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符拓邦论坛第七讲:“言象意辩——兼论王弼的言象意观”研讨会顺利举行

作者:曾弈雯  来源:  浏览量:698    2022-11-13 16:25:09

 

符拓邦论坛第七讲:“言象意辩——兼论王弼的言象意观”研讨会顺利举行

2022年9月29日晚,符拓邦论坛第七讲邀请到湖南师范大学赵炎秋教授开展题为“言象意辩——兼论王弼的言象意观”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四川师范大学谭光辉教授主持、四川师范大学钟华教授对谈,在腾讯会议和哔哩哔哩网站进行线上直播,共计1031人次参与。

 

在本次讲座中,赵炎秋教授从中国学术史上的经典问题“王弼的言象意观”出发,对王弼相关思想提出的具体语境和对象(《周易》)做了两点非常关键性的澄清。从构成论、目的论、言象意的相互关系三方面来看王弼的论述,举交通信号灯的例子,生动地讲解了“象”与“意”的关系,得“意”就要借助于“象”和“言”但又不能执着于“象”和“言”,“言”和“象”运作最终都是为了“意”,为了表意。王弼的表意观是中国文论史上的重大进程,将言、象、意三个单独的范畴融为一个整体,并揭示出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为人们理解言象意、理解文学艺术作品提供了一个新的出发点和新的思路。同时赵炎秋教授也切入了王弼言象意观的局限。点明王弼的言象意观是基于《周易》阐释而提出来的,特定的语境与研究对象也限制了王弼“言象意”观的内涵,仅在他的阐释方向和范围内所进行的阐释是正确的。

随后,赵炎秋教授对人类的四种不同表征系统加以精确地描述和分析,将图像作品的表征系统分为“材料—表象”和“材料—表象—意义”两类,文字作品的表征系统则被分为“文字—意义”和“文字—形象”两类。再后,又以《马拉之死》和罗兰·巴特论述过的黑人士兵向法国军旗敬礼的照片为例,详细阐释了当以象为对象、以象意之间的关系为标准时,可以将象分为审美之象和表意之象。审美之象重视自身的内在自足和体系完满上,主要集中在艺术作品中,价值在于象的完美与精彩;表意之象的“意”则成为矛盾的主导方面,并不追求象的完满和自足,此处象的目的在于达意、是达意的手段和途径。再后点明,王弼的言象意观不可以无限制地扩大,其主要适合于研究文字类作品中的“文字—形象”表征系统以及图像中的“意义指向型”作品。

赵炎秋教授完成讲座内容后,谭光辉教授指出中国古代王弼的学术思想已经进入到符号学领域,甚至已经分析了很多到20世纪时期符号学界才提出的问题。讲座最后,钟华教授就传统艺术和以抽象艺术、观念艺术为代表的现代艺术,两者之间是否发生了关于象与意的主次关系变化进行提问。与赵炎秋教授就文学艺术观的象本位问题做出讨论,进行了关于象本位和意象联合两种观点的深入交流。

 

 

 

 

到学术论坛讨论  
好文章总是百读不厌,赶紧收藏分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