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语言符号学》专辑

作者:符号学论坛  来源:符号学论坛  浏览量:2367    2012-05-30 16:17:52

编者按

 

     时至今日,语言学与符号学之间的关系,已不必任何人来重复。虽然今天的符号学帝国已经几乎覆盖了人类经验的全部土地,虽然人们的视域中涌现出越来越多的,吉凶莫辨的符号事件,语言仍然是人类之所以是人类,文明之所以是文明的首要标记。无论技术可以带给人们多少新的色彩、信的图像、新的媒介极其综合,解释这些色彩、图像、媒介以及信息的权柄,仍然归于语言,归于人类借以思考、交流,并且确立自身的规则集合。

    与此相应,无论符号学的触角已然伸展得多么遥远,它借以支撑自身的骨架中,仍然有无数来自语言学先祖们的钢筋。正如人们无法想象没有了矛盾律和排中律的逻辑一样,一门不考虑双轴关系、双重分节等现象的符号学,也是不可想象的。

    然而,更重要的是,语言学作为符号学的一支,并不像牛顿力学等学问一样,在提供了一些人尽皆知的法则之后,就退出了研究的一线而进入了教科书。维特根斯坦说,语言在使用中获得意义——这句话同时也意味着,语言在使用中生长,并且变异。这些在时间中不断绽放的生长和变异同时也对学问,对思想提出了要求,要求学问和思想的正视与回应。正是通过对使用的回应,语言符号学才能如此稳健地推进着自己研究的纵深,如此扎实地积累研究的土层。在某种意义上,语言符号学昭示了一门人文学科真正成熟后的形态:并非老态龙钟或者死气沉沉,而是规范与自足。

    我们编辑这一期语言符号学专辑的目的,也正是展示一种在富饶的前人成果与规范之上的,对符号学具体学科的推进。我们明白,对于如何阅读这些扎实而稳健的研究并从中得到教益,读者们远比我们更有经验。我们要做的,只是将这些训练有素的成果,递交给训练有素的眼睛。

 

 

    丁尔苏:符号的任意性与理据性并行不悖

 

 

    郭鸿:从西方哲学逻辑范畴体系的演变看西方符号学和语言学的发展

 

 

    葛红:语言哲学视域的网络语言语码转换机制研究

 

 

    李明洁:流行语的概念梳理与符号学的新观

 

到学术论坛讨论  
好文章总是百读不厌,赶紧收藏分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