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2023年符号学-传媒学研究所读书交流会(一)

作者:网络  来源:  浏览量:585    2023-11-13 16:27:11

2023年符号学-传媒学研究所读书交流会(一)

一、会议及书籍信息一览

时间:20231013

地点:四川大学江安校区文科楼一区311

分享书目:《消费文化读本》(罗钢、王中忱主编)

作者罗钢 / 王中忱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年: 2003-06

ISBN: 9787500438694

二、参与老师

饶广祥老师(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陈文斌老师(电子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浙江大学新闻传播学博士后)

刘星老师(四川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研究生产业导师)

闫建雄老师(四川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研究生产业导师)

三、参与同学

领读

李佳逊  何政宇

参会

研究所硕博士等学院同学

四、导读(何政宇、李佳逊撰写)

《消费文化读本》是关于当代批评理论家的自选集,批评理论相较于批评,更加关注批评的形成过程和运作方式以及批评本身的特征和价值,是一个新的跨学科的领域。60年代以来,西方进入了所谓的后工业社会,社会制度和生产方式以及与之相联系的文学艺术,出现了种种充满矛盾和悖论的现象,例如大众文化的流行,消费意识的蔓延,信息爆炸,个人主体性的丧失等等。消费文化已然成为今天学术研究的一个显赫课题,人们生活于以物(商品)的大规模消费为特征的社会,不仅物质需求及满足这种需求的方式有了改变,其世界观、价值观以及作为人的本体的存在方式也发生了改变。因此,这种改变不仅是社会经济结构和经济形式的转变,同时也是一种整体性的文化转变。作者在齐美尔、鲍德里亚、布尔迪厄和德赛都等人那里,看到了消费的历史脚步是如何踩断了传统的社会的结构的,以及它又是如何改变人的神话的,而在对消费文化的众多研究中,马克思主义、符号学、人类学与社会学构成了三种最重要的路向,本书介绍的,就是他们的一些研究成果。

五、问题与讨论

问题一:人的真实需求和虚假需求有何区别?应当如何区分?

陈文斌

当这个问题提出来时,你已经进行了一个二元划分,我们要思考的是另一个问题,虚假和真实的标准是如何界定?比如,你去商场去买衣服的时候,店员和你说一件皮大衣特别适合你,你也很满意,但那件衣服不是你当下必需的,最后你买下了它。那这是真实需要还是虚假需要的?其实当我们去谈虚假和真实时,就已经将一套元语言先搁置在一旁了。

两位同学涉及到了物化和异化的概念。卓别林的《城市之光》可以作为通俗理解的案例,电影中,工人不断地进行重复的机械操作,但是他生产的产品满足了他本质需要吗?其实西方理论家对异化问题有许多论述,就是因为人类脱离了最初劳动的初心,成为了整个生产环节中的一环,脱离了对物本身的掌控,形成了我生产它,但是我不需要他的悖论。从这个角度,似乎可以简单回答这个问题。

在导读过程中,两位同学知识量输出很密集。或许我们还要思考的是,作者论述中的上一套的元语言是什么,就是马克思语境下的生产和消费是什么关系?

饶广祥

这个问题特别关键。让我想起稻盛和夫的《经营十二条》,这本书翻开第一页写的第一句话,那句话中文翻译为叫作为人何谓正确?英文翻译成:“What’s right as a human be这个地方有个假设:什么东西使人之为人?简单来说就是,人的本质是什么?因此我觉得稻盛和夫一定是一个伟大的企业家,因为他提的问题就不是一个日常管理者的提问,而是回到人本源地方,即人的真实需要和虚假需要。

马克思有一个完整的人的定义。在马克思看来,劳动是基于对外在世界的改变来满足对人自身的完满。真实需要,那就是借以对外在世界的改造,来满足人之为人的需要,反之,那它就是虚假需要。所以我们经常跟同学们说,对于我来说,把你们培养成更最聪明、更成功的人,就是我作为导师的真实需要。

问题二:日本作家三浦展在他的畅销书《第四消费社会》中,提出的“第四消费社会”概念对消费社会是推进还是排斥?

陈思梦

第四消费时代特征是以人为目的和中心的消费,这个人为目的和中心不是说人们讲究个性化,而是强调人们实现人与人之间的连接。一个例子就是所谓的社交便利店,我们在便利店购买商品的时候,它会进行一个社交关系之间的构建,其特征是简单朴素。作者认为,日本在第四消费时代对于品牌并不重视,共享经济是消费的主流,人们更加倾向于运用共享的方式来进行消费。

王一霖

我觉得消费社会的本质是区别于传统生产社会的,它是围绕消费进行的,所以即使就算进入了这个所谓共享经济时代,我觉得还是没有动摇这个消费社会的基本特征。

然后关于消费社会是挑战还是发展这个问题,我觉得其实任何一个时代或者一个新的现象,它既有挑战,也是有发展。所以我觉得,这个问题可以让延伸到另一个问题,就是消费社会它是可持续的吗?

饶广祥

一句可持续的吗?还挺关键的。谁能真正走出消费主义?乔布斯永远都穿他那个一样的毛衣,因为他是找工厂定制的;扎克伯格永远穿灰色T恤,他也是找工厂定做了一衣柜,为什么?有一个说法是,他们不愿意浪费心智资源,不愿意因为消费耽搁他的心智。所以什么样的是反消费?可能就是当我们劳动是为了实现人之为人的根本价值的时候。

易立

我觉得这还是对消费社会的一种发展。书里面对消费社会的定义是,以大规模商品消费为特征。但是在后福特时代之后,商品出现了小规模、小批量、个性化等特点。然后我认为,师姐刚刚说的第四消费时代的那些产品,他们并没有违背这样商品生产的特征。他们在物品上我觉得就是共享单车,它是对单车这个品类的另外一种精细化的划分,也符合小批量、个性化的特点。在用户层面,我认为他是拓展到了更多的人群,就从以前比如说买车的那些用户,慢慢到了买不起车的人,最后到提倡环保的人。我认为共享消费,也是一种符号消费,比如我骑共享单车,其实意味着我表达一种节约、环保、绿色、健康的消费精神。

六、总结(饶广祥老师发表结语)

消费作为一种结构性力量对当下社会具有形塑作用。我们是在以下几个维度处理问题:第一个是消费;第二个就是主体,主体包括身份;第三个就是社会的关系或社会结构。如果说消费影响了主体价值和价值系统,它同时影响了社会结构或社会关系的形成,那么消费它就会变成消费社会的最核心的特征。所以说,消费社会的转变也许会让消费社会变得更加无孔不入,就类似于我们今天碎片化的手机使用方式。这种消费行为的弊端在于我们没有对人内心进行思考和关照,我没有去思考人之为人的应然状态。那就回到我们最后的问题,如何走出消费社会呢?也许参加读书会是一个办法,这个时候大家本来应该正在进行各种消费行为,但是你回到对我们人生深度的探讨,讨论了人类社会走向这么一个难度,那这个时候其实你已经以某个方式来靠近人的本质。所以说,读书会是走出消费社会的方法之一。

到学术论坛讨论  
好文章总是百读不厌,赶紧收藏分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