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我所刊物《符号与传媒》唐小林文被人大复印资料转载

作者:符号学论坛  来源:符号学论坛  浏览量:1596    2016-04-11 10:49:56

符号媒介论

摘要:媒介在大众传播学领域意义含混。在符号论中,媒介是符号的可感知部分,是符号的物质载体。符号即媒介,符号化即媒介化。一切艺术存在于符号媒介中,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艺术即媒介。符号媒介论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是文本研究的基础,更是人文学科基础之基础。

关键词:媒介,大众传播,符号学,媒介化

引文导读:

符号媒介论,只是出于这样一种理论假设:如果不从传播学,而是从单纯的符号论出发,能否对媒介作出说明?这种说明除了对传播学,还能否对其他人文学科有所启示?符号媒介论有无可能为其他媒介论提供某种元语言? 这样的理论假想虽然有些狂妄 ,甚至有些愚蠢,却对我充满诱惑。如此能满足我好奇心的事,试试何妨?

 一、含混的媒介

从人文科学的角度讲,我们与世界打交道,就是在与媒介打交道。媒介无处不在,像空气、阳光和雨露,构成我们的生活环境和生存现实,须臾不能离开。我们是带着媒介的镣铐,在这个世界上跳舞,并走完自己的一生。人类是借助媒介成其所是,描画刻写自己的历史,拓开自己的未来。我在这里写这篇符号媒介论,即是在操作媒介,表达意义,亦如我表达意义运用其他媒介一样。但媒介往往又是透明的,我们浸泡其中,却未必知觉、未必自知,除非我们反思地把握它,犹如此刻,倘若不反思,我只是习以为常地写作。尽管我还在一种多媒介的处境中,主导性地运作一种媒介:古典音乐的悠扬舒缓,让我沉静下来;1960年代以来的先锋画册翻开在我眼前,提醒我媒介问题并不简单;一大堆关于符号、媒介的书籍簇拥着我;QQ头像不停在电脑屏幕下方闪烁、手机微信时不时滴答几声,只是此刻我都无心答理,因为我在运用文字媒介写作符号媒介论。

可以肯定的是,媒介比文字的产生要早,它甚至比人类的诞生还要早,类人猿运用媒介与世界打交道已被科学证实(毕东海,1979)。遍及世界五大洲,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岩画(Petroglyph),据说已有四万年的历史。可是,媒介涌现为一个问题,成为一门学科,被专门研究,却是人类进入大众传播时代的事情。20世纪以前,无论中西方,“媒介”都不具今日传播学的意义。在古汉语中,“媒介”作为一个词,最早指说合婚姻的人,《左传·桓公三年》:“会于嬴,成昏于齐也。”晋杜预注:“公不由媒介,自与齐侯会而成昏,非礼也。”后逐渐演变为泛指使双方联系起来的行为,或使两方联系起来的人。唐韩愈《雨中寄刑部几道联句》:“念初相遭逄,幸免因媒介。”《旧唐书·张行成传》:“观古今用人,必因媒介,若行成者,联自举之,无先容也。”宋王十朋《代曾尉上陈安抚》:“太山北斗,十年怀景仰之勤;白日青天,一旦快清明之睹。实自夤缘之幸,靡由媒介之先行。”有时也指使双方联系起来的事物。清邓显鹤《赠给谏温先生》:“十四字为媒介耳。”在西方,古拉丁文medium指的是某种中间的实体或状态。12世纪以后,则指从事某事的方式。“然而,直到1960年代,‘媒介’才成为一个术语,用于描述实现跨时空社会交往的不同技术与机构。”(延森,2014,pp. 59-60)“媒介”的大众传播学意义才日益凸现出来。

 www.semiotics.net.cn/userfiles/images/4680a2614a99e30dba594443b66f0c14.pdf

 

 

到学术论坛讨论  
好文章总是百读不厌,赶紧收藏分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