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刊物

向宇评龙迪勇《跨媒介叙事研究》

作者: 向宇  来源:符号学论坛  浏览量:850    2024-07-16 15:52:36

 向宇评龙迪勇《跨媒介叙事研究》

向宇

叙事在人类生活中处处可见,它通过各种途径将人类带入到光怪陆离的世界。或许当年“讲故事的人”已然在脑海中成为模糊的幻影,但故事的光辉让无数个平凡的日子熠熠生辉。跨媒介叙事则是两种不同媒介的文艺作品之间的互渗、互借、互融。最常见的跨媒介叙事则是“诗画互通”,王维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代表人物,他的山水诗与山水画可谓相得益彰。

随着各品牌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跨媒介叙事被广泛运用于品牌建设上,不同媒介上的内容实现互文,共同形成规模化、完整化的品牌IP。以金典为例,它在小红书、芒果TV等各大平台上通过发帖、冠名等途径不断丰富品牌形象。“有机生活,由我定义”是金典提出的品牌理念,这顺应了当代人对于健康的生活方式的追求,金典首先在理念上与用户立场实现统一。围绕“有机生活”的主线,金典在小红书平台上发起了运动健康生活分享、户外露营、城市绿色环保慢跑等活动,这些活动与品牌内核高度贴合,成为金典IP的有机构成。除此之外,金典进行了多个综艺节目的冠名,如《我们的客栈》《乘风破浪的姐姐》《披荆斩棘的哥哥》等,借助这些综艺的热度将品牌理念进一步传播,同时,这些节目的理念又一定程度丰富了金典品牌的内涵。由此,各种媒介之间的品牌建设互为补充,不断充实和壮大金典这一品牌的IP。

在飞速发展的人工智能时代,传播技术的革新和运用受制于、服务于社会,不过,随着技术的“触角”悄然延伸至社会的每个角落,技术又在一定程度上建构了社会,两者相互制约,共同发展。人工智能带来了媒介叙事途径的全新可能,进一步扩展了跨媒介叙事的边界。以乙女游戏为例,它集合了文字、图画、音乐等叙事媒介为一体,并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不断与时俱进,丰富叙事途径。最早的乙女游戏局限于2D“纸片人”,满怀少女心的玩家对着屏幕释放一腔热情,同时,相关的游戏衍生品,如小卡、海报、抱枕等物品,让游戏人物的痕迹更多地进入到玩家的生活,不过玩家的操作仅限于视觉和听觉;近年来,乙女游戏升级为3D,游戏人物的形象更加立体,聆听心跳、自由触摸等功能让玩家的触觉感官得到激活,进一步拉近了玩家和游戏角色之间的距离;未来,乙女游戏或许能够朝着韩国电影《梦境》中的设定进行发展,玩家可以与人物角色实现实时互动,游戏人物直接参与到玩家的生活中,而非玩家额外花时间在游戏人物上,玩家可以在私人的吃饭、上班、锻炼等场景中获得独属于TA的陪伴感与幸福感。从这个角度来看,社会的恋爱观或许会发生较大的变化,正如博主“午夜狂暴哈士奇狗”在视频中晒出和ChatGPT“DAN”的语音聊天后,无数网友蠢蠢欲动,希望能够“训练”出如此善解人意而又独属于自己的人工智能“男友”,这就是技术对社会的建构。

跨媒介叙事通过多平台、全方位传播,极大地丰富并传播了故事本身及其内涵,并且,多媒体的传播方式需要用户投入更多的注意力,由此带来用户感知和参与程度的提高。不过,人工智能在跨媒介叙事中的运用存在些许隐患,全息技术给用户带来沉浸性的同时,也引发了伦理考验,血腥、暴力、色情能够通过更直观的方式向用户进行传播;用户对人工智能的情感投入程度过高,或许会对其真实世界的生活造成困扰,而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去解决。

到学术论坛讨论  
好文章总是百读不厌,赶紧收藏分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