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韩流”的符号学反思

作者:卢德平  来源:网络转摘  浏览量:7007    2009-11-01 19:49:13

 

韩流席卷中国已经六年之久,但其对于中国,乃至未来东亚地区的文化建设,以及日趋形成的东亚区域社会共同体的文化模式的建构,将起到什么作用,目前学术界讨论不多。有一个基本问题需要阐明清楚,即韩流仅仅是一种流行的现象,还是对正在形成的东亚共同体将持续发挥文化基础作用的文化事件?如果从这个角度判断,韩流的功能将超出人们参照一般文化特征所做出的描述。换句话讲,韩流是否会像中国传统儒家文化曾经在历史上形成的影响那样,在未来东亚文化共同体的形成过程中发挥其关键作用,显然是该地区各国必须面对的问题。无疑,中国将会在这一未来共同体的经济纬度上发挥核心作用。但问题在于,中国是否会满足于仅仅限于经济领域的局部角色,而让韩国接过中国传统文化所曾经扮演过的文化整合使命。从这一框架或角度反思,对于韩流的准确评价和定位意义重大,而韩流在中国所获得的强劲推动力也可以由此寻找到比较合理的依据。
 
一、“韩流”在中国语境中的语义辨析
 
  “韩流”这一术语由中国传媒界发明,后引入韩国国内,逐步成为一个通用词语,但其所指语义范围在中国尚不明确。关于韩流的含义有四种典型的解释:1、韩流指韩国流行艺术,如电影、电视剧、音乐等。2、韩流指韩国某些种类的流行艺术,以及对此着迷的青年;3、韩流指受到中国人广泛欢迎的韩国文化和韩国商品;4、韩流指韩国的一切,包括其流行艺术、商品、食品、衣物,以及韩国人的日常生活方式。
显然,尽管这四种定义之间具有某些共同的特征,但仍然蕴含着韩流对于中国的影响已经达到这样的程度:韩流之于中国社会和中国人民已经在细微和复杂的方面息息相关。当这样一种文化潮流被有机统合到中国社会的时候,其对于中国社会结构的潜在影响,或者对于中国几千年来所奉行的文化范式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另一方面,对韩流这一术语的语义分析还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韩国政府所推行的政治和文化策略。几年前,一些中国学者指出,就像在中国不同历史时期流行的诸种文化形式抗拒不了短暂流行的命运一样,韩流也将是一种短暂流行的文化形态。但韩流在流行了5、6年之后依然强劲这一事实说明,这样的判断并不符合实际。必须指出,近20年来,没有哪一种流行文化形式像韩流那样持续这么长时间。从理论上讲,任何流行现象在追求新奇的时候都回避不了模仿和区别的基本规则。一旦其他的流行形式能起到替代性功能,前一种流行形式就会寿终正寝。韩流显然是一种例外。正是在这一意义上可以看出,韩流就其潜在动因和影响而言已经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流行文化。
    事实上,韩流的上述四种定义反映了韩流在中国的扩散过程。2000年前,韩流在中国主要限于电影、电视剧、音乐会等范畴,但这种情况正在转化为一种新的趋势:自从进入21世纪以来,韩国的食品、商品,甚至包括一些高科技电子产品也在中国流行开来。不过,我们仍然很难得出结论认为,韩流是韩国商品向中国扩大输出、分享中国市场的一种重要的文化手段。对韩流之所以迫切需要作出评估,并准确定位其意义,主要原因还在于,目前韩流已经渗透到中国经济的多个层面,并逐步影响到国人的日常生活方式。
简言之,韩流作为一种文化术语整合到汉语基本词汇之中,至少具有以下内涵:1、这一术语或单词正处于从专业词语转变为汉语普通词的关键阶段。2、上述新词语创新和接受的过程反映了这样的事实:韩国文化及其商业关联用品已经成为国人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在二者之间尚未发现非常明显的冲突。3、韩流一词在汉语中高频率的运用说明韩国文化及其商品在中国扩散已达到相当高的程度。
 
二、“媒介即信息”:韩流的诗学或诗学 
任何文化都必须借助于一定的媒介才能进行交流。文化的象征特征取决于文化交流过程中表达平面和内容平面的区分。现代或后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消费特征就是:所消费的物品已经由其使用功能转变为交换功能,甚至转变为物品的象征功能。符号的消费正成为当今中国社会的一个重要的消费特征。从这一意义上说,韩流对于帮助中国社会进入后现代时期起到了催化作用。
正如上文所解释的,文化作为一种象征系统具有能指和所指两个侧面,而这一点与文化现象如何由目标人群所接受或欣赏的问题密切相关。对于这两个平面在文化传播中所具有功能的态度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认为,文化符号的所指侧面扮演着核心角色,或充当着交流的目标,而另一种态度则表现为对文化符号的能指侧面在文化交流过程中发挥的作用给予充分的关注。正如麦克卢汉反复强调的,媒介也是一种讯息。换句话讲,文化符号的能指侧面不仅仅是为所指侧面服务的,或仅仅充当其传播的形式,而且具有其“信息”或诗学功能。大众文化的审美要求决定了文化艺术的任何形式在向观众或听众提供审美的享受的同时,都需要对其传播形式进行超编码。韩流在这一点上可谓非常成功。
众所周知,在中国政治意识形态的冲击下,不少中国大众文化形式,如电影、电视剧、音乐等,常常将文化艺术的所指侧面当作交流的首要目标。结果是,这类艺术形式通常处于编码不足的状态。高度模仿的情节模式、演员程式化的表演、不够唯美的画面、充满意识形态色彩的旋律和歌词,如此等等,皆反映了在这类文化艺术的能指侧面所作的努力不足,以及作品美学功能的欠缺。尽管近年来张艺谋导演的一些影片,例如《英雄》,展示了他在电影文化能指平面的超编码努力,但这类影片形式上的唯美往往以牺牲影片的所指侧面或其丰富的内容为代价,而二者充分的匹配则是艺术作品的典型要求。
与此形成对照,大多数韩国流行文化样式,尤其是电影、电视剧、音乐等,则以其超编码的形式给中国观众或听众留下深刻的印象:精挑细选的演员阵容可以满足潇洒和美丽的全部标准;还有仔细设计的唯美画面、感人的情节、独特的叙事技巧。在文化艺术能指平面的所有这些努力给中国观众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审美享受。此外,韩国大众文化并不属于那种唯美的形式主义艺术,而是在文化艺术的形式与内容之间实现了充分的匹配。
    简言之,韩国流行文化的超编码形式至少意味着以下结果:第一,韩国流行文化的超编码能指平面证明,除了服务于所指内容外,文化符号的媒介自身还具有一定的意义或功能。其次,这样一种超编码的风格事实上是对东方传统文化的创新方式与西方现代文化要素加以整合的结果。关于文化形式与文化内容之间关系的传统儒家学说认为,形式应该简约而内容应该充盈,并且文化形式与文化内容之间应该达到充分的匹配。无疑,韩国流行文化在表达平面所运用的超编码方法与中国儒家有关文化传播的基本原则部分吻合,但在某些方面与儒家文化学说又形成矛盾。这也是我们之所以认为韩国流行文化在中国的传播与扩散是中国传统文化认知模式与现代西方要素综合的结果的一条重要原因。
 
三、反复出现的母题
 
在分析韩流为什么在中国流行如此长的时间,并达到如此大的规模的时候,有必要讨论一下超编码能指平面所表达的所指内容。对韩流大多数文化样式的系统考察显示,在韩国电影和电视剧中可以发现几个反复出现的母题。电影或电视剧中所叙述的这类母题通常受到两条主要原则的支持:一条是中国传统伦理信条;另一条则是韩国文化艺术对韩国社会现实纤细、逼真的反映。
就第一条原则而言,有必要追问这样的问题:传统的儒家伦理学是否仍然受到当今韩国国民的追求或遵循?换句话讲,当代韩国究竟是一个坚持中国传统文化的国家,还是以西方文化为准绳,仅仅在文化艺术或文化的某些叙事作品中才保存了中国传统文化或观念的传统?就第二条原则而言,涉及到观众或听众接受韩国电影和电视剧时所拥有的深层心理结构。显然,艺术反映生活或现实,但不等同于现实,这样一条美学原则在此受到挑战:许多韩国电影和电视剧无法满足,甚至僭越这一艺术条件。众所周知,很多韩国电视剧剧情节奏缓慢,模仿生活的所有细节,剧中人物和事件与韩国国民日常生活中发生的实际情况在持续的时间上几乎等同。这样一种将文化的虚构作品等同于现实生活的艺术方法却讽刺性的使得中国人对韩国的流行文化十分着魔,并且构成其在中国大肆流行的关键因素之一。我们需要质问的问题是:中国观众究竟在欣赏韩国的文化艺术,还是在这些作品中寻找已经失去的原生态的生活?
作为这两条原则的具体表现,人们时常可以发现,韩国电影或电视剧中某些母题的范式在中国历史里,甚至在世界许多民族的民间传说和传奇故事中,也能寻找到类似的迹象。其中最典型的就是灰姑娘式的叙事母题。这在韩国很多以爱情为题材的电影和电视剧中可以随处见到。事实上,这样一种灰姑娘式的叙事母题借助虚构的作品世界,实现了许多在社会、经济地位上处于弱势状态下的普通女子的爱情理想。观众可以看到,在这些韩国电影和电视剧里,作品的主人公总是处于这样一种搭配形式:贫穷或地位卑微的女子为富有、英俊的男方所深爱着,双方之间极其纯洁的爱情帮助他们克服了爱情道路上的各种障碍。这些障碍有的来自于家庭成员的反对,有的植根于社会上长期形成的门当户对的世俗偏见。作为故事的结局,对爱情施加的任何社会限制在作品中的恋人身上都不成立:男方富有但忠诚于爱情,女方贫穷但非常美丽。可以讲,这样一种灰姑娘式的爱情范式重复了自远古以来在世界许多民族的神话故事中反复出现的一种理想化的爱情故事的主题。无疑,这些最普通的叙事母题证明了韩国电影和电视剧反映了人类共通的情感元素。可以说,中国人所接受的不仅仅是韩国的流行文化,而且包括世界各民族所共同拥有的一些普遍的梦想或理想。正是在这一意义上,我们说,韩流既是韩国文化模式的具象性表述,也是国际文化的一种典型的载体。
    另一方面,韩国电影或电视剧所极力推崇的一些伦理信条也在帮助中国人恢复对传统家庭结构、人伦关系,以及社会形态的记忆。最近在中国银屏上热播的韩国电视剧《大长今》就充分的展示了这些伦理信条。剧中的皇帝在选择照顾母后还是处理国事的时候,首先选择了前者。电视剧复原了传统儒家所推崇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伦理秩序。这样的儒家伦理信条之所以得到中国人的认同,究其原因,可以解释为当代中国人对于长期以来所接受的国家和民族利益高于个人或家庭利益的意识形态教育已经储备了相当大的心理逆反能量,而韩剧则成为这种颠覆性心理能力喷发的缺口。
    没有人可以否认,韩国流行文化正以其丰富的所指侧面,借助于超编码的能指形式,深刻影响着中国。
到学术论坛讨论  
好文章总是百读不厌,赶紧收藏分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