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稿由张碧提供
列菲伏尔(Henri Lefebvre),1901年生于法国加斯科尼的一个官员家庭。青年时毕业于巴黎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1928年加入法共。从1930年起,担任大学教授。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法国被纳粹占领,其教授职务也在此期间被解聘。1944年后,历任图卢兹广播电台主任,图卢兹高等学校教授,法国国立科学院研究员,巴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列菲伏尔将元语言定义为“一种控制相同或不同信息符码的信息”,并认为在20世纪,元语言功能与参照物功能间存在矛盾,元语言功能腐蚀参照物功能,并且不断取代它,参照物愈模糊,元语言就愈变得清晰与重要。这样,元语言就便日益突出。从20世纪以来,参照物在多种压力(科学、技术与社会变化)之下一个接一个地崩溃了。共同感与理性失去了它们的统一体,最终消解。因此,我们无意识地从语言过渡到元语言。正是这种元语言的凸显,符号变成主导世界图像,它组织社会生活,甚至建构起日常生活。
关于符号与消费意识形态,列菲伏尔认为,当符号自身构成消费时,指涉消失了。随着风格的消失,符号上升为主体。在现代,消费不再纯粹满足生理需要,而更多地被具有社会意义的符号渗透,人们试图借助符号来展现地位。符号消费在普遍物质富裕的社会中成为现代资本主义生产的主要环节。列菲伏尔认为,现代日常生活世界是被各种消费体制所操纵的“碎片化”状态与过程。
列菲伏尔的代表作有:《现代世界的日常生活》(Everyday Life in the Mordern World)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