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符号学研究》目录(1981-2003)
符号学研究1 符号百态 1981年
符号学研究2 演示(performance):符号・行为・表现 1982年
符号学研究3 符号过程:文化的模块(module) 1983年
符号学研究4 能指:意义的发生场 1984年
符号学研究5 创作:艺术符号学 1985年
符号学研究6 叙述—文化叙述学 1986年
符号学研究7 文化的入口—边界・界面・越界 1987年
符号学研究8 文本符号学—文字和形式的诗学 1988年
符号学研究9 城市/建筑/宇宙学(cosmology) 1989年
符号学研究10 转换(transformation)的符号学 1990年
符号学研究11 形式和形象的符号学 1991年
符号学研究12 后现代符号学—信息和拟像 1992年
符号学研究13 “身体和场所”的符号学 1993年
符号学研究14 生命符号学 1994年
符号学研究15 符号的力学 1995年
符号学研究16 “多文化主义”符号学 1996年
符号学研究17 感觉演变的符号学 1997年
符号学研究18 声音・回响・符号 1998年
符号学研究19 民族主义与全球化 1999年
符号学研究20 文化的假设性—从建筑到漫画 2000年
符号学研究21 收藏符号学 2001年
符号学研究22 媒体・生命・文化 2002年
符号学研究23 暴力与战争 2003年
日本《新符号学丛书》目录
新符号学丛书“semiotopos” 1 流体生命学
新符号学丛书“semiotopos” 2 手机研究最前线
新符号学丛书“semiotopos” 3 溶解中的大学
新符号学丛书“semiotopos”4 电视的解体
新符号学丛书“semiotopos”5 写真--摆脱其叙述困境
新符号学丛书“semiotopos” 6 生命和身体的交流
新符号学丛书semiotopos 7 人为什么喜欢判定(2012年5月)
新符号学丛书semiotopos 8 游戏化的世界:电脑游戏的符号学(2013年5月)
新符号学丛书 semiotopos 9 “穿”和“脱”的符号学(2014年5月)
新符号学丛书semiotopos 11 混合阅读(Hybrid Reading)(2016年5月)
符号学研究 目录
l 前言 日本符号学会运营委员长 川本茂雄
l
1.象征和符号 伊東俊太郎
2.语言符号和符号学 川本茂雄
3.从日常用语来看日本的传统的“符号”概念 外山知徳
4.索绪尔的符号学和神话・字谜研究 丸山圭三郎
5.一般符号学的根本问题―“可能世界”语义学的言语行为 内田種臣
6.从言语和非言语的角度对会话信仰结构的分析 東山安子
7.法律符号学 橋爪大三郎
8.周易的符号学分析 原丈夫
9.源氏物语―一个文化符号学的视角 山口昌男
10.关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时间”的笔记——作为范式的小说《卡拉马佐夫兄弟》 磯谷孝
11.符号的两义性―以《红字》为中心 赤祖父哲二
12.关于“演奏”的音乐符号学研究的诸问题 庄野進
13.电影和符号学―从20年代到60年代 岩本憲児
14.作为原始符号的“色”和“形”—歌德和近代造形的关联 向井周太郎
15.从符号到形态的生成 宇佐美圭司
16.建筑中的符号现象―对日本传统房屋的符号学分析 門内輝行
17.非洲草原群落的景观和居住形态的符号学分析 原広司
l 符号学展望
对符号学文献的分析 池上嘉彦
德国的符号学动向―从“文化符号学”来看 菊池武弘
l 书评
Walter A. Koch, Varia Semiotica Textsemiotik und strukturelle Rezeptionstheorie 平井正
l 编辑后记 伊東俊太郎
l 前言 日本符号学会会长 川本茂雄
l
1.演示(performance)笔记 川本茂雄
2.演剧的“智”和演示(performance)―哲学的断章 中村雄二郎
3.文本的“表现”、“表现”的文本―关于“现实的物” 磯谷孝
4.演示(performance)和人类学 青木保
5.近旁概念和空间图示 原広司
6.演示(performance)的暗示力量 川野洋
7.“表现”的假说性推论(试推法)―从“构造的多重性和异化”来看“创造”的条件 有馬道子
8.“表现”的原像 向井周太郎
9.宣传画中的表现行为 内田種臣、小野昭世
10.城市空间中的表现―对传统日本房屋的文本分析 門内輝行
11.反讽:在语言的实际运用中能做什么 菊池武弘
12.“物语”的密码 川中子弘
13.俳谐连歌考—符号学式的解读 松島征
14.对日美的寒暄行为的符号学分析 東山安子、Laura Ford
15.漫画符号学—画框分隔的技法 大城宣武
16.数学・符号・人—数式的符号学 銀林浩
l 符号学展望
法国符号学动向 丸山圭三郎
l 书评
书评—丸山圭三郎著《索绪尔的思想》 磯谷孝
书评—米盛裕二著《皮尔斯的符号学》 伊東俊太郎
书评—山口昌男监修《叙述符号学》 川野洋
l 编辑后记 伊東俊太郎
符号学研究3——符号过程:文化的模块(module)(1983年)
l 前言 日本符号学会会长 川本茂雄
l
1.靠近“模块(module)” 川本茂雄
2.关于列维施特劳斯的神话范式 田島節夫
3.符号学的两种形态—数学的构造和逻辑的构造 山下正男
4.逆隐喻 佐藤信夫
5.语义的构成要素和具体表现—以日语中上下移动动词为例 長嶋善郎
6.梦和“物语”的符号学 久米博
7.对“默知”的符号学式解读—兼论“直觉” 磯谷孝
8.“人类的环境世界”—从符号学来看乌克威尔(Jakob Johann Baron von Uexküll)的“环境世界说” 林みどり
9.作为启动言语和过程的读书—以利科和巴赫金为线索 室井尚
10.利科的隐喻论中的问题点—以“张力理论”为中心 平賀正子
11.文学中的符号过程—对加缪《局外人》的符号学解读 立花規矩子
12.“表情”解读 立花義遼
13.从日美文化的视点来看“身体姿态语言” 東山安子
14.对“荒神”的礼仪分析—伊弉诺尊的宇宙论笔记 小松和彦
15.关于地名—斯特拉・柳田国男・比托尔 東野芳明
l 符号学展望
l 书评
书评—赤祖父哲二著《日本的隐喻》 森常治
书评—石原岩太郎著《意义和符号的世界》 橋爪大三郎
书评―富山太圭夫著《文本符号学》 赤祖父哲二
书评―川本茂雄《讲座符号学》3巻、4巻 難波和彦
l 编辑后记 川本茂雄
符号学研究4——能指:意义的发生场(1984年)
l 前言
l
1.作为象征体系的炼金术—走向自然符号学 伊東俊太郎
2.混沌和言语—写给丸山圭三郎的信 立川健二
3.“无意义”症候群—在能指过程中的位置 松島征
4.意义的生成・时间的生成 大澤真幸
5.禁忌和意义生成—列维施特劳斯和其可能性的中心 小田亮
6.在映像语言中幻想物的意义生成 平井正
7.文脉的依存性和意义作用的相对性 池上嘉彦
8.“私人言语”和自我 滝浦静雄
9.不可视的法和不可视的权利—H.L.A. Hart 的法律论及其他 橋爪大三郎
10.隐喻和诗的诞生 赤羽研三
11.梦及其生成过程 関根英二
12.加缪的文学和符号—对《反抗者》和《坠落》的文本分析 立花規矩子
13.侦探小说—作为变了形的民间故事 山田真史
14.日本思想当中的“永远的现在”—“无”的场域和能指 磯谷孝
15.关于身体形态调查的方法论 東山安子
l 符号学的展望
符号学的诸问题----条件和可能性 滝田文彦
美国符号学的动向 土屋俊
l 文献介绍
l 编辑后记
符号学研究5 ——创作:艺术符号学(1985年)
l 前言
l
1.符号 川本茂雄
2.“谷行”论的表层和深层 篠田浩一郎
3.音乐中的描写・表现・非表现 松平頼暁
4.非自我同一化和符号生成性—对映像创造机能的考察 松本俊夫
5.以“类型”的成立为中心 宇佐見圭司
6.身体间性的作用和艺术形式—平均率的闭塞和透视法的解体 橋爪大三郎
7.建筑和符号学 菊竹清訓
8.走向“城市空间”的符号学 吉見俊哉
9.文学批评和符号学 森常治
10.引用和恶灵—非正常化艺术表现的结构 川野洋
11.反映文化的文字—以近代艺术革命为中心 向井周太郎
12.是三画呢还是四画—親鸞上人的笔迹的编年 田村悦子
13.日本传统音乐中的记谱—以古代和中世纪起源的音乐为中心 廣瀬美都
14.《俄狄浦斯王》的神话—对物语理论的前期考察 川中子弘
15.劝善惩恶民间故事的构造层 中村桃子
16.“噱头”的构造 大堀俊夫
l 符号学展望
日本的符号学动向[1] 平井正
l 书评
书评—丸山圭三郎著《文化崇拜》 磯谷孝
书评—池上嘉彦《符号学入门》 滝田文彦
书评—利科著《活的隐喻》 田島節夫
l 编辑后记
l 前言 日本符号学会会长 坂本百大
l
1.故事中的幻像与记忆 磯谷孝
2.比拟的两种类型和比拟的循环 久米博
3.日语叙述文本中的时态转换 池上嘉彦
4.民间故事的构造和类型的指向性 野村
5.梦和文学—亨利﹒米修(Henri Michaux)的叙述学 立花規矩子
6.物语、强迫症? 川中子弘
7.叙述学的现在 松島征
8.推敲的符号学—松尾芭蕉的诗歌当中对蝉的诗句的推敲 平賀正子
9.奥斯汀与丁梅斯代尔—《红字》的言语行为论 中井紀明
10.迈向服装符号学 篠田浩一郎
11.叙述的诞生—以电影为例 浅沼圭司
12.音乐的论述 近藤譲
13.差异・对立・反复—一个文化叙述学的视点 伊東一郎
14.在贝尔奇特(Belchite)所想到的—关于绘画表现 薮野健
15.文化的叙述・媒体—电视的神化和媒体论的课题 北村日出夫
l 符号学展望
中国和符号学—访中报告 坂本百大
文献介绍--江川清・青木隆・平田嘉男編『記号の事典』 向井周太郎
l 编辑后记 磯谷孝
符号学研究7——文化的界面(interface):边界・界面・越界(1987年)
l 前言 日本符号学会会长 坂本百大
l
1界面的符号学 坂本百大
2.计算机技术中的界面 木村泉
3.脱界面论 川野洋
4.界面・表面的一元论 室井尚
5.“东洋”这个区域—智识和权利的界面(interface) 吉岡洋
6.讽喻和形式—自然言语和人类言语的界面 本山博司
7.建筑的界面 菊竹清訓
8.人类和建筑 外山知徳
9.读解“大团圆结局”—对电影《纽约、纽约》中的电影的文本分析武田
10.界面的文化论 磯谷孝
l 特别约稿
演剧的先天基础—电视剧及其相关文化事件的符号学 Walter Koch
l 书评
1.森常治著《文学符号的空间》 赤祖父哲二
2.有馬道子著《符号的咒缚—文本的解释和分裂病》 久米博
3.太田幸夫著《PICTOGRAM DESIGN—美术字的设计》 坂野長美
l 符号学展望
1.关于The Center for the Study of Language and Information (CSLI) 内田
2.符号学界的最新动向—日本和世界 坂本百大
3.新闻报告—访中报告之后 坂本百大
l 编辑后记 磯谷孝
符号学研究8——文本符号学—文字和形式的诗学(1988年)
l 前言 日本符号学会会长 坂本百大
l
1.文本的声音和听者 久米博
2.文学文本中的文学符号的诸问题—直面德里达的挑战 森常治
3.文本符号学再考 赤祖父父哲二
4.文学理论百态 篠沢秀夫
5.诗歌如画 山中圭一
6.文本的物语性—以《常陆国风土记》为文本 北岡誠司
7.文本空间和都市空间—以阿图尔·施尼茨勒(Arthur Schnitzler)的《轮舞》为例 菊池武弘
l 特别约稿
1.在物语中导入“叙述者”视点的意义 辻邦生
2.短歌的诗论 平賀正子
3.乔叟的《坎特伯雷故事集》及其故事构造 菊池繁夫
4.马拉美的诗性文本 宗像衣子
5.游行的精神—作为文本论者的大手拓次 真田博子
6.解释的类型・心的类型 有馬道子
7.“会话文本”的构造和信息的连续性 東山安子
8.共感隐喻的心理・语义学分析 楠見孝
9.广告文本的意义生成的符号学 青木貞茂
10.映像表现和文本分析 亘明志
l 书评
1.室井尚著『文学理论的政治—后结构主义的战略』 森常治
2.向井周太郎著『形式的符号过程』 室井尚
3.持田季未子著『生成的诗学—形式和动态的物』 久米博
4.克里斯蒂娃編著、中沢新一译著『符号的跨越』 久米博
l 编辑后记
符号学研究9——城市/建筑/宇宙学(cosmology)(1989年)
l 前言 日本符号学会会长 坂本百大
l 研讨会
1.建筑和城市—以宇宙学为中心 市川浩
2.城市和邻接性 吉岡洋
3.城市和身体的变迁 室井尚
4.城市—圣彼得堡・莫斯科 大石雅彦
5.作为都市象征的古城—一个城市景观论的视角 瀬口哲夫
6.对建筑功能的探讨 外山知徳
l 特别约稿
1.以十七・十八世纪英国言语思想的符号为中心 広瀬友久
2.语言和智的生成—关于孔狄亚克的符号观 内藤俊人
3.文学文本的宇宙学 菊池繁夫
4.言语活动中的“移动性”和异质性 天野利彦
5.以能指为中心的文本分析 立花規矩子
6.日常会话模式 東山安子
7.女权主义和言语 中村桃子
8.对悲剧和喜剧的物语式的考察 川中子弘
l 符号学展望
1.关于符号学国际研究所(暂称) 山口昌男
2.田島節夫著《现象学和符号学》藤本隆志
3.渡辺眞著《造形艺术的符号学—作品和解释》 嶋田厚
4.室井尚著《媒体这种战争机器—文化的节目》 久米博
5.向井周太郎・菊池武弘・脇坂豊译《一般符号学—皮尔斯理论的开展和应用》
6.大沢秀介山中桂一訳《俄罗斯形式主义—一种元诗学》 磯谷孝
l 编辑后记 久米博
符号学研究10——转换(transformation)的符号学(1990年)
l 前言 日本符号学学会会长 坂本百大
l
1.《脑髓地狱》的故事分析 原田邦夫
2.文本层面的转换(transformation ) 宮廻和男
3.隐喻 赤祖父哲二
4.“内的外”和“外的内”—kenneth birke的辩证法式的比喻论 中村渉
5.作者的转换(transformation)—作为符号的“我” 森常治
6.艺术创造原理的变形 磯谷孝
7.社会科学理论中的转换(transformation) 笠松幸一
8.人工智能和符号主义 黒崎政男
9.“人口”哲学家的可能性 戸川隼人
10.超文本的问题 内田種臣、石田英次
11.信息宇宙论序说 室井尚
12.从动物语言到人类语言 山口光
13.基于提喻和转喻的社会性推论 楠見孝
14.会计符号—经济和言语的媒介 石井薫
15.《米德尔马契》中的转喻的修辞学 菊池繁夫
16.马拉美的《骰子一掷》序论・形象的变形和思维之像 宗像衣子
17.自然・精神・言语—柯勒律治的言语思想 広瀬友久
l 特別寄稿
超现实主义的符号学—十九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先锋艺术山中桂一译
l 书评
八木沢敬、野家啓一译《点名和必然性》 田島節夫
永井成男・和田和行著《符号学—逻辑和哲学》 笠松幸一
编辑后记森常治
符号学研究11——“形式”和“形象”的符号学(1991年)
l 前言 日本符号学会会长 坂本百大
l
1.现代—形式和形象 赤祖父哲二
2.从感知的“体制”脱离—开发“感知”的新的媒介 増成隆士
3.考古学和符号学 上野佳也
4.传说—“形式”和“形象” 宮廻和男
5.视觉世界的范式 三田村畯右
6.诺福克地区(Norfolk)的乡村印记 西川潔
7.语法构造的像似性—走向“形式”的语言学 大堀俊夫
8.诗的语言—色彩和形式 有馬道子
9.自传的自我形式和形象—作为符号的“我” 船倉正憲
10.作为形象的“性”—语言和性歧视研究 中村桃子
11.对里法泰尔诗论中解释项的研究 J・A・F・霍普金斯
12.叙述学和拓扑学 上田仁志
13.想象力和象征—柯勒律治的“创造和表现”的问题 広瀬友久
14.《唐吉诃德》的符号学—以前八章为中心 山田真史
15.作为“时空体论”的对话主义 中村渉
16.基于读者的读书生成论—试论文本分析法 飯田雅章
17.关于信息的定义 嶋田厚
l 当今符号学反思
1.反思当今符号学 平井正
2.作为文化基础科学的文化符号学 磯谷孝
3.符号学的新潮流 坂本百大
4.符号学有自己的范畴领域吗? 室井尚
5.“声”和符号学 菊池繁夫
6.市场营销(marketing)・符号学之梦 青木貞茂
l 三、特別寄稿
《指示性》 西比奥克
l 编辑后记
符号学研究12——后现代符号学:信息和拟像(1992年)
l 前言“信息和拟像”中的身体性 久米博
l 研讨会记录
1.后现代的信息空间—1991年5月12日(星期日)东洋大学(东京・白山)
2.日本符号学会第11届研讨会——室井尚・西垣通・吉岡洋・黒崎政男
3.现代和拟像—研讨会杂志版——立花義遼・平賀正子・大堀俊夫・増成隆士
l 评论
1.论文A 相片中的“右”和“左” 立花義遼
2.论文B 以像似性为中心 立花義遼
3.诗歌中的像似性 平賀正子
4.语言符号中的像似性再考 大堀俊夫
l 经营・会计・符号
1.符号领域和审计领域的相互渗透—为了响应市民和社会 石井薫
2.会计符号学的视角 青柳文司
3.会计符号学的可能性 坂本百大
4.从文化批判到社会调和 磯谷孝
l
1.“拒绝上学”和居住空间的符号过程 外山知徳
2.关于皮尔斯的符号学和“认知场” 江川晃
3.《蒙娜丽莎》中的“颠倒的一致” 佐々木隆
4.消解的人称—关于能指法的一次试论 後藤郁子
5.关于达利的长颈鹿一种解读 上野ふよう
6.想象力和表达的问题 広瀬友久
l 书评
语言奇迹的科学化—坂本百大著《语言起源论的新角度》 磯谷孝
“中空”的文化—评《符号帝国》 平賀正子
超越逻各斯中心主义—松本俊夫著《映像的探索》・室井尚《信息宇宙论》嶋田厚
l 编辑后记
符号学研究13——“身体和场所“的符号学(1993年)
l 前言 构建开放的符号学 久米博
l “暧昧”的符号学
1.以无声语言传达中的暧昧为中心—以西非摩西族大鼓语言为例 川田順三
2.“暧昧”的符号学—其逻辑和哲学 坂本百大
l 身体和场所的符号学
1.信息和场所 室井尚
2.身体/文本/场所 船倉正憲
3.画家的画室 薮野健
4.纤维艺术中的身体性和场所 田中秀穂
5.关于石头的记忆—从工具到概念 鈴木麻里
l
1.作为生命形式的语言 有馬道子
2.叙述的修辞学—以无个性的叙述者的主体性为中心 山岡實
3.竞选—选举的修辞学 吉岡公美子
4.作为符号的装饰—伊斯兰装饰和皮尔斯符号学 小林昭世
5.关于以处置琉球归属问题为题材的绘画的符号学 大城宣武
6.仪式的创造性—天主教的弥撒和茶道的变迁 加藤恵津子
l 报告
出席“东亚符号学会” 坂本百大
l 书评
伟大的恒定性--篠田浩一郎著《罗兰巴特对世界的解读》 森常治
以隐喻为中心—隐喻和现实 --久米博著《隐喻论—思索和作诗之间》 磯谷孝
意识和夫妇同姓--中村桃子著《婚姻改姓和夫妇同姓的陷阱》 有馬道子
l 编辑后记
符号学研究14—— 生命符号学(1994年)
l 前言 从语言中心主义到语言相对主义 久米博
l 生命观的转变
1.生命・关联性・形态 吉岡洋
2.作为生命基础的分子的符号作用 川出由己
3.生命符号学—序说坂本百大
l 生命・AI・物语
1.座谈会“生命・AI・物语” 室井尚
2.作为信息编辑的物语 高橋秀元
3.物语中的性、生死和范式 北岡誠司
l 生命的双重构造--生命圈和符号圈 船倉正憲
l
1.作为原版书比喻的“换喻” 菅野盾樹
2.皮尔斯和“符号过程・认知・自我意识” 江川晃
3.文字的符号学--对阿拉伯数字的神经心理学考察 田村至
4.作为符号游戏的茶会--怎样才能让茶具叙述 加藤恵津子
5.“竹和壶”的象征物--以茶会为例 泉市滋三郎
l 东亚符号学的可能性 Hyakudai Sakamoto
l 书评
文化符号学的基础巩固--脇本豊・川島淳夫・高橋由美子編著《符号学小词典》 磯谷孝
基于两个关键词(信息和生命)的智识预言--室井尚・吉岡洋共著《情報と生命》小林昌廣
对丸山哲学的十五个论考--加賀野井秀一・前田英樹・立川健二《语言哲学的地平线—丸山圭三郎的世界》 磯谷孝
重访萨丕尔--平林幹郎著《萨丕尔的语言学》 佐久間晶子
电视符号学的准备 土屋健
l 编辑后记
符号学研究15——符号的力学(1995年)
l 前言 符号发生的力学 久米博
l
1、符号世界的雕琢力和咒缚力 藤本隆志
2、性的咒缚 上野千鶴子
3、符号的自我复制和自我增殖力--以《蛇性之淫》为例 船倉正憲法
l 以符号的解释和创造力为中心—来自第14届符号学研讨会
1、任意性的神话 菅野盾樹
2、狂乱的记录者 今泉文子
3、象征和隐喻--以诗人北村透谷为例 岡田隆彦
4、符号和创造性--以乐谱解释和言语解释为中心 西山佑司
5、“符号的创造性”和“智识体制” 増成隆士
l
1、时间的符号学考察 青柳文司
2、从日美的棒球报道来看语言和文化的类型 井上逸兵
3、关联性的艺术--以其作品中的像似的关联性为中心 笹本純
l 环境符号学的构想 磯谷孝
l 第五届国际符号学会报告 平賀正子、高山眞知子
l 书评
约瑟夫坎贝尔的神学和生命■ Joseph Campbell on Myth & Mythology edited by Richard L. Sartore 有馬道子
l 编辑后记
新符号学丛书
新符号学丛书“semiotopos” 1 流体生命学
l 新符号学丛书“semiotopos”创刊辞日本符号学会会长室井尚
l 第一部分 流体生命学
1.面向流体生命学 野口三千三
2.以《作为原初生命体的人类》为线索 吉岡洋
3.“整洁”破坏地球――原初生命体的视点 藤田紘一郎 吉岡洋
4.站在时代拐点的怪物――体操和舞蹈的身体 麿赤兒 立花義遼・吉岡洋
5.液态世界学――流体/身体/文化 室井尚
6.符号学的生物形象――生物主体的三项构造 川出由己
7.像蚯蚓一样生活 中村方子 吉岡洋
8.记忆和身体排列 安藤泰彦、稲垣貴士、小杉美穂子、吉岡洋
9.“健忘”的发生机制――其认知的特质 有馬道子
10.鸟和人类――概念的演变 木戸敏郎
l 第二部分 符号学诸领域
1.政党政治的信息煽动力――以“カイ党宣言、自民党”的海报广告为中心 奥田博子
2.“论证”的陈词滥调――以法国报纸中的日本流行文化为例 高馬京子
l 关于第23届日本符号学大会
后记 吉岡洋
编者介绍
新符号学丛书“semiotopos” 2 手机研究最前线
l 前言 室井尚
l 第一部分 移动通信・未来
1.从电脑通信到手机通信――网络社群的变迁 大澤真幸、山川隆
2.手机和TV――通信和广播的融合 佐野徹 水島久光、室井尚
3.手机和无处不在的计算终端――以终端和环境的关系为中心 北川高嗣
4.手机这种媒介――“融合”的微分学 水島久光
l 第二部分 手机研究万花筒
1.移动媒介的考古学 吉岡洋
2.日本・韩国・美国的手机情况 山條朋子・齋藤豪助
3.认知科学家眼中的手机 原田悦子 听者・室井尚
4.作为“性”符号的手机 藤本憲一
l 第三部分 手机和麦克卢汉
1.麦克卢汉和手机 立花義遼
2.麦克卢汉、社会空间、用户――手机的媒介文化论 粟谷佳司
l 第四部分 符号学诸领域
1.他者的表象和自我的重构――电影《最后的武士》(2003)中的日本人形象和美国人的重构 池田淑子
2.作为标准舞谱的拉班(Rudolf von Ladan)舞谱及其发展 譲原晶子
l 关于第24届日本符号学大会
后记 室井尚
新符号学丛书“semiotopos” 3 溶解中的大学
l 第一部分 全球化和智的变质
1.大学的溶解、文化的自杀 吉岡洋
2.全球化和大学的“智”的危机 西垣通
l 第二部分 大学的改革
大学的未来――追求新型的改革模式 内田樹、金子郁容、室井尚
l 第三部分大学现状的讨论
1.混乱的符号消费 外山知徳
2.大学和实践――“危机”的本质及其出路 水島久光
3.“溶解中的大学”的现状 榑沼範久
4.大学的氛围 島本浣
l 第四部分 “大学”将走向何方
大学的人论大学的发展趋势 小林哲夫、吉岡洋
l 第五部分 符号学诸领域
1.用皮尔斯的符号学理论来分析弗拉曼柯舞 松本明子
2.“表情”符号学的可能性――一次靠近mediology的尝试 西兼志
3.“潘多拉盒子”里的东西――用索绪尔的《普通语言学教程》解读《东大寺献物册》木戸敏郎
4.研究笔记作为信息设计的字形学 阿部卓也
5.研究笔记 以丸山圭三郎的符号学为起点 松本健太郎
l 关于第25届日本符号学大会
后记 吉岡洋
新符号学丛书“semiotopos”4 电视的解体
l 第一部分 电视再考
1.什么是电视符号学 石田英敬
2.《类型的规则》简介――从“契约”的边界到“接触”的可能性 西兼志
3.对日本电视业的分析 小林直毅
4.运动、情绪、身体――媒介研究方法论的转换 伊藤守
l 第二部分 技术的融合和电视的解体
1.电视和技术――当下的电视分析 水島久光
2.传播和通信技术――融合的最前线 川森雅仁、林正樹、佐野徹 境真
3.关于电视节目的研究和存档问题 原由美子
l 第三部分 纪录和记忆――电视和人
1.纪录和记忆――与“广岛”相关的诸问题 水島久光
2.纪录和记忆――纪录片和电视的信息空间 桜井均
3.纪录片和电视的未来 金平茂樹、港千尋 水島久
l 第四部分 符号学百态
1.情景社会中的视觉欲望――以拉康理论为依据 上尾真道
2.电视符号和虚拟现实 江川晃
3.研究笔记 构建批评的修辞学 高馬京子
l 关于第26届符号学大会
后记 水島久光
新符号学丛书“semiotopos”5 写真--摆脱其叙述困境
l 序 符号学的新动向 菅野盾樹
l 第一部分 摄影家・照片
1.用自己的作品阐释球体写真二元论 細江英公
2.源于失败的写真 石内都
l 第二部分 所谓“看写真”--以肯德尔·沃尔顿的摄影观为中心
1.肯德尔·沃尔顿的透明性纲领和写实主义摄影观 河田学
2.“演”和“看” 清塚邦彦
3.写真属于哪个“次元”? 池田朗子+小林美香
l 第三部分 摄影的地质学(topography)
1.摄影的叙述困境――当下的摄影学 前川修
2.阿尔弗雷德·斯蒂格里茨的“沉默” 犬伏雅一
3.是“发明”还是“发现”――摄影创立初期的摄影语言 青山勝
4.圆桌会议“摄影研究的地质学(topography)――关于摄影的叙述困境” 小池隆太
l 第四部分 符号学百态
1.“广岛”和“冲绳”在日本――记忆的抗争 奥田博子
2.作为“日本人论”的记纪学和津田左右吉 一瀬陽子
新符号学丛书“semiotopos” 6 生命和身体的交流
l 前言 日本符号学会会长 吉岡洋
l 第一部分 生命和身体的交流
1.“生命”和“身体”的符号学式的恢复 水島久光
2.关于“身体”和“生命”的认知 小林昌廣、今井裕、有賀悦子、近藤卓
3.医疗信息及其社会共享 小林広幸、牧田篝、長谷川聖治、水島
l 第二部分 作为感性空间的医院
1.医疗・艺术・媒体艺术 吉岡洋
2.医院艺术的实现――井野医院物语 小林昌廣
3.访谈 以电影《精神》为中心 水島久光+想田和弘
l 第三部分 医疗和符号学的对话
1.生命符号学的医学――超越科学和艺术的二元对立 棟方充
2.生物存在的构造――超越唯物主义机械论的生命观 川出由己
3.“医疗符号学”研究笔记 菅野盾樹
l 第四部分 符号学百态
1.研究笔记 漫画和动漫中的“人类”的符号学 久保明教
2.研究笔记 皮尔斯和生态心理学 佐古仁志
3.歧视表现和隐喻――作为容器・武器・镜子・自然的语言 林原玲洋
4.对电脑游戏进行符号学和隐喻学研究的可能性 松本健太郎
5.作为符号阐释者的生命和系统的阶级性 西田洋平
l 关于第29届日本符号学大会
后记 水島久光
新符号学丛书semiotopos 7 人为什么喜欢判定
(2012年5月)
l 发刊辞 吉岡 洋
l 人为什么喜欢判定―判定过剩的现在和判定的演变 前川 修
l 以判定的思想为中心―从《最后的审判》到生命的判定
1.判定的思想―从《最后的审判》到生命的判定 岡田温司
2.对谈 以判定的思想为中心 岡田温司×檜垣立哉
3.对谈总结 檜垣立哉
l 摇摆的法庭?―媒体・语言・心理
1.陪审团制度中的判定 藤田政博
2.从“语言”的角度来看陪审团制度 堀田秀吾
3.陪审团制度中的判定逻辑―从媒体的角度来看 山口 進
4.讨论 以陪审团制度中的“判定”为中心 藤田政博×堀田秀吾
l 以体育运动中的判定为中心
1.近代体育的终结?―判定的演变、被判定的身体 稲垣正浩
2.对谈 体育运动的危机?还是判定的危机? 稲垣正浩×吉岡洋
l 符号学百态
1.“杜鹃”叫声的听法 木戸敏郎
2.自然的符号和对称性─自然科学中的对称性 坂本秀人
3.研究论文 数字和名字的象征分析 渡辺 青
4.研究论文 折口信夫的言语传承考 岡安裕介
l 资料 关于第30届日本符号学大会
后记 前川 修
新符号学丛书semiotopos 8 游戏化的世界:电脑游戏的符号学
(2013年5月)
l 发刊辞 吉岡 洋
“游戏化的世界”给予我们的影响和将持续带给我们的影响 松本健太郎
l 第一部分 电脑游戏创世纪
1.对谈 电脑游戏创世纪 あほまろ×吉岡 洋
2.对谈 “电脑游戏创世纪”总结 吉岡 洋
l 第二部分 游戏的存在论―虚构世界中的多重现实
1.电视游戏的符号学分析 吉田 寛
2.体育游戏的构成 松本健太郎
3.电脑游戏的存在论―虚构性和身体性 河田 学
4.对谈总结 前川 修
l 第三部分 网络游戏中的交流―游戏、(心理)咨询、社群
1.网络游戏和社群 田中東子
2.网络・(心理)咨询的可能性和界限 香山リカ
3.(网络)线上和(网络)线下之间 小池隆太
l 第四部分 游戏研究的展望
游戏研究的现在和将来─一个感性学者的视点 吉田 寛
l 第五部分 符号学百态
1.赫伯特·乔治·威尔斯《时间机器》中时间概念 太田純貴
2.对皮尔斯的“进化”概念的一种新的阐释 佐古仁志
3.写真中的身体的演变和更新 松谷容作
l 后记 松本健太郎
悼念山口昌男 吉岡 洋
l 资料 关于第31届日本符号学大会
新符号学丛书 semiotopos 9 “穿”和“脱”的符号学
(2014年5月)
l 第一部分 “穿”和“脱”
1.“脱”的哲学和美学
2.穿报纸的女郎—艺术解放精神
l 第二部分 “崇拜”的纠缠
1.为什么要崇拜外国时尚
2.作为表象的外国时尚—以“异国情调”为中心
3.日本电影中“摩登女郎”的表象---西装和身份
4.追求个性的时尚
5.从欧洲输入、再生产、再输出到欧洲、再再生产——以“洛丽塔”时尚为中心
6.一边“崇拜”一边生活
l 第三部分 关于“穿“
1.袈裟和时尚
2.“穿”音乐—以激浪艺术为例
3.居伊﹣德波(Guy Debord)及其作品
4.关于“穿”
l 第四部分 日本符号学会和山口昌男
追思山口昌男先生
l 第五部分 符号学百态
1.研究论文 作为终极逻辑解释项的“习惯”和皮尔斯理论中的“共感符号”
2.研究报告 修复家庭关系的符号过程
波斯的“青”—“回青”的陶瓷器上所显现的各种形而上
l 资料 关于第32届日本符号学大会
新符号学丛书semiotopos 11 混合阅读(Hybrid Reading)
(2016年5月)
l 第一部分 “实践篇” --以书本设计为中心
1.一即二即多即一——对东亚的书本设计的反思
2.对谈媒介学中的“必然”—论松浦康平的设计
3.松浦康平设计的时代和技术
l 第二部分“理论篇”—“混合阅读和电子媒介研究”
1. 什么是“书”的符号学
2. 器官学、药方学、电子媒介研究
3. 远东地区媒体间性的考古学试论—以人类学、符号学和认知学为基本原理
4. 以“写”为中心—符号、媒介、技术
l 第三部分“实验篇”—设计未来的“读书”形式
1. 处于电子图书馆时代的大学的“读书”形式
2. 另一种“混合阅读”—以研讨会“阅读为完成的作品”为中心
l 第四部分 符号学百态
1. 作为超现代性修辞的箭头符号
2. 日本这个言语空间中的无意识交流
3. 作为获取“意义”方法的“试推法
l 作为自我表象的笔致


到学术论坛讨论
好文章总是百读不厌,赶紧收藏分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