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理论研究

《你们这些还魂尸》——在时间中寻找经验的还魂

作者:但功勤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量:15199    2010-01-04 01:30:15

 

摘要:罗伯特·海因莱恩发表于1959年的短篇小说作品《你们这些还魂尸》,讲述的是一个关于穿越时间的故事,本文试图挖掘这层皮的背后的“骨肉”,即分析《你们这些还魂尸》中的叙述时间,叙述者与叙述视角,也探索小说叙述技巧和情节背后的隐喻象征意义。
 
关键词:叙述时间time 经验experience 科幻science fiction
 
20世纪是科幻作品的黄金时代。对现代人来说,科幻作品的意义不亚于史诗与神话之于古人的意义。它容纳了人类对现实和生存孩童般的无边想象力,更成为现代哲学思考的一部分。如果说史诗神话属于人类天真的孩童期幻想,那科幻就是早熟的人类心智的杰作。科幻作品的野心在于试图从过去和现在勾画出将来的世界,也认清人类在其中所处的位置,但它的基调注定是早熟和忧郁的。罗伯特·海因莱恩(Robert A. Heinlein,1907-1988)是美国最有影响力的科幻作家,他与阿西莫夫、《2001太空漫游》的作者亚瑟·克拉克一起被被誉为世界科幻小说三巨头。其发表于1959年的短篇小说作品《你们这些还魂尸》(All You Zombies),讲述的是一个关于穿越时间的故事,在今天的许多穿越小说中还可以看到这部作品的影子,但时间机器和时空穿越只是技术之“皮”,本文试图挖掘这层皮的背后的“骨肉”,即分析《你们这些还魂尸》中的叙述时间,叙述者与叙述视角,也探索小说叙述技巧和情节背后的隐喻象征意义。
一、时间与叙述
在所有叙述中,时间是存在的基本方式,空间只是存在因素之一。时间是无法改变的序列;空间不成序列,是可重复的。叙述把主体放在时间框架之下,只有叙述才能组织我们的时间经验,体验过去、现在与未来。时间对于科幻小说的意义不啻时间对于叙述学的意义。科幻小说归根结底是探寻人类在宇宙空间和时间中的处境。对于小说本身来说,时间是第一性的,空间是附属性的。
今天滥觞的穿越小说,已经成为或言情、或武侠的时空游戏和青少年快餐文学,重复复制,没有新意,小说技巧和思想都大打折扣,《你们这些还魂尸》虽然也是老套的时空穿越小说,也遵循了时间的回环,即将来影响过去,过去影响将来的穿越逻辑,但情节发展和人物命运,人的出生、成长、衰老和死亡,在更深层次还是遵循了时间的一维性和不可逆性,有清晰的时间逻辑。
小说中第一人称叙述者作为时间商人,在床头贴的《时间准则》是他对时间的态度,也可以说是小说本身的时间哲学:“永远不要把明天要做的事搬到昨天去做。如果你终于成功了,永远不要再次尝试。及时一秒胜过事后九亿秒。似是而非的事可以用似是而非的方法来处置。你想到的时候事情已经发生了。”
小说述本的时间顺序:
小说述本分为八个部分:其时间顺序和空间位置都在每部分开头标示出来:
1970117,第5时区(东部标准时间)2217。纽约市“老爹”酒吧。
196343,第5时区1030。克里夫兰,“俄亥俄之顶”大楼。
1964310日,第5时区1700。“克里夫兰之顶”大楼。
1945720日,第5时区0100。克里夫兰“雪景”旅馆。
1963424日,第5时区2200。“克里夫兰之顶”大楼。
1985812日,第5时区2300。洛基地下城。
1970117日,第5时区2301。纽约市“老爹”酒吧。
1993112日,第7时区2200。洛基地下城附设时空劳工总部。
八个叙述部分都是用第一人称的“我”,时态即现在时(当然,叙述时间发生在故事之后),过去、现在、未来被时间的逻辑统一起来,叙述时间和被叙述时间的时间差在某种程度上被时间的穿越填平了,这篇小说可以说是一个没有结局的故事,因为比结局更重要的是在故事叙述中的经验和真相。八个叙述部分在时间轴上貌似倒错无逻辑,但却互为补充讲述真相,在每一部分中几乎都能看到故事情节发展的蛛丝马迹。
底本的时间顺序:
在这样的梳理中,我们发现底本的时间顺序为:  
1945      1963      1964      1970      1985      1993
—————————————————————————→
按照这样的时间轴我们可以大致勾画出情节的发展:
1945年的一天,克利夫兰的孤儿院里出现了一个小女婴,没有人知道她的父母是谁。小女孩孤独地长大,在1963年18岁时,她莫明其妙地爱上了一个流浪汉并怀孕,流浪汉却突然失踪了。她在医院生小孩时,医生发现她是双性人,为了挽救她的生命,医院给她做了变性手术,她成为“他”,刚生下的婴儿也被一个神秘人带走。他从此一蹶不振,变成了一个无家可归的流浪汉,绰号“未婚妈妈”。直到1970年的一天,“未婚妈妈”走进了一个小酒吧,醉熏熏地把遭遇告诉了酒吧老板。老板很同情他,主动提出帮他找到那个使“他”怀孕而又失踪的流浪汉,唯一的条件是他必须参加他们“时间旅行特种部队”。时间机器让他们回到1963年,老板把流浪汉放了出去。流浪汉莫明其妙地爱上了一个孤儿院长大的姑娘,并使她怀了孕。酒吧老板又乘“时间机器”前行九个多月,到医院抢走了刚刚出生的小女婴,并用“时间机器”把女婴带回到1945年克利夫兰的一个孤儿院里。然后再把稀里糊涂的流浪汉向前带到了1985年,并且让他加入了他们的“时间旅行特种部队”。有一次,为了完成一个特殊任务,上级派他飞回1970年,化装成酒吧老板去拉一个流浪汉加入他们的特种部队……
而事实上是:酒吧老板、流浪汉 “未婚妈妈”、婴儿和孤儿院长大的姑娘都是一个人。
他自己生了自己,自己让自己怀孕,自己抢了还是婴儿的自己,并把还是婴儿的自己放到了孤儿院,之后化装成酒吧老板拉自己入特种部队……这样荒谬的故事情节只有在科幻小说中才能发生。小说末尾“我”关灯上床前有一番自我感叹:“蛇吞吃了它的自己的尾巴,周而复始,何谓始,何谓终……我知道我是从什么地方来的了——可是你们是从什么地方来的呢,你们这些回魂尸?”用“蛇吞吃自己尾巴”来比喻自我在时间中孤独封闭的处境和无可奈何的命运,时间在这部小说中已经不仅仅是一种叙述技巧,而是一种存在方式。
二、经验与叙述:
这里所说的经验主要指叙述者经验。人在时间和事件中获得经验和记忆,这是存在的事实和意义。小说是一个叙述者身份与一个视角方式的结合,也是经验与视角的结合。《你们这些还魂尸》采用的是第一人称叙述视角,标题指称的“你们”,其实也是“我”,是小说中的所有主要人物身份——婴儿、“未婚妈妈”、酒吧老板、流浪汉……但事实上他们都是同一个人。人物身份的不同仅仅是因为他们在时间中的经验不同,小说中“我”的经验,也是“你们”的经验,我并不是一个全知全能的叙述者,但“我”却参与了小说中的所有事件,“我”的经验成为小说中人物经验的总和,“我”的视角是小说中人物视角的叠加。这种特殊身份,没有用到跳角、跨层等特殊技巧,就让传统小说难以解决的单一人物视角和经验的局限自然地消失了。
事实上,叙述者“我”经验地通晓故事的真相,但他依然把谜底留到最后,不过在叙述中表现为许多伏笔,这些伏笔既是给想要知晓真相的读者以提示,也是给小说中其他的“我”——未获得那部分时间经验的“我”以提示。比如叙述中暗示各个主要人物的相似性:
我与“未婚妈妈”之间的对话:
——“我不是开玩笑。”他急促地说,“我的父母并没有结婚。”
——“这没什么稀奇,”我还是说。“我父母也没有结婚。”
我问“未婚妈妈”拐走他孩子的人长得什么样:
——“一个男子,一张极普通的脸,就像你的或我的脸。”
叙述中叙述者甚至还直接对故事人物进行点拨,:比如“我”用时间机器去接被送去1963年的流浪汉时对他说:
——“现在你知道他是谁了——而且你仔细想过以后你会明白你是谁……而且如果你再好好想想,你会猜测出这个婴儿是谁……还有我是谁。”
在小说开头,即1970117日晚,纽约市“老爹”酒吧,点唱机放起了《我是我老子》这首歌曲,小说最后,“我”又跳跃到1993112日晚洛基地下城附设时空劳工总部,回到自己住处。睡觉前“我”注意了自己腹部那道长长的疤痕——也就是剖腹产留下的痕迹。这里,歌曲和疤痕的细节提示都是对于单一经验与单一视角的补充,最后揭开谜底的并不是在时间与事件中获得经验的叙述者“我”,而是时间和经验本身。
三、小说的象征意义:
《你们这些还魂尸》并非在时间悖论和科技上做文章,而是贯彻了作者在现代科学和现代生活方式统治的今天对人类处境的思考。回环的时间旅行,将来影响过去,过去又影响将来的情节隐喻了在时间中被遗弃的人类孤儿无可奈何的处境。早熟的人类一直孜孜不倦地探索时间的意义,但只有身处其中才能知道时间的荒谬。人类因为生存在时间中获得了经验与自我。“我”的经验,其实也隐喻了人类整体的经验;“我”的孤独,也是人类的孤独处境;“我”的叙述,成为在时间中寻找经验的“还魂”的方式。小说的“叙述”验证了“我”作为叙述者和真实个体的存在,而叙述,也是人类验证自我生存的方式,换言之,叙述是存在的“还魂”。
 
 
 
参考书目:
(中)赵毅衡《当说者被说的时候:比较叙述学导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10.
(美)罗伯特·海因莱恩《你们这些回魂尸》http://baike.baidu.com/view/1779892.htm
到学术论坛讨论  
好文章总是百读不厌,赶紧收藏分享吧!