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把符号打开——“海峡两岸符号学学术研讨会”会议报道

作者:傅其林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量:4281    2009-08-30 15:22:39

  

2003年9月13日,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台湾佛光大学人文社会学院、台湾中国符号学学会、四川省比较文学学会、四川省文艺理论研究会于四川大学联合举办了“海峡两岸符号学学术研讨会”。四川大学副校长张?达、台湾佛光大学校长龚鹏程以及四川省社科院的领导参加了本此会议。
会上,来自台湾与大陆各地的专家学者就符号学的诸多重要问题展开了积极地讨论,提出了促进当代国内符号学研究的极有建设性的意见。这次学术会议以陈述论文观点,论文讲评与自由讨论的灵活的对话形式进行,充满学术的智慧与活力,与会者在面对面的思想碰撞中不断推动问题的深入思考。此会涉及的符号学问题颇为广泛,但是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三方面。
一是中国符号学问题的讨论。台湾佛光大学龚鹏程教授认为,中国文化符号学与西方的符号学不同,前者强调直觉思维,后者强调语言思维。他着重进行了象的文化符号学探讨,剖析了言-意-象的复杂关系,以之来透视中国符号的特殊性。
曹顺庆、刘朝谦教授认识到德里达的解构主义与中国古代文论的一致性,德里达的“延异”“滑动”理论与中国古代文论都标示了言词作为表达符号的表达限度,不过他们认为,中国古代一直未能完成将符号置于本体的理论思辩,对符号的消解根本就没有成为一个问题,对符号的消解就无从谈起。
冯宪光教授在发言中明确提出建立中国符号学的构想。他主张,今天的中国符号学是在西方既有符号学的前提下,引进其基本框架,从中国学术传统出发,对中西符号事实进行研究,探讨中国历史经典话语文本中表现的语言、符号认识与分析方法。这就关涉到中国符号学的特殊性的问题。冯宪光这种建立中国符号学的构想得到王晓路教授的认同,但是也受到吴兴明、刘朝谦等教授的质疑。
李杰教授提出了“符号学与东方智慧”的议题,探讨了如何走出西方的智慧来建立中国符号学模式。
李天道教授从卡西尔、苏姗·朗格的人类文化符号学理论来考察中国古代的“文”符论思想,台湾学者郭冠廷指出了佛教符号与天主教符号等的特殊性,任真从符号学角度探讨了《毛诗·大序》的政教与审美问题。
二是符号学基本问题研究。符号学一个基本问题的探讨是思考符号奠基的哲学问题。黄玉顺教授立足于胡塞尔开创的现象学的符号学思想,探讨最根本的问题,即符号究是如何被奠基的?他认为,直觉行为是为符号行为奠基的。
陈波教授认为黄玉顺教授以现象学为符号学奠基没有成功,而主张符号有基础,就是意向性。
董志强教授从艺术符号与语言符号的区别角度同样涉及到这个问题,他认为,奠基的问题涉及符号化的世界,审美的体验提供了符号奠基的基础。另一个符号学的基本问题就是声音与文字关系命题。
来自上海社科院的屠友祥研究员对索绪尔关于声音与文字的认识进行了清理,他认为,索绪尔在《第三次普通语言学教程》将声音奉为主位元,将文字贬在次位元;但在同时期的笔记中,他认识到文字的重要作用,即文字占据了要位,支配了整个段落,成为段落存在的根源,因而他破天荒地给予文字以“逻格斯”的崇高单位。
徐新建教授认为,长期以来,以文字为“中心”的心态导致了文本崇拜的诞生。他主张通过口头诗学的讨论,在口语与文字的对话中,在独立互补的前提下,形成后文本时代的诗学综合。
曹顺庆、蒋荣昌教授就文学及其语言的根本性问题进行了研究。他们认为,文学及其语言的根本特征,在根本上就是隐语的,就是在以“再现”的方式构造的有关“现存的东西”的一个隐语。
三是当代文化与符号学研究。王晓路教授提出了符号学的文化研究范式,他认为任何符号都包含了符号背后除纯语言因素之外的文化内涵,所以单纯从语言学模式研究符号学是有缺陷的,而主张将文本构成性因素与生产、流通、消费的研究联系在一起。来自台湾的林信华教授对全球生活世界的符号运作逻辑进行了探讨,考察了符号系统在所谓全球生活世界中的特性,特别是它如何突现全球信息社会的形式。他认识到了,传讯者、符号以及收讯者,符号的能指与所指的关系的变化,符号系统所体现的意义系统也愈来愈复杂与抽象。
李杰教授说,符号学的前途就是实用符号学。他探讨了当代广告的符号学,认为当代的广告是诗,呼吁不要鄙俗广告。
傅其林从当代符号学的形态结构特征,符号与消费意识形态,符号与恐怖主义等维度讨论列菲伏尔的当代文化的符号学批判。
侯洪教授强调了法国对日常生活现象进行符号学考察的重要性并以电视剧《桔子红了》为个案来探讨电视文本符号的美学编码和社会编码。
马睿博士在评述中十分重视符号学的泛化现象,认为这种现象是不可遏制的,问题不是反对这种现象,而是如何深化这种研究,符号学研究应该形成新的活力与开放性。
来自台湾的学者谢碧娥研究了杜尚对现代艺术的解构,探讨了现代主义艺术家杜尚对当代艺术创作的符号化、网络化等现象的影响。
俞理明先生研究了当代词语缩略中的符号特性,他说,通过对缩略词的讨论,我们可以看到符号是对具体事物的抽象和代码,词语不仅是抽象的结果,也可能是抽象的对象。
张小元教授分析了新闻的符号性及结构层次,他指出,从新闻符号的意义看,绝对真实的新闻报道是不可能的,带有新闻价值倾向的新闻符号都有其“出场”的表层结构和“未出场”的深层结构。
总而观之,这次符号学会议就中国符号学问题、符号学基本问题、当代文化与符号学研究等重要方面都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与切实的讨论,既体现出问题的集中性,又涉及到多种维度的开掘,整合了中西与古今的符号学学术资源,这无疑促进了中国学术界的符号学研究,也加强了海峡两岸的符号学学术交流。
                                                                                                             (四川大学 傅其林 记录整理)

         原载《社会科学报》2004115

 

 

到学术论坛讨论  
好文章总是百读不厌,赶紧收藏分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