研究》

贾佳所著的《打扮:符号学研究》一书正是从符号学的角度研究打扮符号行为的演变,通过系统地梳理打扮的发展历史,从中总结出具有规律性的实质,进而追寻人类存在的文化意义,并以大量的小说和电影的文本资料为例证,将具体对象应用于符号学理论,该书是对现有符号学研究与体系的丰富,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黄紫娟评贾佳《打扮:符号学研究》

作者:黄紫娟  来源:符号学论坛  浏览量:774    2023-01-08 11:01:08

黄紫娟评贾佳《打扮:符号学研究》

黄紫娟

长久以来,人们总是有选择地对自我进行身体和心理上的打扮,作为个体自我与社会沟通的桥梁,打扮对促进人类社群意义的启蒙以及个体意义的认知发挥了重要作用,是人类文明的体现,亦是文化的象征。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时代的变迁,打扮在新的文化背景和社会背景的影响中被重新定义,打扮符号意义也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其审美性与象征性功能也在发生变化。籍此,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对打扮符号意义的探求,不仅仅是对打扮主体个人化书写的研究,更是对人类文明符号的解码与传承

贾佳所著的《打扮:符号学研究》一书正是从符号学的角度研究打扮符号行为的演变,通过系统地梳理打扮的发展历史,从中总结出具有规律性的实质,进而追寻人类存在的文化意义,并以大量的小说和电影的文本资料为例证,将具体对象应用于符号学理论,该书是对现有符号学研究与体系的丰富,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总体而言,笔者认为本书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第一章至第四章,从打扮符号与文化选择的角度出发,阐释了打扮的相关概念;第二部分是第五章至第六章,着重分析了打扮行为与身份建构的关联;第三部分是第七章至第八章,从打扮的标出性及时代打扮等方面着手,对生活中的打扮现象做出了符号学解读。

一、打扮概念:打扮符号与文化选择

在本书的第一章中,作者对打扮的概念给出定义,并将动物的打扮行为与人类的的打扮行为进行了区分,认为动物的打扮行为是一种适应生存和繁殖需求的的信号,而人类的打扮行为则是凝结了自身情感和文化状态的符号,是意识活动参与的结果,与人的社会化进程紧密联结在一起。

在第二章中,作者将艺术与文化符号学相联系,对打扮的文化概念进行了深入的剖析,指出在打扮的历史发展中,时代环境的不同衍生出了具有不同时代特色的艺术表现形式,人类在不同文明和不同习俗中的打扮表现大相径庭,这种差异性归功于人类殊相,即文明的多样性与特殊性的表现;与之相对的是,同一个文明与习俗中,人们的打扮表现又表现出某种高度的相似,这种共通性则归功于人类共相,即人类所共有的意义组织方式。英国艺术批评家克莱夫·贝尔提出关于艺术本质的见解,认为有意味的形式就是一切艺术的共同本质,打扮不仅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也是艺术的一种呈现方式,艺术化打扮作为一种打扮的重要类型,是艺术家抽象意味的形式化外体,艺术创作也便成为了一种将艺术家的抽象意味进行打扮以向观众进行展示的活动。本章通过对艺术化打扮的分析及对文化符号学深入浅出的阐释,体现出打扮符号与意义的关联,一定程度上也启示着人们在进行文化研究时,应当以一种更加宽广的视野来对身体相关的诸多领域进行审视。

第三章论述的是打扮的符号学概念中意义与表达的关系。作者从符号学的视域对打扮符号进行分析,首先以文学艺术是否是符号这一争论为抓手,引用不同学者的理论进行具有学理深度的话语分析,得出文学艺术属于符号范畴的结论,并对相关的符号学家的理论进行梳理,以便读者对书中的理论体系进行把握;其次,对于谁是打扮主体,作者指出打扮主体的多样性与复杂性,应当从更为宏观的视角来看待打扮主体;再次,作者对打扮的意指过程进行分析,认为打扮的意义完成必然经过皮尔斯所提出的符号的三级意指系统:对象、再现体、解释项,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具有无限衍义的可能性;最后,作者依据符号对象的三分法对打扮符号进行符号学的系统分类,即像似符号、指示符号以及规约符号,并通过大量的电影与小说文本如电影《夺面双雄》、电影《闻香识女人》、小说《红玫瑰与白玫瑰》等案例论述不同类型的符号在意义建构与阐释过程中所发挥的不同作用。

第四章是本书的理论重点,作者深入分析打扮的文化阐释,对打扮习俗与时尚及打扮符号的伴随文本、建构规律、时空选择、修辞意义、去规约化多个角度给出了系统的说明。正如作者所言任何符号都不是单一的个体,而是在组合轴和聚合轴共同运作的前提下所形成的有机整体,能够统一地表达一个完整的意义。打扮符号也并非是封闭的,它是符号双轴共同运作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在艺术文本中,打扮符号对推动情节发展、塑造人物形象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其背后是文化有规律地进行自我筛选,并且与文化选择的结果息息相关。

二、打扮区隔:打扮行为与身份建构

在第五章中,作者着重从自我与身份的维度切入论述打扮主体。从打扮的社会性选择来看,任何个体都是以一个主体的身份存在于一定的社会之中,打扮个体对自我身份的认知无法脱离该社会的既定文化,个体通过打扮符号将自我身份传达给他者,他者也通过打扮符号对个体身份进行识别;从打扮与自我的关系来看,打扮参与了确立个体和他者关系的过程,并在关系确立的过程中反映出个体的自我。作者对于打扮主体的话语突破了以往将当代的打扮视作自我放纵的宣泄口这一狭隘视角,从更开阔的角度分析了社会个体的打扮行为与自我的紧密联系。

第六章中,作者从宏观的角度将打扮分为了两个层次:一是具有虚构意义的舞台艺术表现形式,而是具有真实性意义的生活打扮,从这两个层次出发讨论打扮行为中的身份虚构与真实。本章中,作者把打扮比喻为人类的一个巨大面具,人们通过打扮来掩饰或者是凸显个体身份来实现身份的转换,在打扮的过程中,人们的真实身份与虚构身份发生了区隔,由此达到符合社会价值或自我预期的目的。

三、打扮推演:打扮的标出与时代打扮

第七章中,作者从符号学标出性的角度着手,探讨了打扮对性别标出与易妆的重要意义。标出性又称标记性,用以形容对立的两项不对称,出现次数较少的那项,就是标出项,而对立的使用较多的那一项,就是非标出项’”男性与女性的自然属性导致其打扮行为的区别性差异,这种差异的存在同样也是打扮主体作为男性或女性的标出性选择,对男性打扮与女性打扮的规约性限制影响着人们对男性与女性打扮的审美期待,如女性打扮要体现女性温柔贤淑的气质,而女性打扮要体现阳刚硬朗的男性气质。

第八章中,作者紧贴生活实际,在消费社会的背景下,结合对新媒介与虚拟打扮、时尚产业与消费文化的深度剖析,为当代社会的时代打扮与打扮消费研究给出了独到的见解,对读者从符号学角度理解当下的消费生活有着指示性意义。对新媒介与虚拟打扮而言,随着各类新媒体平台的兴起,实体打扮开始向虚拟打扮延伸,照骗现象的盛行一方面彰显了颜值即正义时代的技术赋权,另一方面人们的审美取向也表现出高度的程式化,所有人的面孔都变成了千篇一律的网红脸,在这个过程中,身体符号这一打扮行为被无形切分开来,本来作为整体的身体符号,通过美图等应用被弱化到单一的身体部位之上,从而实现了身体符号的重组。而对于时尚产业与消费文化而言,作者指出,打扮成为一种虚拟的时尚,打扮消费也开始突破实体的化妆品消费而走向更加直接的文化娱乐消费阶段。

结语

任何符号的存在无不是为了表达意义,打扮符号亦是如此,在多元文化的杂糅与流动中承载着丰富的社会意涵。总体而言,该书从符号学视域对打扮这一典型的符号行为进行分析研究,既从理论的角度对人类的打扮心理、打扮的流行趋势以及身体艺术符号体系的结构进行分析,同时又结合生活实际洞察打扮行为背后所蕴含的开放的文化意义,切入角度新颖,用词严谨,详略得当,例证丰富,其对打扮的研究拓宽了对身体美学讨论的广度,令读者对打扮符号的具体意指方式和文化意涵有更加深刻的理解。 

参考文献:

贾佳:《打扮:符号学研究》,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18

赵毅衡《论人类共相》,载《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2015年第1

克莱夫·贝尔:《艺术》,马中元 周金环译,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15

赵毅衡:《符号学:原理与推演》,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