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符号学论坛网站开通试行

作者:李幼蒸  来源:符号学论坛  浏览量:3317    2013-10-13 22:30:27

 

大家好:中国符号学论坛网站现已完成,正在试行中,图案格式等正在调试中,版面留有试行中暂用的无关资料,等到试行期完成后无关资料会全部删除。但是,从现在起,大家就可以考虑利用网站来表达意见、建言、倡议和批评,可直接发往网站邮箱即可。以下为网站开通通函,对网站设置的作用进一步加以说明。
 
中国符号学论坛同仁:大家好!
期待已久的“中国符号学论坛网站”现已正式开通。站名为:chinasemioforum.com 。这个网站是论坛进行符号学学术意见交流的网上平台,欢迎大家积极上网表达学术性意见和建言,也可以论文等较系统的方式表达个人有关符号学学术的观点。网站的电子邮箱为:chinasemioforum@gmail.com 。请将意见、评论和文章发至该邮箱,我们的网站版主虎虎,即会将其按类上贴到相应栏目中去。我们特别希望青年学者学生积极在本网上发表意见,以促进论坛工作的展开。
 
在此请允许我再次澄清一下论坛的性质和功能。论坛不是正式学术组织,只是学术同好间进行学术对话的临时性“平台”。这是在未来可能的中国符号学学会建立前,为适应学术发展需要大家主动建议形成的一种探索性的松散学人间对话机制。论坛内部的功能性架构,并不具有任何正式学术团体内的等阶关系。现再将诸功能性职称的性质阐释如下:
 
1.    协调小组成员:
 
论坛最初几年的“执行班子”均以下届论坛会议主办方负责人为主形成。贵阳第二届会议结束时仍然以此方式形成过以计划中的苏州科技学院老师为主的执行班子。但是不久就出现了其实一直潜存在论坛“形成机制”内部的不确定因素:将自身较比稳定的论坛的架构系于自身较不稳定的论坛会议组织者之上。在此情况下,同时在对今日网络文化增加了进一步理解后,我们决定将二者(论坛存在和会议组织)分离,将论坛的“存在”置于互联网上,以强化论坛本身存在的稳固性。这样,原先以会议承办方少数人为主的执行班子,就自然扩大为其后采行的“协调小组”了。协调小组遂成为对论坛一切事务,包括会议组织,进行集体性关注和商议的、论坛内的会务执行部门。小组成员推选主要采取个人积极性和地域与行业代表性原则,而且主要以活动精力较强的青年人为主。小组负责人暂定为具有符号学会议及编务组织经验的王永祥老师和计划承办下届论坛会议的邵斌老师。希望协调小组尽早形成内部交换意见的风气,更希望小组成员能够积极在网上代表各地区、行业的青年学子表达学术意见和提出建言。
 
2.    国外顾问小组:
 
作为学术实践尝试性团体,如何促进和协调国内国外学术交流,自然十分重要。但是由于符号学的跨学科、跨文化、跨地域的性质,作为国际符号学界的后来者,我们并无现成模式组织和推进论坛的国际交流工作。于网上论坛形成之初,我们暂时决定建立一个临时性国际学者顾问班子,以为论坛的未来国际交流活动初步奠定人事基础。中国符号学未来发展的最主要课题是确立符号学理论发展的大方向,为此我们首应不拘于过去几十年在仓促引进国外学说时临时形成的、颇乏坚实理论基础的符号学界之所谓“共识”。无论对于国际符号学还是对于中国符号学,符号学理论课题首先都是一个符号学理论和哲学理论的关系问题。为此,国外顾问小组中特别邀请了若干熟悉符号学学术的国际知名哲学家参加。至于国际合作的方式和任务,还有待于我们在论坛工作发展中予以逐步充实。另外,作为中国符号学事业,它与国际汉学的关系应该十分密切。但是由于共知的原因,国际汉学对于符号学学术至今十分隔膜。我们欢迎具有符号学教育背景的华裔法国汉学家王论跃教授参加顾问团工作,以作为未来开启中国符号学与国际汉学对话的一个机缘。我本人身居国际交流性较强的、华人甚多的旧金山地区。自然可以继续关注论坛的国际交流事宜。
 
3.    国内顾问小组:
 
顾问小组的成立是希望在人文学术或符号学学术方面具有较长久经验的老师们,从各自不同学术经验和工作环境出发,对于论坛工作及论坛学术方向方式给予关注和提出建言。国内顾问小组成员首先都是本论坛成员,对于论坛自然具有关切性。由于本论坛内具有类似条件的资深老师众多,我们最初主要推选对于符号学事业介入较多者参加,这样,参加者主要来自外语界、中文界、比较文学界等领域。考虑到中国符号学论坛未来全方位的发展,我们自然应该扩大眼界和交流范围,首先是“提前”扩大与素来对符号学“敬而言之”的哲学界人士的交流。大家知道,中国符号学的活动,三十年来主要由外语界和逻辑学界人士为主。然而十分遗憾,近年来逻辑学界人士逐一退出活动,几乎失去了与符号学界的联系。这一倾向自然有其内在原因:中国逻辑学界长期以来的研究方向中对于逻辑语义学,特别是欧陆系统的逻辑语义学,较为隔膜,因此使得逻辑学与人文科学其他学科,特别是历史与文化学科,距离甚远。不要忘记,无论是分析派的罗素和维特根斯坦还是现象学派的胡塞尔本人首先都是逻辑学家,特别是逻辑语义学家。有鉴于中国逻辑学的未来发展势将超越一个世纪来的中国逻辑学原有的传统路径,中国逻辑学和中国符号学的关系必将重新紧密起来。为此我们非常欢迎邹崇理先生同意担任论坛顾问(邹先生所在中国社科院哲学所实际上是中国符号学的发起地之一,我和已故周礼全先生都是最早的符号学推动者。不意今日哲学所与符号学学术断绝了联系,令人遗憾!)。为了强化论坛与中国哲学学术的联系,我们继续在论坛同仁内延请了两位哲学界老师参加顾问小组。李朝东老师为甘肃哲学界资深学者,其所专长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和胡塞尔现象学(我们记得瓦登菲尔斯和布洛克曼于90年代所编的著名论文集《现象学和马克思主义》吧?二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国内学界还较比隔膜),以及其位于西北地区新兴学术中心兰州的地缘性特点,均有助于增加论坛的哲学性和西北学术地域性之间的关联。复旦大学哲学学院的汪堂家老师,专长欧陆哲学,对于符号学与哲学的关联一向比哲学界其他学者更为关注。复旦大学又是如此重要的上海人文学府。希望汪老师的加入,一方面有助于中国符号学与欧陆哲学的互动,另一方面希望有助于(作为中国信息最流通的)上海学界重新认识符号学的学术价值之契机。
 
中国符号学论坛是属于我们每一位参加者的,其存在和发展取决于每一个人的主动投入,特别是青年人的投入。论坛的“未来”是你们青年人的切身事务,希望我们最初奠定的此一论坛雏形,能够由新一代学人积极继承和发展下去。
 
预祝中国符号学论坛顺利发展!
 
 李幼蒸 于地中海游归来之后, 2013,10,12

 

到学术论坛讨论  
好文章总是百读不厌,赶紧收藏分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