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理论研究

新闻娱乐化:罗曼•雅格布森“主导”理论分析的视角

作者:谢梅  来源:网络转摘  浏览量:4289    2009-11-01 19:44:48
 
[中文摘要] 罗曼•雅格布森是西方结构主义的重要理论家,他把俄国形式主义首先提出的“主导”概念放在结构主义的系统观上进行考察,提出艺术是“有规则有秩序的等级系统”,艺术的演变不仅仅是艺术手法的简单替代,而是各种功能地位发生变化,新的主导代替旧的主导的结果。本文试图用罗曼••雅格布森的结构主义“主导”观来分析目前新闻的娱乐化现象,解析“新闻等级系统“的变化形态,探询娱乐化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娱乐化对整个中国新闻学价值系统的影响,力图在当下的历史语境中去重新认识新闻的本质。
【关键词】主导 新闻娱乐化 研究
 
近年来新闻娱乐化现象成为许多学者关注的焦点,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利用新闻学、传播学、意识形态以及媒体批评传统范式进行研究;也有从传媒经济学的角度解析其存在的合理性或者从传媒产业结构以及市场环境的变化角度探讨新闻娱乐化的深层结构;具体研究内容则体现为由新闻传媒的娱乐化表象分析其成因、利弊以及发展趋势等等。笔者认为这些研究都只停留在新闻娱乐化现象研究的表层。他们没能看到“新闻”作为社会文化价值体系的直观反映,也是一个“有规则有秩序的价值系统”【1[1]】,这个系统由两个层面的体系构成:一是由新闻内容、报道形式以及新闻的社会功能等要素构成的宏观系统,新闻内容、报道形式以及新闻的社会功能分别是价值体系中的功能性构件;二是每个功能性构件本身又是一个价值体系,它由各子功能构件组成,比如新闻的社会功能就有宣传、传递信息、提供娱乐等功能构件组成。由于新闻与社会的密切关系,新闻的各功能性构件会受到社会外部环境的深刻影响并产生相应变化,一个社会阶段起核心作用的功能构件在另一阶段就会完全不起作用,甚至被忽略;而在一个社会阶段中完全不可能存在的功能构件在新的社会阶段中就会成为主导的成分,发挥重要的作用,甚至改变这个社会文本的价值系统。这便显示出了形式主义主导观的当代价值。
本文试图用罗曼••雅格布森的结构主义的“主导”观念及方法来分析目前新闻娱乐化现象,探询娱乐化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娱乐化的必然性以及它对整个中国新闻学价值系统的影响;同时想通过这个研究开辟一个全新的视角,以期获得对目前新闻市场化和新闻娱乐化的客观正确的认识,丰富现有的研究成果。
一、结构主义的“主导”概念及其理论
诺曼•雅各布森是上世纪20年代布拉格结构主义语言学派的代表之一。在布拉格时期,雅格布森对俄国形式文论的主要观点进行了总结,并从结构主义语言学的角度加以提高,创立了早期的结构主义诗学。《主导》是他一系列的论文和演讲中的一篇。“主导”的含义是指决定作品主要文类特性和结构特征的功能,或按穆卡洛夫斯基的定义,是“作品中驱动并引导其他成分相互关系的成分”[2]2】。雅各布森把俄国形式主义首先提出的“主导”概念放在结构主义的系统观上进行考察,提出了艺术是“有规则有秩序的等级系统”,艺术的演变不仅仅是艺术手法的简单替代,而是各种功能地位发生的变化,是新的主导代替旧的主导的结果。雅各布森对主导下的定义是:一件艺术品的核心成分,它支配、决定和变更其余成分。正是主导保证了结构的完整性。3[3]】他的结构主义主导观的主要观点是:
   (1)主导成分规定作品特质。雅各布森在分析诗的结构时指出,诗并不是一个结构单一的概念,一个不可分割的单元。诗本身是一个价值系统,同时还具有一个最主要的价值,即主导成分,要是没有它,诗就不会被想象和估价为诗。他举例说,在十四世纪的捷克诗里,诗主要特征不是音节而是押韵;而在十九世纪后期捷克的现实主义的诗里,押韵不是必须的手段,音节安排倒是一种强制性的不可分割的成分,没有它,诗就不成其为诗;在今天,自由体诗既不非要押韵;也不必非要有音节,语调成了诗体的主导成分。正是这些独特的因素界定其余成分的作用的结构。
2)主导成诗的时代特征。雅各布森举例说,文艺复兴时期艺术的主导是视觉艺术,浪漫主义诗歌的核心是音乐性。这种主导的情况,从本质上改变了依存于声音特征、句法掘沟和意象的诗的结构;改变了诗的构成成分,并最终改变了诗的价值等级系统。
雅各布森认为主导概念一旦成为分析的出发点,“一件艺术品的定义,由于与其他各种文化价值相对照,就从本质上起了变化”4[4]。譬如,一部诗除了具有审美意义以外,还会被看作是文化史、社会关系或者个人经历的直接文献;而像演说、日常交谈、新闻、广告、科学论文等既是实用文体,同样也具备审美的功能。所以不能把诗歌仅仅定义为只实现美学功能的作品,相反,应该被定义为一种其美学功能是他的主导的语言文体。
   3)诗的形式的演变决定于主导成分的转换。早期的形式主义把一部诗作看作是它的艺术手法的总和,诗的演变只不过是手法的替换;雅各布森认为诗是一个结构系统,是一套艺术手法的有规则有秩序的等级系统。诗的演变是在这个等级系统内的一种转换。艺术手法的等级在某种诗的类型的框架内变化;而且,这变化既影响到诗的类型的等级,也影响到各种类型中艺术手法的分类。原来二流品种以及次要变体的各种类型现在跻于前列,而典范的类型则被推到了后面,比如中国学者对从汉赋、六朝骈文、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流变的研究就揭示了这种变化的规律。“在某个时期,人们断定这样一些文类处于文学之外和诗之外;而在另一些时期,它们可能富有一种重要的文学功能,原因是它们包含着文学将要重视的那些因素,而那些被奉为圭臬的文学形式却丧失了这些因素。”【5[5]
    雅格布森进一步认为,“艺术价值系统中的连续转换暗指不同艺术现象的评价中的连续转换。”【6[6]】也就是说,在旧系统中为人轻视的,甚至就是歪门邪道的,或者颓废的和毫无价值的东西,在新系统中,则可能作为一种积极的价值来采用,举例来说,各种各样的私人文学形式—书信、日记、笔记、旅行见闻等等,在某个时期(例如在十九世纪前半期的俄国文学中)就成为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新闻领域一向遭到排斥的非严肃性的话题和讲故事的形式如今成为新闻尤其是严肃新闻的常用手段。
以雅格布森的概念同样可以用来分析新闻文本。因为新闻和诗歌都是语言符号体系,新闻是通过文字,图像和有声语言作为传播载体的语言符号体系,它有类似于诗歌的语言结构特征。因此和诗歌,和所有文学作品一样,新闻作为一种话语符号体系并不是一个结构单一的概念。新闻本身就是一个价值系统。正如任何价值系统的情况一样,他也具有自身的高级价值和低级价值,同时还具有一个主要的价值,即主导成分,这个主导的成分必然会对其它成份和要素起支配作用,这种成份或功能就是新闻的主导。
二、新闻要素在中国历史语境中的演变
新闻作为一种价值系统其主要价值和主导成份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新闻的发展过程中其主要价值是随着各种社会因素变化以及新闻自身表现形式和结构功能的变化而变化的,因此其主导要素也是在不断演变的。
在建国初期,由于特殊的国情因素,新闻成为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新闻要素的核心是一种政令式的文件和公告,政治性作为新闻价值系统的主导因素,新闻本身必不可少的独特诸因素却被完全忽略,这些因素包括新闻的事实性、真实性、时效性等等,而没有了这些要素的新闻就直接呈现为政党意识形态的“术语”。
八十年代初,新闻被视为政府宣传的工具,新闻被要求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宣传成为了新闻工作的核心和主导成分。新闻的宣传功能支配、界定和变更新闻的其余成分,新闻几乎完全脱离公众社会生活的实际,整个新闻工作过程和表现形式都显得死板说教,具有很强的工具色彩。
1983年开始信息概念被引入新闻界,新闻媒介功能被重新定位,从而引发新闻媒介的巨大变化,虽然宣传仍然是中国新闻工作的一大功能,但信息概念已被新闻界普遍接受,新闻媒介不仅要从事宣传,还必须具备提供各种类型信息、介绍知识、提供娱乐等多种功能。信息概念的引入让信息的传播成为新闻的主要价值和主导,新闻成为信息的载体。
1992年,新闻业开始重新认定其业界性质,新闻事业属于上层建筑,这一观点和前述的把新闻事业当作宣传机构相一致,新闻事业就它生产带有强烈的意识形态的精神产品来说,属于上层建筑领域;但同时,就它作为独立的经济实体来讲,则属于第三产业即信息产业,这个思路归结为:“事业性质,企业管理”。新闻媒介一旦在管理体制上走上市场,竞争立刻在新闻市场上展开,竞争的直接目的是争夺受众,最终目的是争夺广告。发行量、收视率、收听率成了媒介成败的标志,广告成为媒介的生命线。此时受众中心地位得到认同,竞争推动了媒介内容的变化,各报台都花样翻新,不断追逐社会热点,受众关注焦点,但总的趋势是力求贴近生活、贴近市场、贴近受众。在这样的观念指引下新闻的主要价值回归到关注社会公众,市场因素成为新闻的主导。
到了20世纪末期,在商业利益的驱使下,各种媒体为了争取受众,使出各种招术,各大媒体开始走向分众化和主题化的同时,“娱乐”便成为许多媒体竞争的制胜法宝。新闻娱乐化在短时间内主导了新闻的内容和形式。
三、娱乐成为新闻的主导以及表现
新闻娱乐化是近二十年尤其是九十年代末期以来世界媒介市场化潮流引发下的第二次高潮,新闻娱乐化被中外媒体应用至无以复加的地步。早期只是纯粹的娱乐信息的增加,继而把离娱乐性最远的新闻,从内容到形式,从理念到表现技法都统统纳入其范畴,新闻与娱乐的界限日渐模糊,进而在九十年代末期西方新闻界创造出了新的新闻术语infotainnment(信息娱乐)。正如雅格布森指出的,艺术“系统不是艺术手段的简单堆积,演变也不是艺术手法的简单替代,而是各种功能的地位发生变化,新的主导代替旧的主导。”【7[7]】随着我国新闻媒介商业化运作的力度加大,加之受到国外新闻观念的影响,中国新闻界急切追逐着将新闻报道与文学创作结合起来的世界新闻写作潮流;新闻的娱乐功能开始被各大媒体视为办报办台的主要方针。逐渐地,新闻的娱乐功能被夸大和异化。受到冲击的严肃新闻为了始终保持其主流地位,发挥其在社会中的主流作用,也只好采取主动的形式变化来获得娱乐化语境中的广泛的受众。另一方面,大众传媒的经营决定了媒介必须抓住消费者的注意力,以换取广告融资。作为“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的现代媒体,它的产品和销售同样执行着经济学中的“大数法则”和通用法则。新闻虽然不是商品,但它具有商品性这一点却是毫无疑问的。大众传媒究竟以什么样的新闻吸引大多数的受众,让“产品”易于销售从而提升广告经营呢?“最可靠的办法就是假设受众的智能有限,喜欢娱乐,而对深入探讨任何课题不感兴趣”。【8[8]】娱乐成为媒体的最佳选择。
娱乐功能成为主导成份,也就决定了新闻的表现形式和内部结构的一种新的变化:
一方面从新闻内容来看,大众新闻逐渐流行,严肃性的新闻减少;名人趣事及各种扇情性、刺激性的犯罪新闻、灾害新闻、体育新闻、花边新闻等软性内容成为新闻的重点;新闻与文学的界限混淆,以讲故事的形式作“真人秀”的节目等等。从当前中国电视媒体来看,电视媒体既要制作具有收视率取向的新闻去迎合观众,又要寻觅最能降低制作成本的节目形式,一档档的新闻“脱口秀”栏目如雨后春笋,方兴未艾。从“说新闻”、“聊新闻”、“侃新闻”,到节目主持人引用流行歌曲在新闻评论中边唱边播,用明星来播报新闻,甚至边播边脱,从百姓充满七情六欲的平常事、新鲜事、有趣事,到国内外发生的战事、重大事、突发事,无不拿来调侃戏说。
另一方面从新闻的表现形式来看就是所谓“硬性新闻软着陆”,即媒体竭力从严肃的政治、经济新闻中挖掘出娱乐价值。随着凤凰卫视的“资讯使人焦虑,何不娱乐使之”【9[9]】响亮口号的提出,大陆电视新闻制片人亦公开号召“新闻是快乐的”,“电视24小时就是快乐24小时。”【10[10]】新闻节目的制作手法不断变化翻新,主持人风格也走向一种流行和时尚倾向,新闻节目中平凡出现历史资料,动画剪辑,电影片断,电脑视频技巧等等。四川卫视的《新闻连连看》便是一档以娱乐为目的的新闻节目,其收视率明显高于同地区其他频道的新闻栏目。
雅格布森在强调艺术系统内部各价值因素会因时而改变的同时,指出了这一价值系统变化的原因。即艺术系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这个系统的变化是在与其他相接近的文化领域之间的交互影响中完成的。如今在新闻的写作手法中,以事件的真实性为基础,不断地吸收文学写作中的描写、叙述,以故事性、情节性的表现手法,也日益形成了一种带边缘性色彩的写作形式。典型的例子就是2002年10月莫斯科的人质劫持事件,当时事件震惊中外,国际上媒体聚焦事态发展进行了长篇累牍的报道。可是国内一些有影响力的媒体,却“别出心裁”地制作了以下新闻:《莫斯科上演“倩女幽魂“女人质手机传情荡气回肠》(2002年10月28,南方网)、《莫斯科莫斯科人质劫持匪首和他的“寡妇赶死队”》(2002年10月30日北京青年报)、《俄人质危机新篇:美国一男子与俄女子生死之恋》(2002年10月30日中国日报网)……这些报到把故事性和情节性要素贯穿于新闻报道的始终,从新闻的内容和写作形式无不把娱乐作为主要目的,用类似于好莱坞电影般的艺术手法把新闻呈现给受众(此篇论文暂不进行意识形态和伦理学意义上的评价)。显而易见的是,目前这种新闻文本形式的转换、变形正成为当下文化创新或者是传统文化转型的动力或核心力
雅格布森在谈到诗作与它的美学功能中说到:
“就我们处理语言材料来说,把一部诗作等同于一种美学功能,或说确切些,等同于一种诗的功能,这是宣扬自足的纯艺术、为艺术而艺术的那些时代的特征。在形式主义学派的早期阶段,尚可以看到这样一种等同的明显痕迹。可是,这种等同是绝对错误的:一部诗作不单限于美学功能,另外还具有许多其它的功能。实际上,一部诗作的意图往往与哲学、社会学说等等密切相关。正如一部诗作不是他的美学功能所能穷尽一样,美学功能也不局限于诗作。演说家的演讲、日常交谈、新闻、广告、科学文论等??全部可以具体运用各种美学设想,表达出美学功能,同时经常运用各种词语来表现自身、肯定自身,而不仅仅作为一种指称手段。”【11[11]
从这个意义上来理解,新闻不仅仅是传播信息、进行宣传、舆论监督、传播知识,它还要提供娱乐,甚至还有提供服务的功能;此外新闻还与许多其它学科密切相关,还有许多其它的因素和功能构成。从功能性的角度来理解新闻的作用、价值,新闻的娱乐性就演变成了对民生的关注和以受众为主体的大众文化理念,只要把握好娱乐的度(这是可以由受众市场来矫正的),新闻娱乐带来的就其他功能,包括审美功能的当下语境中的有效实现。
四、娱乐成为新闻主导的必然性以及反思。
娱乐要素成为新闻的主导,使新闻工作围绕娱乐要素来运转,这种娱乐化并非是新闻机构随意设想的,它的形成是在一定程度上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依据西方大众文化理论、后现代文化理论的哲学阐释,新闻娱乐化倾向本质上是对既有政治权威话语的颠覆,是对原有价值体系的解构,是使新闻的生存状态游移于政治权力话语与大众消费文化、新闻自身传统与新的存在方式的生成之间。我们也可以这样理解,新闻娱乐化是对传统新闻价值观念与功能的颠覆,是对市场需求的适应和存在形态的再造。
结构主义的角度来考察,新闻的娱乐化其实也就是过分注重新闻传播的娱乐功能要素,在传播信息的同时过分扩大了娱乐因素,导致新闻功能的异化,即:放大了新闻的娱乐功能在新闻功能中的地位,放大了新闻价值中的人情味、趣味性因素,偏离了新闻的传统价值导向。娱乐成为新闻的主导,从本质上消解了新闻的理性,改变了传统新闻固定的表达形式、改变了依存于重要性、严肃性和简练性的传统新闻价值的构成成分,并最终改变了新闻作为“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联系密切的、作为行动指南”的价值系统(这种结构行为与当下以个性解放为核心的结构行为背道而驰)。这一新的价值系统的生成既是由于媒介走向市场的结果,是传媒竞争生存的需要,也受众的心理需求的结果,更是社会发展到今天的必然。而随着我国传媒的传播机制从以“传者为中心”向以“受众为中心”的全方位转型,如雅格布森指出的“艺术价值系统中的连续转换暗指不同艺术现象的评价中的连续转换。在旧系统种为人轻视的,或被认为是完全不善的、弄着玩玩的、歪门邪道的,或简直是错误的东西,或者异端邪说的、颓废的号毫无价值的东西,在新系统中,则可能作为一种积极的价值来采用。”【12[12]】娱乐作为新闻的主导,就是新闻价值系统中的原来次要的因素的一种转变,原来是次要变体的功能要素现在跻于前列,而典范的功能要素被推倒了后面的变化结果。这也就是新闻文体流变的当下特征,是一种新的新闻存在的方式。【13[13]
从现实的新闻实践来理解,娱乐化本身就是媒体怎样去降低受众的心理代价的有效途径,新闻娱乐化符合了观众视听习惯的需要,满足了受众多样化、个性化、专业化的要求;增强了媒体的启蒙作用、人文关怀作用和舆论监督作用。所以娱乐化在当前的发展阶段上一定是一个不能更改的趋势,它正带着当下社会受众对新闻全新的阐释而走向新的新闻文体时代。
相反怎样看待这个问题?怎样正确控制住它的走势?才是我们迫切要做的重要事情。显而易见的是,如果传媒充斥着娱乐,只关注新闻的娱乐功能,沉溺于传媒所提供的信息的狭隘境界里,满足于传媒牵引下自我营造出的五彩缤纷而又子虚乌有的梦幻世界,在“拟态环境”的影响下受众将会更加偏离现实,走入万劫不复的境地。更为严重的是新闻娱乐化倾向还会导致传媒在商业利益的驱动下,一味追求将假恶丑现象公之于众,勾引受众猎奇心理,而把全面的社会引导作用抛至脑后,最终获得暴利,使新闻成了沽名钓誉的工具而走入歧途。但是如果一味地将其视为“洪水猛兽”,看成是当下社会经济和传媒经济发展的“负效应”;是传媒业的“堕落”【14[14]】;是受众低级趣味的迎合,这无疑会使传媒走回到意识形态宣传工具的老路上去。
     综上所述,娱乐是大众媒体众多功能中的一项,娱乐要素成为新闻的主导,是传媒的市场化、受众趋向于本能满足的快乐追求以及政治、文化的默许等综合社会因素变化的结果,这种趋势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新闻业发展的根本动因是受众对真实、客观的外界信息的需要。当市场经济发育程度越来越高,受众越来越成熟,对可以消除认识上不确定性的硬性参考信息的需求趋势越来越旺盛之时,娱乐化新闻必然让位于以真实、迅速、权威、客观、公正取胜的严肃新闻。一份城市社会接触大众传媒状况的调查报告显示,“反映群众的呼声”、“客观地报道新近发生的重大事件”、“帮助人民了解党和政府的决策”以及“报道最大多数群众感兴趣的新闻”等,依然是新闻受众需求的最大热点。娱乐化并不是新闻业发展的终极,新闻主导成份的变化将随着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而再变化,新的主导必然代替旧的主导。
 
 
【作者简介】 谢梅,重庆人,电子科技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
联系电话:13908033701
         028)87532122


[1]罗曼••雅格布森把俄国形式主义首先提出”主导”概念放在结构主义的系统观上进行考察,提出艺术是“有规则有秩序的等级系统”,本文借用其文本之意,用于分析“新闻文本”。
[2]赵毅蘅,《符号学文学论文集》,百花文艺出版社,2004.年5月8页
[3]赵毅蘅,《符号学文学论文集》,百花文艺出版社,2004.年5月8页
[4]赵毅蘅,《符号学文学论文集》,百花文艺出版社,2004.年5月10页
 
[5]赵毅蘅,《符号学文学论文集》,百花文艺出版社,2004.年5月12页
[6]赵毅蘅,《符号学文学论文集》,百花文艺出版社,2004.年5月13页
[7]赵毅蘅,《符号学文学论文集》,百花文艺出版社,2004.年5月8页
[8] (美)梅尔文·L·德弗勒、埃弗雷特·E·丹尼斯,《大众传播通论》,华夏出版社1989年版,第23
[9]宋好,《谨防新闻过渡娱乐化》,人民网,2004.10.33
[10]林辉,《市场经济与新闻娱乐化》,中华传媒网,2005.1.20
[11]赵毅蘅,《符号学文学论文集》,百花文艺出版社,2004.年5月10页
[12]赵毅蘅,《符号学文学论文集》,百花文艺出版社,2004.年5月13页
[13]朱秀清,张艳梅,《新闻娱乐化:新的新闻存在方式的自然生成》,《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5(2). 
[14] 冯?,《学子论文:浅析都市报新闻娱乐化现象——从市场、受众、和意识形态谈起》,人民网,2005.7.28
 

 

到学术论坛讨论  
好文章总是百读不厌,赶紧收藏分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