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理论研究

认知符号学与认知语言学

作者:郭鸿  来源:《符号与传媒》第二辑  浏览量:9812    2011-05-22 18:41:40

 

 
    摘要:皮尔斯符号学是一门认知科学,也就是认知符号学。当今流行的认知语言学是认知符号学的一个分支,是它的基本理论的应用、具体化和发展,对语言学科的发展起了重大推动作用。它秉承皮尔斯符号学的哲学根源,属于现代西方哲学的科学主义思潮、英美分析哲学传统和从生物体内部角度研究语言的生理活动和心理活动的语言学。
    认知语言学研究已在我国开展二十余年,成为我国当今语言学研究的主流学科。但这门学科很难定义,有的人认为它涉及所有语言学科,它就是当代语言学的代名词,甚至有人认为它代表当代西方哲学的一个新发展阶段“后语言哲学”。
    笔者试图通过定义认知符号学和对比认知符号学与认知语言学,探索认知语言学的哲学基础、符号学根源以及它的性质、范围和方法。
 
I.皮尔斯符号学是一门认知科学,也就是认知符号学
 
众所周知,现代西方符号学分为两大流派,一个流派是皮尔斯符号学,另一个流派是索绪尔语言符号学。后者已为人们所熟知,并已广泛应用于现代西方语言学科的研究,然而皮尔斯符号学却很难理解,更用不着说在语言学科中的应用。笔者认为,索绪尔语言符号学基本上是一种哲学本体论符号学,而皮尔斯符号学则是哲学认识论符号学。在人类的思维、认知和表达、交流两个方面,前者着重研究表达、交流,而后者着重研究思维、认知。笔者试图对皮尔斯符号学的认知性作一些探讨。
皮尔斯(Charles Sanders Peirce 1839-1914),美国哲学家、逻辑学家、科学家和符号学的创始人之一。他的实用主义哲学、逻辑范畴论和符号学是一个整体,是科学研究的思想和方法。他的符号学是以他的范畴论和实用主义哲学为基础的,是认知性的。已故前国际符号学会会长、美国符号学家Thomas A. Sebeok说:“皮尔斯符号学肯定是一门认知科学”。笔者同意他的观点,认为皮尔斯符号学就是认知符号学。以下我们将依次探讨他的逻辑范畴论、实用主义哲学和符号学。
 
一、皮尔斯的逻辑范畴论
 
皮尔斯符号学最费解的部分就是他的三分符号模式:符号再现体(representamen)——对象(object) ——解释(interpretant)。对这个符号模式有各种各样的解释,使读者无所适从。为什么皮尔斯符号学符号模式是三分(triadic)的,而索绪尔语言符号学的符号模式是两分(dyadic)的(符号由能指与所指构成)?这样的区分有什么意义?这是关键问题,必须搞清楚。要搞清这个问题就要从逻辑范畴论的发展历史说起。哲学上的范畴与认知语言学中的“范畴”是两回事。后者是认知标准,把某个事物置于某个范畴内就是对该事物的初步认识,说明它是什么性质的东西;而前者指一种意识结构(structure of consciousness),是客观现实存在和发展基本形式的反映,是认识发展的一些小阶段,是逻辑思维的基本环节。凡逻辑思维的领域,不论是各个具体科学还是哲学,都要应用范畴,因此范畴在科学、哲学和逻辑学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基础地位[1]
哲学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本体论研究自然是什么;认识论研究人是否能认识自然,如何认识自然?语言论(或哲学的语言学转向)研究现代西方两大哲学思潮(科学主义思潮和人本主义思潮)的语言学转向与合流趋势。笔者认为,研究两大思潮的语言学转向和融合趋势实质上就是研究本体论和认识论的对立统一。这几个发展阶段都反映在逻辑范畴体系的演变上。
 
1.从逻辑范畴体系的演变看皮尔斯的三分符号模式
 
1)亚里斯多德的两分本体论逻辑范畴体系
 
亚里斯多德是希腊哲学家中的最伟大的哲学家。他是逻辑学和许多科学的创始人。他的哲学属于本体论(ontology),他在本体论中列举了所有可能成为命题的主语和谓语的的事物。这些事物分为十大类:也就是十个范畴 :实体(substance)、数量(quantity)、性质(quality)、关系(relation)、地点(place)、时间(time)、位置(position)、状态(state)、行动(action)和承受(affection)。一般说来,实体可作为命题的主语,其他类别可作为谓语。这种安排与语法相对应:一个句子由一个主语和一个谓语构成,可以产生所有可能的命题,以此描述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因此,这种范畴体系是本体论的和两分的:实体和对实体的描述。虽然十个范畴都是本体论范畴,但都是从命题角度出发,从主项与谓项之间的关系来考察分析的,就此而言,是逻辑范畴体系。
 
2)康德的三分先验论认识论逻辑范畴体系
 
康德(Kant, Immanuel 1724 – 1840)是一位德国哲学家,被称誉为实现了一场哲学革命,完成了理性主义哲学和经验主义哲学的综合或两者之间的调和,从而创建了先验批判哲学。这种哲学是一种认识论,回答如下问题:“我们如何理解、解释或思考事物?”。 在康德的哲学中,一个范畴是理解中的一个纯概念,一般代表任何事物在被经验以前的现象。范畴一般是任何可能发生的事物的性质或特征。康德认为,亚里斯多德的三段论逻辑中的所有可能产生的命题等于所有可能作出的判断,命题内的所有逻辑算子(logical operators)等于判断中的理解瞬间。因此,他把亚里斯多德的范畴体系重新排列成四组三项组合体:
量:全称的、特称的、单称的(判断或命题);
质:肯定的、否定的、不定的(判断或命题);
关系:直言的、假设的、选言的(判断或命题);
样式:或然的、实然的、必然的(判断或命题)。
然后,他就从这个逻辑判断表中概括出了与之相应的“先验概念表”:
关于量的范畴:单一性(度)、复多性(量)、总体性(全);
关于质的范畴:实在性、否定性、限定性;
关于关系的范畴:实体性、因果性、共存性;
关于样式的范畴:可能性、存在性、必然性。
(参照彭漪涟著《逻辑范畴论》)
所有的判断和范畴体系都是每三个一组,也就是说都是三分的。构成三分组合的原因是:每组的第一项和第二项之间的互动产生新内容,也就是第三项。三分模式具有认知范畴体系的特征,因为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互动产生新认识。正如康德理论中显示的那样,认知的主体、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互动被置于突出位置。总之,康德的三分逻辑范畴体系是认识论的,更具体地讲,是先验认知性的,而且还具有辩证性质。
 
3)黑格尔的本体论辩证逻辑范畴体系
 
黑格尔、费希特和谢林生活在康德以后几十年中的“德国理性主义”时期中。作为后康德理性主义者中理论最系统的黑格尔哲学,试图从逻辑起点设制一个全面系统的本体论。黑格尔制定了一个全面的哲学理论框架或系统,以整体的和发展的方式,说明心智与自然、知识的主体与客体,以及心理学、状态、历史、艺术、宗教和哲学。特别是,他设想了一种心智和精神的概念,说明心智和精神的一系列矛盾和对抗最终结合统一。以逻辑为出发点的、黑格尔的全面系统的本体论由三部分构成:存在论(直接范畴)、本质论(间接范畴)和概念论(直接范畴与间接范畴的统一)。前二者(直接范畴和间接范畴)属于客观逻辑领域,而后者(直接范畴与间接范畴的统一)属于主观逻辑领域。与此相对应,通过三个阶段(三个范畴):正(thesis)、反(antithesis)、合(synthesis),实现客观逻辑向主观逻辑的转变,达到客观与主观的统一(自然与心智的统一)。每个范畴里都有两个对立成分:肯定与否定,而否定始终是从一个范畴(阶段)向另一个范畴转变的推动力。总之,黑格尔的范畴体系本身就是一个三分的逻辑范畴体系,显示对立双方的统一,因此它是辩证法[2]
上述逻辑范畴体系的演变揭示了一个事实:范畴,更确切地说,范畴体系,是一个二分的意识结构,当结构进入了变化或转变过程,它就成了三分。正如权威著作《符号学手册》的编辑者Winfried Noth所说的:“从结构向过程的迁移中,二元对立可能转化成三元互动”[3]
 
4)皮尔斯的三分现象学逻辑范畴体系
 
皮尔斯按照康德的先验认知模式制定了他的范畴体系,同时从黑格尔的逻辑范畴体系中吸取了一些辩证法成分。另外,他的范畴体系是现象学范畴体系。现象学研究从第一人称角度体验产生的意识结构。简而言之,现象学研究直接经验和如何取得这些经验。因此,皮尔斯的范畴系统说明我们如何取得瞬间的直接经验而达到认知目的。了解了以上观点后,我们就容易理解,皮尔斯的三个普遍范畴就是通过经验得到的三个瞬间理解。第一性(firstness)是对性质的感觉,第二性(secondness)是实际存在的事实,第三性(thirdness)是表征或认知(representation or cognition)。三者间的互动实现表征或认知(从认知对象角度讲是表征,从认知主体角度讲是认知)。我们可以从日常生活中举个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情人节那天,你收到一束玫瑰花。在第一个瞬间,你只经验到一种强烈的红的性质,但不明白它是什么东西。下一个瞬间,当这种强烈的红的感觉与某个物体互动,你明白了这是一束玫瑰花,但你仍然不明白它意味着什么。再下一个瞬间,当这束玫瑰花与你所知道的社会习俗和你有一位爱人这个事实互动时,你才明白这是你的爱人在情人节为了表达她(他)对你的爱情送给你的一份礼物。皮尔斯的符号模式正是建立在这三个普遍范畴上。
 
二、皮尔斯的实用主义哲学
 
皮尔斯的实用主义哲学就是应用于科学研究的哲学,是逻辑实证主义的一个分支。它的主要观点是:
 
1.物是经验的效果
 
皮尔斯的理论的出发点类似主观经验主义。他否定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他认为“事物就是效果”。其实质与传统的主观经验主义一样,把整个客观世界和个人的认识过程经验主义化。
 
2.生物行为主义观点
 
皮尔斯把人的认识活动等同于生物适应环境的本能活动。人的行动信念不是建立在对客观规律和必然性的认识上,它仅仅是一种生物的本能。皮尔斯理论的继承人莫里斯(Morris)的生物行为主义思想更加突出,他创建了生物行为主义理论。
 
3.效果的意义理论
 
皮尔斯提出了实用主义的意义理论:概念的意义不是由它反映的意义决定的,而是由它引起的行动的效果决定的[4]
 
4.皮尔斯的科学研究方法
 
他认为一切思维想都是用符号进行推理。他提出一种科学探索方法::不明推理法(abduction)。用假设法(hypothsis)提出一种假设来解释一种令人惊奇的现象,用演绎法(deduction)来弄清这个假设引起的有关的、必需的、论断性的后果,而用归纳法(induction)根据全部论据检验全部预言的事实,以说明实际有效的是什么。假设法的公式是:令人惊奇的事实C被观察到了,假如A是真实的,C就是理所当然的事。
我们可以从日常生活中举个例子:如果下雨,地会湿。现在地是湿的,我们有理由相信下过雨了。
皮尔斯还认为,演绎法和归纳法不能发现新事物,只有不明推理法能做到,但有风险。譬如,地湿了,除了下过雨还可能有其他原因:洒水车刚洒过水。
从以上例子中我们可看出,不明推理法是一种反向推理或溯因分析(retroductive inference or back reasoning),也就是说,从现有的事实出发寻找造成这个事实的原因。这种方法已广泛应用于语言学科研究。
 
三、皮尔斯的符号学
 
皮尔斯的符号学是以他的范畴论和实用主义哲学为基础的。他的范畴论是以康德的三分先验认知范畴论为基础的:说明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互动产生新认识。他还吸取了黑格尔的辩证思想,说明:认知过程是主体、客体、意义之间的互动,而且这种互动是永不停止的。他的范畴论是一种现象学范畴论,说明人对事物的直接经验过程:第一瞬间的经验是对事物性质的感觉(第一性),第二瞬间的经验是事物的实际存在(第二性),最后的经验是事物的全部意义(第三性)。实用主义哲学是主观经验主义哲学。所谓主观经验主义就是,认知是人的主观行为,人通过自身的经验认识事物。这样就突出了认知主体人和人的直接经验。它还认为,事物的意义就是它的效果和它引起的行动。他的实用主义哲学就是他的科学研究方法论,用以发现新事物,解决科学研究中的疑难问题。他提出了一种新方法,不明推理法(溯因分析法)。在以上概念的基础上才能理解皮尔斯的三分符号模式和认知符号学(和后面要讨论的认知语言学):
 
1.皮尔斯的符号模式
 
皮尔斯符号学的符号由三个关联物组成:符号再现体(representamen)——对象(object)—解释项(interpretant)。这个符号模式说明一个根本道理:符号再现体固然代表所指对象的意义,但必须经过解释。这里“解释”的意思很含糊,引起很多争议。有的说“解释”指“意义”或“内容”,有的说“解释”指“解释者”(interpreter)。其实这两种说法都有道理,正是这种含糊性丰富了它的内涵。第一种“意义”说,按皮尔斯的说法,人的一切思想都是用符号进行推理得到的。符号(再现体)与某一事物作用,产生一个新的符号, 这个新符号又与认知者作用,在他的头脑里产生一个更新的符号,一个扩大了的符号。这个符号就代表“意义”。第二种说法更容易理解:符号(再现体)固然代表事物的意义,但必须经过作为认知主体的人的解释(经验的验证)。
符号又分成三个方面:符号本身、符号再现体与对象之间的关系,以及符号再现体与解释之间的关系。每个方面一分为三。
 
1)符号本身
 
Qualisign(代表对象性质的符号)是说明事物性质的(对事物性质的感觉)。
Signsign(代表单个事实的符号)是说明单个事实确实存在的(实际事实)。
Legisign(代表一种规律)是说明事物规律性的(表征或认知)。
其实这就是皮尔斯所说的通过经验认知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对事物性质的感觉,第二阶段:认识这个事实的存在,第三阶段:认识这类事物的规律。
 
2)符号与对象之间的关系
 
象似符号(icon)是一种符号与对象之间有相似关系的符号。
标志符号(index)是一种符号与对象之间有因果关系的符号。
规约符号(symbol)是一种符号与对象间无任何关系,但的确代表对象意义的符号。实际上它依赖社会共识或习惯表达意义。
笔者认为,这三种符号实际上说明三种认知方式,因为符号代表一种符号活动过程,它的三个关联物间的互动产生意义。因此,象似符号指我们通过事物间的相似性认识事物,标志符号指我们通过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认识事物,规约符号指我们通过社会共识或习惯认识事物。
这三种符号也代表一个演变过程,说明人类使用符号认知的进程。皮尔斯曾经说过:“规约符号在成长中。它们从别的符号演变而来,特别是从象似符号,或者从具有规约符号和象似符号的混合性质的符号演变而来。我们只能用符号来思维。心智符号是混合型的。规约符号的成分是一些概念。”(CP2.300)
 
3)符号与解释间的关系
 
Rhema是说明一种可能性的词或符号,在判断或命题中起一个词语的作用,它揭示某一事件的可能性。
Dicisign是说明一个事实的一个命题或符号。
Argument是用于说理的一系列命题,它能澄清一种议论或一个概念。
笔者认为,解释与符号的关系说明符号活动(认知)的结果;它可以说明一种可能性,肯定一个事实和讲清一个道理。
 
2.与皮尔斯的三分符号模式相关的一些重要观点:
 
1)符号代表的意义是它产生的效果
 
皮尔斯的实用主义的基本观点之一是:符号代表的意义不能脱离它产生的效果。他使用“意义效果”(significate effect)这个词语,并按照他的范畴理论把它分为三小类:
可能说明性质的效果(第一性)
说明具体意义的效果(第二性)
说明普遍意义的效果(第三性)
由于效果包含在“解释”中,他把“解释”分为三小类:
“即时解释”(immediate effect)是可能产生的效果
“动态解释”是一个特定的人、在一个特定场合和使用符号思维的一个特定阶段产生的实际效果
“最后的解释”是最终的效果,多少具有习惯和正式性质(同上)
由于意义(解释)是符号引起的行动,和人类认知是发展的,皮尔斯把“解释”分为三小类:
“感情的解释”是引起某种性质行动的可能性
“有力的解释”是一种努力、经验或行动
“逻辑的解释”是一种普遍形式、意义或习惯
 
2)符号代表的意义是它引起的反应(行动)
 
皮尔斯的另外一个基本观点是:对任何人来讲,符号的意义在于他对符号作出的反应。他举了如下例子来说明这个观点:
当步兵的长官发出命令:“枪放下!”,“动态解释”包含在步枪着地的响声中,或者说包含在士兵们的心智行动中…..。但“最后的解释”不包含在任何一个人的心智行动方式中,而包含在每个人的心智行动方式中。也就是说,它表达这样的条件命题:“如果这个符号作用于任何一个人的心智,它会决定同样的行动方式”。(Michael H.G. Hoffmann
 
四、小结
 
皮尔斯的范畴论、实用主义哲学和符号模式可以简要概括如下:
皮尔斯的范畴论、实用主义哲学和符号学是一个整体,是科学研究的思想和方法,属于现代西方科学主义思潮的逻辑实证主义。它体现了哲学的认识论,是一种认知符号学。皮尔斯的逻辑范畴体系建立在康德先验主义哲学认识论范畴体系基础上,同时吸取了黑格尔的一些辩证思想,是一种现象学范畴论。它说明一个中心思想:意义来自人的直接经验,经验范畴之间的互动产生意义(认知)。
皮尔斯的三分符号模式体现了一个中心思想:认知是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意义与自然之间没有直接联系,意义的产生必须通过人,是人对自然的解释。人的一切知识来自经验。人类经验范畴之间的互动产生意义(认知),因此皮尔斯符号学具有动态和互动的特点。认知是发展的,永无止境的。符号的三个方面分别说明认知的过程、方式和结果,每个方面都是三分的,也就是说,也是变化和发展的。符号代表的意义是它产生的效果和引起的反应(行动)
 
II.皮尔斯认知符号学与认知语言学的比较
 
认知语言学的基本观点已为人们所熟知,不再赘述。以下直接将其与皮尔斯符号学的基本观点加以比较:
 
一、两者的共同点
 
1.哲学根源
 
皮尔斯符号学的哲学根源是现代西方哲学的科学主义思潮。再往上追溯就是就是近代哲学的经验主义。皮尔斯的经验主义思想是主观经验主义,他认为“物就是经验的效果”,乍听起来有些荒谬,但它说明一个道理:一切意义来自经验,意义是人对自然经验的结果。
认知语言学的哲学基础是“体验哲学”,也是主观经验主义,或者是有些学者所说的,非客观经验主义、实用经验主义。它也说明一切意义来自经验,意义是人对自然经的结果。认知学者们没有再往上追溯“体验哲学”的来源,但他们说,当今的认知语言学是第二代认知语言学。第一代认知语言学是一种分析哲学,第二代认知语言学是对第一代认知语言学的批判(王寅)。笔者认为,正是因为第二代是对第一代的批判,第二代继承了第一代的一些理论,正如解构主义者不完全否定结构主义者,而对他们认为不合理的部分的扬弃,和对合理部分的继承。黑格尔的辩证法更是如此。“正”是肯定,“反”是否定,“合”是对否定的否定,这就是认识逐渐深化的过程,学科发展的规律。如果全盘否定掉了,学科就不可能发展了。因此,认知语言学也离不开英美分析哲学和现代西方哲学的科学主义思潮这个总根源。从它研究的内容看,也是如此。认知语言学有两大类,一类是认知科学的一部分,它从人脑和神经系统研究语言的生成和认知功能;另一类是用认知科学的方法研究语言,研究意义产生的生理机制、心理过程和认知功能(陶文好:2007,9),后者就是现在流行的认知语言学。从此也可以看出认知语言学与科学主义思潮和分析哲学的联系。
 
2.学科性质
 
皮尔斯符号学和认知语言学都是认知性的。皮尔斯的范畴论、实用主义哲学和符号学是一个整体,是科学研究的思想和方法。科学本身就是一种认知,认识各种自然现象。皮尔斯符号学重点研究符号的表征(representation),也就是研究意义的产生。从认知者的角度看,就是研究人的认知。认知语言学研究意义(认知)产生的生理机制和心理过程,当然与皮尔斯符号学一致。
 
3.中心思想
 
索绪尔语言符号学的符号由“能指”与“所指”构成。皮尔斯符号学的符号由“符号再现体”(representamen)、“对象”(object)和“解释项”(interpretant)构成。前者的“能指”,从宏观上讲,是符号系统,“所指”是意义系统。具体一点讲,“能指”是语言,所指是语言表达的意义。也就是说,语言与意义有直接联系。而后者的“符号(再现体)”和“对象”之后还有“解释项”(解释者或意义)。也就是说,符号代表对象的意义,但一定要经过人的解释。这样就突出了作为认知主体人和人在认知中的主动作用。应用在语言符号上,语言表达的意义与自然之间没有直接联系,必须经过人的认知,同样突出了作为认知主体的人和人在认知中的主动作用。这就是认知语言学的中心思想。文旭教授在“认知语言学的研究目的、原则和方法“一文的结语中指出:“认知语言学作为语言学中的一种新范式,其本质在于认知主体‘人’并不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者,而是一个主动的施动者;人类经验在语言使用中具有重要作用”。由此可见,皮尔斯符号学与认知语言学在中心思想上也是一致的。
 
4.研究方法
 
皮尔斯的实用主义哲学是用于科学研究的哲学。他把假设法(hypothesis)、演绎法(deduction)和归纳法(induction)结合起来提出一种新的研究方法——溯因分析法(retroduction)。当你观察到一个新现象,你可以用假设法提出一种解释,然后用演绎法进行推理,找出这种假设与观察到的现象的相关性,然后用归纳法,包括通过科学实验得到的具体资料和数据,证实或证伪这个假设。这是一种从现存的现象(事实)出发,研究这个现象(事实)的成因,因此是一种溯因分析法(back reasoning)。其实,这种方法是当前常用的科学实研究方法。譬如,科学家们正在研究月球和火星有无生命存在,就提出一个假设:如果这两个星球上有水,就会有生命。于是千方百计地寻找这两个星球上存在水的迹象,发射卫星近距离观察或发射火箭撞击表面搜集样土化验分析,找出证据,最后得出结论:这两个星球上有还是没有生命存在。
认知语言学正是采取这样的研究方法:从现存的语言现象(事实)出发,通过研究(解释)语言产生的生理机制(大脑和神精系统)和分析人的心理活动,追溯这些语言现象的成因(意义是怎样产生的)。总之,皮尔斯的科学研究方法与认知语言学的研究方法也是一致的。从语言学分类的角度讲,认知语言学正是韩里德(M.A.K. Halliday)定义的“从生物体内部角度研究语言的生理活动和心理活动的语言学”。
 
二、两者不同之处
 
1.属于不同层次
 
笔者在以往发表的文章中,一再阐述以下观点:符号学是哲学和语言学之间的桥梁,它既有哲学的深刻理念,又有语言学的可操作性。皮尔斯符号学与认知语言学从学科分类上不属于同一层次。在层次上,皮尔斯符号学高于认知语言学,因为语言是众多符号中的一种。如果皮尔斯符号学是认知符号学,认知语言学就是认知符号学的基本理论的应用。通过研究皮尔斯符号学,我们可以了解认知语言学的基本理论和它的符号学和哲学根源。
 
2.理论与理论的应用和发展
 
皮尔斯符号学提出了一个中心思想:符号(再现体)代表对象的意义,但必须经过认知主体的人的解释,意义与自然没有直接联系,意义来源于人的经验。它的现象学范畴论说明:意义(认知)产生于经验范畴之间的互动中,认知是发展的、永无止境的。但它并没有说明意义(认知)产生的具体方式和过程。而认知语言学做到了这一点。它说明意义是经验的概念化,通过隐喻、换喻、范畴化、意象图式、概念整合等形成概念结构。语义就是概念结构,语法是概念结构的形式化(符号化)。认知语言学比皮尔斯符号学更突出人在认知中的主动作用,因此而有心理建筑理论:人的认知不限于心智对客观世界的领悟,而且包括人根据自己的心理语境和知识结构重建客观世界。
 
3.主观经验主义哲学与体验哲学
 
皮尔斯符号学的哲学基础是主观经验主义,而认知语言学的哲学基础是体验哲学。两种哲学同是主观经验主义,突出人在认知中的主体性和主动性,认为一切知识来自人的经验,但后者更加强调人的身体经验:经验从人的身体开始,人对自己在空间中位置的感觉、人身体的直觉、人的心理状态等身体经验决定人的认识。皮尔斯符号学有三种符号:象似符号(icon)、标志符号(index)和规约符号(symbol)。笔者认为,这三种符号分别代表三种认知方式:象似符号代表通过事物之间的相似性认识事物;标志符号代表通过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或依存认识事物;而规约符号代表通过社会共识或习惯认识事物。由于认知语言学强调身体经验必然突出通过事物间的相似性认识事物,因此特别强调隐喻、意象、图形在认知中的作用。由于突出人的心理因素对认识结果的影响,因此而有“经验观、凸显观和注意观”。由于突出人的直接经验,因此而有“心智的体验性、认知的无意识性和思维的隐喻性”等原则。笔者认为这些理论和原则足以解释各种语言现象生成的原因和过程,但作为一种认识论则有失偏颇。
 
III.皮尔斯符号学和认知语言学的定义与两者的关系
 
皮尔斯符号学是认知符号学。皮尔斯的范畴论、实用主义哲学和符号学构成一种科学研究的思想和方法。它属于现代西方哲学的科学主义思潮、逻辑实证主义和英美分析哲学传统。皮尔斯的哲学基础是主观经验主义。它认为人的一切知识来自人的经验,人是认知主体和主动者。皮尔斯的三分符号模式来自他的现象学逻辑范畴论:人的认识来自直接经验,产生于经验范畴间的互动,体现在符号的三个关联物(符号再现体、对象和解释项)之间的互动和解释(者)的主体作用。这种互动是不断进行的,因此认知是发展的和永无止境的。
认知语言学是认知符号学的一个分支,是认知符号学的基本理论在语言学研究中的应用和发展。它继承了认知符号学的现代西方哲学的科学主义思潮和英美分析哲学传统。从语言学分类的角度讲,它属于从生物体内部角度研究语言的生理活动和心理活动的语言学。它的哲学基础是体验哲学。体验哲学也是主观经验主义哲学,但更加强调身体的直接经验。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运用是人的认知活动的一部分,意义是经验的概念化,语义是概念结构,语法是概念结构的形式化(符号化)。它把认知符号学的基本理论,特别是动态和互动的观点,应用于语言研究,使其体化、生动化,并推动了其他语言学科的发展。
 
作者简介:
郭鸿,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教授,院专家组成员,军级,现任全国功能语言学学会常务理事,全国语言与符号学学会常务理事和全国文体学学会付会长。曾次立功受奖,包括二等功三等功各一次,1998年被评这“全军优秀教员”,2007年被评为“全军资深翻译家”。联系方式:guohong31@126.com


[1]彭漪涟,《逻辑范畴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逻辑范畴的理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 同上
[3]Joseph L. Esposito, Peirce’s Theory of Semiosis: Toward a Logic of Mutual Affection
[4]夏基松,《现代西方哲学教程新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到学术论坛讨论  
好文章总是百读不厌,赶紧收藏分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