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号与传媒》2021年春季号出版
编者的话
中国符号学的发展如何探索属于自己的发展道路,一直是中国符号学家关注的核心问题。本辑“精神文化符号学”研究中,张杰、余红兵以“天人合一”的中国传统认知模式为基础提出“精神文化符号学”,依据有无相生、体知感悟的道家哲学思想和认知方式,对意义世界进行丰富多元的探索;陈中、姚婷婷在这一研究路径中具体讨论了中国哲学中的“三心合一”认知模式。除此之外,“中国传统符号学思想”中收录了曹忠、兰兴、季宏对佛学的符号思想与伦理价值,“五行灾异”的意义建构方式以及《诗经·泂酌》的教育符号学意义进行的论述。中国的哲学思想与经典文本宝库向来不乏意义探索者,这些努力为中国符号学发展中的诸多问题提供了精妙的回答。
2020年让人铭记,事件以惊人的速度融入了意义生产与传播框架之中,甚至成为了框架本身。本辑“传播符号学”研究专辑中,郭琳讨论了数字化时代的疫情现实中疾病在意义层面的传染与隐喻;吴晓虹等人讨论了城市与媒介的相互关系。此外,我们还可以看到石磊、朱昊赟等学者对盲盒消费的狂欢现象、旅游景观的探讨。
在出人意料的现实之中,不出所料的是作为符号学动物的人寻找意义的冲动和热情。本辑中汇集了图像哲学、戏剧舞蹈、古典文本、文学史叙述等诸多领域的符号学、叙述学的精彩讨论,在此无法一一介绍。我们在最后同样提交了2020年符号学年度发展报告,整理了2020年中国符号学领域内的重要论著与学术。
目录
精神文化符号学
反思与建构:关于精神文化符号学的几点设想
张杰 余红兵
三心合一:精神文化符号学认知模式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心知”
陈中 姚婷婷
传播符号学
盲盒消费:基于情感联结的仪式化体验
石磊 周卫萍
数字人文视域中的疾病隐喻
郭琳
从媒介到城市媒介:对象化、调解性、动向性
吴晓虹 曾庆香
旅游景观的双轴操作与符号呈现
朱昊赟
中国传统符号学思想
唐宋佛学的符号学思想及其伦理价值
曹忠
符指六要素视域下的五行灾异符号分析:以《汉书·五行志》为例
兰兴
《诗经·泂酌》的教育符号学意义
季宏
艺术符号学
视觉·图象·存在:潘诺夫斯基图像逻辑辨证
罗绂文 高雪蓉
中国古代宫廷百戏展演的符号交流功能探究
魏云洁
意象符号论:当代艺术中国范式的一个符号学阐释
于广华
反讽:“经典改编”舞蹈的一种特殊表意
袁杰雄
激情符号学
“懂得”之模态浅析——结合王冕的故事的实例
张彦梅
符号学视角下《孔雀东南飞》的语义建构与叙事美学
李双
广义叙述学
从叙事文学研究到“文学史叙说”:乔国强叙事学研究的拓展
江守义
图像与书写:梦的叙事研究
陈达
报告与书评
2020年中国符号学发展研究
马姣姣 陈英娴 章富淼 饶广祥
From Literature to Culture: A Review of Yiheng Zhao's The River Fans Out: Literature and its Theories in China
He Yijie
流动不居 反式互补:评《日常生活意义世界:一个符号学路径》
陈蓉
http://www.semiotics.net.cn/index.php/zine_view/index/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