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2006年中国文学研究热点和趋势分析

作者:赵宪章  来源:《河北学刊》  浏览量:4453    2009-09-01 19:31:51

        内容提要  基于CSSCI的关键词调查分析显示:2005-2004年间,专人研究、文类文体、文学史论和文学理论是此间中国文学研究的主体,《红楼梦》等古代经典被广泛关注,鲁迅等现代作家研究引人注目。现当代文学继续引领整个中国文学研究的热点,追逐新潮和时尚是他的显著特点;其中,和政治相关的命题受到特别青睐。网络文学、民间文学、生态文学等非主流领域受到重视,表明此间的文体研究呈现更加多元的趋向。文学理论除了延续其“大而化之”的传统外,文学叙事、文学语言、文学性和互文性等形式研究的兴盛展现了这一领域的新气象。

关键词  中国文学  研究热点  研究趋势  CSSCI

 

     对于一个学科进行总体把握或热点追踪是困难的,尽管这方面的话题经久不衰。究其困难的原因,无非是资料搜集的局限性以及学者个人的主观偏好,由此导致这类研究总是各自言说而难以服众。于是,我们尝试通过学术论文的“关键词调查”进行这一研究,这就是本文基于CSSCI及其“引文分析仓库”对于2005-2006年间整个中国文学研究论文所进行的关键词调查分析。[]事实证明,这种比较技术化的分析方法尽管也有其自身的缺陷,是一种姑且搁置内容和意义的形式分析,但是,对于超越个人经验和主观偏好的局限而突显学术时评的全面性和客观性,却不失为一种有效的路径。

1 概述

       2005-2006年间,CSSCI共收录中国文学论文9464篇,它们所标引的关键词16384条。这就是我们考察此期间中国文学研究热点和趋势的基本素材。如果将这些关键词出现的频次进行排序,那么,从理论上说,频次最高的关键词就是此间的学术热点;它们在这两年间的不同频次,以及和此前频次的比较,就是某一主题研究的发展趋势。但是,其中有些关键词的专指度较低,很难反映出具体研究内容,如“文学研究”、“文学艺术”、“学术研究”等;因此,尽管它们出现的频次较高,但是由于所指过于宽泛,所以将其删去不予列入。另一方面,考虑到有些关键词的所指相同,例如“古代文学”和“古典文学”、“中国古代文学”和“中国古典文学”等,就将其合而为一。这样,我们一共整理出10篇次以上的关键词260个,合计出现8303篇次。为了对这些关键词及其出现的篇次有一总体了解,我们首先将其分门别类,尽管这种分类只是相对的,它们之间的交叉在所难免。这就是表1所给出的20052006年间中国文学关键词的类别统计。

1   2005-2006年中国文学论文关键词类别统计

关键词

篇次排序

类别

数量

标引论文篇数

合计

2005

2006

1

专人研究

53

651

773

1424

2

文类文体

66

707

657

1364

3

文学史论

38

567

738

1305

4

文学理论

58

599

675

1274

5

文学创作

5

325

366

691

6

文学评论

4

318

272

590

7

专书研究

14

252

335

587

8

文化研究

21

220

216

436

9

思想背景

25

185

181

366

10

比较与翻译

6

142

124

266

合计

290

3966

4337

8303

 

    表1显示,2005-2006年间关键词标引篇次最多的依次是“专人研究”、“文类文体”、“文学史论”和“文学理论”。这四类关键词数量合计215个,约占总数的74%;出现频次合计5367篇次,约占总数的65%,说明这四个方面是此期间中国文学研究的主体,值得我们重点关注。其次是“专书研究”、“文化研究”和“思想背景”三大类别,关键词数量及其所标引的篇次也比较可观,同样值得我们进行分析。而“文学创作”、“文学评论”和“比较与翻译”三个类别,尽管标引的篇次比较可观,但其关键词的数量太少,特别是“文学创作”和“文学评论”,二者的比例达到142:1,对于同一话题进行重复讨论的迹象明显,何况其关键词本身也大多是大而化之,专指度较低,讨论它们的意义不大。于是,我们在下文仅选择了前述7个类别的关键词进行具体分析。由于作品是文学的核心,所以,我们就从讨论“专书研究”开始。

2.专书研究关键词分析

    文学研究无视作品文本的存在这一弊端已为当下学界所诟病。通过2005-2006年专书研究关键词的统计分析,我们可以发见此间中国文学研究最关注的是哪些文学作品或理论著作。详见表2

2   2005-2006年中国文学专书研究关键词统计

    类别

排序

关键词

标引论文篇数

合计

2005

2006

1

红楼梦

147

178

325

2

诗经

23

36

59

3

楚辞

8

16

24

3

文心雕龙

12

12

24

5

西游记

10

13

23

6

鲁迅全集

7

14

21

7

金瓶梅

9

10

19

7

水浒传

8

11

19

9

三国演义

7

11

18

10

贾宝玉

6

8

14

11

聊斋志异

6

5

11

12

林黛玉

7

3

10

12

秦学

1

9

10

12

野草

1

9

10

合计

252

335

587

      表2显示,此间最受关注的文学作品是《红楼梦》。如果将涉及《红楼梦》的“贾宝玉”、“林黛玉”和“秦学”(秦可卿之学)三个关键词计算在内,合计达到359篇次,超过专书研究总篇次的61%,其“显学”地位十分清楚。除《红楼梦》之外,另外三部古典文学名著也都榜上有名。而在文学理论方面则是《文心雕龙》,还有现代文学方面的《鲁迅全集》等,它们广受关注似乎都在意料之中,并和2000-2004年间的状况无甚差别,说明经典的力量是永恒的。[]

3.专人研究关键词分析

    专人研究和专书研究有很大不同,其中最明显的变化是学界的注意力转移到现代和当下,在入选的53位作家中有30多位属于近现代人物,余华、莫言等当下作家也成了学术热点。详见表3

3  2005-2006年中国文学专人研究关键词统计

    类别

排序

关键词

标引论文篇数

合计

2005

2006

1

鲁迅

181

230

411

2

胡适

31

12

43

3

沈从文

22

19

41

4

李白

17

21

38

5

周作人

20

16

36

6

贾平凹

17

17

34

6

老舍

15

19

34

8

刘心武

1

32

33

9

苏轼

16

16

32

10

杜甫

10

20

30

11

陶渊明

12

17

29

11

张爱玲

13

16

29

13

曹雪芹

16

11

27

14

屈原

11

14

25

15

王国维

13

11

24

15

余华

6

18

24

17

赵树理

5

18

23

18

刘勰

14

7

21

18

莫言

2

19

21

18

闻一多

8

13

21

21

钱钟书

9

11

20

21

王安忆

10

10

20

23

胡风

14

5

19

24

丁玲

14

4

18

25

巴金

5

12

17

25

郭沫若

7

10

17

25

林语堂

8

9

17

28

韩愈

7

9

16

28

汪曾祺

5

11

16

28

庄子

10

6

16

31

白居易

5

10

15

31

陆游

10

5

15

31

郁达夫

5

10

15

34

金圣叹

6

8

14

34

柳宗元

9

5

14

36

瞿秋白

4

9

13

36

梁实秋

7

6

13

38

黄庭坚

7

5

12

38

孔子

4

8

12

38

梁启超

5

7

12

41

李商隐

8

3

11

41

茅盾

5

6

11

41

施蛰存

6

5

11

41

肖红

6

5

11

41

谢灵运

6

5

11

41

辛弃疾

7

4

11

41

徐志摩

5

6

11

48

巴赫金

6

4

10

48

曹植

3

7

10

48

李广田

0

10

10

48

钱谦益

5

5

10

48

元好问

8

2

10

48

张恨水

5

5

10

合计

­

651

773

1424

    表3显示,鲁迅仍然是此间学术研究的最热点,标引篇数高居榜首且遥遥领先,成为名副其实的“旗手”。其次,胡适、沈从文和周作人等以往由于政治原因被贬抑或被冷落的作家受到特别关注,继续保持着2000-2004年间的研究热度。诸如此类的还有胡风、丁玲、林语堂、梁实秋等也广受关注,说明学界对于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反思远未降温。刘心武受关注可能和他此间的《红楼梦》研究有关,其他新时期作家榜上有名主要则是缘自他们的创作本身。古代文学方面,最受关注的还是诗人和唐宋大家。理论批评方面,刘勰之外又有金圣叹受到青睐,显然和其独特的评点批评方法有关。巴赫金作为唯一的国外学者出现10篇次,说明他的学说在我国影响之大。孔子和庄子的同时出现则标明当下中国文学研究所参照的两大主要思想路线。

4.文学史论关键词分析

 

    文学史是文学研究的重镇。表4给出了2005-2006年间的文学史研究关键词,从中可见这一领域的主要热点。

4   2005-2006年中国文学史论关键词统计

    类别

排序

关键词

标引论文篇数

合计

 

 

2005

2006

 

1

现代文学

135

180

315

2

当代文学

70

132

202

3

古代文学

77

95

172

4

文学史

26

29

55

5

新世纪文学

12

22

34

6

中国文学史

16

16

32

7

唐诗

14

16

30

8

宋词

14

15

29

9

新文学

14

12

26

10

革命文学

10

12

22

10

抗战文学

10

12

22

11

版本

7

13

20

11

新时期文学

13

7

20

11

左翼文学

2

18

20

14

元杂剧

7

12

19

15

文学思潮

6

11

17

15

明清小说

10

7

17

17

十七年文学

7

9

16

18

唐代文学

9

6

15

18

五四新文学

5

10

15

20

红色经典

10

3

13

20

文献考证

5

8

13

20

文学革命

7

6

13

20

文学史观

9

4

13

20

文言小说

3

10

13

20

学术史

4

9

13

26

20世纪中国文学

3

9

12

26

明代文学

4

8

12

26

乡土小说

7

5

12

26

佚文

7

5

12

30

大众文学

5

6

11

31

解放区文学

7

3

10

31

宋代文学

5

5

10

31

唐传奇

7

3

10

31

文学流派

7

3

10

31

五四文学

4

6

10

31

先秦文学

3

7

10

31

新文化运动

6

4

10

合计

567

738

1305

    表4显示,就断代史而言,中国现当代文学仍然是学术史的热点,和2000-2004年间的情况相同。在现当代文学中,和政治有关的“革命文学”、“抗战文学”、“左翼文学”、“解放区文学”以及“文学革命”等文学史现象受到特别关注,十分惹眼。另外,除“五四文学”、“十七年文学”和“新时期文学”等原有历史时段继续受到关注外,2004-2005年间又出现了“新世纪文学”概念,并且高达34篇次而位居第五;而所谓“新世纪”才不过五、六年,此间文学究竟发生了多少变化能使这一概念成为合法,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怀疑。古代文学方面,唐诗、宋词、元曲和明清小说等传统领域仍然是研究热点,这同当代文学热衷于新话题、新概念形成鲜明对照,可能是不同学科使然。

5.文类文体关键词分析

    如果说文学史论侧重文学的宏观把握,专书研究属于文学的微观个案分析,那么,文类文体研究则是介于两者之间的“中观”。通过文类文体的热点分析,我们能够更加具体地了解中国文学研究的状况。表5所给出的就是2005-2006年间中国文学论文文类文体关键词统计。

5    2005-2006年中国文学论文文类文体关键词统计

类别

排序

关键词

标引论文篇数

合计

2005

2006

1

小说

42

33

75

2

诗歌

43

27

70

3

长篇小说

14

43

57

4

文体

33

16

49

5

小说评论

38

10

48

6

散文

20

26

46

7

古代小说

19

24

43

7

散文创作

22

21

43

9

网络文学

20

18

38

10

新诗

18

18

36

11

人物传记

7

26

33

12

民间文学

13

17

30

13

学术研讨会

24

5

29

13

儿童文学

17

12

29

15

诗论

11

12

23

16

民族文学

10

12

22

17

鲁迅小说

6

15

21

17

中国当代小说

14

7

21

17

少数民族文学

9

12

21

20

乡土文学

10

10

20

20

学科建设

15

5

20

20

历史小说

10

10

20

23

先锋小说

9

10

19

23

女性写作

10

9

19

25

武侠小说

11

7

18

26

女性形象

11

6

17

26

诗歌评论

17

0

17

26

中国新诗

7

10

17

29

短篇小说

8

8

16

29

古典诗歌

7

9

16

29

朦胧诗

8

8

16

29

通俗小说

5

11

16

33

神话

5

10

15

33

通俗文学

5

10

15

33

文学期刊

9

6

15

36

山水诗

7

7

14

36

诗歌艺术

6

8

14

36

诗歌语言

6

8

14

36

小说叙事

4

10

14

40

报告文学

6

7

13

40

生态文学

6

7

13

40

中篇小说

9

4

13

43

散文诗

8

4

12

43

小说文体

2

10

12

43

先锋文学

8

4

12

43

小说主题

6

6

12

43

艺术风格

5

7

12

43

中国诗歌

3

9

12

49

文学教育

3

8

11

49

词学思想

5

6

11

49

民间故事

4

7

11

49

维吾尔文学

7

4

11

49

先锋诗歌

2

9

11

49

现代诗歌

4

7

11

49

中国现代小说

7

4

11

56

辞赋

6

4

10

56

当代诗歌

7

3

10

56

都市文学

8

2

10

56

京味文学

5

5

10

56

史诗

6

4

10

56

新诗创作

7

3

10

56

寻根文学

5

5

10

56

中国小说

5

5

10

56

语文课文

10

0

10

56

俄罗斯文学

9

1

10

56

台湾文学

4

6

10

合计

707

657

1364

     表5显示,在各种文类文体中,小说和诗歌是最受关注的文体,网络文学作为新兴文类紧随其后,和2000-2004年间的情况基本相同。值得关注的是,民间文学(故事)、儿童文学、民族文学和神话等边缘文体此期间受到特别重视,台湾文学和俄罗斯文学作为区域性文类也达到10篇次。“学术研讨会”居然达到29篇次,可见此类活动之盛。关于“学科建设”讨论热情不减,显然和学术权力的导向密切相关。“文学教育”和“语文课文”的高频出现实属意外,“生态文学”和“京味文学”的研究也引人注目。总之,就文类文体而言,2005-2006年间的中国文学研究呈现更加多元的趋向。

6.文学理论关键词分析

    文学理论是关于文学的总体概括,也是近年来比较活跃的研究领域。表6给出了2005-2006年文学理论关键词统计,从中可以见出此期间的研究热点和趋势。

6      2005-2006年文学理论关键词统计

类别

排序

关键词

标引论文篇数

合计

2005

2006

1

文学理论

113

146

259

2

文学叙事

21

30

51

3

现实主义

24

15

39

4

文学经典

17

21

38

5

女性文学

20

15

35

5

文学观念

20

15

35

7

文学语言

14

15

29

8

古代文论

14

14

28

9

全球化

16

8

24

9

中国文论

8

16

24

11

文学思想

12

11

23

11

中国古代文论

18

5

23

13

意象

12

10

22

14

人物形象

13

8

21

14

文学观

11

10

21

14

文艺美学

11

10

21

17

现代主义

12

8

20

17

美学

12

8

20

19

审美

7

12

19

19

文学价值

10

9

19

19

叙事模式

10

9

19

19

中国诗学

10

9

19

23

审美意识

7

11

18

24

接受美学

3

13

16

24

浪漫主义

7

9

16

24

文学作品

6

10

16

27

词学

8

7

15

27

审美意识形态

1

14

15

27

文学传统

9

6

15

27

文学感受

12

3

15

27

叙事策略

6

9

15

27

叙事结构

8

7

15

33

历史叙事

9

5

14

33

审美情趣

4

10

14

33

文学形象

8

6

14

36

审美价值

6

7

13

36

审美特征

9

4

13

36

文学精神

6

7

13

36

文学审美

7

6

13

36

文学性

4

9

13

36

文学主题

6

7

13

36

隐喻

3

10

13

43

悲剧

6

6

12

43

悲剧意识

6

6

12

43

互文性

5

7

12

43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3

9

12

43

诗言志

7

5

12

43

文学本质

6

6

12

43

文艺思想

3

9

12

50

叙事艺术

3

8

11

50

学术规范

2

9

11

52

宏大叙事

3

7

10

52

价值取向

2

8

10

52

审美理想

5

5

10

52

文学传播

1

9

10

52

文学接受

2

8

10

52

文学意义

5

5

10

52

意境

6

4

10

合计

599

675

1274

     表6显示,“文学理论”关键词高居榜首,居然达到259篇次,超过文学理论关键词总数的20%。而“文学理论”的所指又非常宽泛,大多就文学理论(或文艺学)这一学科而言,大而化之也就在所难免。这是“文学理论”(或称“文艺学”)长期以来的痼疾。令人欣喜的是,这一领域出现的新气象也十分显著,例如位居第二的是“文学叙事”,如果将和“叙事”相关的关键词合为一体,已经达到135篇次,超过总篇次的10%,其研究热度相当可观。此外,“文学性”、“互文性”、“文学语言”和“隐喻”等,和叙事学一样,也是此期间颇受关注的热点话题,说明这一学科对于新事物的极大兴趣。当然,文学理论也有自己的学术传统,现实主义、文学经典、意象和形象等也以高频次出现;特别是“文学经典”受到热议,针对传媒和大众文化对于文学的冲击,具有鲜明的时代感和现实性。至于“审美意识形态”也高频入围,显然是由某统编教材引发的关于文学本质问题的讨论所造成的,意义不大。

7.文化研究关键词分析

    文化研究是近年来从文学研究,主要是从文学理论学科中分化出来的新兴研究领域,尽管学界对于这一新领域微词不断,但其成绩不可否认,特别是在方法论的意义上,可以给文学研究不少有益的启示。表7给出了2005-2006年间文化研究关键词统计,从中可见一斑。

7    2005-2006年文化研究关键词统计

类别

排序

关键词

标引论文篇数

合计

2005

2006

1

现代性

39

41

80

2

文化研究

28

30

58

3

文化批评

12

13

25

4

传统文化

10

14

24

5

知识分子

14

9

23

6

大众文化

12

10

22

6

民族文化

10

12

22

8

地域文化

7

10

17

8

日常生活审美化

10

7

17

8

消费文化

7

10

17

11

全球化语境

9

6

15

12

后现代主义

11

3

14

12

审美文化

5

9

14

14

生态批评

11

2

13

15

文化心理

6

6

12

16

文化身份

3

8

11

16

文化生态

5

6

11

16

文化语境

6

5

11

19

多元文化

5

5

10

19

身份认同

3

7

10

19

生态美学

7

3

10

合计

220

216

436

    表7显示,现代性(包括后现代)是文化研究最热衷探讨的问题和最习惯使用的术语,能否将这一术语定义为当下文化研究的核心概念姑且不论,毫无疑问的是这一问题是它的最热点。其次,大众文化、消费文化、审美文化和知识分子、身份认同、全球化和日常生活等也是文化研究所着力关注的问题。另外就是生态批评和生态美学,我们之所以将其归并到文化研究,就在于它和文化研究一样,学术指向已经游离文学本身,尽管它也不遗余力从文学中搜罗思想资源。

8.思想背景关键词分析

    在中国文学研究中,有些论文标引的关键词并非文学,或者远离文学,但是又是文学研究不可或缺的思想资源或理论依据。表8给出了2005-2006年思想背景关键词统计,从中可以了解此期间的中国文学研究的思想资源或理论依据。

8    2005-2006年思想背景关键词统计

类别

排序

关键词

标引论文篇数

合计

2005

2006

1

意识形态

13

16

29

2

女性主义

11

15

26

3

女性意识

9

11

20

3

生命意识

7

13

20

5

中国文化

12

7

19

6

佛教

11

7

18

6

人性

8

10

18

6

抗日战争

16

2

18

9

人文精神

7

8

15

10

消费时代

7

7

14

11

民间文化

5

8

13

12

忧患意识

7

5

12

12

政治文化

5

7

12

12

本土化

5

7

12

12

主体性

7

5

12

12

宗教

7

5

12

17

存在主义

7

4

11

17

理性

4

7

11

17

民族精神

6

5

11

17

民族主义

8

3

11

17

女性

4

7

11

17

日常生活

8

3

11

23

禅宗

7

3

10

23

文献学

2

8

10

23

性别意识

2

8

10

合计

185

181

366

    表8显示,使用最多的是意识形态和性别意识两类关键词,前者显然和文学理论类别中的“审美意识形态”相关,后者则是这几年一直高烧不退的热门话题。其次,以佛教禅宗为主的中国文化、以生命哲学和存在主义为主的西方文化,也是此期间中国文学研究的重要思想资源。总体看来,2005-2006年间的中国文学研究由于时间较短,没有2000-2004年间的学术背景那样丰富多样。

 



[] “中国文学”在本研究的语境中是一个学科的概念(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13745-92)《学科分类与代码》),本文在其后另加“研究”或“论文”实则画蛇添足,为的是避免引起读者误解(见胡立新:《质疑中国文学学者与论著影响力报告》,《文艺争鸣》2006年第6期)。

[] 关于2000-2004年间的中国文学研究论文的关键词分析,参见苏新宁主编:《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影响力报告》第8章,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本研究所有涉及2000-2004年间中国文学研究关键词的数据及其分析参照,均见此书,不再另外注明。

 

到学术论坛讨论  
好文章总是百读不厌,赶紧收藏分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