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祝东等著《中国古代符号思想史论》出版

作者:符号学论坛  来源:符号学论坛  浏览量:1858    2022-01-08 13:13:40

祝东等著《中国古代符号思想史论》出版

 

作者简介:

祝东,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四川大学符号学-传媒学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主要从事文化符号学与华夏传播学等方面的教学研究工作,主要理论兴趣为符号学、阐释学。祝东长期从事中国传统符号学思想研究,目前主要关注早期中国文化符号的生成、传播方面的研究。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央高校基本业务费重点项目、一般项目四项;主持完成教学项目三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四项,国家出版基金项目一项。出版《先秦符号思想研究》(2014)、《中国古代符号思想史论》(2021)等著作3部,主(参)编《符号学诸领域》《符号学-传媒学词典》等编著多部,迄今在各类期刊发表学术论文数五十余篇,科研上曾获2020年教育部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项。主要社会兼职有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会员,中国语言与符号学研究会理事,符号传播学会理事,文化与传播符号学会常务理事,华夏文化促进会传播研究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国际符号学会(IASS)注册会员等。

 

内容简介:

本书稿由四川大学符号学-传媒学研究所赵毅衡先生所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当今中国文化现状与发展的符号学研究”(13&ZD123)子课题四结项报告修订而成,《当今中国文化现状与发展的符号学研究》(研究报告)荣获四川省第十九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获奖成果一等奖。

本书第一次较为系统地梳理了中国符号学思想史传统。本研究指出,人类的社会生活就是一个不断制造意义、规范意义而又受意义规约的过程,用符号来表达意义交流思想是无问西东的。中国先民在长期的社会历史实践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思想文化,为今人留下了丰厚的符号学思想资源。本书整体上以时间为序,对中国古代易学、诸子学、阴阳五行、河图洛书、唐宋佛学以及阳明心学进行了跨学科的交叉研究,挖掘其表意机制与伦理思想这不仅是促进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现代转化,也是中国学术积极参与人类人文社科建设、为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贡献中国智慧的一种努力。

在章节安排的顺序上,整体上以时间脉络为序。《周易》被认为是中华文化的“源头活水”,《易经》部分一般认为成书于殷周之际,故置于首章。儒、道两家皆从《易经》中获取了思想理论资源,但儒家的礼学导源于以周公为首的西周初期诸统治阶层,经孔子等学者加工改造而成仁礼之学,以此而论儒家置于第二章,道家置于第三章。依据学术史整体上先后脉络顺序,墨家置于第四章,名家与法家晚起,无论是名辩之学还是形名之学,都是以“名”为中心展开,并置于第五章。河图洛书、阴阳五行及风水堪舆思想虽然起源甚早,但是其理论建构主要发生与战国后期特别是秦汉时期,其中河图洛书追溯的时间最早,阴阳五行的符号进程主要在汉代,风水堪舆理论思想形成于汉魏,成熟于唐宋。本乎此,章节安排上依次排序。依时间顺序,唐宋佛学与阳明心学顺排,置于第九章与第十章。这样,本书实际上是以时间为序,对中国古代符号学思想及其伦理意义进行了以点带面式的历时性的梳理与探讨。

 

目录:

绪论

一、发展的符号学及其伦理视域

二、中外相关研究的回望与检视

三、中国文化现状与符号学传统

 

第一章 易学符号思想及其伦理意义

第一节 《周易》符号系统中的元语言规则

第二节《周易》符号系统中的文化模塑

第三节《周易》符号表意中的传统文化意识形态

 

第二章 儒家符号思想及其伦理进路

第一节 儒家礼乐符号思想的源流

第二节 儒家仁礼关系及伦理进路

 

第三章 道家符号思想及文化反思

第一节 老子的伦理符号思想初探

第二节 道家的语言观及其文化反思

 

第四章 墨家学术及其符号学思想管窥

第一节 清庙之守:墨家的学术来源及思想特征

第二节 有见于齐无见于畸:取消差异性的矛盾

第三节 蔽于用而不知文:过度去符号化的弊端

 

第五章 礼法嬗变形名符号思想的发展

第一节 礼法嬗变:从道德禁限到制度约束

第二节 名实关系:意指关系的符号学思辨

 

第六章 河图洛书及其符号思想研究

第一节 河图洛书元符号系统的建构

第二节 河图洛书对可能世界的建构

第三节 宇宙规律与文化联想:黑白点阵河图洛书的解读

 

第七章 五行思想在两汉的符号化进程

第一节 五行符号思想的研究方法和意义

第二节 五行思想的起源与在汉代之前的符号化进程

第三节 西汉时期的五行符号化

第四节“万物取法于五行”:东汉时期的五行符号化进程

 

第八章 堪舆的符号机制及生态伦理意义

第一节 堪舆及堪舆文化

第二节 堪舆的表意机制

第三节 堪舆思想的生态伦理意义

 

第九章 唐宋佛学符号思想及其伦理价值

第一节 “有相”唯识与唐朝“入世”思想

第二节 禅宗的“离言绝相”与宋人的“出世”思想

 

第十章 阳明心学符号学思想研究

第一节 阳明心学的符号学思想

第二节 阳明心学对符号阐释学的影响

第三节 李贽对阳明学的发展

 

结语

参考文献

一、著作典籍

二、论文资料

后记

 

 

到学术论坛讨论  
好文章总是百读不厌,赶紧收藏分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