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理论研究

网络语言的符号学阐释

作者:王顺玲  来源:外语电化教学 2008 ""(2)  浏览量:5508    2010-06-28 00:29:01
 
 
 摘 要:网络语言是为了适应网上交际的需要而创造的一种颇具特色的语言。本文从符号学的角度对网络语言交际符号这一特殊的混合符号系统进行分类,并就其特点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网络交际中,非语言交际符号与语言交际符号是两个并行的系统。语言交际符号系统是主要的,在非语言交际符号的辅助下,网络交际焕发出更大的活力。网络语言研究是一个年轻的课题,对其进行系统地探讨、分析是网络语言发展的迫切需要。
关键词: 网络语言;符号学;符号
   
  网络是继报刊、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是当今世界很有影响力的一种媒体(李宇明,2006:162)。随着网络媒体的飞速发展,网络语言(network language)这一信息时代的产物,作为人们在网上进行信息交流和信息处理的交际符号,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网民们以BBS(电子布告栏)、网上论坛、聊天室等为主要载体在互联网上建立了独特的网络语言文化景观。依据索绪尔的经典语言符号论,“语言是一种约定俗成的东西,是一种社会制度,同时又是一种表达观念的符号系统”(Saussure,2001:11-15),我们认为,网络语言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首先是一种符号系统。因此,从这种意义上说,网络语言是一种网络符号。网语符号是一种新兴的符号形式,无论形式还是内容都与以往的各类符号有所不同。以往关于网络语言已结集了大量的论著,但从符号学的角度进行的研究较少。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交际符号系统,网络语言的符号体系特点可以给我们带来很多语言交际符号及一般符号理论的思考,我们应该对其记录、了解并加以研究。
  
  1 语言符号学理论
  
  符号学,顾名思义,就是研究符号的科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符号学(semiotics)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的法国。现代符号学思想有两个源头:一个是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另一个是美国逻辑学家皮尔斯。索绪尔(Ferdinand de Saussure, 1857-1913)是二十世纪最著名、影响最深远的语言学家之一,被认为开创了欧洲符号学的根基,其学说标志着现代语言学的开端。索绪尔提出了二元(dyad)关系论。他认为,语言符号(sign)是由能指(signifier)与所指(signified)构成的两面心理实体,是二者的结合。其中,能指是符号的物质方面,即连续的语音或书写的符号;所指是符号的内容方面,即概念或意义。如:“computer”这一语言符号由其语音或拼写形式c-o-m-p-u-t-e-r这一能指形式和概念“电脑”这一所指意义组成,二者不可分割。
  索绪尔提出符号二元关系理论的同时,皮尔斯提出了符号三元关系的理论。皮尔斯(Charles Sanders Peirce, 1839-1914)美国著名的哲学家、逻辑学家,被认为是美国符号学的创始人。皮尔斯的符号模式是三元组合(triad),由符号或代表项(sign)、对象(object)和意义(interpretant)三者组成。他将这三个要素比作三角形的三个角,每一个要素都依赖于另外两个,并且只有参照其他两个要素,才能理解该要素。也就是说,符号要素内部和符号之间是有联系的。可以看出,皮尔斯把意义 (即解释项)看作是一个符号所产生的另一个符号,任何能够被感知,甚至是想象的东西都可以成为符号,只要它指向某一对象,并且此对象能被解释,而且有意义,所以意义本身也是一种符号。正如丁尔苏(1994:11)指出,符号代表着某样东西,即它的“指称对象”,但并不是在所有方面都代表那个对象,而是通过某种观念来完成的。即,符号是针对某个人而言的,在某种程度上向某人代表着某样东西,在某个人头脑里激起一个相应的符号,或者一个更加发达的符号,这个后产生的符号便称为第一个符号的“意义”。
  
  索绪尔和皮尔斯关于符号的“二元关系”和“三元关系”学说,奠定了现代符号学坚实的理论基础。索绪尔认为语言符号是任意的(arbitrary),能指与所指之间没有必然联系。语言符号系统是一个由组合关系和联想关系所构成的关系网络系统,符号的意义产生过程是由能指和所指二者之间的关系决定的。符号的使用表现为内部的语音形象和概念的结合与外部的组合关系和联想关系相互作用的过程。可以说,索绪尔的符号二元理论是“内在的”和“外在的”整体统一。对皮尔斯来说,符号的意义产生过程是从符号到对象再到解释项的一个相对完整的过程,是符号、对象和意义三者之间动态反应的结果。在三元关系基础上,符号可以使我们超越感官的限制,表征抽象的事物,进行理性的思考,又可以作为媒介的载体,实现人际交流。
  王顺玲: 网络语言的符号学阐释
  
  2 网络语言与语言符号学
  
  2.1 网络语言的符号学界定
  
  网络语言是指网络媒体所使用的以现代汉语的基本词汇及语法结构为主体形式,但又区别于现代汉语的一种特殊语言。用符号学的理论看,网络语言有两种所指:“与电子计算机联网或上网活动相关的名词术语”以及“网友们上网聊天时临时“创造”的一些特殊的信息符号或特别用法”(郑远汉,2002:102-104)。网络语言呈现给我们的不是以声音为物质外壳的能指语言系统,不是直接的语言,而是被文字系统所记录下来的、所反映的特殊语言现象。符号学角度下的网络语言是用于网络交际的一种特殊的混合符号系统,可以分为语言交际符号(verbal communication sign)和非语言交际符号(nonverbal communication sign)两类。语言交际符号有一定的语音形式,是语言系统的符号,表现为一定的文字系统符号;非语言交际符号没有语音形式,表现为非文字系统的符号。
  
  2.2 网络语言中的语言交际符号
  2.2.1 语言交际符号的构成
  
  语言交际符号是语言系统的符号,主要来自四个符号系统:汉字、阿拉伯数字、英语、汉语拼音。汉字符号的构成主要有谐音式(大虾=大侠,菌男=俊男),旧词新义式(恐龙=丑女,偶像=呕吐的对象),英语汉说式(伊妹儿=e-mail,稻糠亩=dot com),儿童话语式(酱紫=这样子,漂漂=漂亮)。数字符号主要由谐音代替相应的汉字,如:7456表示“气死我了”;英语符号主要通过英语单词的开头字母代替相应的英文,如:BTW是by the way的英文缩略;汉语拼音符号通过汉语拼音的开头代替相应的汉字,如:GG、DD、JJ、MM或PLMM,是对哥哥、弟弟、姐姐、妹妹或漂亮妹妹的亲昵称谓。网络语言交际符号以汉字为主流,其次是英文,汉语拼音及数字符号只是辅助性的符号。
2.2.2 语言交际符号的特点  
  (1) 任意性和强制性。根据索绪尔的二元论,语言交际符号的能指和所指的联系是任意性的。单个语言交际符号最初的音义结合是约定俗成的,二者之间没有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能指对现实中跟它没有任何自然联系的所指来说是任意的。不同语言可用不同的语音指称同一事物,如英语中的“e-mail”和汉语中的“电子邮件”虽属于两种不同的语言,却指同一事物。网络交际中,一提到语言能指符号“伊妹儿”“e-mail”,其所指内容肯定是“电子邮件”。所以,语言交际符号的这种任意性只是就最初创立时来说的,一旦符号进入交际,被社会认可并广泛使用,特别是形成符号组合结构后,它就具有强制性。网络语言交际符号是任意性和强制性的对立统一体。
 (2) 单调性和多样性。网络语言交际符号不同于一般语言交际符号,具有音、形、义三种形式,它只具有形和义,没有声音形式。在形式上它以文本符号为主,与现实世界中面对面的互动交流相比,看不到对方的动态、静态体语和面部表情等非语言交际符号的沟通形式,是十分单调的。不过,基于计算机网络所提供的各类音形结合体的符号资源,如:文字符号、数字符号、数学符号、标点符号等等,网络语言在形式上进行重组,借用或创造出新的符号能指形式,在内容上进行出新,赋予新的所指内容,以表达更为复杂多样的语言内容,进一步丰富网络语言。如:汉字符号“黑客”(hacker),英语符号ICU(I see you)、BT(变态)等等。符号的单调性和多样性共存于网络语言中。  
  (3) 趋简性和复杂性。网络交际中,信息传递的简便快捷度对信息交流者有很大的吸引力。一般打一个汉字需要敲键盘四次左右,而用字母或数字代替则只用一次。因此,网络语言出现了用字母和数字替代原来书写形式的情况。追求符号简化,尤其是追求书写符号简化在网络语言中较为常见。网络语言交际符号同时又很复杂,它所容纳的符号比一般的符号系统要复杂多样一些,其内部有多个符号系统在混用,集中了汉字、英语、阿拉伯数字等符号系统。不同符号系统之间可以相互组合,汉字与英语单词的组合,如:小Case =小事一桩;英语字母与阿拉伯数字组合(数字需照英文念),如:B4=Before (之前),F2F=Face to face (面对面),GR8=Great (伟大的)。语言交际符号的趋简性和复杂性使网络语言独具特色。  
  (4) 动态性和规律性。语言交际符号在广泛的网络交际中是动态变化的,如:“大虾”即大侠,所指为网络游戏中的高手或老手。原指一种海生动物或海产品,它的所指内容变化至“大侠”的意义是根据网络游戏高手伏在键盘上打游戏时的样子而来的。可见,“大虾”这一符号意义的产生和使用过程是通过它内部的概念意义和外部的联想关系相互作用的动态反应结果。网络语言是符号系统,系统内部复杂且在不断地发展变化。这种发展变化有极强的规律性,是语言自身发展和人们网络交际发展的必然结果。语言交际符号的动态性和规律性极大地丰富了网络语言,使其更具生命力。  
  (5) 单一性和含混性。语言交际符号在形式上是单一的,网络交流中主要以文本符号为主。但由于网络语言中新的书写形式不断涌现,新词汇大量产生以及旧有形式不断被赋予新的意义,导致一个所指往往可以有数个能指,一个能指也往往可能有数个所指。如“是”这一意义所指在网络语言中可能以“是”、“素”“系”、“4”等多种能指的形式出现,“PP”这一能指形式可能代表“片片(照片)”、“漂漂(漂亮)”、“屁屁(屁股)”等多种所指意思。网络语言交际符号是形式单一性和表义混合性的矛盾对立体。
  
  2.3 网络语言中的非语言交际符号
  
  网络交际中,非语言交际符号与语言交际符号是两个并行的系统。语言交际符号系统当然是主要的,但只有在非语言交际符号的辅助下,网络交际才焕发出更大的活力。
  2.3.1 非语言交际符号的界定
  
  口语交际中,微笑、皱眉、怒吼、生气等生动的人类情感活动可通过有声语言交际符号系统中听话人的视觉来感受,书面语符号系统中,可以通过文字方式叙述出来。而在网络交际中,这种纯文字的实时信息消失了。要传达某些语言无法表达的感受和情绪时就必须到文字以外去寻找其他的手段,于是一些网络特殊符号,我们称之为非语言交际符号的符号产生了。非语言交际符号是指网络交际中借助一些网络特殊符号对所表达的语言交际符号所指意义起加重语气、强调或加入某种感情作用的一些非言语现象(包括面部表情、头部活动、眼部活动或手势等)。
  2.3.2 非语言交际符号的构成
  
  非语言交际符号是网络交际中的“调味品”,主要包括表情符号和实物图像两种。  
  表情符号是一种象形文字(ideograph),通过最大限度地利用计算机键盘的符号及word内设置的“插入符号”进行各种组合,拼成小图象以模仿人的面部表情和动作来代替某些所要表达的意思,其素材来自四个系统:标点符号、英语、数字、键盘特殊符号。英文标点符号是构成网络表情符号的最基本的借用符号。现已借用的英文标点符号多达20余种,可占常用英文标点符号总数比例的70%强(曲彦斌,2000:27)。例如,使用频率较高的是冒号“:”,如:最常用也是最基本的表示笑的符号“:-)”。其他符号构成的符号,如:(^.^) 女士的笑脸,(*^-^*)兴奋,^(oo)^猪脑袋。运用英文字母与其他符号组合构成网语表情符号的情形也很多,如: “:D”或“:-D”(大笑)、“|-D”(哈哈笑)。十个阿拉伯基本数字,除了2、4、5三个外,其余的0、1、3、6、7、8、9七个,都已被借用来构造网络语言的表情符号了,如:“:0”(叫,喊),“: -1”(淡笑),“<3”(宝贝儿),“:-6”(酸笑),“:-7”(恼火,假笑),“:8)”(像猪似的),如“3:=9”(牛)等等。键盘特殊符号主要有“@”、“#”、“$”和“&”,是现行通用的计算机键盘上的符号键,如:“@_@”(高度近视),“:-#|”(胡须浓密),
“@%&$%&”(有关性行为的骂人话), “(:-&”(愠怒)等等。  
  实物图象不是一般符号。从符号学理论出发,这种符号具有替代性,以实物图像形式实现对文字信息的替代,表现形式主要有图形表情、动画表情、特殊字体以及聊天背景等。其中最主要的是图形表情。最初人们可用的表情只有聊天软件中设置的固定的少量图形表情。自从QQ软件支持自定义表情后,各种表情图形的创造飞速增加。通过一些软件可以收集到近五千个图形表情,生动性、形象性大大增强,而且还呈现出动态化、复杂化和与文字相结合的趋势特点。如:(网络交际者在网络交流过程中向对方送出一枝玫瑰花以表达喜欢之情)和(网络交际者在网络交流中表达爱情受挫或失恋),(代表掩面而笑的开心笑脸)和(代表悲伤难过的郁闷心情)。
  
  2.3.3 非语言交际符号的特点
  
  (1) 辅助性。非语言交际符号不是独立的语言系统,是辅助性的非言语信息符号。通过各种组合与变化,构成了被赋予一定语义信息的、丰富多姿的网络非语言交际符号,成为辅助网络言语交际的特殊工具。因而,其根本功能在于补充或修饰言语信息交际的需要,是一种网络言语信息交流的重要而又别有情趣的、由网上交际者创造并约定俗成的辅助工具。非语言交际符号的应用增添了网上交流的情境意味,强化了语言交际符号的传递效果,方便而快捷,并由此产生“面对面”式的、有声有色的近距离交际效果,使虚拟的网络生活增添一些生气与实在感、即时感,有效地强化了网络的信息交流功能。  
  (2) 注释性。非语言交际符号是对网络交流的补充和说明,不是文字信息,不能单独充当有价信息在人们的网络交际中起沟通作用。因此,非语言交际符号不是网络交际所必须的,只能对思想感情的表达或语境信息的补充起到一定作用,对无声的、通过打字进行的交际,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当我们句末带有表情符号:)时,就会想象出网络交际中键入信息者的高兴心情。  
  (3) 即时性。网络交流中,无论是公共信息的传播,还是聊天室里的交谈都强调速度。为追求面对面交流的快速、全方位体验,需要非语言交际符号进行补充说明。非语言交际符号特别是表情符号具有即时性。它与文字信息共同出现在网络交流中,突出表现网络交际中交流者的即时感受,说明文字信息的“共时”语境。  
 (4) 世界性。语言和文字都具备较强的民族性,一般来讲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语言。非语言交际符号却是世界性的。在大多数国家中,不论是实物图像,还是表情符号,使用情况差不多。吴娟的《法语网络语言》一文曾经阐述过法文网络交流中的表情符号,我们可以看到这些符号与中文网络中的非语言交际符号相差无几。比如微笑,中文网络交际中是“: -)”,在法语世界中是“: )=”。非语言交际符号已成为虚拟社会最独特的流行语,类似一种新生的象形文字(ideograph),脱离了所有文字的本体,超越一切语言界限的障碍而广泛流行。  
  (5) 趣味性。非语言交际符号是一种非常形象直观而且简约生动的语言表达方式,个性鲜明,从某种程度上说比汉字更具表现力。这些苦心构思创制出的非语言交际符号营造出了轻松幽默的网络交际氛围。
  
  3 结束语
  
  
  网络媒体的信息传播方式创造了一个崭新面貌的网络语言符号世界。利用符号学理论对网络语言进行分析和研究,能使我们了解网络如何依赖符号系统来达到交际的目的,并了解是什么使网络成为了一种独具特色的媒体。关注网络语言有助于对语言变化的考察。然而,网语符号还存在着许多问题,需要对其加以引导和规范,以促成其健康成长。□
     作者单位: 济南大学,外国语学院,山东济南,250022 
  
  参考文献
  [1] 陈明芳.论索绪尔和萨丕尔的语言观[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2).
  [2] 丁尔苏.论皮尔士的符号三分法[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1994,(3).
  [3] 何洪峰.从符号系统看“网络语言”[J].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3,(1).
  [4] 胡明扬.西方语言学名著选读[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5] 李伯聪.高科技时代的符号世界[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6] 刘润清.西方语言学流派[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7.
  [7] 曲彦斌.计算机网络言语交流中的身势情态语符号探析[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0,(4).
  [8] Saussure, F. Course in General Linguistics[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ach Press,2001.
  [9] 吴 娟.法语网络语言[J].法国研究,2002,(1).
  
?[10] 于根元.?中国网络语言词典[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
  [11] 郑远汉.关于“网络语言”[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2,(3).
  [12]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北京: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06.
  [13] 李宇明.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05)[C].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14] 宗 丽.李 菁.符号理论观照下的网络语言[J].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1).
  

 
 
到学术论坛讨论  
好文章总是百读不厌,赶紧收藏分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