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第二届认知诗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广州召开

作者:网络  来源:网络  浏览量:2089    2015-11-11 13:11:30

  

本世纪以来,认知诗学发展迅速,已引起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2015年10月22日-10月24日,为进一步推动认知诗学深入发展,中国认知诗学研究会主办、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英文学院承办的第二届认知诗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暨第四届中国认知诗学学术研讨会在广州召开。该会议的主题为“多维视野中的认知诗学”,有近100位来自国内外的学者与会,分别就认知诗学的新动向:理论与实践、多模态认知诗学、认知叙事学、文学研究的认知探索、文学的实证认知研究、认知美学、认知诗学与翻译研究、认知诗学与文学教学、认知本土化等方面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在大会发言环节,来自英国、美国的多名知名认知诗学专家做了精彩的大会报告。英国诺丁汉大学的皮特|斯托克韦尔(Peter Stockwell)介绍了认知诗学与心理现实的关系,以isaac rasenberg的诗Breaking of day in the trenches的定稿与原稿对照,从文本世界理论、世界构建(心智-塑形)[world-building(mind-modelling)]要素等方面谈及认知诗学的限度,并将此问题留给了听众。兰卡斯特大学的艾琳娜|塞米诺(Elena Semino)以《亨利的恶魔》( Henry's Demons)为例,用实证的方式展示了认知研究方法,她通过与语料库的比较,统计出言说再现、感觉动词出现的频率,以说明该书对主观性/不确定性强调的程度,展示出语言学和叙述学的分析可以更具体和系统地表现叙述如何表达其生活经验,也可以展现此前在文学中并未讨论过的听觉言语幻觉(AVHs,错觉等方面。美国凯斯西储大学的马克|特纳(Mark Turner)的发言从Blending理论开始,通过网络电视新闻等例子,说明人类交流就是多模态的,展示了多模态认知的广泛性。英国谢菲尔德大学的乔安娜 |盖文斯(Joanna Gavins) 以雅各布 · 波莉(Jacob Polly的诗《捉迷藏》(Hide and Seek为例,分析了其中反复出现的否定、假意否定apophasis等所呈现出的文体的相互活化(interanimation)及认知的关系。美国肯塔基大学的丽莎|詹塞恩(Lisa Zunshine)以《红楼梦》等作品为例谈其中的“心智状态套叠”(nested mental states),指出其可能是明显的外在的,也可能是隐含的。此外,她还谈了文学研究的认知方法和认知诗学、以及心智理论的关系。

 

大会发言中,中国学者不同方面对西方认知理论进行了理论探讨和实践应用。清华大学封宗信教授对思维风格(mind style)的概念进行了梳理,并对文本中是否存在一种“思维风格”进行了讨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唐伟胜教授从话语世界、文本世界的分层的角度,对第一人称叙事的阐释空间进行了阐发。中国石油大学的赵秀凤教授以几米绘本《地下铁》为例,展示了思维风格的多模态认知研究方法。浙江大学何辉斌教授借助认知科学新近的“镜像神经元”的研究成果,扩大了文学模仿说的范围。此外,中国科学院学的高原教授从认知视角对中西英雄神话图式的对比研究,北京外国语大学蓝纯教授对《心经》的空间、时间、生命三大主题概念化的认知分析, 宁夏大学马菊玲教授从文本世界理论角度重新审视叙事交流,国际关系学院梁晓辉教授对 中国当代元小说的元层次与西方元小说图式的比较,国防科技大学柳晓教授对《烟树》(Tree of  Smoke)的心理战特质的分析,等也都可圈可点。

 

分组讨论也较为深入。有的学者就认知诗学、认知美学的部分范畴进行了辨析,有的学者谈及认知诗学对文学教学、翻译的启示,也有学者从多模态认知、“社会心智”(social minds)、思维风格、隐喻、图形-背景机制等角度对文学作品进行解读,展示了认知研究方法的可操作性。

 

在“认知诗学自由谈”环节,与会学者就认知诗学本土化,与认知文学研究的关系,以及未来的发展走向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总之,这次会议为推动认知诗学在中国的发展、增进中西方学者的交流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到学术论坛讨论  
好文章总是百读不厌,赶紧收藏分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