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理论研究

读赵毅衡《符号学:原理与推演》

作者:祝东  来源:符号学论坛  浏览量:6476    2012-02-16 22:28:15

 

我是个教书的人,自然要先读好书才行,正如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读古书有《四库总目提要》、《书目答问》这样的书做指导,但是现在出版业这么发达,书业市场也是鱼龙混杂,读好书却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这个世界上的书大抵可分三种,第一种是元典和经典论著,需要时常读的,且常读常新;第二种系工具书,这种书置于案头,以备检索;第三种则等而下之,读过之后也许就再也不会读了,诸如现在每年出版的大量博士论文,以及为评职称而起早摸黑赶进度完成的所谓课题著作皆是。
无疑,赵毅衡先生《符号学:原理与推演》属于第一种类型的经典论著。现在经常在一些论著的前言或后记中看到作者自诩“十年磨一剑”,但是仔细考究一下,实际上一年半载赶进度草创甫就了。而赵先生的这部大作确实应该是几十年磨出来的。赵毅衡先生在出版这部大作之前,早在1990年就曾出版过《文学符号学》(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02004年编选过《符号学文学论文集》(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4),这部书是在此前研究基础上的整理创新,此学界多有评论,毋庸赘言。
在此书出版之后,余就购置此书,拜读一过,许是自己的理论思维不好,诸多地方读不通透,或者一知半解,因为符号学的概念系统就非常复杂,或者混杂,如信码、代码、符码,每位符号学家用的术语名词都不相同,因此读起来比较费劲。此书在辛卯年五月份拜读后,因为读得不通透,所以束之高阁了一段时间,接着阅读了索绪尔的《普通语言教程》,池上嘉彦的《符号学入门》,罗兰巴特的《符号学历险》,陈宗明的《符号学导论》,吉罗的《符号学概论》,郭鸿的《现代西方符号学纲要》,李幼蒸的《理论符号学导论》等多部相关著作,对这个学术系统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之后,重读赵先生的这边著作,感觉可以用八个字来形容:开卷有益,弥笃弥新!
赵毅衡先生的理论著作有一个最大的好处是平实。所谓平实,就是用简单朴实的语言把繁难的问题讲通透,而不像现在某些搞理论的学者把简单的问题用复杂的术语系统搞混杂,或者玩弄术语概念,故作高深而令读者不知所云。我本是个理论思维很差的人,对理论著作一向不是很感兴趣,但是赵先生的著作我读起来总是觉得平实有趣,而且通过他的理论会在生活中发现很多有意思的现象。比如符号学上说符号在场,意义缺失。“某种符号大量出现,就证明社会严重缺少某种意义”(赵毅衡:P372),因为意义不在场,才需要符号。我们可以从近年来的政治名词中来看,如“三个代表”、“八荣八耻”等,特别是“八荣八耻”符号系统的的提出与传播,正是因为鲜廉寡耻的社会现象越来越多了。
又如第十章《符码与元语言》中,赵先生从符号学的角度对意识形态的定义就显得非常明晰:意识形态就是一个文化评价的元语言(赵毅衡:P233)。仔细思量,这个定义真是绝妙至极!中国文化几千年,悠久绵长,中国古代文化的元语言是孔孟儒家伦理,这是评价一切社会文化现象的终极语言。这套元语言的符码则是“礼”,礼遵循着双重分节的原理,这个可以在儒家元典《论语》、《礼记》中找到许多例证,先秦孔子的学说不被欢迎,是因为大一统局面没有形成,诸侯僭礼求名,不符合孔子的礼学精神,故而弃之不用。汉高祖大一统后,当初一起打天下的哥们吵吵闹闹,并没有遵循“礼”的分节功能,故而刘邦感觉做皇帝也没什么意义,后来还是他把尿尿到人家帽子里的儒生,给他出了个方子,遵循“礼”的分节功能,制定了一套礼仪系统,刘邦才感觉到做皇帝的好处。孔儒学说于是定为一尊。由是我们再来反观中国历史现实中的尊孔与反孔,大抵乱世之时,需要反孔,否定现有秩序,要求重新洗牌;凡是统一王朝,则是尊孔,因为需要按照礼的要求恢复社会秩序。这一点从近百年来的尊孔、反孔现象中更为明显。而孔子,其实是个幌子,或者靶子,在需要的时候,大家都像胡适之说的,都想占他的便宜。
十月革命后我们舶来马列主义,后来我们的意识形态就是马列毛、邓三八,那么马列毛也就是我们现在评价文学艺术及社会文化现象的终极语言,不管是做学术搞课题还是其他政治经济文艺生活,都要遵循这套元语言。刘大杰先生建国后不断修订他的《中国文学发展史》,就是因为评价这套文学史价值意义的元语言发生了变化,改革后,大家又公认这套文学史最好的版本还是在国府时代写的,因为元语言又部分松动变化了。从这个定义我们可以窥视很多日常生活中的文化现象,读出理论思辨出来。这就是赵先生的符号学给我们的启示。
在第十七章,赵先生论及当代社会符号危机的问题,人对符号意义的欲望无限膨胀,其危机也日趋加重,这种危机显示出的破坏力或将是灾难性的,“在这场符号灾难之后,人类会认清符号经济的本质,逐渐摆脱对符号的过度依赖,回到一种比较接近本真的生活。”(赵毅衡:P382)这让我想起了老庄提出的“无名”思想。春秋战国,礼崩乐坏,僭礼求名的现象日益普遍,对“名”的普遍追求使得社会出现了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等混乱现象,由是老子提出无名的思想,抛弃浮名俗利,回归心灵的宁静,寻找人类诗意的心灵栖息之地,安顿我们日益浮躁的灵魂。老庄的“无名”思想将怎么在当今得到阐发与运用,也是一个值得深思的符号学问题。
据说符号学是一切人文社会科学的公分母,那么相信不同领域的学者读这部符号学著作都会得到有益启示的。
到学术论坛讨论  
好文章总是百读不厌,赶紧收藏分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