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符号学论坛公告(2012,11,3)

作者:李幼蒸  来源:符号学论坛  浏览量:3727    2012-11-04 10:42:04

 

中国符号学论坛同仁:
大家好!
第十一届国际符号学大会和第一届中国符号学论坛已经顺利举办。经过这两次符号学活动,中国符号学事业已经迈进一个新阶段。在任何情况下,中国符号学都应该同时开展国内和国外两方面的学术活动,但各阶段的重点有所不同。应该说,中国符号学的主要国际交流活动,随着第11届国际符号学大会的举行,已经告一段落(我们欢迎大家继续参加2014年在保加利亚举行的第12届国际符号学大会),今后的重点显然应该转向国内符号学的推广和提升方面来。符号学是跨学科活动,由于学界常规运作渠道都是按学科界限安排的,中国符号学的跨学科活动,在未来“中国符号学学会”成立之前,一时还没有合适的机构负责运作。在此情况下,请允许我作为国际符号学学会副会长(主要负责亚洲地区符号学推动工作),暂时继续参与‘中国符号学论坛’学术活动的推动工作。
 
符号学是跨学科学术活动,因此涉及到自然、社会、人文学科的众多专业。未来中国符号学的构成必然扩及各个学术领域。就目前的发展情况看,主要的两个领域是外语界和中文界。不仅因为这两个领域的内容都具有较广泛的综合性和含括性,而且特别因为:
1. 外语界因为收悉外语,得以较多掌握国外符号学理论内容;
2. 中文界由于包括中国古今历史上的文史哲思想史各专业,尤其相关于人文科学的专业内容。中国符号学的主要组成部分就是外国理论加中国文史哲宗艺专业,二者均为所需。但是由于中国符号学起步较晚,任何专业的符号学参与者,都未必能够同时充分掌握两方面。如何促进理论和专业的汇通正是中国符号学论坛下一阶段的主要任务。在此情况下,希望大家都能够尽量尊重和谅解彼此的知识长短,努力相互补充、合作,而不是依靠自身可能只是片面性的特长,互比高低。对于开展未来中国符号学论坛的工作来说,参加者的主要任务是参与组织活动。学者个人在专业上都各有长短,但就参与组织和合作的任务而言,可谓各人和各单位都有承担组织学术活动的条件。我们组织和维持这样的论坛,就是为了方便于不同学科学者学生间的彼此合作。
 
由于中国符号学论坛的性质,参加者目前均以个人名义参加,而不宜由各个现有专业学会进行组织。因为这将造成以该个别专业学会的学术方向为主的印象和事实,非常不利于跨学科活动的维持和发展。论坛活动的组织者只能是行政单位。(顺便再一次指出,刚过去的南京国际符号学大会和符号学论坛,都是由南师大外院承担的,与南师大老师参与的外语符号学学会没有任何理论上的和实际的关系。由于中国的特殊‘国情’,该学会最后出具名义,只是出于外事活动上形象的考虑,并非符合实情)
 
鉴于以上所论,我们的第二次符号学论坛也应该由某具体行政单位承担,即由该单位,而不是由该单位人士参加的各种学会,作为中国符号学论坛活动的承办者。鉴于新阶段的中国符号学的主流应该大幅度地朝向人文社会科学各专业本身,如由人文科学专业性院系承担,最为理想。现在已经有两个人文学院乐意考虑承担下届论坛的组织工作。等到讨论成熟再向大家汇报。顺告,本人长期以来曾寄希望于中国社科院、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四川大学、台湾大学等较大规模机构,希望这些规模较大的机构能够承担组织跨学科学术活动的任务。可惜均一一失败。最后,我们是依赖南师大外院的工作才得以完成前一阶段的符号学活动推动工作的。让我们大家再次向南师大外院师生表示感谢!
 
随着最近中国符号学活动的进行,我们现在获得了一些新的参加者(由于一些人士的意见,我们不再使用“代表”称呼了),作为中国符号学论坛的积极参与者、组织者和推动者。符号学的跨学科活动涉及到各个学术层面,绝对不限于文科高校。我们非常高兴现在有中学老师参加进来。中学教师大多数均具备大学以上水平,其参与人文科学创造的潜力不容轻忽。我们也非常高兴,现在有一些博士生乐意参加论坛。中国的符号学事业的主要对象就是青年学人,特别是硕士生和博士生。而且青年人的活动力强,交流广泛,更是我们论坛未来依靠和针对的主要对象。再次重申,中国符号学论坛是一个强调学术民主的自愿性学术组织(自由加入和退出),所有参加者在论坛内都是平等的。一些学会内部的等级分化习惯不应该带入论坛来。否则我们的符号学事业就不可能健康发展了。
 
关于所附论坛参加者新名单,如发现内容不实处,请通知我改正。
李幼蒸 2012, 11, 3
 
 
 
 


 
中国符号学论坛参与人员名单
(名单大致按加入先后次序排列)
 

序号
姓名
研究方向
单位及学术职衔
1
 杰
苏俄文学符号学
南师大外院院长,教授,南师大国际符号学研究所所长,中国语言与符号学研究会副会长,国际符号学学会执行理事
2
 斌
认知语言学
南师大外院副院长,教授,中国认知语言学研究会副会长
3
胡壮麟
认知语言学,英语修辞学
北京大学外语系教授,中国语言与符号学研究会会长
4
蔡曙山
逻辑学,认知语言学
清华大学心理学系教授,中国逻辑学会副会长,中国逻辑学会符号学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国际符号学学会执行理事
5
邹崇理
逻辑学
中国社科院哲学所逻辑室主任,研究员,中国逻辑学会副会长 及秘书长 ;中国逻辑学会语言逻辑专业委员会主任
6
王铭玉
符号学和苏俄符号学
天津外国语大学副校长,《外语学刊》主编,中国语言与符号学研究会副会长
7
黄华新
哲学与认知科学
浙江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哲学系教授,浙江大学语言与认知研究中心主任;中国逻辑学会副会长
8
 亮
文艺理论
中文系教授,浙江大学文艺学研究所副所长
9
 岩
新闻传播学
浙江大学新闻与传播学系主任,传播学研究所副所长,教授
10
 旭
话语符号学
浙江大学外语学院教授,浙江大学当代中国话语研究中心主任
11
赵毅衡
符号学和传媒符号学
四川大学符号学-传媒学研究所所长,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符号与传媒》期刊主编
12
黄玉顺
儒学和现象学
山东大学高等儒学研究院副院长,四川大学哲学系教授
13
吴冠平
电影理论
《电影艺术》编辑部主编
14
曲春景
电影理论
上海大学影视批评中心主任,影视学院影视艺术系主任,教授
15
王鸿生
中国文学
上海同济大学中文系主任,教授
16
朱国华
文艺理论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文艺理论学会秘书长
17
李玉平
符号学和文学理论
南开大学中文系文艺理论教研室主任,副教授
18
王伦跃
符号学和汉学
巴黎东方语言学院汉学研究中心(Centre d'Etudes Chinoises, INALCO, Paris)主任,教授
19
龚鹏程
符号学和国学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台湾符号学学会(台湾注册)会长,前台湾佛光大学校长
20
李幼蒸
符号学和伦理学
国际符号学学会(IASS)副会长,中国社科院世界文明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贵州师范大学仁学研究中心顾问及特聘教授

 

21
卢德平
符号学和社会学
天津外国语大学教授,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教授,国际创新教育联盟学术委员会主席
22
赵宪章
文艺理论
南京大学美学研究所所长,教授,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
23
汪正龙
文艺理论
南京大学美学研究所副所长,教授
24
 杰
文艺理论
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院长,教授
25
宋文里
社会学和文艺理论
台湾辅仁大学心理学系教授,台湾清华大学荣休教授,前台湾清华大学社会学研究所所长,前台湾清华大学艺术中心主任
26
顾嘉祖
跨文化符号学
南京师范大学外院教授, 中国中美比较文化研究会副会长, 中国语言符号学研究会副秘书长, 南京师大国际符号学研究所特约研究员, 英文期刊《中国符号学研究》前执行主编
27
张智庭
法国符号学和诗学
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西方语言文学系前系主任,教授〔译著笔名“怀宇”〕
28
蔡秀枝
文学和影视符号学
台湾大学外文系教授,前《中外文学》总编辑,《美国符号学学会会刊》“中国符号学专刊”〔V23,1-4〕客座主编
29
 旭
符号学
西南大学外语学院院长,教授
30
齐隆壬
电影符号学
台湾世新广播电视电影学系副教授
31
周靖波
传媒学和电影学
中国传媒大学图书馆馆长,教授
32
唐小林
当代文学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
33
汪堂家
现代欧洲哲学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
34
程金城
中国文学
兰州大学文学院院长,教授
35
 进
中国文学
兰州大学文学院副院长,教授
36
 进
符号学
西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甘肃省外国文学研究会副会长,甘肃省大学外语研究会副会长
37
王志敏
电影理论
北京电影学院教授;华东师大客座教授,重庆大学美视电影学院特聘教授
38
李朝东
马克思主义哲学和西方哲学
西北师范大学研究生院院长,教授
39
姜宗强
马克思主义哲学
西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副教授
40
张美宏
哲学
西北师范大学副教授
41
谢阳举
中国思想史
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副所长,环境哲学和比较哲学中心主任,陕西省老子思想研究会会长
42
 起
西方哲学和政治哲学
晋察冀日报研究会,研究员
43
任世贤
系统工程和符号学
贵州攀特统筹信息技术研究所所长,中国系统工程决策科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贵州财经大学特聘教授
44
陈  进
西方哲学和佛教哲学
中山大学哲学系博士生
45
张淑萍
符号学和艺术符号学
兰州城市学院外院讲师,西北师大符号学研究所秘书长
46
黄汉华
音乐符号学
华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院长,教授
47
 红
仁学和国学
陕西安康市五里高中高级教师
48
 华
汉字符号学
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传播学院教授

 

49
饶广祥
符号学和传播学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讲师
50
易闻晓
中国诗学和阳明学
贵州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教授,贵州师范大学仁学研究所所长,贵州省阳明学会副会长,贵州省国学与传播中心主任,贵州省古典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骈文学会理事
51
史光辉
中国文学和中国思想史
贵州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贵州师范大学仁学研究所副所长
52
胡燕春
比较文学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比较文学系副教授
53
 逾
文学理论
广州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54
林升栋
传播学
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品牌与广告研究所副所长,中国广告协会学术委员会常委
55
黄星民
传播学
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教授,中国传播学会常务理事,福建省传播学会副会长
56
蔡爱梅
甲骨文-青铜器,神话学及考古学
中国烟草(福建)专卖管理局,高级工程师,国家IT专家库成员
57
 宁
文学理论和比较研究
厦门大学人文学院院长
58
郑庆昌
人文科学
福建农林大学软科学研究所所长,中共福建省委政策研究室特约研究员,福建省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咨询专家
59
 敏
比较诗学和跨文化符号学
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60
杨志友
中外思想史
漓江出版社北京出版中心总经理
61
王立新
影视理论
重庆交通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62
王永祥
符号学和文学符号学
南京师范大学外语学院教授,【Chinese Semiotic Studies】英文刊物主编
63
王菡薇
美术符号学和艺术史
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
64
 晖
新闻符号学
四川社会科学院研究人员

 
到学术论坛讨论  
好文章总是百读不厌,赶紧收藏分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