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先秦符号思想:《符号与传媒》文章精选

作者:符号学论坛  来源:符号学论坛  浏览量:3149    2015-02-27 23:18:20

 

先秦符号思想:《符号与传媒》文章精选

作者:王墨书

《符号与传媒》相关专辑:

第五辑:中国传统文化符号学专辑

第十辑:中国古代符号思想研究专辑(敬请期待)

 

先秦符号学思想散布于诸子典籍之中,与现代符号学理论相比可能相对缺乏系统性,但各家在符号学诸问题上的认识已经到达了相当的理论深度。

儒家对于符号学问题的讨论集中在“正名”问题上。儒家文化建立起一整套可以相互配合又界限分明的礼仪规范来划分一个明确的社会等级,并倡导个人有意识地按照礼仪即能指的划分界定来行事,从而维护所指即社会等级的明确和稳定。孔子曰:“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论语·子路》),名分、名称指向社会等级,孔子“正名”的要求是将能指与所指固定的、明确的联系。

儒家后期的代表人物荀子在孔子“正名论”的基础上兼收各家,在强调名实相符之外提出了因实至名,要随着新情况的产生变革新名才能反映时代的变化,所谓“若有王者起,必将有循于旧名,有作于新名”(《荀子·正名》)。

五经之一的《周易》是以符号来解释整个世界的体系,同样是儒家符号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符形学、符义学、符用学三个角度都能够解读出《周易》中丰富的符号学思想。

“名”在先秦哲学中具有重要意义,各家对于“名”都提出过独到观点,与儒家的“正名”观点不同,以邓析、公孙龙等人为代表的名家所关注的核心问题名与实的关系,尤其重视对“名”这种符号自身的研究即符号的能指问题,邓析提出“因名责实”,名与实之间相互参证,最终要达到名实相符的目的。名家的另一个代表公孙龙在《指物论》《正名论》等著作中提出了许多重要的符号学思想,首先是符号的抽象性,事物需要符号来表示,但是这个符号并不等于所指之事物,因此符号是事物抽象的概念。对于符号的系统性,公孙龙提出“天地与其所产焉,物也,物以物其所物而不过焉,实也。实所以实而不旷焉,位也,出其所位非位而位其所位焉,正也”认为符号与其他符号区别开来后才能够表意,符号的表意要依赖于一个同型系统。

蕴含在墨家当中的符号学思想也是以对“名”的讨论为载体的,并将其分成指称范围依次递减的达名、类名、和私名。墨家亦将名实的对应看作重要的原则问题,一旦命名完成名与实之间的关系就不能随意更改必须的到维护和认同。

在《庄子》中被着重讨论的是符号的意指关系,不同于其他各家强调名实相副、名实对应的观点,庄子认为能指与所指是不能够有效对应的,并对语言传达意义产生怀疑。《庄子·齐物论》中指出了符号的任意性问题,所谓“道行之而成,物谓之而然”,语言符号能指与所指的连结是任意的。“得意而忘言”也是《庄子》中重要的符号学思想,在符号意指过程中在场与不在场可以相互置换,一旦获得了意义那么符号就可以退场。

先秦的符号学思想的发展是在符号概念和符号功能等多个层面上展开的,构建了重要的应用符号体系,并对符号学中的一些根本问题作出了回答。

 

一、张再林:从《周易》的“交道”到《周礼》的“象征性交换”

二、苏智:文化中项与价值建构:《周易》一个文化符号学分析

三、祝东:拟诸形容,象其物宜——易学符号思想的研究的回顾与反思

四、文玲:《庄子》的符号学解析

五、李先焜:《墨经》中的符号学思想

 

 

到学术论坛讨论  
好文章总是百读不厌,赶紧收藏分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