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三国演义》叙述速度与虚实之辩

作者:潘路  来源:符号学论坛  浏览量:3419    2011-08-29 17:57:11

 

摘要:本文认为讲史小说《三国演义》中存在两种叙述速度,其中叙述快的部分大多符合史书记载,而叙述慢的部分基本源于小说虚构。为证明这个观点,本文将《三国演义》划分为五十二个情节单元,分别为其列出述本时间和底本时间,并将述本时间与底本时间对照,试图说明速度的变化及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
 
关键词:《三国演义》 叙述学 叙述速度
 
关于中国传统白话小说的叙述速度问题,赵毅衡先生在《当说者被说的时候》中综合各家之言,总结出了一个普遍化规律:内容来源于口头讲述的叙述作品往往速度较慢,而内容来源于历史记载的叙述作品往往速度较快。作为这一规律的具体例证,他认为拥有历史和口述文学双重源头的《三国演义》中即可明显看到两种速度的存在。其中,“速度快的部分,大都符合正史记载;速度慢的部分,可能大多来自民间口头说‘三国’”。本文试就此为纲,细绳《三国演义》之叙述速度变化,以期佐证赵先生观点的同时,为《三国演义》批评打开新的研究维度。
 
一、
 
《三国演义》叙述方法为中国传统白话小说惯用之法,即以情节为纲,按时序推进。细梳一百二十回内容,可大致总结出五十二个情节单元:
 
第一回到第四回,黄巾起义爆发至平息,刘关张桃园结义、曹操刺董;
 
第五回至第七回,十八路诸侯起兵讨董攻破洛阳,董卓挟天子迁都长安;
 
第八回至第九回,王允巧施“美人计”,吕布杀董卓,李?唷⒐?嵘蓖踉剩?啦级?樱?/div>
 
第十回,马腾兴兵攻打长安,曹操屠徐州;
 
第十一回至第十二回,刘备救陶谦、抗曹军,吕布濮阳战曹,后为之所破;
 
第十三回至第十四回,李?唷⒐?崧页ぐ玻?椎酃槁逖簦?徊懿儆?列矶迹?/div>
 
第十五回,吕布攻打刘备,刘备奔曹,孙策攻打刘繇、严白虎;
 
第十六回,袁术称帝,张绣击败曹操;
 
第十七回至第十九回,曹操讨伐袁术、擒杀吕布;
 
第二十回至第二十四回,董承受密诏,传于马腾、刘备,祢衡击鼓骂曹,太医吉平刺曹失败,密谋暴露,曹操处死董承等,发兵讨刘备,刘备奔袁绍;
 
第二十五回,关羽降曹,斩颜良诛文丑;
 
第二十六回至第二十八回,关羽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刘关张古城相会;
 
第二十九回,孙策斩于吉,遇刺,孙权领江东;
 
第三十回至第三十一回,官渡之战,曹操大胜袁绍;
 
第三十二回至第三十三回,曹操扫灭袁绍残余部属,夺黎阳、破乌桓;
 
第三十四回至第三十五回,刘备得徐庶,败曹仁、李典;
 
第三十六回至第三十八回,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隆中决策;
 
第三十九回至第四十回,曹军攻打刘备,诸葛亮博望演兵、火烧新野;
 
第四十一回至第四十二回,曹军势大,刘备南逃;
 
第四十三回至第四十四回,诸葛亮一苇渡江,舌战群儒,智激周瑜,促成孙刘联盟;
 
第四十五回至第四十九回,赤壁大战,孙刘联军大败曹操;
 
第五十回,华容道关羽释曹;
 
第五十一回至第五十七回,孙刘结姻,诸葛亮三气周瑜;
 
第五十八回至第五十九回,曹操败马超,平定关中;
 
第六十回至第六十一回,应刘璋之邀,刘备入川;
 
第六十二回至第六十五回,刘备夺取益州;
 
第六十六回,鲁肃设宴,关羽单刀赴会;
 
第六十七回,曹操败张鲁,平定汉中;
 
第六十八回至第六十九回,濡须口对垒,孙权求和,左慈戏曹操,管辂卜天;
 
第七十回至第七十二回,曹刘战汉中,刘备大胜称王;
 
第七十三回至第七十四回,关羽水攻樊城,威震华夏;
 
第七十五回至第七十六回,吕蒙夺取荆州,关羽兵败身死;
 
第七十七回至第七十八回,关羽洛阳显圣,曹操病死;
 
第七十九至第八十回,曹丕、刘备先后称帝;
 
第八十一回至第八十二回,刘备东征;
 
第八十三回至第八十四回,夷陵大战,陆逊火烧连营,刘备逃至白帝;
 
第八十五回,刘备病逝,刘禅继位,诸葛亮辅政,安居平五路;
 
第八十六回,吴蜀复盟;
 
第八十七回至第九十回,诸葛亮南征,七擒孟获;
 
第九十一回,诸葛亮上《出师表》,进驻汉中;
 
第九十二回至第九十六回,诸葛亮第一次北伐;
 
第九十七回至第九十八回,诸葛亮第二次北伐;
 
第九十九回,诸葛亮第三次北伐;
 
第一百回,诸葛亮第四次北伐;
 
第一百零一回,诸葛亮第五次北伐;
 
第一百零二回至第一百零五回,诸葛亮第六次北伐,病逝五丈原;
 
第一百零六回,司马懿平辽东、受托孤;
 
第一百零七回,高平陵政变,司马懿掌权;
 
第一百零八回,东吴内乱;
 
第一百零九回至第一百一十五回,姜维九伐中原;
 
第一百一十六回至第一百一十九回,邓艾、钟会攻蜀,刘禅投降,司马炎称帝;
 
第一百二十回,东吴灭亡,三分属晋。
 
 
 
二、
 
《三国演义》作为讲史小说,虽不乏虚构、文饰,但主要情节仍基本与史书保持一致。所以将以上情节单元与史书《三国志》、《汉晋春秋》、《后汉书》等对照,可在历史上大致确定它们的发生时间:
 
第一回到第四回,发生于公元184年初至公元189年末;
 
第五回至第七回,发生于公元189年末至公元191年末;
 
第八回至第九回,“美人计”未见于史书记载,余事发生于公元192年上半年;
 
第十回,发生于公元193年4月;
 
第十一回至第十二回,发生于公元194年2月至公元195年1月;
 
第十三回至第十四回,发生于195年初至196年8月;
 
第十五回,发生于公元196年11月;
 
第十六回,发生于公元197年1月;
 
第十七回至第十九回,发生于公元197年9月至公元198年12月;
 
第二十回至第二十四回,发生于公元199年;
 
第二十五回,发生于公元200年3月;
 
第二十六回至第二十八回,发生于公元200年3月至10月;
 
第二十九回,发生于公元200年4月;
 
第三十回至第三十一回,发生于公元200年8月至10月;
 
第三十二回至第三十三回,发生于公元202年9月至207年8月;
 
第三十四回至第三十五回,发生于公元207年9月;
 
第三十六回至第三十八回,发生于公元208年1月;
 
第三十九回至第四十回,发生于公元208年6月;
 
第四十一回至第四十二回,发生于公元208年9月;
 
第四十三回至第四十四回,发生于公元208年11月;
 
第四十五回至第四十九回,发生于公元208年12月;
 
第五十回,未见于史书记载;
 
第五十一回至第五十七回,孙刘结姻发生于公元209年,余事未见于史书记载;
 
第五十八回至第五十九回,发生于公元211年9月;
 
第六十回至第六十一回,发生于公元211年12月;
 
第六十二回至第六十五回,发生于公元212年12月至公元214年5月;
 
第六十六回,发生于公元215年;
 
第六十七回,发生于公元215年3月至11月;
 
第六十八回至第六十九回,发生于公元217年3月,左慈、管辂事未见于史书记载;
 
第七十回至第七十二回,发生于公元218年7月至公元219年7月;
 
第七十三回至第七十四回,发生于公元219年8月;
 
第七十五回至第七十六回,发生于公元219年12月;
 
第七十七回至第七十八回,发生于公元220年1月;
 
第七十九至第八十回,发生于公元220年10月至公元221年4月;
 
第八十一回至第八十二回,发生于公元221年7月;
 
第八十三回至第八十四回,发生于公元222年3月至6月;
 
第八十五回,发生于公元223年4月至8月;
 
第八十六回,发生于公元223年10月;
 
第八十七回至第九十回,发生于公元225年3月至9月;
 
第九十一回,发生于公元227年3月;
 
第九十二回至第九十六回,发生于公元228年春;
 
第九十七回至第九十八回,发生于公元228年12月;
 
第九十九回,发生于公元229年春;
 
第一百回,发生于公元229年7月至9月;
 
第一百零一回,发生于公元231年2月至6月;
 
第一百零二回至第一百零五回,发生于公元234年2月至8月;
 
第一百零六回,发生于公元238年1月至公元239年1月;
 
第一百零七回,发生于公元249年1月;
 
第一百零八回,发生于公元252年4月至公元253年10月;
 
第一百零九回至第一百一十五回,公元253年秋至公元263年7月;
 
第一百一十六回至第一百一十九回,公元263年公元263年7月至公元265年12月;
 
第一百二十回,公元264年7月至公元280年3月。
 
 
三、
 
如果我们将第一部分所总结的内容看成述本时间,即空间化的篇幅比例,而将第二部分所总结的内容看成底本时间,即真实的历史时间,便可以发现述本时间与底本时间的对应关系呈现出明显的高低起伏态势,即赵先生所说的存在两种速度。
 
三国时期势力纷争,战火连绵,《三国演义》也素以善写战争闻名,但对于不同的战争,罗贯中却明显采取了不同的叙述策略。比如同样是决定性的关键战役,官渡之战历时三月,小说两回叙完,赤壁之战不足两月,小说却足足用了五回篇幅。原因何在?盖官渡之战史实为主,而赤壁之战则多是虚构。
 
官渡之战史料丰富,《三国志》中除了《武帝纪》《袁绍传》有篇幅相当长的记载外,尚有赵俨、张绣、崔琰、钟繇、程昱、郭嘉、董昭、乐进、李典、于禁、李通、臧霸、许褚等十数人的传记中涉及此次战役。面对如此详尽的记载,小说家发挥余地受限,只能基本服从史实。
 
相反,赤壁之战虽是奠定鼎足三分的关键之战,由于战役中失败一方是曹操,陈寿的《三国志》中记载甚简,只见于曹操、孙权、刘备、鲁肃等几人的传记中,尤其在《武帝纪》中,仅“公至赤壁,与备战,不利。于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军还”两句带过,就算是对此记载稍为详略的编年体史书《资治通鉴》,总共也不过三千字篇幅。这样便给小说家留下了极大的填充空间。于是罗贯中取材平话、戏曲、诗词、民间传说,将赤壁之战演绎成一出各色人物轮番登场、高潮迭起精彩纷呈的大戏。赤壁之战足足五回的内容中,主干情节如周瑜巧施连环计、苦肉计、反间计及诸葛亮草船借箭、七星祭风等情节皆不见于史书。事实上,《三国志》的《诸葛亮传》和《周瑜传》中对赤壁之战只字未提。
 
除了为补史料不足而加入虚构成分外,作者还会从刻画人物形象出发进行大量虚构创作,这种情况也往往指向叙述速度的变慢。如诸葛亮神乎其神的七擒孟获,小说叙足四回,将他的谋略、智慧、胸襟状而近妖,若要向史书中追本溯源,却只有《三国志·诸葛亮传》及《华阳国志·南中志》中寥寥数句记载,近来史学家也早已从时间、地理等诸多方面对其真实性提出了强烈质疑,指其为罗贯中根据民间传说虚构,不可作为史实采信。
 
再如刘备三顾茅庐,《三国志·诸葛亮传》中只一句“凡三往,乃见”,却被罗贯中足足敷衍出三回篇幅。为极力渲染这件从宏观历史角度几可忽略不计的毫末小事,叙述中多次出现场景描写和停顿,单是对隆中的风景描写便有几百字,其中又间以多首赞颂诸葛亮的诗歌,述本时间得以大幅拉长,叙述速度也明显慢了下来。
 
相反,对于一些无涉情节主线、无关主要人物及无助于表现“尊刘反曹”之价值取向的情节,作者频频采用缩写,明显加快了叙述速度。尤其在诸葛亮病逝五丈原之后,三国最为辉煌璀璨的时期落下帷幕,作者似乎也兴味索然,从一百零六回至一百二十回,叙述几乎是对各种史料的重复和裁减,十五回叙完四十六年历史。须知从小说第一回到第一百零五回,也不过叙了五十年历史。
 
由此,我认为赵先生对于《三国演义》叙述速度的判断不仅合乎学理,也可证于事实。《三国演义》中确实存在两种叙述速度,且叙述快的部分大多符合正史记载,而叙述慢的部分基本源于小说虚构。同时我们也可发现,《三国演义》中艺术价值最高、民间影响最大、最受后世推崇的往往是这些放慢了叙述速度的虚构部分。从叙述形式分类的角度看,这一点似可作为艺术叙述优于历史叙述的一点佐证。
 
 
 
参考文献
 
 
【1】       赵毅衡《当说者被说的时候》,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2】       陈寿《三国志》,裴松之注,长沙:岳麓书社,2005年版。
 
【3】       罗贯中《三国演义》,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版。
 
【4】       朱一玄《三国演义资料汇编》,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5】       司马光《资治通鉴》,长沙:岳麓书社,2009年版。
 
【6】       沈伯俊《三国漫话》,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7】       常璩《华阳国志校补图注》,任乃强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到学术论坛讨论  
好文章总是百读不厌,赶紧收藏分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