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号与传媒》2021年秋季号出版
编者的话
中国是符号大国,从传统到现代的符号思想与实践为符号学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源。《符号与传媒》始终关注中国的符号与话语体系,以及这些意义形式背后所呈现出的精神思想与中国文化。
本辑“精神符号学”研究专辑是与上辑 “精神文化符号学”的一次对话。李思屈溯源精神符号学的问题意识与历史背景,并详细梳理了其概念、方法,展示了其应用的场景;李涛在动画文本中展开了精神符号的分析与论述,将人类精神与价值意义作为动画符号学的出发点。在新学科的探索过程中,我们很高兴能提供这样一个学术对话的平台,也乐于唤起更多的声音。
在本辑 “中国传统符号学思想”研究中,李卫华考察了《文心雕龙·原道》中“文”“道”关系及其对“文的自觉”之彰显;李刚分析了禅宗公案中的空符号表意问题;丁茂远就《道德经》的“形式”观念进行了讨论。
传统经典文本的探究实际上已经展开到了艺术与传播的领域,本辑“艺术符号学”与“传播符号学”研究中,学者们更多将目光转向了近当代的中国。支宇、吴朋波就中国文艺期刊视觉设计对中西方观念的融合进行了考察;彭佳、袁婷梳理了大熊猫成为中国国家符号的过程;王婷则就中西“脸面”问题的差异性进行了探源与思考。此外,学者们还对江南民居的建筑装饰、柳宗理的设计思想、西方艺术史的意义书写、表意过程和解码/编码的现象学区分等问题进行了论述。
东方到西方,从传统到当下,每一个细微的文本都展现着文化的宏观面貌,每一种话语的建构也终将回归到符号本身。我们在这个从微观到宏观的路径中回望、探索、前行,讲述自己的故事,发出自己的声音。
目录
精神符号学
精神符号学的概念、方法与应用
李思屈
动画符号学建构的阿基米德点探析
李涛
中国传统符号学思想
“文之道”与“文的自觉”——《文心雕龙·原道》的符号学考察
李卫华
禅宗公案中的空符号
李刚
论《道德经》“形式”美学:“自否定”与“物自化”
丁茂远
艺术符号学
符号考古与图像编码:20世纪30—40年代中国文艺期刊视觉设计的跨文化经验
支宇 吴朋波
江南地区运河沿岸民居建筑及其装饰符号研究
薛娟 赵梦雪
柳宗理现代设计作品的后结构叙事研究
彭肜 秦瑾
艺术史书写中的符号“观相”与意义“面相”
海维清
传播符号学
From a Mystery to a Myth: How the Panda Was Established as a Symbol of China
Peng Jia, Yuan Ting
从胡塞尔现象学出发论表意过程与编码-解码之区别
董明来
面传心授:中西“面子”符号的分野与对话
王婷
体育明星代言广告的表意机制与价值生成
莫思梅
广义叙述学
“易性乔装”叙事的符号学探讨
程丽蓉
本·奥克瑞“阿比库三部曲”中的空间叙事
王少婷
从符号表意看博物馆展览的叙述能力
赵祎君
论粉丝的幻想叙述
程娟
书评
论一种文图谱系学的建立——评《中国文学图像关系史》
张节末 季通宙
打开边界的文学性:评赵宪章《中国文学图像关系史》
张聪
挂着怀表赶路的兔子在找帽:评饶广祥《品牌与广告:符号学叙述学分析》
孙金燕 金星
点击以下链接,查阅本期全文:
http://www.semiotics.net.cn/index.php/zine_view/index/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