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元”:2021文化与传播符号学研讨会主题学术报告总结

作者:网络  来源:  浏览量:760    2022-01-11 21:53:50

 

“元”:2021文化与传播符号学研讨会主题学术报告总结

前言:1225日上午和1226日上午,2021文化与传播符号学研讨会分别举行了大会学术报告的上半场和下半场,在闭幕仪式上,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胡易容教授以线上视频的方式对本次研讨会的主题学术报告进行了总结致辞。

各位尊敬师友:

大家好!

受邀对此次研讨会发表总结,我倍感荣幸。此次学术盛会吸引了符号学界、传播学界、文化学界等领域127余位学术大家、翘楚和后起之秀。各位从天南海北而来,齐聚海口与云端。2场学术报告中,22位特邀嘉宾做了精彩报告;4场圆桌论坛上,61位专家学者分享最新学术成果;3场青年论坛上,44位青年才俊碰撞智慧火花。此番学术盛宴,得用一辈子来回味,但是主持人说,你最多用五分钟。我想一辈子也可以很短暂,于是试着将本次会议的主题归结为一个字——“,并从它展开的三个层面元理论思维元符号方法元问题意识”来理解本次会议演讲者的思想。

首先,元理论及其文化使命。

高建平教授从中国形象思维讨论困境说起,认为符号是人类思维的工具,是优势思维能力的体现——这是对沃尔夫-萨丕尔假设的拓展和超越;总结符号既具有普遍性,也具有民族性——我深以为然。

赵宪章教授的文学书像论,认为文书像是文学图像延伸出来的研究和概念,讨论了诗、意、图,小说插图、视图识图等的关系,对图文关系背后隐含的中国符号对象性的特质与学理性的差异进行了剖析,宪章教授的思辨和深度让人敬服。

傅修延教授为我们揭秘了丝巾的秘密,从形而下的丝袜到形而上的丝巾,从大妈也可以如少女般轻盈飘逸到万有引力的对抗。傅教授的这场报告让我联想到了另一个很自然科学的概念负熵”——生命即负熵、信息即负熵,意义即负熵,丝巾以其意义维度对抗了热力学熵增定理——这是自然科学式的理解,但傅修延教授展现的,却是最人文的精神。

李杰教授精神符号学视域下的文化复兴即振聋发聩,直指当今人文学乃至社会思想的匮乏。在他这里,精神被提出作为文化符号学的核心维度。他的观念是对卡西尔的虽好回应乃至推进——人不仅仅是符号的动物,而是元符号的动物。这也是符号主义符号学意义论的差别。

孟华教授以巴蜀印章图语为例,从融合与隔离建构符号的物质性。每一次隔离都是新的传播形式,而符号的物质性是否可能是媒介性的问题?祝东教授对早期中国乐律起源进行文化符号学考察,我期待与他论辩作为符号思想的理论史符号对象史的契合度互证关系。

冯友兰先生曾说过,对前人理论的研究,要接着讲,而不是照着讲。今天的我们正是站在巨人肩上架构学科基础、命题和未来。

过去我们有什么?在面向中西方学术理论遗产的讨论中,刘悦迪教授以纳尔逊·古德曼为例,批判继承的展示了分析美学的艺术符号学的优势劣势和当今适用性;赵奎英教授从海德格尔的语言观看艺术对物的拯救,对今天图像转向与世界被把握为图像做出了极佳的回应;

隋岩教授从巴尔特理论出发,也同时从小姐的术语内涵变迁——每个符号的意义累积丰富了概念自身,而这种丰富性正是文化的本来面目;能指与所指的唯一性与不可变性以及能指与所指交合在一起,社会文化中;非唯一性转向了唯一性——文化规制,成为神话、文化霸权化,隋岩教授的分享既有理论启发又结合当下传播实践。

现在我们是什么?当下学术指向与问题是符号学立足的根基所在。

龙迪勇教授从学科基础提出艺术学的基础理论建构的困境与问题,对艺术学的当下与未来具有重要的基础价值;而丁和根教授从传播符号学是否等于符号学,追问传播符号学是一种怎样的视阈。丁和根老师曾将1994年到1999年称为国内传播符号学的起步期。今天,他在确认传播符号学作为研究意义创造与交流的总体的科学的基础上,再次从学术动态发展的总体态势总结传播符号学视域的过程性、动态性、整体性,同时指出传播应注意符号学发展的几个重大学术转向——皮尔斯转向、认知转向、建构化专项、本土理论自觉等。

将来我们要面临什么的问题引领者当代学者的思考路径与方向——

喻国明教授从媒介环境到媒介宇宙,从广播时代、大众知识时代,到智能化、数据化的节点时代,探讨未来传播中媒介形态的演进及其影响;赵毅衡教授,本届会议最年长的参会者,他讨论的话题元宇宙却又最具有未来感。赵毅衡先生满头银发的符号观感与最未来的理论思辨,构成了最具张力的学术演说。元宇宙中的符号美学,灵韵回归否?叩问掷地有声。面对当代艺术的重要美学问题,哪怕隔着时空,我们能感觉到赵老师与本雅明与皮尔斯与索绪尔与卡西尔、德勒兹直面的对话,比如非物质性替代物质性,却比物质性更坚实,他提到用sinsign来解释tokenNFT。祝福赵毅衡教授学术之树的长青。陆正兰教授分享了对当代泛艺术的几个符号美学特征的思考,建构了泛艺术同心圆,我期待向陆老师求教这个同心圆是否核心正在被消解。胡易容的《“‘核符号学:跨学深时间的媒介与艺术之思》,或许是杞人忧天,或许是胡说八道,各位姑妄听之。

无处不在的传播,无处不进行的品牌化,国家企业、商品与个人,反过来,也只有在实践当中才能反思修订理论。

感谢范红教授做的国家形象与文化符号体系的战略传播报告,让我们思考国家形象传播面临的巨大问题,我们是否借用安霍六边形这样的西方理论模型就能得到一个更好更清晰的国家形象定位?是否需要从理论本身的逻辑结构和哲学社会科学话语方式的差异化来重构国家形象符号体系?

刘彦平教授城市品牌建设助力构建新发展格局报告,是财经、管理与符号学融合到城市传播问题上的创新尝试与对接,向我们展示了符号学可能对城市品牌理论的良好的适用性,令人耳目一新。

曾庆香教授和杨小雨学友做的政治媒介化与舆论外交报告,展现了政治逻辑和媒介逻辑在彼此的交织中,构成了一个政治意图正当性的计谋。这是符号学和话语分析参与当今国际话语建设的重要思考,也是符号学展面的重要体现。

林升栋教授的做的中国网络文学作品的国际传播,实证与思辨,理论与实践,将文学和文化的传播融入一个对外传播的切实性反馈中。他指出,国际传播中必然存在的误读,并从传播学的7W过程所偏重的过程形式到内容文本研究的诸种,补充了单一维度研究的不足,开启了文学国际传播的新视野,是对文学与文化国际传播的极佳典范。

郭强教授的海南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宋明翰教授的国家形象建构的典型符号表征:基于海南自贸港形象的国际传播、唐丽春教授的海南旅游文创设计,三位教授的报告让我们从纷繁抽象的学理思辨回到脚踏实地的国家、地方形象宣传战略,从范红教授的顶层设计到结合区域品牌传播实践,展现了符号学方法论的特点——既有抽象理论性,也兼具实际操作价值。

马克思说哲学家们知识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从事品牌广告,国家形象国际传播话语的学者们正在以自身的学术探索践行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结合的路径。

一天半的学术思想洗礼,一场学人们的学术之旅。既有关于元理论的反思、有关于中华文化的特殊对象的探索,也有关于对象的剖析,正是在元符号方法”“元理论思维”“元问题意识中,符号学的事业未来可期。

感谢大家!

胡易容

到学术论坛讨论  
好文章总是百读不厌,赶紧收藏分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