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理论研究

从《矛盾论》看现代西方语言学的发展

作者:郭鸿  来源:网络转摘  浏览量:4977    2009-12-06 21:45:08

 

摘要:现代西方哲学两大思潮(科学主义思潮和人本主义思潮)的语言学转向与合流趋势,是研究当今西方现代符号学和语言学中要解决的主要矛盾。两大思潮形成现代西方哲学的两个主要矛盾方面。它们之间的对立统一,体现为两大哲学流派(英美分析哲学和欧洲大陆哲学)、两大符号学派(皮尔斯符号学和索绪尔语言符号学)和两大类语言学(从生物体内部角度研究语言的心理活动和生理活动的语言学,和从生物体之间的角度研究语言的社会属性的语言学)之间的对立统一。不同类语言学和同类语言学中各学科的对立统一(互动)推动语言学科向前发展。同类语言学各学科间的交流和融合,由于具有必要条件,呈自然趋势。不同类语言学的学科之间,由于缺乏必要条件,不能形成新的对立统一,只能在某些分析方法上借用。但两类语言学,可以在更高层次上,在语言整体的层次上,形成新的对立统一。
关键词:哲学 符号学 语言学 对立统一   交流融合
 
《矛盾论》(1937年8月)这篇哲学论文,是毛泽东继《实践论》之后,为了同一的目的,即为了克服存在于党内的严重的教条主义思想而写的。它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论辩证法的经典。我们将在这篇文章中,从《矛盾论》的观点来讨论现代西方语言学的发展。
 
一、现代西方哲学两大思潮的语言学转向和合流趋势,是当今西方现代符号学和语言学中的主要矛盾
如果从1915年索绪尔的学生为他整理出版《普通语言学教程》标志现代西方语言学诞生,现代语言学将近有100年的历史。在这漫长的岁月里,诞生了许多语言学派和学科,形成一幅纷繁复杂的图画。我们究竟怎么样划分语言学科的类别?如何搞清各语言学科的性质、范围和方法、它们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今后的发展?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矛盾重重!
《矛盾论》指出:
……任何过程如果有多数矛盾的话,其中必定有一种是主要的,起着领导的、决定的作用,其他则处于次要和服从的地位。因此,研究任何过程,如果是存在两个以上复杂过程的话,就要用全力找出它的主要矛盾。(毛泽东选集一卷本第310页,此后简称:毛选……页)
研究语言学,一定要研究符号学,因为符号学是语言学科的科学。符号学曾经是哲学的一部分,现在仍然以哲学为基础,是语言学与哲学之间的桥梁。所以,研究语言学,一定要通过这个桥梁,研究哲学。现代西方哲学两大思潮的语言学转向与合流趋势,是现代西方哲学的概括和总动向(夏基松:1998,1-11),它必然反映在符号学和语言学上(见另文“当今语言学与符号学的一个重大课题”)。因此,现代西方哲学两大思潮的语言学转向和合流趋势,是当今现代西方符号学和语言学中的主要矛盾,在研究符号学和语言学中起领导作用,起决定作用。我们要紧紧抓住这个主要矛盾。
 
二、现代西方哲学两大思潮(科学主义思潮和人本主义思潮)的形成(现代西方哲学的两个主要矛盾方面的出现)
《矛盾论》指出:
矛盾是普遍的、绝对的,存在于事物发展的一切过程中,又贯穿一切过程的始终。(毛选295页)
无论什么事物的运动都采取两种状态,相对的静止的状态和显著的变动的状态。两种状态的运动都是由事物内部包含着的两个矛盾着的因素互相斗争所引起的。当着事物在第一种状态的时候,它只有数量的变化,没有性质的变化,所以显出好似静止的面貌。当着事物在第二种状态的时候,它已由第一种状态中的数量的变化到了某一个最高点,引起了统一物的分解,发生了性质的变化,所以显出显著地变化的面貌。(毛选320页)
新的过程是什么呢?这是旧的统一和组成此统一的对立成分让位于新的统一和组成此统一的对立成分,于是新过程代替旧过程而发生。旧过程完结了,新过程发生了。新过程又包含着新矛盾,开展它自己的矛盾发展史。(毛选295页)
西方古代哲学是本体论哲学,即研究世界上的事物的本身。西方近代哲学是认识论,即研究人对世界的认识,而西方现代哲学是语言哲学,即研究人使用的语言。近代哲学有两个组成部分: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经验主义认为:“一切知识都来自经验,普遍必然的知识只有在经验的基础上才可能;而理性主义认为:普遍必然知识起源于心中固有或与生俱来的天赋观念”(周晓亮)。这样就形成了哲学思想的两个矛盾方面。当初这两种哲学思想尚能共存,成为近代哲学思想的两个对立统一方面。但后来这两种思想绝对化了,不能为人们所接受,于是产生了怀疑主义和武断主义。前者怀疑哲学存在的必要性,后者按照自己的想法毫无根据地解释哲学问题。这时近代哲学中的两大矛盾方面已由上述第一种状态进入了第二状态,引起了统一物的分解,旧的统一和组成此统一的对立成分让位于新的统一和组成此统一的对立成分。旧的统一物和组成此统一物的对立成分就是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新的统一物和组成此统一物的对立成分就是现代西方哲学的科学主义思潮和人本主义思潮。
《矛盾论》指出:
一定必要的条件具备了,事物发展的过程就发生一定的矛盾,而且这种或这些矛盾互相依存,又互相转化,否则,一切都不可能。(毛选320页)
促使西方近代哲学的旧的统一和组成此统一的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让位于新的统一和组成此统一的科学主义思潮和人本主义思潮的“一定必要条件”就是德国哲学家康德的先验主义哲学。“康德在哲学上出身莱布尼茨——沃尔夫学派,最初也持理性论的观点……但是在牛顿自然科学的影响下,康德开始偏离唯理论的观点逐渐转向经验论……”(杨祖陶等:2001,7)。代表人本主义的卢梭也给了康德巨大影响和启发“使康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发生了根本的转变,从而改变了他的学术研究的方向….(同上,6)。“的确,20世纪西方哲学中的所谓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两大思潮,都可以看作是从康德的思想中引发出来的(同上:5)。康德提出了三大批判:“纯理性的批判”、“理性实践的批判”和“判断的批判”。“纯理性的批判”就是批判纯理性。“理性实践的批判”就是,哲学必须能付诸社会实践,这样就涉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而产生了道德问题。社会实践必然涉及世界上各种事物,涉及“真”、“善”、“美”等问题,“判断的批判”就是对这些判断的批判(同上:19-62)。他批判纯理性,同时批判纯经验,提出哲学上的“先验主义”。 这种先验主要体现在“先验范畴”和“先验统觉”上(即先验的“范畴”和“形式”上)。研究事物的目的就是要达到“先验综合”。也就是说,通过先验提出范畴或形式,然后以经验充实其内容。这样得出的结论既来自理性,又能通过经验加以验证。所以,实际上,康德的先验主义是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的折衷。“纯理性的批判“、“理性实践的批判”和“判断的批判”,为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两大对立哲学转化为两大对立哲学思潮(科学主义思潮和人本主义思潮)提供了条件,使它们成为现代西方哲学的两个主要矛盾方面。
 
三、 现代西方两大哲学思潮的对立统一,体现为两大哲学流派、两大符号学派和两大类语言学之间的对立统一(详情见另文“当今语言和符号学的一个重大课题”) (现代西方哲学思潮、哲学、符号学和语言学的两个主要矛盾方面)
《矛盾论》指出:
为要暴露事物发展中的矛盾在其总体上、在其相互联接上的特殊性,就是暴露事物发展过程的本质,就必须暴露过程中矛盾的各方面的特殊性,否则暴露过程的本质成为不可能,这也是我们所做研究工作时必须十分注意的。(毛选299页)
科学主义思潮的主要特征是:(1)坚持实证主义原则,把知识局限于经验范围;(2)推行科学主义,主张把自然科学的方法,特别是现代数学和物理学的方法推广于一切科学知识领域,使人文科学自然科学化;(3)把哲学等同于语言哲学。
人本主义思潮的主要特征是:(1)坚持哲学的主要对象是人(自我意识);(2)反对把哲学的方法归结为观察、实验、逻辑分析等自然科学方法,主张哲学的方法是通过内心体验或现象学直观,以洞察、把握人的自我价值与人生意义的非理性主义方法。(夏基松;1998,2,5-6)
英美分析哲学以科学语言为典范,以研究表达自然界的自然语言为主要内容。
欧洲大陆语言哲学则以文学艺术语言为典范,以研究、理解人(自我)的内心体验的语言为主要内容。(夏基松:1998,6)
皮尔斯符号学的主要特征是:在认知、思维与表达、交流两方面,侧重研究认知、思维;具有科学主义倾向,应用于自然科学和有自然科学倾向的语言学科,如语用学和认知语言学;研究作为生物个体的人使用的语言;强调认知主体的作用、语言的动态性和互动性。
索绪尔语言符号学的特征:在认知、思维与表达、交流两方面,侧重研究表达、交流;有人本主义倾向,应用于语言学和其他社会人文科学;强调语言的社会性、结构(系统)性。(详情见另文“索绪尔语言符学与皮尔斯符号学两大理论系统的要点——兼论对语言符号任意性的置疑和对索绪尔的挑战”)。
从生物内部角度研究语言的心理活动和生理活动的的语言学(此后简称第一类语言学)。
从生物体之间的角度研究语言的社会属性(社会交流)(此后简称第二类语言学)。
(胡壮麟等:1989,9;张德禄:2004)。
从以上两个系列(科学主义思潮——英美分析哲学——皮尔斯符号学——第一类语言学,人本主义思潮——欧洲大陆哲学——索绪尔语言符号学——第二类语言学)的对比可以看出:矛盾的总体是两大哲学思潮,两大哲学流派、两大符号学派和两类语言学是这个矛盾总体的各方面。从组成这两个系列的各部分的特征可看出各部分之间的连系和变化(两个系列之间的对立统一),从而对两类语言学科的性质、范围和方法有本质上的认识。第一类语言学:具有自然科学倾向,主要研究语言的认知、思维方面,研究个体的人使用的语言,强调认知主体的作用、语言的动态性和互动性。第二类语言学:具有社会人文科学倾向,主要研究语言的表达、交流方面,研究社会群体使用的语言,强调语言的社会性、结构(系统)性。
 
四、 现代西方哲学两大思潮的语言学转向与合流趋势,体现在两大符号学派和两类语言学的交流和融合趋势上(旧的对立统一让位于新的对立统一)
《矛盾论》指出:
旧的统一和组成此统一的对立成分让位于新的统一和组成此统一的对立成分,于是新过程代替旧过程而发生。旧过程完结了,新过程发生了。新过程又包含着新矛盾,开展它自己的矛盾发展史。”(毛选295页)
客观事物中矛盾诸方面的统一或同一性,本来不是死的、凝固的,而是生动的、有条件的、可变动的、暂时的、相对的东西,一切矛盾都依一定条件向它们的反面转化着。(毛选318页)
主要在康德的批判先验主义引发下,近代西方哲学的统一和组成此统一的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向新的统一和组成此统一的科学主义思潮和人本主义思潮转化。科学主义思潮和人本主义思潮又在20世纪初期,在一定条件下,向各自的反面转化,形成两大思潮在语言学上转向与合流趋势。
两股思潮向各自的相反方向转化的原因是这两股思潮内部包含着矛盾。
1.      科学主义思潮的逻辑实证主义内部矛盾的激化与事物性质的变化(矛盾一方内部矛盾的激化和性质的变化)
《矛盾论》指出:
矛盾的两方面中,必定有一方面是主要的,他方面是次要的。其主要的方面,即所谓矛盾起主导作用的方面。事物的性质,主要地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的。(毛选310页)
矛盾的主要和非主要的方面互相转化着,事物的性质也就随着起变化。”(毛选310)“由此可见,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的。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起了变化,事物的性质就随着起变化。(毛选311页)
科学主义思潮的实证主义内部发生了矛盾,分裂为人工语言学派和日常语言学派。前者主张:哲学中的一切争论都产生于语言表达上的错误,因此有必要建立一种高度逻辑化的人工语言。后者主张:表达上的错误的原因不在于语言本身,而在于不能正确地使用日常语言,因此解决问题的办法不在于建立人工语言,而在于研究和掌握运用语言的规律。本来人工语言学派在科学义思潮内占支配地位,是主要矛盾方面,但由于实行起来十分困难而成为泡影。另一方面,日常语言学派的思想比较符合实际而占了上风,成为了主要矛盾方面。因此改变了科学思潮的性质。
 
2。人本主义思潮的大陆哲学(主要是解释学)内部的矛盾激化与事物性质的变化(矛盾另一方内部矛盾的激化和性质的变化)
人本主义思潮的欧洲大陆哲学(主要是解释学)也发生了矛盾。最早把人本主义解释学化的是狄尔泰,把解释学说成是一切人文科学的普遍方法,而与自然科学的方法对立起来。当初狄尔泰的解释学是人本主义思潮的主要矛盾方面。后来海德格等人接受了日常语言哲学家维根斯坦的观点,认为文本或语句的意义并不是客观的,而是不确定的,随人们对它们的使用情况的变化而变化。他们的观点占了上风。这样,人本主义思潮的客观主义解释学就转化为相对主义的解释学,成为人本主义思潮的主要矛盾方面。
 
3.科学主义思潮与人本主义思潮的接近(矛盾双方产生同一性或联接性)
前面已提到,矛盾双方依一定条件向各自的对立面转化。这个条件就是科学主义思潮和人本主义思潮的内部变化。科学主义思潮中占主导地位的日常语言哲学派与人本主义思潮中占主导地位的相对主义解释学之间形成了同一性或联接性。这就是两大哲学思潮互相融合的趋势。
 
4.      两大哲学思潮、两大符号学派和两类语言学的对立统一成为现代符号学和语言学的两个主要矛盾方面与发展动力(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成为事物发展的动力)
《矛盾论》指出:
恩格斯说:‘运动本身就是矛盾。’……。一切事物中包含的矛盾方面的相互依赖和相互斗争,决定一切事物的生命,推动一切事物的发展。没有什么事物是不包含矛盾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矛盾是简单的运动形式(例如机械性的运动)的基础,更是复杂的运动形式的基础。”(毛选293页)
两大思潮的融合趋势必然反映在两大符号学派和两类语言学之间的融合趋势,但在融合趋势发生的同时,它们之间仍然存在着对立的一面。这种对立统一反映在两类语言学之间和两类语言学内部各学科之间的对立统一,也就是俗话说的“互动”。两类语言学之间和两类语言学内部各学科之间的对立统一(互动)推动语言学科向前发展。
 
五、 两大类语言学的交流和融合趋势
第一类语言学属于科学主义思潮、英美分析哲学和皮尔斯符号学。它从生物体内部角度研究语言的心理活动和生理活动,它包括语用学、认知语言学、神精语言学、神精心理学等。第二类语言学属于人本主义思潮、欧洲大陆哲学、索绪尔语言符号学。它从生物体之间的角度,研究语言的社会属性(社会交流),它包括结构主义语言学、文体学、系统功能语言学、社会语言学、语篇分析等。这两类语言学之间和同类语言学中各学科之间形成对立统一(互动),产生许多新的对立统一体,体现在语言学科之间不同程度、不同方式的交流和融合。这种交流和融大体上可分为以下几类。
1.      同类语言学科的交流和融合(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向着相反方向转化形成同一性)
《矛盾论》指出:
同一性、一致性、互相渗透、互相贯通、互相依赖(或依存)、互相联结或互相合作,这些不同的名词都是一个意思,说的是如下两种情况:第一、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每一个矛盾的两个方面,各以和它对立着的方面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第二、矛盾着的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各向着相反的方向转化。这些就是所谓的同一性。”(毛选315页)
同类语言学的各学科之间,由于它们属于同一哲学思潮、哲学流派、符号学派,具有相同性质,相同性质构成了它们形成新对立统一关系的条件,因此它们之间的交流、融合显得十分自然,甚至是其中某一学科的不同发展阶段。例如,属于第二类语言学的现代文体学随着各语言学科的发展而发展,不断把它们的研究新成果应用于文体分析。它与以结构主义语言学为基础的一些学科之间的交流和融合显得很自然,如与系统功能语言学、社会语言学等。现在系统功能语言学已成为文体学的主要内容和分析手段之一。它的理论和方法已普遍、有效地应用于各功能语体的分析,也应用于文学作品的分析(详情见本人编著的《英语文体分析》)。社会语言学研究的社会方言已成为文体学研究的社会变体。又如,系统功能语言学与文体学、社会语言学、语篇语言学(text linguistics)、批评语言学等同类学科,自然结合成为语篇分析的基本内容。这种发展过程甚至可以看作语篇分析的几个发展阶段:语篇结构分析——》语篇与社会文化结合的分析——》语篇与意识形态相结合的分析。(详情见另文“当今语言学和符号学的一个重大课题”和“语篇分析符号学分析)
 
2.      不同类语言学的交流和融合(矛盾双方在不具备条件的情况下无法形成新对立统一)
不同类语言学科之间,它们的不同性质使它们不具备一定条件,不能形成新对立统一。它们只能在分析方法上借用,而且这种交流并不能改变学科的主流方向。例如,文体学与不同类学科的语用学、认知语言学等之间仅限于分析方法的借用,如语用学可用于文体学分析中某具体语境中对话语的真实意义或意图的分析,而无法运用于其社会文化语境中的分析。Elena Semino和Jonathan Culpeper编辑的《认知文体学 - 语篇分析中的语言和认知》一书代表当前认知文体学的最新发展。但笔者注意到,该书中认知语言学理论最有效的应用是对“思维方式”(mind style)的分析。这种分析基本上属于语言成因的心理活动分析。对诗歌的分析也属同样性质。它并不能解决文学文体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对各层次语言的语言特征与美学效果之间关系作出解释。文体学与语用学、认知语言学的交流中,文体学仍然保持自己的结构主义语言学的独立体系,只利用它们的一些分析手段,而且这种利用是有限的。
系统功能语言学与语用学的结合非常困难。朱永生教授认为,它们之间有很大的互补性和多方面结合的基础。但笔者不同意这种看法,因为它们属于完全不同性质的两类语言学,不具备形成新对立统一的条件。
朱永生在“系统功能语言学与语用学的互补”一文中写道:“在过去三十年中,系统功能语言学和语用学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很多事实表明,尽管这两种理论长期以来缺少沟通,但彼此之间存在不少互补之处。”接着他谈到两种理论互补的基础是:“都重视语言功能、语境和语篇语义,因此它们在以下具体方面可以互补:系统功能语言学至少可以在语言符号观、功能思想、语域理论以及话语结构的研究等四个方面对语用学理论的丰富发挥一定的积极作用。而语用学,尤其在会话含义和关联理论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也能对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进一步发挥产生积极的影响。”
笔者认为,这两种理论长期以来缺少沟通,不是因为这两派语言学家之间有个人恩怨,而是他们以完全不同的观点研究语言学。在“互补基础方面”,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功能是社会功能,语境是社会文化语境,语篇意义是在表达(交流)中的、与社会文化相联系的语篇意义。而语用学的功能是认知功能,即听话人根据具体(物理)语境推断说话人讲的话的真实意义和意图的功能;语境是说话人所处的具体语境,不是社会文化语境;会话结构分析也是认知性的,是对语篇的解读,是为了理解说话人说话的真实意义和意图。至于“互补方面”,由于在以上各方面不具备共同性,而无法互补,只能在具体方法上借用。
语用学在语篇分析中的运用也是有限的。《话语分析》一书的“第二章 语境的作用”指出理解语境的几个基本方法:预设(reference)、会话含义(implicature)和推理(inference)。 此章还探讨了情境语景、语境特征、话语的上下文、扩展语境(the expanding context)等问题。在“第七章 话语理解中的连贯”中,应用了语用学中的言语行为的理论。最后一章还应用了语用学中的推理,提出了一个概念“沟通假设”(bridging assumption)。(杨信彰:2000)笔者认为,上面讲的语境都是语言使用者个人所处的具体语境,不是社会文化语境;理解语境的几种方法都是个人根据自己所处具体语境进行的逻辑推理;话语理解中应用言语行为理论只说明:理解话语要分析说话人个人意图。这些分析都是在个人语境或个人意图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语用学在分析语篇的社会文化、意识形态语境中是无能为力的。
 
3.      两类语言学在理念上的交流和融合(矛盾双方在高一层次上形成新的对立统一)
虽然不同类的语言学科之间的交流,由于缺乏必要条件,不能在同一层次上(语言学各学科之间)构成新对立统一,学科间不能直接融合,但它们各自的理念可以在更高层次上(语言学的整体上)构成新的对立统一。如上所述,语言功能有两个侧面,一面是认知、思维,另一面是表达、交流。两类语言学的理念可以在语言整体功能上构成对立统一,因为认知、思维与表达、交流是语言整体功能的两个矛盾方面。例如,近年来。系统功能语言学开始从认知角度研究语言学,即从系统功能学的角度来研究人类大脑的认知特性(张德禄:2004)。系统功能语言学试图以自己的观点解释认知。Halliday和Matthiessen于1999年出版了《通过意义解释体验:认知的语言分析》(Construing Experience Through Meaning: A language-based Approach to Cognition)。.这是一本描述人类怎样解释自己对世界的体验的系统功能语言学著作,是关于认知方面的理论与描述相结合的著作。该书不是把人类对世界的体验看作是知识,而是当作“意义”;在作者看来,对人类体验这项任务应由一个语义系统来完成。这本书代表着韩里德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最新思想。此外,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还用于计算机语言学研究。(黄国文,2000)
更突出的例子是洛特曼文化符号学。洛特曼文化符号学继承了索绪尔语言符号学传统,但对结构主义提出了置疑,在吸取了同一传统的巴赫金和克里斯蒂娃的有关理论外,同时吸取了皮尔斯的有关符号学理论,因此我们可以把洛特曼文化符号学看作索绪尔语言符号学和皮尔斯符号学的交融,以及现代西方哲学的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两大思潮在语言学上的转向和融合趋向的一个典型例子。索绪尔语言符号学重点研究语言符号在社会交流中的作用,而皮尔斯符号学重点研究符号在作为生物的个人的认知中的作用。而文化符号学把交流和认知结合起来,把交流的社会性与认知的个人心理活动结合起来,把文化交流看作为一种社会性的交流和认知活动(详情见另文“洛特曼文化符号学评介——文化符号学符号学分析)
 
参考文献
 
郭鸿,1998,《英语文体分析》(M)),军事谊文出版社1998年出版
郭鸿,2007,语篇分析符号学分析(J),《外语研究》2007年第3期
郭鸿,2006,文化符号学评介——文化符号学符号学分析(J),《山东外语教学》2006年第3期
郭鸿,2006,当今语言学与符号学的一个重大课题(J),《中国外语》2006年第5期
胡壮麟、朱永生、张德录,1989,系统功能语法概论(M),湖南教育出版社
夏基松,1998,《现代西方哲学教程新编》(M),高等教育出版社
毛泽东,1937,“矛盾论”,载于《毛泽东选集》一卷本,人民出版社1966出版
杨祖陶、邓晓芒,2001,康德《纯理性批判》指要(M),人民出版社2001年出版
杨信彰(译),James Paul Gee著,《话语分析入门:理论与方法》(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出版
张德禄,2004,系统功能功能语言学的新发展(J),《当代语言学》2004年第1期
朱永生,系统功能语言学与语用学的互补(J),《外语教学与研究》1966年第1期
周晓亮,“西方近代认识论论纲:理性主义与经验主义”(http//philosophy.cass.cn/zxyj/yjgqml/03/0310/08htm)
到学术论坛讨论  
好文章总是百读不厌,赶紧收藏分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