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我所2015-2016年度符号学第一次读书交流会成功举行

作者:梁成英  来源:  浏览量:2136    2015-11-03 14:00:52

 

      11月1日晚上七点,四川大学符号学—传媒学研究所2015年第一次读书交流会在四川大学文科楼251会议室召开,本次交流主要围绕赵毅衡教授的书稿《意义世界:哲学符号学》导论内容展开。

 

 

 

赵毅衡教授在读书会开始强调:现在的很多符号学研究多偏于“实”,而对“虚”的研究较少。也就是说实证研究和理论研究常处于一种失衡,因此他号召大家要多关注理论的发展,多做理论研究,为研究学习不断注入新的理论创新。

接着赵毅衡教授带领与会者导读了关于意义世界的三篇文章:《意义世界的构成:复数性和复合性》、《物世界与实践意义世界》和《思维意义世界的四个区域》,并详细讲解了文章内涉及的主要观点,以及这几种世界划分的标准。西南民族大学彭佳副教授在会上与大家分享了《Umwelt:生物的符号意义世界理论》相关方面的知识,详细解释了Umwelt的定义和基本模式,从生物符号学的角度提出只有人类才能反思,并提醒大家关注文化环境界以及符号和意义世界发展的连续性问题。四川师范大学谭光辉教授因正在巴基斯坦卡拉奇大学交流,将自己的观点成文以邮件形式发送回来,通过四川师范大学任伟副教授现场代之分享,他从符号叙述学的角度回应赵毅衡教授的观点,提供了有关“为什么幻想对时间不透明,以及幻想到底离现实有多远”的思考。薛晨博士在会上就认知符号学与经典符号学的区分问题分享了她的看法,她从认知符号学研究的几个转向、目前研究现状以及现有认知符号学研究路径和主要研究内容来梳理认知符号学。

就赵毅衡教授提出的自在物世界、实践世界、思维世界的划分,唐小林教授、饶广祥副教授就纯然物、纯符号的定义问题以及它们是否分别属于自在物世界、实践世界等问题展开了激烈讨论。陆正兰教授就文化产业消费问题提出了符号与物关系的思考:艺术本应去工业化,但现实中文化却在物化,文化产业生产的东西正日益成为消费品,大众消费的究竟是物还是符号。三峡学院刘利刚老师就书稿中物世界与意义世界的划分图提出应该进一步采取数学式归纳法以增加其精确性。四川大学外语学院方小莉老师与在场师生交流了奇幻文学、科幻文学等幻想类文学,通过想象,是否扩大了人类思索世界与自在物世界的重合区域的问题。同时她就谭老师提到的区隔问题,以戏曲青春版《牡丹亭》为例,探讨了该剧在演出中角色参与舞台背景更换,从而使一度区隔与二度区隔界限模糊,观众在二度区隔中窥见一度区隔的现象。

此次读书交流会现场交流活跃,与会者们彼此进行深度的学术沟通,对于促进符号学思想的争鸣有巨大的帮助。(撰稿:梁成英 摄影:杨晓菲)

到学术论坛讨论  
好文章总是百读不厌,赶紧收藏分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