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理论研究

中国符号学论纲

作者:龚鹏程  来源:龚鹏程的BLOG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2808ed0102e5iu.html  浏览量:3177    2012-11-07 17:00:33

 

    三日到南京参加符号学会议。
  世界符号学大会今年选择在中国举行由南京师大承办并因此同时举办了第十届全国语言与符号学研究会及首届中国符号学论坛
    明白人一看即知会议的真正意义在论坛
  一九九六年,我在台湾办南华大学邀李幼先生来做研究员当时就希望能在世界符号学大会中加入一个中国符号学的论坛或圆桌会议可惜其事未果只由我自己联系一批朋友在台湾成立了中国符号学学会尚未能参与符号学的全球对话故如今经由李幼蒸先生等人之努力终于能办成此次论坛我心中之感自是甚于他人
    符号学,当然是西方现代发展起来的但这门学问在中国有个老渊源尚未被开发出来以与西方对话那就是名学
    讲到名学大家很自然就会想到先秦诸子中的名家最多加上墨家谓为名墨之学此学在近代颇与逻辑语言哲学相关涉,亦曾被某些人称为显学,怎么我却说名学之资源还没被开发呢
    因为名学?詹唤鲋该?抑??/span>犹如佛家之禅,不限于禅宗;其净土亦非净土宗才讲。又如道学?詹唤鲋傅兰?/span>各家均言道道家特别专注于此故独擅其名罢了各家都论名名家且以此为为专门但名家以外诸家何尝不言之过去只注目名墨这一小块反而忽略了名学之整体格局是以所见尚小
    所谓名学之整体格局包括了名言名物名誉名教各方面
  名言指语言、文字记号标识等关于符号学本身之讨论过去我在《中国符号学导论》中曾分言字四个部分来介绍于今思之似还应加入亦即车马舆服品器礼仪等用来象征名分、名位上以明贵贱下以辨同异的那一堆符号
    名物物本无名因人正名百物而后才有名乃是以名对世界进而指涉所以有名墨关心的指物与名实等问题名家所谈主要即是这一部分及一小部分名言问题
  但在这一部分名墨所言亦未穷尽因为还有许多未及讨论的东西如正名百物之物,就包括了鬼神宗教中呼名召鬼或用符?役使天兵天将以及招魂仪式等均与此有关理论上还大可驰骋
    名誉,指名声、名望、荣辱价值意义追求等等名有善恶言有诚伪君子好荣名而耻恶谥又担心不朽的问题。因疾没世而名不称故要立言要博取美名要扬名声以显父母一一垂丹青中国的史学社会学均不能忽略此一内在特点
  过去的研究者受外国国民性研究之影响老是说中国人好面子,跟虚伪结合起来看不知此非面子问题乃名誉问题而又跟欧洲中古时期骑士之荣誉观不同应予深入比较
  且名与实在这一层面上也有符不符合之问题所谓修辞立其诚实至名归名下无虚士等等中国的人物品评或“名士“一类对人物之称谓均属此一领域
    社会上重名声政治教化上自然也就重名教故若将名誉部分视为名的伦理学社会学此一部分就是名的政治学
  所谓名教正是以名为教之意孔子曾说为政必先正名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而民无所措手足正名即名教之一端夫子作《春秋》而《春秋》以道名分亦是关乎名教之事
    由名教谈正名则散名虽可从诸夏之成俗但刑名爵名礼名就须有规范荀子说刑名从商爵名从周礼名从礼经即属此为何须要规范呢?荀子说王者制名名定而实辨道行而志通析辞擅作名以乱正名使民疑惑人多辨讼则谓之大奸其罪犹为符节度量之罪也也就是说:群言淆乱天下便绝不可能太平故须有个规范犹如社会上需要度量衡那样
  这不仅儒家如此想如此做其他各家亦然只是分流各不相同儒家是化民成俗式的整齐风俗折中群言而衷于圣人或圣王法家则是要确定谁才是说话的人说话者出令者必须是君君出言而令随之若不从令则刑随之道家又不然欲以齐物等观定是非和之以天倪以消除语言之差异是ㄧ种超越的观点
  总之这部分主要是谈言之是非言之宜不宜以此形成之政治,实际上也是名言政治进行一种符号性的统治与西方之政治实有根本之不同因此王朝更迭新王朝要做的首先就是改正朔易服色
    凡此名言名物名誉名教看起来已然极为丰富了但其实仍只涉及有名的部分若再考虑到始制有名还有一个无名的状态则有名之外尚有无名
  由无名到有名乃是名的生发史名的存有论老子曰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无,为天地之根,世界由无到有故重无更甚于有以无为道要求人也应修持到圣人无名至人无功的境界在语言层面上则强调无言、默
  道教又不同设想由无到有的过程中有一个有的原型因这个原型是一切文一切言一切名之原型所以称为真文万文之文,是一切有的开端。因有了这个真文,才能生发宇宙、成就万物,《灵宝无量度人经》将此一原理概括为:“无文不生,无文不成,无文不立,无文不光,无文不明”,正是把文视为一切存有之源的。
    过去,鲁索曾设想一种在起源与历史之间可能有一种与后来任何自然语言及人工语言都不一样的“语言”。符号与意义、能指与所指之间的链条,在此中均已无效,只与声音的旋律和音乐性相关,乃是一种表现性而非以精确符号指涉的语言。所以它是活的,不是封闭、固定意指的语言,不能被任何线性语言或命题捕捉或囿限;可是主体与自身、主体与他人、自然与文化、过去与未来之关系却在这沉默的符号上得以被重新理解(详本届会议汪炜《活的语言或沉默的符号》)。
  然而,这个设想,早在汉代,道教即已推出。但与鲁索从语言设想者不同,乃是文字,称为“真文”,为一切有为法之基础、成形文字之初文。与鲁索之构思,适成一有趣之对照。
    这类对照、对比或对话,自然还可无限展开,我举此为说,略示大纲而止,自然也还疏阔不能尽意,但一点微薄的用心,似乎不难概见:
  我国的符号学基本上仍处于吸收消化阶段裨贩西方学术信息者多能在西方论述基础上再予拓展或应用已属难得运用符号学方法或以符号学视野来处理我们本国事物数据遂成为可喜之方向然而我意仍不止于此还想如西方人发展其符号学那样把中国名学体系或传统揭扬出来,以与西方做些对观。一九九一年出版《文化符号学》以来,一直朝此努力,但精力所限,涉及者少,只谈了一部分名言问题而已(事实上国内符号学者主要也只在言名方面用功),名物、名教、名声,乃至无名方面,尚未遑致力,故特举此论纲,以待方来。
到学术论坛讨论  
好文章总是百读不厌,赶紧收藏分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